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的时代1979! > 第三十七章 许成军:别用主义框住日子!

我的时代1979! 第三十七章 许成军:别用主义框住日子!

簡繁轉換
作者:老牛爱吃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04 15:55:16 来源:源1

第三十七章许成军:别用主义框住日子!(第1/2页)

1979年7月16日的合肥,晨光刚漫过长江路的骑楼。

报贩老王的“永久”牌自行车就碾着青石板来了。

车后座的铁丝筐里,新印的《安徽青年报》还带着油墨香,头版“秤星里的劳动论”七个黑体字,在晨雾里熠熠生辉。

“许成军专访!凤阳知青谈个体户——劳动哪分主义!”老王的吆喝声撞在青砖墙上,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写《称星》的许知青?”

穿工装的工人刚下夜班,搪瓷缸还冒着热气,三两下挤到摊前:“给我来份!昨儿听广播说这篇能炸锅!”

车工老李把报纸揣进工具箱,铁盒碰撞声里混着他的笑:“今晚就跟媳妇说,摆个修鞋摊!”

....

邮局门口的青石板被踩得发亮,传达室的老张头刚把一摞《安徽青年报》摆上窗台,就被攒动的人头围了个严实。

穿蓝布工装的工人攥着两分钱,指尖在“秤星里的劳动论”标题上戳了又戳:“给俺来一份!昨儿听广播说许知青骂了‘主义论’,得亲眼瞧瞧!”

老张头用麻线把报纸捆成小摞,额角的汗珠滴在“劳动哪分主义”的黑体字上:“别急别急!每人限购一份,后面工厂的同志还等着呢!”

他见穿碎花衫的姑娘踮脚张望,顺手递过一份:“你爹不是想摆针线摊?这报能当护身符!”

安大校门口的梧桐树下,戴校徽的学生们围着报栏,指尖在“青年要野”那行划出道道白痕。

“他说‘怕人笑就干不成事’!”梳马尾的女生把报纸折成方块塞进课本,“下午辩论会就用这话怼系主任!”

旁边戴眼镜的男生忙拽住她:“陆晓晓!说话要谨慎!”

...

清晨的明教寺菜市场,露水还挂在豆角上,卖菜的汉子们刚支起摊,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搅了局。

穿军绿挎包的青年攥着《安徽青年报》,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许成军专访!《秤星里的劳动论》——说个体户不丢人!”

卖红薯的大婶直起腰,把报纸铺在红薯堆上,指尖划过“劳动哪分主义”那行,突然拍大腿:“可不是嘛!俺卖红薯,他修自行车,都是挣干净钱!

肉摊前的屠户用油腻的手抢过报纸,挂肉的铁钩还晃悠着:“‘怕人戳脊梁,就别挑大梁’——这话够劲!”

他往案板上剁了刀,肥肉溅到报纸上:“俺弟在上海倒腾的确良,总怕被说成‘投机倒把’,这报得给他寄去!”

穿蓝布衫的主妇们围着菜摊传阅报纸,竹篮里的鸡蛋磕出轻响。“你看这老周,被撕了三次招牌还敢干,”,“俺也想缝布鞋去集市卖,以前总怕街坊笑……”

旁边的大妈抢过话:“笑啥?许知青都说了,凭手艺吃饭,腰杆挺得直!”

拐角的豆腐摊,掌柜的把报纸贴在木板上,用糨糊刷得平平整整。“给大伙念念!”

他舀豆腐的铜勺往缸沿一磕,“‘个体是小溪,集体是大河’咱卖豆腐的,不也是给大河添水?”

排队的人都凑过来,有人掏出笔在烟盒上抄句子,说要带给公社的知青看。

日头升高时,报纸已经传到了挑粪工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七章许成军:别用主义框住日子!(第2/2页)

他把扁担靠在墙上,用脏乎乎的手指点着“青年要野”那行,咧开嘴笑:“俺娃想读书考大学,总怕人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报得让他瞧瞧,‘别信那些捆人的套话’,敢想才算本事!”

...

文联办公室。

一份《安徽青年报》躺在苏中办公桌上,报纸上有几段被标了红,在太阳底下依旧扎眼。

红笔画着:

“马胜利:青年想摆摊、想闯路子,总被说‘不安分’。这‘安分’到底是啥?

许成军:安分不是蹲在原地等死。我见过知青点的伙伴,明明会修收音机,却怕人说不务正业,最后活活憋成闷葫芦。政策松了道缝,就该顺着光往外钻。总等着别人把路铺到脚边,那是懒,不是安分。

马胜利:您觉得写东西的人,该站在哪边?

许成军:站在麦子这边,站在修鞋摊、瓜子摊这边。别总写些云里雾里的“大道理”,多看看墙角的野草。它们没人浇水,照样往上长。笔杆子不是用来粉饰太平的,是用来挑破那些假正经的。

马胜利:集体和个体,就非得是对头?

许成军:哪来那么多对头?集体是大河,个体是小溪,溪水断了,河也得干。去年县里国营厂缺零件,是个体户连夜赶出来的;公社的粮仓漏了,是老乡带着梯子去补的。干活的时候不分你我,论起“主义”倒较起劲了,这不是装腔作势吗?

...

马胜利:不怕人说‘写这个太敏感’

许成军:我写的是人心,不是‘敏感’。就像老周的瓜子,甜不甜,尝了才知道。

马胜利:最后给青年一句劝?

许成军:别信那些捆人的套话。力气是自己的,日子是自己的,想干啥就去。天塌不了,塌了也有敢扛的人顶着。”

...

苏中整个人弥漫在烟雾里,久久无言。

良久,才嗤笑一声:“这混小子!”

...

苏中不知道的是。

写《试衣镜》之前,许成军一个人去了《安青报》,找了李主编,觉得自己话没有说透,硬是要改访谈内容,还要把《安徽青年报访谈实录:许成军——秤星里的劳动论》改成《许成军:别用主义框柱日子》!

李主编思考了三天,犹豫了三天,烟抽了五包,儿子打了七回...

最终在访谈内容加了苏中划红线的地方,没改访谈标题。

确定发报后,张主编连连摇头:“石破天惊!石破天惊!”

这专栏要红啊!

黑红也是红!

...

而此时许知青的“暴论”正在合肥大街小巷飞速传播,从自行车卖报老王、从邮局...走到了....

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把合肥炸响了!

-----------------

而此时的许知青正在火车上琢磨着“特殊硬卧”...

“诶,大姐,你说这座位底下凉快还是咱坐在椅子上凉快?”

“我就说你们文化人不懂,没经验,那还用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