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康熙朝纪事(十一)
前朝靖难之役,说远也不远,但这几个字却像几记重锤一样砸在皇帝的心头。
到底还是不行吗?
皇帝重重叹了一口气。
张廷玉偷偷抬头,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继续说道:“建文帝业已成年,却还是不敌成祖。弘晖阿哥如今还年幼,皇上您……”能活到他成年吗?
皇帝也听出了张廷玉的意思,但他也没有也怪罪的意思,只是继续给出一个自己认为可以的理由,“本朝与前朝不同,前朝分封藩王,藩王有封地有军队,但本朝宗室都被圈养在京内。”
“但他们也有旗人,也有母族,也有自己的势力!”张廷玉再次磕了一个头,“皇上看重六阿哥,天下皆知。六阿哥聪慧,臣等也知。您想把六阿哥过继给纯慧皇太子,再立其为皇太孙,若是六阿哥再大上十岁,臣绝不会反对!但六阿哥真的太小了!”
您也真的老了,已经没有时间再庇护六阿哥,等他长大,再把最重要的东西交给他了。
皇帝再度叹气,伸手捂住了眼睛。
张廷玉也一动不动地跪在地上,直到皇帝说:“罢了,到底是天意难违。你起来吧!”
皇帝也知道张廷玉说的都是事实,他现在的顾虑也是这些。只是,若是张廷玉今天支持他,那他就真的试一试。
皇帝算准了,张廷玉绝不会支持他。
也就是说,皇帝只是找个人来“说服”他而已。
皇帝在心里想着,过了好一会儿才让张廷玉出去,他一个人在躺椅上,双目无神地望着房顶。
张廷玉也不敢说什么,他也知道这事绝对不能和别人提起,于是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
皇帝思绪联翩。
若是他再大一点儿,朕再年轻一些,朕一定给他找个好父亲,让他平平安安长大。再给他娶个好福晋,给朕生下像朕的重孙……
若是、若是胤礽能有孩子就好了。如果他的孩子能长大成人,现在也年过而立了,正是能担得起事的年纪。这样的话,他也就不用纠结了。
后继无人,是一个帝王最大的悲哀。
和这个比起来,妃嫔偷人都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曾经倾注全部心血的继承人死得惨烈,成了帝王几十年的噩梦。爱子残缺的尸身被送到他面前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在他梦中出现,让他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看见其他的儿子就觉得厌烦,甚至一想到要培养其他儿子就觉得对不起早逝的太子。
若是当初没有把他赶回京里,这孩子会不会平安长大,是不是他现在就不需要纠结了?
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见到弘晖之后,皇帝想到了另外一条路。前朝成祖也在太子和次子之间犹豫,还是因为“好圣孙”才选择了太子。而他的孙子宣祖朱瞻基也并没有辜负“好圣孙”及成祖的期望。
只是宣德帝死得早,继承人没选好,也没教好。
有了
世投胎(),?げ???虎??h??????東纘絙??楛偛?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他喝了孟婆汤,不记得前世而已。
皇帝老怀大慰,觉得总算有一件事让他开怀了。
&&&&&
雍郡王府再低调,也免不了听到一些流言,尤其是他们家最近事情实在不少。先有德妃病逝,后有王爷染病,好不容易痊愈了,自家王府的六阿哥却被扣在了宫里。
没多久,年侧福晋因误食了相克的食物,导致再难有孕。
这一件一件的,雍郡王府一干人等只觉得流年不利,恨不得到庙里烧香拜佛。
雍郡王自病愈出宫后,就一直郁郁寡欢。说他是为生母病逝哀痛,却也不像,那是一种劫后余生的恐惧和茫然。
旁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吗,他差点就被自己的父亲给处置了,理由就是对父不孝。
皇帝说他看见德妃的丑事竟然想着隐瞒,隐瞒父亲,这是对父亲的不孝。
他叩首问皇帝:出卖自己的生母,岂不是对生母不孝?
皇帝怒斥一顿,问他是不是忘了他还是皇帝。隐瞒皇帝,就是不忠。
雍郡王无言以对。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是皇权至上,父权高于母权。尤其是生母还犯了那么严重的错。
皇帝又斥责他,是不是不想姓爱新觉罗想去姓乌雅了。
雍郡王跪在地上冷汗潺潺,他知道如果皇帝是真的厌弃他了,想借机打掉他这个有能力和他争权柄的儿子。
别说雍郡王了,就是八贝勒九贝子他们也知道,老爷子越来越不待见他们,有机会就收拾他们一番。
之前,雍郡王因为儿子养在宫里的缘故,得了差事。现在,皇帝肯定是觉得他手中的权力太多,想要趁此机会撤掉。
雍郡王闭上眼睛等皇帝的宣判,外面德妃忽然闯了进来,跪在皇帝面前苦苦哀求,“皇上,放过胤禛吧,求您放过胤禛吧!他是你的孩子啊皇上!”
皇帝年老混浊的双眼忽然就亮了起来,他冲着惊魂未定的母子俩露出一个笑,用含混不清的汉语问道:“德妃,告诉朕,你口中的是yinzhen是老四,还是十四?”
德妃瞬间愣在原地,雍郡王也猛地转过头看着德妃。
皇帝满意地靠在椅子上。
第277章康熙朝纪事(十二)xhwx6\.c\om(xh/wx/6.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