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 第十八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

一人之下:我的内景通万界! 第十八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

簡繁轉換
作者:玄宸道君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06 15:58:32 来源:源1

「接下来请您欣赏相声《论捧逗》,表演者萧霄丶孟堂!」报幕声响起,台下掌声动。

不多时,萧霄和另一个人鞠躬上台,台下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萧霄一身深色大褂,眉眼清秀,嘴角含笑,往台上一站,那股子灵气便透了出来。

只见俩人同时抬手一拱,笑道:「相声界的两位小学生,萧霄丶孟堂,向我们的家乡父老丶衣食父母致敬!」

这段贯口明显是学得老郭。

说罢,两人又是一鞠躬。

然后萧霄才道:「各位少爷们儿,今儿个咱们哥俩伺候各位一段《论捧逗》,您多捧场!」

搭档一抖袖子,接茬道:「没错,咱这活儿讲究的就是一个默契,就比如说我们哥俩现在多有默契啊!」

两人声音清亮如泉,从嘴里说出话来,就跟递到你耳边那麽清楚,定然是用了某种手段。

韩云微微眯眼,他注意到,萧霄的每一个动作看似随意,实则暗合某种呼吸节奏,体内的炁更是随着语言节奏起伏,极有规律。

「有点意思……」韩云心中暗忖。

「捧哏的,讲究的是接得住丶递得巧。」

萧霄一挑眉,语气陡然一转,「可有些人啊,捧哏捧得跟砸夯似的,哐当一下,能把逗哏的砸台下去!」

台下哄堂大笑。

相声表演渐入佳境,萧霄的节奏把控极佳,包袱一个接一个,场子热得不行。

而韩云的目光却始终锁定在他的呼吸和动作上,那分明是某种吐纳之术,与相声的节奏完美融合,若不仔细观察,根本难以察觉。

等到萧霄几次返场后,才终于到下一个节目。

口技!

没错,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一人之下世界的德芸社要比前世的会的多得多,并且每个弟子都有一门精通手段。

随着萧霄和孟堂鞠躬下台,舞台灯光渐暗,只留下一束追光打在中央。

「接下来请您欣赏口技《百鸟朝凤》,表演者——郭宝坤!」报幕声刚落,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只见一位身材微胖的年轻人快步上台,圆脸上带着憨厚笑容。

他站定后也不废话,双手一拱:「各位衣食父母,宝坤今儿给您学个鸟叫!」

韩云眉头微挑,注意到这郭宝十指关节异常灵活,指腹上隐约有炁的流动。

「啾啾——」

一声清脆的鸟鸣突然响起,竟真似有黄莺落在舞台中央。

紧接着,布谷丶画眉丶百灵……数十种鸟叫声此起彼伏,更惊人的是这些声音分明来自不同方位!

「这是……」

韩云眉头一挑,常人看来是口技表演,但他分明看到郭宝的炁化作无数细丝,在场馆内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远近高低各有不同。

每根丝线末端都在微微震颤,将声音精准传递到不同角落,形成鲜明的层次感。

这不由得让韩云想起了一篇文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突然,所有鸟鸣声戛然而止。郭宝坤深吸一口气,胸腔膨胀,喉结处亮起只有异人可察的淡淡蓝光。

「锵——!」

一道穿云裂石的凤鸣直冲穹顶,震得玻璃窗嗡嗡作响。

「好!」

叫好声几乎掀翻屋顶。韩云却盯着郭宝发红的耳垂,方才那声凤鸣分明消耗了那人不少的真炁。

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可谓是异彩纷呈。

表演结束后,观众掌声雷动。

韩云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等场子散得差不多了,才起身往后台走去。

后台,萧霄正卸着大褂,忽然感觉背后有人,回头一看,见是个陌生年轻人,眉头微皱:「这位先生,后台不对外开放,您是不是走错了?」

韩云微微一笑,掌心一翻,先天一炁流转,一张桌上的茶杯凭空浮起,稳稳落在他手中。

萧霄眼神一凝,随即笑道:「哟,原来是圈里人。」

韩云将茶杯放回,淡淡道:「德芸社的『口吐莲花』,怕不是真的能吐出来吧?」

萧霄笑意更深,却并未接话,只是做了个「请」的手势:「这位朋友,不如咱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聊聊?」

韩云点头。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后台深处的一间静室。

门一关,喧器隔绝。

萧霄终于卸下表演时的轻松神态,目光锐利如刀:「阁下是哪家的?来广德楼,总不会只是为了听段相声吧?」

韩云也不绕弯子,直接道:「刚刚德芸社的表演极好,手段繁复多样,看得我心里直痒痒,所以想领教领教德芸社的高招,长长见识。」

萧霄眼睛一眯:「仅仅是想领教?」

韩云厚颜一笑道:「要是能有所得,被德芸社的班主指点指点,学个一两手就更好了。」

学百家艺,除了自身是个好材料之外,还得有个厚脸皮,不然你张不开嘴,人家凭什麽传你啊?

韩云之所以将第一目标放在德芸社,是因为它传承杂乱,什麽都有,功法数目繁多。

早些年,相声其实是下九流的行业,甚至属于下九流中的下九流,其地位比传统定义的戏子更低,主要依靠撂地卖艺为生,生活境遇接近乞丐。

职业分类上,相声与评书丶江湖杂耍等同属不入流的范畴,甚至被类比为乞丐丶娼女同流。

别反驳,这可是马志明等相声名家自己说的。

而在异人门派里面,相声这些传承比起那些名门大派而言,也就更不入流了。

这就形成了一种什麽局面呢?

家里有传承的异人,根本不愿意学这些,当初德芸社的班主在创立初期,只好一个个的在民间搜拢有炼炁资质的弟子,当做儿徒在家里培训。

后来德芸社搞得有声有色起来,不少相声名家看到了相声这一行业和炼炁传承起来的希望,于是纷纷慷慨解囊,给出了传承,希望自家手段别失传了。

也是为了好歹也有个人能传下去,更想着能兴盛起来。

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德芸社的每个弟子大多只精通一门,这也就形成了,德芸社的异人传承比练的人还多的情形。

想来以后会扩招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