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 第九十二章

穿越成宋徽宗公主 第九十二章

簡繁轉換
作者:蒿里茫茫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2 04:04:59 来源:源1

有车轮滚滚,在泛着热气的土路上走过。

有人木讷地推着车,一言不发,有人坐在车上,大包小裹。烟尘卷起来,呛得人眼圈发红,呼吸也变得急促。这就让人时不时很想停下来,喘一口气,揉揉眼睛。

但军士立刻就抽鞭子大骂,“懒货!贱人!须知今日已是第五日,再入不得川,你爷爷若是吃不了兜着走,非叫你们这些懒货见一见爷爷的厉害!”

板车上的小娃子被吓得立刻就要哭出声,但又被老祖母捂住了嘴,可片刻后,小娃子忍也忍不住,一定要将祖母的手避开。

也不是非要哭出声,只是那双手太脏了。

这一队百余人,人人都是蓬头垢面,灰头土脸的。

见官军继续向前走了,队伍里就又起了窃窃私语。

“可知那灵应军是个什么地方吗?”

“听说灵应军都是些道士,也不知寻我们何用呀?”

“有工钱吗?”

“全家都搬了去!从此就是帝姬的家奴了,给不给工钱,进了蜀地,你又敢如何?”

这些男子里有须发斑白的,也有年轻力壮的,但他们大多是黥面,少部分也有刺在手上的,年长的刺面,年幼的刺在其他地方,总归身上都是有印记的。

这也算是官家的政绩,政和五年,官家下令钱监兵匠只要在手背上刺字就行,不必非得刺在脸上,但无论哪种,都是向别人说明他们的身份——他们都是需要被人好好看管,防止逃跑的人。

尽管他们是有技艺的,不论去了哪里都能靠自己的本事给全家老小找一碗饭吃,但大宋不许他们的本事外传,又不能给他们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因此就只能用皮鞭和刺字来集中管理了。

甚至于在什么地方安居,往什么地方迁徙,一夕之间,背井离乡,都是由不得他们的。

两边的田野渐渐向后去了,有青山在前,慢慢升起来,有河水潮湿的气息盖过烟尘,悄悄爬过了他们脚面。

“那里就是入川的关卡了。”有人这样说,指了指前方。

工匠们就费力地手搭凉棚,踮脚想要看一看,但他们都是一辈子只跟着军队在宋夏边境上走的,从没来过这里,只见到了有人骑着一头小骡子跑过来。

“是种家军护送匠人至此吗?”那人穿着件道袍,年纪却很小,看着只有十六七岁,“在下受宗统制所遣,来此迎接,诸位辛苦啦!”

有军士上前,同他讲了几句话,但匠人们并不十分关心。

“辛苦”的是这些军士,不是他们,或者说按照大宋的道理来,他们是没资格“辛苦”的。

军士们可能清点一下人头,再喊一遍名册后就算完成任务,多半还有些酒肉犒劳。但他们什么都不会有,他们这些人形牲口被交到新主人手上后,还得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他们的窝棚处,这些满身灰尘和臭汗的工匠家庭才能疲惫不堪地倒下,吃一块发的麦饼,喝一口送过来的冷水,然后筋疲力尽

地睡去。

自从离家,他们的每一个日夜都是这样度过的,偶尔还要加上打骂——这待遇并不算好,但他们都是被军队严加看管,柔顺惯了的。

但今日很不一样。

那些军士们是满面笑容地跟着几个道士走开了,他们这些工匠则被送去了另一个方向。

走得不算很远,道两旁的农田变成了水田,有高低错落的山坡,还有些低矮的灌木,有飞虫立刻经不住诱惑,扑了过来。

“片刻就到了。”那个领着他们走的道士说,“再忍一忍。”

工匠里没有人说话,连同那些疲惫的妇人和孩子,都沉默地跟在她们的命运身后。

但片刻之后,道路一转,他们忽然就见到了一片鲜亮而郁郁葱葱的色泽。

那或许是个庄子,已经被收拾了出来,里面只有些道童模样的人在走来走去,见到他们就停下笑眯眯地行个礼。

庄子里有树,有溪,有池塘,走过小桥还有一片片的房屋,看着无论如何不像他们这个身份能住的地方。工匠们是很自觉地停下了,负责管理这群工匠的工头则需要上前一步,小心将腰背弯下去,赔一个笑脸,“仙长,此处是?”

领着他们走来的道士也笑一笑,“你们今晚住在这里,明日也且歇一歇,待歇过乏了再走。”

工头转过头去,看看自己手下的那群汉子,汉子们探头探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在眼神很迫切地等他的答复,但已经有等不及的人了。

一个小娃子从车上跳下来,奔着那条小溪就跑过去了,身后爆开一声陕西方言的大骂!

还要命不要了!这样尊贵的地方,你也敢用你那脏兮兮的脚去踩……你还伸手进溪流里舀水喝!

可是心急如焚的父亲还来不及阻拦,那个年轻道士已经一把将他捉起来了。

父亲两腿一软,立刻就跪倒在地上,“仙长!他年纪尚幼,还不懂事!他!”

年轻道士将小娃子又放了下去。

“这小溪洗洗脸,去去暑气就罢了,”他说,“屋后支了灶,烧了滚水,你们草行露宿,身体疲惫,冷水却是不利养生的。”

小娃子的父亲就傻了,连同工头,还有后面那许许多多的工匠和家人,都愣愣地看着这个小道士,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按说是士兵,看起来却是全然的道士。

在浑源城里,也有这样一群道士在鬼鬼祟祟。

在混乱平息后,除了粗暴砸门的宋军外,只他们有办法敲开百姓的房门,甚至可以从百姓那得到点东西。

别人羡慕是羡慕不来的,毕竟灵应军和他们不在同一赛道上,人家真是天生高贵,不仅能从百姓那拿来点东西,人家还能同相公说上话!

没错,能说上话的就是尽忠,这位灵应宫内官有着这样那样的特权,他甚至还能带着灵应军出城!

羡煞旁人啊!

三人密会是有时限的,况且干想也想不出太多东西。

岳飞负责出主意,王善负责细化主意,尽忠负责泼冷水——这样的程序循环了几次之后,岳飞就不乱出主意了。

“要是诸位能避开李相公的军令,直接出城就好了。()”他说。

尽忠冷哼一声。

“谈何容易!⑦()『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们除了帝姬给的这一条宝贵情报外,没有斥候耳目,不知道城外是什么情况,因此一切计划都只能闭门造车——在这样一场万人对万人的战争里,一百个人就算闭门造车也是造不出什么有用东西的。

一片沉寂,热乎乎,臭烘烘里,岳飞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诸位自蜀中远道而来,”他说,“究竟为何啊?”

一百个道士,从四川跑到山西来,为了打仗?为了救援武朔?

王善的脑子有点转不过来,就说,“帝姬忧心云中府,要我们……”

忽然一只手将他剩下的话怼了回去。

“十月里正是天宁节,大吉的日子,帝姬纯孝,要送经文至太原清虚观,筹办罗天大醮之事!”

岳飞就一拍大腿,震得王十二脑瓜子嗡嗡作响,震得尽忠对他刮目相看!

一个村汉,除却马上骑射,马下棍棒,还会得什么!

平时看着是个不言不语的,怎么关键时候就这样机灵!

大敌当前,按说城中哪怕是一只苍蝇都不当随意放出去,何况是几十个虽然作战配合还略显稚嫩,但勇武已经很受人瞩目的战士呢?

冷兵器战争,只要有这样一队人马,只要能在一次冲锋或是反冲锋中扛住对面的压力,撕开战线,那战局是很可能瞬间逆转的啊!

但对尽忠来说,这些不是问题,毕竟这里是大宋。

他没办法说服李嗣本和他的幕僚们同意一个靠谱的计划,但他可以用大宋特有的匹配机制给灵应军送出城:

前线打仗是你们的事,灵应军是为筹备罗天大醮,天宁节之前献礼,才不远千里来到山西,现在既然双方僵持不下,咱家耽误得,官家的生日须耽误不得!

非常扯淡,换一个有良知的统帅听了这跑路理由,非得让人给这阉狗拖出去腿打断,再从城墙上丢下去。

但话说回来,这里是大宋。

天渐渐地暗下去,其他营的士兵原本是已经在这座小城的房前屋后,甚至是别人家的房顶上躺下了的,忽然就又爬起来了。

他们很眼馋,一边窃窃私语,一边指着那条奔着城南而去的队伍。

“看!看!”

“果然走了!”

“竟然走了!”

“谁比得过他们!”

城北是金人,城南是应县,过了应县,往南就是雁门啦!进了雁门还有什么好说的,那就又回到大宋的地盘上去了!

说好了不在一条赛道上,可看到人家鱼贯而出,还是惹了不少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要是能跟着他们一起走就好了。”有人嘟囔,“早知道我也去当个道士。”

“此城无后援,若疑兵不成,恐怕李嗣本早晚将弃城而走,将云中府让与金人,”王善叹道,“鹏举兄若愿与我等同去,帝姬必定……”

这个年轻的偏校似是又恢复了沉默寡言的性情,只是深深一抱拳,并不言语。

灯火渐上,工匠们已经安顿好,他们吃了一顿简单但有酒有肉的晚餐,还在溪中打水,好好地清洗了自己,现在大半已经睡下,但还有些勤劳的妇人借着月光,抓紧时间在溪流边捣衣服。

她们蓬头垢面地走了这么久,现在稍稍安顿下来,就一定要将自己收拾得体面干净才好。

李素站在窗内,无言地望了他们一眼,又转过头望向李世辅。

他虽然曾经是个贼配军,但更早些时候却是个县中主簿,对工匠是素来不在意的——受人尊敬的从来是德行和学识,匠人有什么值得他在意之处?

但现在帝姬却下了令他不解的命令。

“帝姬这般郑重,”他说,“究竟为何?”

李世辅想了想,“帝姬说……”

“如何?”

“她说,那一百灵应军被她草率地送去太原,遇了战乱,她怕是救不得他们的,”他说,“但工匠或许能够救下后来的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