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我的时代1979! > 第三十一章 上学有点难

我的时代1979! 第三十一章 上学有点难

簡繁轉換
作者:老牛爱吃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04 15:55:16 来源:源1

第三十一章上学有点难(第1/2页)

许成军落下最后一笔时,天刚蒙蒙亮。

草纸上的《试衣镜》结尾还冒着热气。

“她走出大门时,王主任还在后面骂,可她已经听不清了。脚下的碎玻璃被踩得‘咯吱’响,像首不成调的歌。春兰抬头看月亮,觉得今晚的月光格外亮,亮得能照见她裙子上的每朵花。”

“那些花,好像真的在夜里慢慢开了。”

他对着这行字乐了半天,活像刚打通关的玩家捧着终极装备。

多少有了点前世通宵打游戏的快感。

这已经是开始动笔的第二天。

两天来,写完又润色。

也就着心里的气写完了《试衣镜》这8000来字。

“又熬通宵?”钱明揉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头发乱得像鸡窝,“你这稿纸消耗速度,快赶上生产队印工分票了。”

“有灵感就得用啊!”

-----------------

招待所的公用电话突然“叮铃铃”响起来,管库房的王大婶在走廊里扬声喊:“302的许知青,省教育厅王处长的电话!”

许成军正在《试衣镜》草稿,闻言放下铅笔起身,脚步稳当。

他指尖沾着点铅笔灰,走到电话旁拿起听筒,语气平和:“王处您好,我是许成军。”

“复旦那边有消息了。”

-----------------

高教处。

“进来。”

王副处长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许成军推门时,正撞见他对着一摞红头文件皱眉。

桌上的搪瓷缸冒着热气。

“坐。”王副处长指了指对面的木椅,“复旦那边有消息了,但卡了壳。”

许成军心里一沉。

嚯!

体制内办事的经典转折,先给颗甜枣再泼盆冷水。

恐难善了!

“78年的推荐名额,按规定上个月就该作废。”

王副处长翻开最上面的文件,封皮印着“复旦大学1979年招生补充细则”,“他们招生办来电问,凭啥给个凤阳知青破例?”

他从抽屉抽张复印件推过来:“自己看,复旦中文系的回函。”

许成军拿起纸,墨迹新鲜,钢笔字写得硬气:“……查该生(许成军)无省级以上获奖记录,非单位重点培养对象,不符合‘过期名额延期’之特殊条款(教高字〔1979〕17号)。”

“若需破格,需提供以下材料:一、省教育厅专项会议纪要;二、两名副高以上职称推荐人函;三、体现‘特殊培养价值’的佐证材料;四、校委会同意……”

许成军翻着,王副处长扫了眼他,接着说。

“会议纪要不需要你担心,有我在。”

“昨天省教育厅开了碰头会,专门议了你的事。”

他翻开文件,许成军看见“会议纪要(79)第42号”的标题下,密密麻麻记着参会人员的意见:

“……该生作品《谷仓》已被《安徽文学》列为头条,反映农村改革现实,具有时代价值……”

“……其父许志国为平反教师,符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精神……”

“……建议以‘特殊文学人才’名义保送。”

最末页盖着鲜红的公章,旁边有行小字:“同意保送复旦大学,望其酌情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上学有点难(第2/2页)

“推荐信,我建议你去找周主编,《安徽文学》周明周主编、苏中苏老、刘祖慈刘组长都符合条件,我想对你来说不难。”

“特殊材料,《谷仓》应该已经有了清样,最近你的《称星》我也如雷贯耳,这些作品在我眼里够格。”

“但是,复旦大学校委会刚开完会。”王副处长翻开另一份文件,“七位委员里,四位投了反对票。”

许成军凑近一看,文件边缘有铅笔批注,字迹各有棱角:

“知青学历单薄,恐难适应复旦课程”

“特批名额应留给体制内培养的尖子”

“《谷仓》虽可圈点,终是基层习作,不足证其才”

最扎眼的是页边一行小字:“章培横教授建议,需核查该生实际学力。”

“章教授?”许成军苦笑。

没想到会在这听到这位先生的大名。

上辈子,许成军本科阶段主要学习领域是现当代文学,而研究生则是中国古代文学,要说,他啃过不知道多少这位先生的著作!

章培横堪称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摆渡人”,治学严谨、著作等身!

这位先生最被人熟知的是虽研究古学,但为人极具新风!

在课堂上激情澎湃,常以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况。

更有趣的是,这位先生1980年代力挺武侠小说,称金庸成就高于《李自成》。

晚年关注网络文学,预言“文学终将回归个体表达”,成为文学界一大趣事。

去年,也正是这位先生支持了复旦大学中文系77级卢新华《伤痕》创作,称“文学的真话比完美更重要”!

如果是他,兴许还有转机。

王副处长呷了口茶,茶渍在缸沿又叠了层:“他倒没直接反对,只说‘未见原作,难断深浅’。”

许成军微微抬眸。

“但事有转机。”王副处长话锋一转。

“朱冬润朱教授给校务会寄了封信。”

“他说‘复旦若以文凭取人,何以称百年学府,拟提请校务会复议,予此子面试机会’,听说还附了份《谷仓》的读后感,逐页批注。”

“校委会吵了半天。”

王副处长把文件按顺序叠好,“章培横教授最终松口,说‘若《谷仓》确系其亲笔,可特例面试’。”

“这是朱老亲笔写的面试函。”

王副处长递过个牛皮纸信封,封皮上“复旦大学”四个大字,“让你8月1日前,带好原稿去中文系会议室。”

“此外,”

他顿了顿,话里难得带了几分温吞。

“虽然时间还算宽裕,但是我认为此行宜早不宜迟,如果事有不期,还可以想法补救,比如,安徽大学中文系赵主任还是很希望你能去的!”

“走吧。”王副处长起身,又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起身和许成军握了握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

“说句体己话,别辜负这么多前辈对你的期望。”

许成军哑然的看着这位79年的官僚前辈,难得真诚的说:

“谢谢您,费心了!”

“等我上海回来,再来当面感谢您!”

这句话是真心的。

别管王副处长如何打官腔。

但是这叠好的一份份文件、办好的一件件事是实打实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