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 第七十七章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第七十七章

簡繁轉換
作者:蒿里茫茫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2 04:04:59 来源:源1

曾经接待过种家军的山民百姓噙着眼泪,又在田间的窝棚里住了一宿。

种家军是走了,但他们依旧回不得家,因为村落里住着二百个灵应军,这群兵丁将他们的家占据了不说,还要他们负责田间地头的尸体清理工作,一具具搜出来,再挖个大坑给他们埋进去,防止瘟疫。指挥他们干活的是个年纪很轻的虞侯,心很细,每一具尸体都仔细翻过,于是到百姓手里就没什么多余的战利品可以摸走,意见就更大了。

好在他们到底还有这些倒霉鬼的衣服可以剥下作战利品,灵应军又给他们每人发了十个铁钱算报酬,也不算是空手而归。

但大坑就挖在田边,夜深人静时百姓们想想那么多尸体,依旧是又惊又怕,又小声骂。

当然,骂之余也没忘记和媳妇商量着,明日要将那些剥下来的衣服缝缝补补,再清洗干净……

他们在黑漆漆的窝棚里嘀咕着,又忍不住掀开破布帘子往外瞧一眼。

被改造成营地的村落灯火通明。

虞侯王善待百姓只有十个铁钱,吝啬得紧,待宇文时中的信使就极客气恭敬,好酒好菜送上来,又亲自为他把盏。

不错,这只是个穷小子,他见过什么市面?这位信使却是见过汴京繁华的,三言两语间,王善高高捧着,使者虽未放下戒心,可肚肠却管不得那许多。

这样黑漆漆的夜里,这样一个死了许多人的坟场,让他摸黑赶路,忍受着山路上马车颠簸,这是什么人间疾苦?

他现在坐在明亮的灯火旁,坐在舒适而柔软的垫子上,热热的酒落进胃里,炙羊肉的香味再往鼻子里钻,旁边又有个傻乎乎的小子,一迭声地请他讲一讲汴京繁华,这又是什么样的享受?

他已经出了兴元府,身上又有宇文时中的文书,他是不必怕的。

之前那碗素面早就已经消化光了,现在饥肠辘辘,正可大快朵颐。

可他毕竟还是个谨慎的人,言语间时时防备着王善,不令他有套话的机会。

王善也不套话,只请他讲一讲汴京的风土人情,再殷勤地将热酒倒进他的杯盏中。

一个时辰不到,酒足饭饱的使者被扶去隔壁的卧室,片刻就起了鼾声。

王善侧耳听了听,放心了。

“将他的文书袋取来给我。”

又一个太阳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奋力将自己挂在秦岭皑皑雪山之上。

昨日里南郑城很热闹,今天则轮到城外屯扎的灵应军热闹一下。

士兵们穿着道袍,拎着长杆,眼神清澈,一本正经。

他们也识字了,背起道经也熟了,三魂居左,七魄居右,召天丁符炁诀,役天丁符艮害,都很流畅,不会将贪狼认作武曲,也不会在解疾病时请了日子华子诏子升子来子和降炁入符。

这一群种子站在土台上看,有人就差点没摔下去。

“爹爹夸我练得好,”帝姬很甜美地说,“到底还是得各位太尉看一看。”

太尉们连称不敢,只有种十五郎一个憨憨探头探脑地看过后说,“一群神仙!”

她笑眯眯地点头,“兴元府没有工匠,因此我想着若是能从西边购置些用旧了的弩,那也是很好的。”

种子们憋着笑,不答话,但种家三郎忽然说:“帝姬这一营的士兵已练了一年的弓?”

这一群种家军脸上的笑就收了回去,望向土台下士兵的目光也变得谨慎起来。

普通士兵练习射箭,极少有左右开弓的,他们总是固定地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左撇子就反过来——天长日久,两条臂膀渐渐就会有些差异。

但她刚来兴元府半年,白鹿营练习射箭也不过半年,竟然被种三郎看出来,这就很让她吃惊。

“只有半载。”她说。

一群种子互相换了一个眼神。

“帝姬这些兵不事生产。”种三郎说。

“不愧将门之名。”她笑道。

“有此一军,莫说兴元府,便是整个蜀中山贼流寇亦不足平,”种三郎说,“实不须机弩。”

种家很谨慎。

跟你搞好关系,白送你几十车的粮食,甚至送一个傻弟弟过来逗你开心都好说,但你要搞军火贸易,人家的雷达就立刻响了。

好在响归响,帝姬到底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女,不是个二十几岁的亲王,回绝了这事儿,大家还是可以友好往来的。

但赵鹿鸣说,“灵应军并非讨贼之用。”

几个种子的神情就变了。

“我曾得一梦,”她说,“我见灵应宫北方乌云密布,有鹰自云间而出,追逐一只鹿,向我而来。”

土台上所有人都不吭声了,只有下面的灵应军还在急急如律令。

过了一会儿,种三郎忽然看了自己愚蠢的傻弟弟一眼,“十五郎,你向帝姬求过什么?”

十五郎一愣,“小子想求仙符!”

“若灵应宫赐下仙符,”种三郎笑道,“此事臣当为帝姬筹谋。”

回城的路上,有小种子就偷偷凑过来问,“爹爹,何故应了帝姬?”

种三郎也没吭声,心里只觉得这位朝真帝姬有些古怪在身上。

西夏得了金人的封,从此给金人当起大侄子,这事儿知道的人不多,尤其传不到兴元府。

但朝真帝姬不仅知道,她还清晰地表示她预见到了金人和西夏联合攻宋。

西夏在边境上的小动作已经越来越多了。

但朝廷不乐意知道,官家更不乐意知道,所有人都一厢情愿地做着美梦,认为金人只要灭了辽,自然会回北方盘踞,天下就算太平了。

有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说,官家甚至还给辽主写了一封信,请他来汴京居住!

官家!给!辽主!写信!请他!来!汴京!

要不是官家的信不容易送到辽主手里,只能千辛万苦在边境线上跑来跑去,种家军还没那么容易听到流言,但不管怎么说,这风声已足

够给大家惊得屁都凉了。

官家也许是圣主仁心,不忍见兄弟相称的辽帝四方遁逃;也许是运筹帷幄,想手握一个辽帝,从容同金国谈判,反正不管哪一种,都让听说这事儿的武将很想吐槽:您配吗?您又不是没刺激过金人,张觉而今何在啊?

当然,大家都由衷希望这事儿是假的,但不管是真是假,金人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朝真帝姬在边境线后方建起这样一支军队,人数虽然还不多,但是满额,不吃空饷,又是脱产士兵,粮饷给足,甚至还有信仰加身——已经足够成为一支力量。

她甚至还懂得藏一手拙!试探一下他们!

但他这些想法都没对儿子说出来。

“十五郎想求仙符,是他一片纯孝之心,”他板了一张脸,“你怎么不求?”

没考虑过父亲是不是也想喝符水的小种子就懵了。

“不带些别的土产回去吗?”他很茫然,甚至有点怯懦地问。

父亲骑在马上,左右环视一圈,“你看看这里除了符箓,还有什么别的土产?”

三泉的道又开了,有商队慢慢地进了兴元府,带来的商品不多,但这是个好兆头。

物价平抑还需要些时间,等周边地区将物资运送过来,危机就会渐渐解除了。

但眼下南郑城里还是随处可见符箓。

百姓们刚开始是用它去灵应宫换油盐粮米,或是给家里人看病,后来这些生活必需品是有了,家里生病的人也痊愈了,但有些人手里还有多换出来的符箓。

不能真拿去供三清,也不舍得烧水喝,再考虑灵应宫每日发的符箓并不很多,有人就拿它同重新开张的商铺换了别的商品。

商铺竟然也收了。

又有人拿了符箓去做抵押,当铺也收了。

这些符箓除却能换出来东西,按照灵应宫的说法,还能用来抵租子,于是收它的人就更多了。

再然后从南郑城到整个兴元府,到处都有人开始拿符箓当纸币用了。

宗泽有点不放心,同赵鹿鸣认真说过,一来灵应宫得保证始终有兑付能力,二来还得小心有人造假。

第一点赵鹿鸣倒是不担心,她有几万亩田地和荒山渡口不说,这一次抄家她又得了一大笔钱,对付是没问题的。

第二点她就更不担心了。

“符箓用纸是极精细的,”她说,“穷者难购。”

“富者呢?”宗泽下意识问了一句。

“富者被我抄家了。”她说。

宗泽老爷爷就很是个无语,“你也只能保个一两年罢了!”

她听了,就点点头,“一两年就够了。”

王善的消息就是此时传回来的,连同那些文书的抄本一起给了她。

王善信里说:帝姬!这人不是宇文时中的信使!这人是宫中出来的坏笋!坏事儿全是他干的!

按照宇文时中的话说,这人应该是耿南仲派来的——但其实还不是。

这人是王黼门下一个门客,特特被梁师成找来给“故主”报仇的。饶是心机深重的朝真帝姬,握着这封写给梁师成的信,也硬是想了很久才把整件事猜个大概。

耿南仲出的主意,梁师成负责去做,但事情闹大了,官家认真去查时不能锅都是太子这一派来背啊!那从王黼那借个人吧,王黼是抱郓王大腿的,真闹大了,大家都不清白,你们看着办吧!

“打了老鼠,倒碎了玉瓶,”尽忠在一旁小声嘀咕,“帝姬若是亲自出首,到底是有些……”

她握着信,突然反问,“我又不是苦主,为什么要我出首?”

尽忠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说不出话。

“将这个人,这些信,还有漕官的供词也抄录一份,一起捆了塞进马车里,派五十灵应军跟着,”她说,“送我九哥府上去。”

要出首,九哥才是那个苦主,该他出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