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数据织网者:文明暗码 > 第32章 望水闸控制室的铜制稳定器

数据织网者:文明暗码 第32章 望水闸控制室的铜制稳定器

簡繁轉換
作者:少火生气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09 16:02:22 来源:源1

第32章望水闸控制室的铜制稳定器(第1/2页)

晨光如同一把金色的梳子,细致地拨开古河道上空的薄雾,将望水闸那水泥与砖石混合的庞大体量逐渐勾勒出来。

缠绕其上的藤蔓被染上一层暖融融的金边,仿佛这座沉寂多年的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众人沿着杂草与碎石混杂的陡坡小心翼翼地下行,脚下的不稳定感让每一步都需格外谨慎,碎石滚落的窸窣声在河谷的寂静中被放大,敲打着每个人的心弦。

周雨桐走在队伍中间,一手稳稳搀扶着呼吸略显急促的郑晓峰教授,另一只手紧握着上官宇那块宝贵的平板。

屏幕亮着微光,显示着那张连夜赶制出的望水闸三维立体地图。一条醒目的虚线蜿蜒曲折,最终指向控制室后墙一处极其隐蔽的通风口,旁边标注着“检修通道(疑似)”。

“看那边,控制室就在主闸体的西侧,”郑晓峰停下脚步,喘了口气,指着不远处一栋被植被部分吞噬的半坍塌水泥建筑,“废弃快十年了,风雨侵蚀得厉害,但主体结构是当年用高标准水泥浇铸的,还算完整。

振庭兄当年……经常独自一人在这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他说水闸运行时产生的低沉震动频率,是掩盖精密实验设备声响的天然屏障,是绝佳的掩护。”

陈默走在最前面,手中紧握着那把从祖父旧工具箱里翻出的、锈迹斑斑的铜钥匙。钥匙表面,“检修通道”四个字的刻痕已被岁月磨得近乎平滑,但指尖仔细摩挲,仍能感受到那熟悉的轮廓。

他挥动砍刀,利落地清理掉最后几丛挡路的荆棘,一个被层层厚重藤蔓几乎完全包裹的铁栅栏门显露出来。栅栏上的老式挂锁锈迹斑斑,锁孔几乎被铁锈堵塞,但形状却与手中的钥匙惊人地匹配。

“试试看,希望岁月没有完全吞噬它。”

陈默低声说着,小心翼翼地将钥匙插入锁孔。一阵令人牙酸的、金属摩擦的“嘎吱”声后,锁舌竟真的艰难地弹开了。

栅栏门被推开,一股更加浓重的、混合着铁锈、陈年霉味和地下潮气的冷风瞬间涌出,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通道内部一片漆黑,深不见底,只有墙壁上渗出的水珠偶尔反射出手电筒光束的微光,地上积着一层浅浅的、浑浊的污水,隐约间,似乎能看到极远处有一点极其微弱的、绿莹莹的光芒在闪烁,像是某种仪器的指示灯。

柳清月立刻举起手中的青铜音叉。刚一进入通道,音叉便像是被唤醒一般,发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更强烈的“嗡鸣”声,叉身上那些古老的古琴纹路甚至自主泛起一层淡蓝色的微光,与通道深处某种看不见的、持续存在的低频振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通道内部有东西……是祖父留下的共振装置,”她语气带着一丝激动和肯定,“音叉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明那件东西不仅在这里,而且很可能仍在持续运作!”

马超迅速掏出便携式检测仪,屏幕上的数据立刻剧烈跳动起来:“不可思议!通道内的孢子浓度读数几乎降为零!远远低于外部环境!这说明这里存在一个强效且持续的孢子抑制场!柳振庭当年设计的稳定器,其效能和持久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众人依次侧身进入这狭小的通道。上官宇将手电筒调到最强光模式,光束如同利剑划破黑暗,照亮了斑驳潮湿的墙壁。

墙上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手绘图案和公式——正是柳振庭标志性的水脉纹,其间夹杂着频率计算公式和能量流向草图。有些关键节点旁,还用醒目的红笔标注着“危险!勿近!”“频率临界,慎动!”的警告字样,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此地的危险与机密。

走了大约二十米,通道到了尽头,一扇厚重的、看起来像是铸铁制成的门挡住了去路。门上没有传统的锁眼,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打磨得十分光滑的、与柳清月手中青铜音叉形状分毫不差的凹槽。

“需要特定的频率共鸣才能触发机关。”柳清月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青铜音叉嵌入凹槽之中。她屏住呼吸,回想着《治水曲》的旋律,指尖轻轻弹动叉身,发出稳定而精准的380Hz尾音频率。

霎时间,铁门内部传来一阵沉闷而复杂的机械声响,像是沉睡多年的齿轮组再次被唤醒,发出“咔嗒、嘎吱”的运转声。紧接着,厚重的铁门缓缓地、无声地向内滑开,仿佛一位沉默的守卫终于为认可的人让开了道路。

门后的景象让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这里就是望水闸控制室的核心区域。房间不大,但四面墙壁都被充分利用:挂满了老式的、指针式的仪表盘,虽然多数已经失灵,但仍有几枚表针在微微颤动;墙上钉满了泛黄的、手绘的图纸和数据表,上面是柳振庭那熟悉的、苍劲有力的字迹。房间中央是一张宽大的实木工作台,台上异常整洁,与周围的陈旧形成鲜明对比。

台子正中,静静地放置着一个黄铜制成的圆筒状设备,约半米高,筒身被打磨得光滑如镜,上面阴刻着四个古朴的大字——“水脉定孢”。整个设备一尘不染,仿佛时光从未在此流逝,一直有人精心擦拭维护。

筒体顶部,有一个与柳清月手中青铜音叉底部完美匹配的凹槽。旁边,则放着一本用牛皮纸包裹的、更显厚重的笔记本,封面上用工整的毛笔字写着《孢子稳定器操作原理与日志》。

“找到了!这就是祖父笔记里提到的稳定器!”周雨桐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双手捧起铜制圆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2章望水闸控制室的铜制稳定器(第2/2页)

筒身触手冰凉,但仔细感受,能清晰地察觉到其内部有持续不断的、细微而稳定的震动传递出来,仿佛有一颗强大的能量核心在其中永不停歇地运转。她深吸一口气,轻轻翻开那本操作手册。

第一页便是柳振庭那力透纸背的字迹:“‘水脉定孢’器,乃借望水闸地基之自然震动为源(基准2.5Hz),经特殊晶体转换,可蓄能百年。需以特定古琴韵律(详见附录频率表)激活,方可输出‘定孢磁场’,覆盖半径五百米,有效抑制孢子活性,维系一方清净。”

马超立刻将检测仪的探头对准稳定器,屏幕上的数据瞬间飙升并稳定在一个极高的数值:“输出频率锁定380Hz,磁场强度峰值达到90%!这个强度足以覆盖整个古河道核心区域!如果我们能早一点找到它……那些储存罐根本不会出现裂痕,所有的危机或许都能避免!”

上官宇的目光则被墙面上一个不起眼的老式指针仪表吸引,那枚小小的指针正在一个绿色的刻度区间内微微但稳定地颤动着:“看这个!这个仪表实时显示着水闸基础的震动频率,现在稳定在2.5Hz!完美对应!

柳振庭先生的设计简直巧夺天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恒定能量来驱动高科技设备,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依赖外部电力供应!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科技!”

柳清月走上前,将手中的青铜音叉郑重地、严丝合缝地插入稳定器顶部的凹槽之中。就在音叉与凹槽接触的瞬间,那沉稳的“嗡鸣”声陡然变得更加宏大、更有力量,仿佛一个沉睡的巨人被彻底唤醒。

整个铜制筒身随之泛起一层柔和的、却异常明亮的蓝光,瞬间将整个控制室映照得如同白昼。蓝光所及之处,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孢子甜腥气味仿佛被彻底净化、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更令人惊喜的是,众人自从吸入孢子烟雾后一直存在的轻微头晕、耳鸣等不适感,也在蓝光的笼罩下迅速缓解、消散。

“这稳定器……它不仅能够抑制环境中的孢子,还能净化人体内已经吸入的残留孢子,修复神经干扰!”周雨桐惊喜万分,立刻翻开随身携带的病历本,快速而详细地记录下这一重大发现,“这个特性太关键了!李婶、陈母,还有所有出现轻微症状的人,如果能长时间处于这个磁场的覆盖范围内,他们的神经症状一定能得到大幅减轻甚至彻底康复!”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于发现的喜悦中时,孙蕊一直保持高度警戒的腰间监测仪突然发出了尖锐而急促的“滴滴”警报声。

她迅速低头查看屏幕,脸色骤然变得无比凝重:“不好!康泰的无人机群!正在朝望水闸方向快速逼近!热成像信号识别至少十架,挂载了高精度热成像仪和孢子浓度探测器!预计最多五分钟后抵达我们头顶空域!”

“他们肯定是监测到了稳定器激活时瞬间释放的强大能量波动!”上官宇立刻俯身操作平板,手指飞快滑动,启动最高级别的信号伪装程序,“但稳定器产生的磁场能量级太高了,我们的伪装效果就像是试图用一张纸去盖住太阳,效果会大打折扣,他们很快就能精准定位!我们必须立刻撤离!”

“我来背它!”陈默毫不犹豫,上前一步,一把将沉重的铜制稳定器稳稳扛在肩上。出乎意料,它的重量比看起来要轻得多,显然是采用了特殊的合金材料。

“这东西不算太重,我能行。我们从控制室的前门出去,郑教授说过,那边有一条被遗忘的小路,可以直通向日葵花田,比我们从原路爬回山坡至少能节省一半的时间!”

郑晓峰闻言,立刻再次翻开那本几乎从不离身的《临溪镇治水史》,手指有些颤抖地指向其中一页泛黄的手绘地图:“对!对!就在这里!前门外的小路是振庭兄当年亲自规划并秘密修建的应急通道,地图上明确标注着,就是为了应对今日这样的紧急情况。只是几十年过去,恐怕早已被荒草灌木彻底埋没了。”

柳清月没有犹豫,她手持音叉,快步走到控制室面向古河道方向的前墙。目光锐利地扫过布满灰尘和水渍的墙面,最终停留在一处看似普通、实则纹路略有不同的水脉纹节点上。她深吸一口气,用音叉尖端精准地敲击在那一点上。

墙面内部传来轻微的机括声响,紧接着,一块约一人高的墙体悄无声息地向侧面滑开,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向外倾斜的狭窄通道。一股混合着新鲜泥土和向日葵清甜气息的风立刻涌入,让人精神一振。

“就是这里!快走!”柳清月率先侧身钻出。

众人不敢有丝毫耽搁,依次迅速通过这条狭窄的逃生通道。陈默背着稳定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珍贵的希望之火。当他们重新回到山坡上,沐浴在越发耀眼的晨光下时,远处天空已经传来了令人不安的、密集的引擎轰鸣声,数个黑点正在视野中迅速变大。

周雨桐最后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沉默的望水闸,心中波澜起伏。在这场与康泰集团的高科技博弈中,柳振庭这位逝去的科学家,再次用他超越时代的、融合了传统智慧与自然之力的创造,为他们指明了道路,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筹码。

这枚凝聚了智慧与远见的铜制稳定器,无疑将为接下来更为艰巨的孢子控制与神经数据争夺战,带来决定性的转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