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道姑小王妃 > 第 2 章 【2】

道姑小王妃 第 2 章 【2】

簡繁轉換
作者:小舟遥遥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07 15:59:54 来源:源1

第2章

【2】

扬州距长安两千三百里,若是骑马,十日可达。若是船行,半月左右。

郑氏怕云冉水土不服,特地放缓速度,船行改马车,走走停停,走了近一月,方才瞧见长安的界碑。

一路随行的还有云冉的四哥,长信侯府四郎君云商——

云商随郑氏一道来扬州,本来也想上山寻妹妹。但郑氏考虑到水月观是座女观,不接男客,便让云商在城中等着。

这一等就是数日,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小妹妹”,云商像是瞧见什么稀罕宝贝般,将云冉从头到脚看了好几遍。

直看得一向自认厚脸皮的云冉脸都红了,云商才搓搓手,小心唤了句:“妹妹?”

云冉也同样搓了搓手,唤道:“哥哥?”

兄妹俩年纪仅差了三岁,又是至亲血脉,四只眼睛一对上,不约而同地笑了。

都不用郑氏刻意笼络,兄妹俩自然而然就熟络起来。

等到回程这一月的相处,更是亲昵地宛若从小就没分开过。

且说郑氏与长信侯夫妻多年,膝下共育有五个孩子。

前头接连生了四个儿郎,郑氏不信邪,咬咬牙又拼了一回。

一朝心愿得偿,喜获爱女,哪知不过三载,女儿就在灯会上被拐走。从此郑氏是朝也思,夜也思,明里暗里不知流了多少泪。

好在老天开眼,终是叫她在有生之年寻回女儿。

“方才已经过了灞桥,最多一个时辰便能进城了。”

奔向长安的马车上,郑氏望着坐在窗边的小女儿,满眼慈爱:“日前我与你父亲去信,待会儿进了城门,你大哥和三哥会来接我们。”

云冉如今已然改换了行头,再不似初见时的粗褂荆钗,头上梳得是长安贵女们最时兴的朝月髻,身上穿的是天水碧的杭绸罗裙,脖间戴着是赤金坠万事如意金锁的璎珞圈,腰上系着草青色撒花缎面束腰。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粗布荆钗的云冉已经难掩清丽,现下锦衣加身,更衬得她娇颜胜雪,宛若玉盏上含苞待放的芍药。

“阿娘,我有点紧张。”

经过这一月的朝夕相处,云冉与郑氏也亲近不少,如今唤她阿娘再不会磕巴:“四哥说大哥很凶,三哥又最讨厌没有学问的蠢蛋……我除了念经,再没读过其他书,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没学问,讨厌我?”

“别听你四哥胡说,你大哥和三哥才不是那样的人。”

郑氏心里暗骂四子搅家精,一把拉过云冉的手:“你父亲的信里说了,你哥哥们都盼着咱们早日归家,就连你那两位平日里互相不对付的嫂嫂,为着拾掇你的院子,也难得有商有量一起布置呢。”

云冉也大致知道了家中的情况。

她四位兄长里,前三位都娶了妻。除了二嫂随二哥外派豫州,不在长安,其余两对兄嫂都住在侯府。

想到长信侯府,那个最亲近却也陌生的“家”,还有那些素未蒙

人送黑发人,这事放谁身上都难熬,可千万叫她们保重身子。”

崔泊序垂眸:“多谢叔母关怀,祖母和母亲有兄嫂姊妹们看顾劝慰,精神尚可。”

郑氏点点头,忽而想到什么,转脸道:“冉冉,快与你崔家哥哥问声好。”

云冉一向不怵外人,突然被点名,便大大方方从窗户探出一张脸,乌黑眼睛看向车外的男子:“崔家哥哥好,我是云家五娘云冉,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这有些不伦不类的介绍,叫崔泊序微怔。

但对上小姑娘过分清澈的黑眸时,又不觉得这话有何不妥了。

“云五妹妹安。”

崔泊序回了个平辈礼,便将视线转向郑氏:“先前便听说叔母此番南下,是有了小妹的消息。如今明珠复得,实在是可喜可贺。”

郑氏微微笑了下,并未多说。

毕竟崔家这边才失去个女娘,不好在别人悲伤时炫耀幸福。

就在郑氏打算结束寒暄时,崔家的仆人火急火燎跑了过来:“郎君,郎君——”

见家仆失态,崔泊序蹙眉:“出了何事,这般着急?”

“是景……景王……”

仆人跑得气喘吁吁,一手叉腰,一手回指着丧仪尾后:“景王府的大总管来送奠仪了!”

这个大喘气,叫在场几人心都吊了起来。

待听到只是景王府的总管,并非景王来了,郑氏悄悄松了口气。

一旁的云冉注意到这点,心下惊奇。

等崔泊序告辞离去,车帘重新放下,她迫不及待地凑到郑氏身旁:“阿娘,景王是谁?为何你们听到他的名字,一个个肩膀都绷紧了?”

郑氏神色微僵,但见女儿满眼期待,还是压低声音说了:“景王乃是当今太后的幼子,皇帝的亲弟弟,本朝唯一的特品亲王。方才那位早逝的崔家六娘子,就是景王的未婚妻。”

稍顿,她讳莫如深地补充:“第三个。”

云冉一双莹眸瞬间睁得溜圆:“第三个?!”

郑氏颔首,“这位景王虽是天潢贵胄,却性情孤僻,成日与蛇为伍,深居简出,鲜少露面。曾有高僧给他批命,说他是天煞命格,克妻克子克一切亲近之人……”

“在崔家之前,太后还给他定过两门婚事,可那两家娘子皆在婚事定下不久后撒手人寰。从前我也不信这天煞之说,可算上崔六娘子这一回,已是第三回了!”

郑氏一脸骇然地捂着胸口:“也不知道经此一遭,景王是否还会娶妻。若还要再娶,被选中的那家可真是倒大霉了。”

云冉在道观多年,听过天煞孤星之命,却没见过。

如今一来长安就见识了,开眼界的同时,也不禁同情起那位倒霉的崔六娘子。

她默默从包袱里拿出个法器,摆正姿势,阖眸垂首。

郑氏错愕:“冉冉,你这是?”

“两家既是世交,今日遇上也是缘分。我想给那位崔娘子念段《太上

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祝她早登极乐,来世安宁。”

郑氏闻言,既欣慰于女儿的心善,又想劝她别再这般。

毕竟三姑六婆皆为下九流的行当,与她如今的身份不符,若传扬出去,恐怕被人取笑。

只是劝说的话到嘴边,对上女儿白白嫩嫩的纯真脸庞,郑氏又咽了回去。

罢了,何必说这些伤孩子的心。

女儿流落民间十二年,沾染的乡野习气并非一朝一夕能改,日后慢慢再教吧。

-

傍晚时分,暮鼓隆隆。

金红色的夕阳笼罩着偌大的长安城,也笼罩着巍峨宫墙之后,赵太后所居的嘉寿宫。

听到太监回禀,景王派人给崔家送去奠仪后,便关闭王府大门,谢绝一切宾客,一身石青锦袍的赵太后紧抿唇瓣,面色灰沉。

旁边作陪的郑皇后见状,踌躇片刻,还是上前轻声劝道:“母后莫要多虑,璟弟应当是为崔家娘子的事伤怀,方才闭府谢客……过阵子就会好的。”

“伤怀?”

赵太后轻嗤,“婚事定下半年,他都未曾见过那崔六娘一面,有何好伤怀的。他做出这般姿态,分明就是在怨哀家!”

郑皇后讪讪,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可这哪能怪哀家?哀家如何知道那崔家女如此命薄,一场急症,说没就没……”

赵太后紧攥着掌心的檀木佛珠,眉心皱得更深:“他如今二十有二了,皇帝像他这般年纪,早就与你有了钰儿。可他呢,不说娶妻成家,成日待在府中,不出门见人,更别提结交朋友,如今更是大门紧闭,做出一副彻底与世隔绝的姿态!哀家知道他在戎狄为质时吃了苦,哀家已经在尽力弥补他了,可他还是怨着哀家……”

她越说越伤心,眼角也湿了。

郑皇后和左右宫人忙不迭上前,一番好哄,才堪堪叫太后收了泪。

不知不觉,最后一丝暗红色的夕阳也被茫茫夜色吞噬。

郑皇后从嘉寿宫里出来,望着天边初初升起的淡白月影,长长吐了口气。

“王爷也真是的,太后娘娘事事为他着想,他却白白辜负了太后一片慈母心。”身侧的大宫女琼琚小声嘀咕。

郑皇后拧眉:“王爷也是你能编排的?”

琼琚连忙告罪:“奴婢错了!”

到底是一起长大的家生婢子,郑皇后念着情分,只沉声警告一句:“下次再乱嚼舌根子,就别留在宫里了。”

琼琚连连应下,一边搀扶着皇后坐上凤辇,又一边将今日崔家丧仪的情况说了。

末了,琼琚还提起崔家灵柩在城门与长信侯府的车队遇上一事。

郑皇后听得十分稀奇,身子都坐直了:“我姑母家那个小表妹丢了也有十二年,竟然真的寻回来了?”

琼琚:“可不是嘛,外头都说是长信侯夫妇这些年行善积福,感动了上天才得此福报。”

“说起来,我那姑母这些年也实在不容易。”

到底是亲戚,得知这事,郑皇后也为之高兴,“明日你替本宫备上一份贺礼,送去长信侯府,也算本宫的心意。”

“喏。”

“对了。”

郑皇后拂过袖间玉镯,望着天边那轮皎白明月:“今年中秋宫宴的帖子不是也制好了么,加上本宫这位小表妹的名字,一并送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