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雪地工程
向华云站了起来,他走上主席台,神色凝重道:「我们人马座天文观测站主要负责监控三体舰队和水滴的踪迹。
就在五个小时前,我们忽然失去了第一颗水滴的踪迹。
在这里,我需要向大家阐述下。
根据我们最新的观察结果,水滴仅有一辆普通卡车大小,我们先前对它进行追踪,主要是依靠探测其发动机发出来的光。
如今忽然失去了踪迹,也是因为水滴关闭了发动机。
从时间和水滴先前的速度来看,它现在应该已经穿过了奥尔特云,进入了太阳系,依靠其惯性航行,最快将于半年后抵达地球轨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水滴太小,即便能够反射太阳光芒,也几乎弱得忽略不计,因此仅凭常规的观察手段,是不可能找到它的。至少,我们没有办法。」
与会者沉重点头。
大家都植入了生物计算机,就算不是天文物理方面的专家,也对基本常识了如指掌。
既然向华云说没有办法,那就真没常规办法了。
他们这次会议,就是要想个非常规的办法,将水滴给找出来。
向华云躬了躬身,走下主席台,回到了自己的席位。
主席摩尔撒沉声说道:「情况就是如此,水滴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或许整体性能不如我们的恒星级战舰,但胜在小巧。
它就像是躲在黑暗中的刺客,不知道何时会突然向我们发起偷袭。
偷袭对象,有可能是恒星级战舰,有可能是舰队基地。
还有可能是..地球。
才卡车大小,它可以悄无声息地突破三道警戒防线,出现在地球的外太空,从而对我们发起突袭,届时的代价不是我们可以承受的。」
卡车大小的水滴,却拥有主力战舰的性能,意味着它具有超强的机动性。
一旦它进入地球,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即便恒星级战舰可以摧毁它,可它往大城里钻,你能怎麽办?
即便最后能够摧毁水滴,地球也不知道会遭受多大的创伤,而接下来可还有九艘水滴陆续抵达太阳系,地球还有未来麽?
恒星级战舰的攻击力,每一击都能毁天灭地,远非核弹可以比拟。
会场骚动,议论纷纷:
「该死的,三体文明不按套路出牌,他们竟然要玩阴的!」
「怎麽办,怎麽办?不用想也知道,水滴肯定是奔着地球来的,十颗水滴陆续抵达,足以将地球彻底搅乱,甚至是毁灭。」
「特麽的,他们做初一,就别怪我们做十五。大不了让联合舰队远征,先中途灭了他们的远征舰队,再杀到三体星去端了他们的老巢!」
砰!砰!
摩尔撒敲了敲木槌,断喝道:「安静,安静!这次会议不是喊大家来气愤的,而是商讨解决办法的。」
会场安静了下来。
一个白人站了起来说道:「也许——它的发动机还会启动。它的速度现在仍然很快,如果不减速就无法泊入太阳轨道,会直接掠过太阳系。」
有人立马反驳道:「如果它在潜入近地警戒防御圈后再启动发动机,并且加速朝地球撞来呢,我们来得及防御麽?」
哪怕仅有卡车大小,可只要速度够快,就能够产生毁灭性的攻击。
小小光粒连恒星都能摧毁。
可见就杀伤力而言,并不取决于物体的体积,而是其速度。
要知道水滴,最快可以加速到40%的光速。
以40%的光速直接撞击地球,进行自杀式攻击,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瞬间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93亿吨的TNT。
如此恐怖的撞击力,足以摧毁一个大陆,并引发全球性灾难。
那白人脸色一白,汕汕坐了下来。
又有人提议道:「既然水滴已经关闭了发动机,说明它无法改变方向,而在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算出它的航行轨迹应该不难吧。」
马上又有人反对道:「你以为是在地球上啊。近一光年的距离,轨道只要稍微偏一点点,误差就是几十方里,甚至是几百方里,根本没法计算。」
接下来各种办法被提出,很快就又被推翻。
杨学斌暗暗摇头,实在不想看这群人争吵,于是站起来说道:「我有个办法,可以试试。」
刷刷!
会场寂静,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投了过来。
摩尔撒喜色道:「杨院士您说。」
杨学斌说道:「还记得我们当初,是如何观察到三体舰队的麽?」
有人立马道:「在我们与三体星系之间存在五片星际尘埃带,舰队在通过这些星际尘埃带时会扰动这些尘埃,形成规模浩大的轨迹。」
杨学斌点头道:「不错,我们就是通过观察这些轨迹来观察三体舰队的。既然水滴不见了,那我们就在它的必经之路上人工造一片尘埃带,逼它显形。」
「咦,这个主意好啊,真不愧是杨院士。」
「卧槽,我怎麽就没想到呢,这不是有现成的例子麽。」
「主意是好,只是打造人工尘埃带可不是个小工程,我们来得及麽?」
众人纷纷点头。
想要逼水滴显形,这人工尘埃带至少得覆盖数百万里才行,因为宇宙空间实在是太浩瀚了,数百万里还是知道水滴大致轨道的情况下。
杨学斌说道:「很简单,海王星上有种非常特殊的物质名为油膜矿,它在高温下具有极强的扩散性,仅仅少量的物质,在冷却后就能形成大片的尘埃。
另外它在冷却过程中还有个特点,与油滴在水面扩散成大片分子厚度的油膜相似,并且很难被太阳风吹散。
我们只需要采集足够多的油膜矿,然后在恒星型氢弹下引爆,就能够形成覆盖几百万里的油膜尘埃,犹如星空中的雪地只要水滴从中经过,就肯定会显出其痕迹。」
轰!
全场沸腾,欢呼不已。
「精彩,精彩,真不愧是杨院士,竟然能够想到如此绝妙的主意。」
「是啊,还工程量小,最多两三个月就能实现。」
「这个计划肯定没有问题,接下来的关键是这片油膜尘埃该在哪个区域释放?」
「唔,这恐怕得参考联合舰队统帅部的意见。」
毫无疑问,杨学斌的提议得到了全票通过,并且被命名为雪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