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第三十八章
齐枢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且很多。
到此的每一步都是他选的,但似乎又不是他选的。
比如最开始时,他可以顶着三司的压力,硬着头皮说楚州就是交不起粮;
再比如民变时他可以一边安抚,一边上报;
比如他可以领着刘十七到谈判地点去,开诚布公,甚至让刘十七直接招抚这些流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都可以,但他都没选。
理由一言以蔽之:他还要不要屁股下的椅子了?
每一步他只要选了,朝廷就会在官员评定时给他一个差评,要是平时,差评也就罢了。
现在长公主上位,她自己有一大群的亲信,有河北河东冒死支持她追随她的官员,她仅以身免时,整个河北挨家挨户敲门凑齐了三万青壮给她。
这事大家都听说了,先骂一句河北官员谄媚不做人,要是这三万也都死光了,长公主还怎么见河北父老?
可人家冒这个风险了,长公主也成功了,自然他们就有这个功劳等着赏了。
他们需要往上走,谁下去?
齐枢位高权重,岁数也不小了,他是淮南东路的转运使,这一路的漕运都握在他手里,这意味着什么?
无论是官是商,淮南东路上的所有人见到他都要恭敬地低下头,还要双手奉上比“低下头”更值得他一瞥的礼物。
刚开始是钱,然后是各种珍稀的玩意儿,还有各种美丽的人或是动物。
后来他就不玩那些俗的东西了,他专心要坐稳这个位置,在长公主的赞许声中再往上走一步。
那他就不能犯错。
而这些刁民变着法儿地给他制造麻烦。
即使如此,齐枢是个老吏,养气功夫一流,他还是不曾动怒,而是耐心地要收买安抚那些刁民,准备想办法给粮税应付过去后,再回头计较的。
都怪长公主送了个天使下来。
谈判地点选在了邳宿间的一片丘陵下。
齐枢虽不是本地人,可他应邀去那里游玩过,那是一位乡绅的山,山色秀丽,与别处不同。贫民不懂得美,一见到山林,立刻就想要伐木砍柴,可这山被乡绅保护得很好,凡有人上山去,不管是砍柴还是打猎,只要被发现,一定要捉住了打板子。
去年冬天大家心情烦闷,上山围炉煮茶时,仆役们还捉了两个半大小子打死了,那时齐枢就在山上,很有些嗟叹。
打死人固然是不对的,可那样孤峻的一棵老松,正适合赏玩,却叫那几个贫民偷偷给砍了,确实也该杀。
他登上丘陵顶端,前后左右地看一看,身边有一群人围着,丘陵下有个小亭子,他在那亭子里也写过几首诗,现在亭子里有几个小吏,正在布置什么。
林间树影摇动,遮天蔽日,郁郁葱葱。
“这很好。”他刚矜持地评价了一句,忽然有人匆匆忙忙
他们不仅对行军时的装备没概念,他们对行军的纪律也没概念,对从上到下的指令是否能高效完成也没概念。()
??N?睺|鱑??皍??
?本作者蒿里茫茫提醒您《穿越成宋徽宗公主》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 看最新章节 完整章节』()
就这样居然能拿下半个宿迁,能逼着官军封了淮河的河道,回报给京中,张叔夜听了可能冷笑一声,长公主就要砸杯子。
曲端不能听,曲端听了可能嘎地一声就气倒了,要西军各将门的军头一起说点好听的话才能扶他起来。
哦对了,虽然这支义军……不对,是叛军,战斗力不如西军,但在山头林立这件事上,也不输给西军。
大哥叫王顺,是这场反叛的领导者。
他一天也没当过兵,只当过户长,能领导这场反叛,有他个人魅力在,比如说他当户长的时候对穷苦乡亲很好很讲义气和道理,宁可自己叫县丞拉去打几个耳光,可顶着猪头一样的脸回到乡里时,还是会装出一个笑。
“咱们的苦楚,老父母岂有不知呢?万不能连种粮也一起交了,我再替你们想一想办法!”
“他怎么会反?”道士问身边推着小推车慢慢走的老妪。
老妪说:“相公有令,要收种粮。”
相公也没说得那么难听,相公只是说,不计代价,最后一粒粮也要。
他揭竿而起,大家无路可走,只能跟着他反了。
“反他个几日,”老妪说,“你看,咱们熬到招安了,可不就平安无事了?”
“还没招安呢,”道士说,“还要看一看。”
“必招安的,咱们连宿迁城都打下了,他们凭什么不招安?”
旁边的人接二连三就开始议论纷纷。
“咱们也不多要,粮税总得免了吧?”
“还要分些田地!”
“不错!”
“其实早知道能招安,当初我谋一个出人头地的位置也不差!”
道士听着他们说。
过一会儿,她问:“那你们为何独尊王顺一人呢?”
那些交头接耳的声音全都下去了,老妪说:“多嘴!”
负责看守她的汉子冷哼一声:
“还不是怕朝廷罪责下来!”
她就恍然了。
宿迁淮安这地方和蜀中不同,和山河表里的河东更不同,算得上是大平原,视野很开阔,一眼望去就是水田和村庄。
可偏偏谈判的地方在一座丘陵下,那丘陵是一片树林,林子被看护得很好,也不知是几代人的私产,树木郁郁葱葱的。
道士远远见着那一片山的阴影,便问:“咱们要往那去?”
“是,再走个几里路就到了。”
她皱眉,不吭声。
再看看这支长长的队伍。
足有数千人,但并不是一支纯粹的战斗队伍,里面男女老幼都有。
她又问:“这么多人一起去,有何用呢?”
壮汉说:“壮一壮声势!”
她又不说话了
()。
毕竟她有什么立场呢?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在她看来都不感到惊奇。
因为从谈判地选在那片高约二十丈,长宽十数里的山坡下开始,她就预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义军们往山坡下走,有人还在夸:“这里好,这里不晒。”
“能砍几捆柴回去!”
“阿母,你渴不渴?我给你打水去?”
还有越来越多的义军往山的阴影里走。
小吏说:“相公要午时才到呢!”
天已经热起来了,凭什么不找个阴凉处歇一歇?他们走了一上午,正是乏累的时候。
老妪捧过来水罐,有点嫌弃地看了这个小女道一眼。
“你那嘴唇都裂开了,连打个水都不会,你先喝点吧。”
道士捧着装满水的陶罐,愣愣地看着她。
“阿妪,你该离开这里。”
老妪说:“你说什么?”
她刚下定决心,要将嘴巴闭上,林子里忽然闪了一道寒光!
一支箭!
这并不令她惊奇,可为什么第一支箭射向的不是任何人,甚至不是那个就在一面破旗下面,同小吏说话的王顺,而是她?
事情有变。
【??作者有话说】
第440章第三十九章\x\h\w\x\6\.c\o\m(x/h/w/x/6/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