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北雄 > 第1780章闲话(三)

北雄 第1780章闲话(三)

簡繁轉換
作者:河边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12 04:06:25 来源:源1

听这话就知道,管事大娘是读过书的人,只是说到这里,言语便有些偏激了起来,可也好理解,宫里出来的人,大多如此,倒也不算奇怪。

这间院子在府中僻静之处,院中就这么几个人,冷冷清清的,也不用争来斗去,但放大到整个楚国夫人府,那就不一样了。

世人总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是一点也不假。

管事大娘的意思很明白,府中除了楚国夫人,其他人要是管上了事,没准就会闹些幺蛾子出来,那样的话,还不如劝她家娘子出面,起码她们这些身边的人不用担心受人欺负。

至于到时候她们欺负不欺负别人,那就看情况而定了。

只是她也不太把握,自长孙娘子入府以来,就是她们这些人在侍候,娘子是伪朝遗人,入府的时候没了精气神,去年才算缓过来一些。

在府中不太搭理人,只和夫人有些话说,夫人带人出去游玩,她也不愿跟着,只一个人在院子里看书,倒也有无聊的时候,便带着她们去府中的花园走走。

后来府中的孩子们多了起来,总在几个花园处玩闹,她也就不去了。

一两个月出府一次,都是去兄长家中,在那边待上个一两天,三四天的,回来心情就能好上许多。

生活简单到乏味的地步。

可你要觉着她心若死灰,什么都不在意了,那也是无稽之谈。

随在她身边久了你就知道,这是个精细而又雍容的女人,吃穿用度都很挑剔,只是嘴上不说罢了。

管事大娘有时候都会怀疑,娘子之所以会到这里来居住,不是避难来的,而是她那位兄长供养不起,才会被送了过来。

另外这是个很有主意的娘子,正经是家中大妇的风范,长的好不说,随时随地都不会被别人所忽视。

就算一句话不说的站在那里,也会受到关注。

正因如此,管事大娘才会劝她争一争,若长孙无咎一副柔柔弱弱,小家碧玉的样子,她才不会说这些话,反而要劝她躲的远些,以免连累大家跟着遭殃。

也是赶的巧了,如果是昨日里的那个长孙无咎,听了这些最多也就是一笑了之,她才不愿意管那些闲事呢。

府中这些人都什么处境了?还要去争抢那点权力?

就算争到了又能怎样?大家活到这个份上,一辈子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还能有什么盼头不成?

就府中那些孩子,一个个的她都见过,现在还不怎么懂事,等他们知道自己的母亲的处境,再联想到自己的前途,不生怨言就是好孩子。

到时候一旦觉得母亲,或是自己的家世碍事了,不定会做出什么恶事来呢。

…………

可今天的长孙无咎不一样了,相依为命至今的兄长那般作态,着实刺激到了她,连从小一起长大的兄长都不牢靠,那还能指望谁?也就只剩下自己了。

昨天还看不上的府中的这点权力,在她眼里一下变得不同了起来。

她下意识的摸了大猫的脑袋,想了片刻道:“别什么都是听说,夫人是领过兵的人,府中这点事她应付起来自如的很……”

管事大娘一听这话,梳理头发的手便顿了顿,随即便是大喜,“娘子放心,我明日里就再去打听打听,夫人身边的腊梅跟我亲的很,问她准没错。”

长孙无咎心里苦笑,这个节奏她可太熟悉了,当初她管着秦王府内宅诸事,身边的人可不就是这个模样?

她十三岁和李世民完婚,那时还小,对说话做事都很大气的李二郎很是钦慕,婚后的日子过的也还不错。

李世民常年在外奔波,家中的事都是她来做主。

大业十二年,天下已经乱了起来,阿公李渊在太原留守任上反迹已现,消息传回长安,举朝震动。

当时她也是惶然不已,幸赖有人接应,一大家子人跑出了长安,后来才知道,是马邑那边的边军来到长安把一家人都接了出来。

这么说起来,她还受到过当今皇帝的恩惠呢。

…………

往事在长孙无咎心中一闪而过,那都是差不多十几年前的故事了,也没什么好追忆的。

只是想想也是心酸,和丈夫相聚在一起的日子不多,最长的一段日子还是丈夫和大伯斗的最为激烈的时候。

丈夫回到府中常常眉头深锁,不定藏了多少心事,再非当年在洛阳那个意气风发,能言善笑的李氏郎君了。

不过到底还是没能斗得过别人,现在想起来,她总觉得何苦来哉?

陇西李氏那样的人家,荣华富贵加身,和帝王只差一线,为什么非要走上那根独木桥呢?长安那么多的人家,你看哪家有李氏这么惨?

父子几个人都没了性命,只留下一大群的孤儿寡母,凄凄凉凉的活了下来,也就是当今这位皇帝不好渔色,不然李氏这一枝的脸往哪里放?

嗯,听说皇帝还是挺好色的,估计是有小姑坐镇,大家才能平平安安至今。

…………

“打听什么呀……”长孙无咎摇了摇头,“去把那张瑶琴取出来,我明日送去给夫人,她喜欢弹琴,正好听她弹上一曲。”

管事大娘点头应了,却又犹豫的道:“娘子,那张琴不是说……”

长孙无咎笑笑,“那本就是李氏的东西,送回到夫人手中正是应该,她见了也一定欢喜,那可是严姑故物。

被……他送了予我,听说那时夫人可是哭了好久呢。”

管事大娘赞道:“失而复得,夫人必然欣喜,而娘子忍痛割爱之举,也定能得夫人感激。”

长孙无咎幽幽道:“我寄居于夫人府上,受她荫庇已有数载,只不过归还夫人一件旧物罢了,有什么可被感激的呢?

而且那张琴留在我这里也是无用,每每还经睹物思人之痛,正好断了念想,长孙家的女儿本就不欠他什么……”

后面话显然是说给她自己听的,话音渐低,言语含湖,管事大娘没听清,却也知道娘子不好受。

“娘子再吃用些,别饿着了,不然晚上睡的不安稳,茶凉了,我去给娘子再烹些来,如今这些茶闻着就香,据说都是宫里边今年奉上来的新茶。

娘子你说也怪了,前些年咱们饮茶,都要放些盐沫啊,莲子之类的东西进入,茶汤烹出来味道各异。

如今呢,什么都不放了,就只些茶叶子,我饮着总是不惯,苦涩的很,可大家却都说好,难道是奴婢的嘴巴出了毛病?”

一边唠叨着,一边让丫鬟送进来火炉,茶壶,茶叶和水,手法娴熟的开始烹茶。

大猫喵呜一声,离开了长孙无咎的怀抱,跑到茶炉旁边绕了两圈,才在不远处爬了下来。

七月中旬的天气,渐渐凉爽了起来,猫儿畏寒,总想找个暖和点的地方待着。

长孙无咎披散着头发,一手支着下颌,靠在矮几之上,“饮茶乃是大雅之事,以前众人为显其贵,总要放些稀罕物来调和茶味,要的就是个与众不同罢了。

如今什么也不放了,还为本真,合乎自然,于是也就合了雅之一字,看来大娘非是雅人啊。”

管事大娘就笑,“奴婢烹的一手好茶,也能吟得几句酸诗,娘子怎能说奴婢不够雅致?”

长孙无咎被她给逗笑了,也不跟她争辩,和很多事情一样,雅事本质上乃君子之雅,身份不对就什么都不对。

饮茶之风从南北朝渐渐盛行,尤其是那些林下隐士们,对饮茶的风气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到得唐初,茶叶这种东西便普及到了百姓之家。

至于茶该怎么来饮用,口味怎么调和,还是贵族人家引领风气。

如今这种不放任何调料的饮茶方式,却是从宫廷中先开始的,听说是皇帝喜欢这样饮茶,于是众人纷纷彷效。

至于什么雅不雅的,其实都是穿凿附会的说法。

只不过平民百姓没有贵族那么多的花样好耍,是十分欢迎这种风气习惯的,用茶叶待客的时候,可以省下不少花用,大家也不用再攀比什么,确实省事不少。

对于贵族来说自然也没什么,既然调料上分不出贵贱,那就从茶叶的来源入手,总归能把自己拔高起来的。

长孙无咎一直是个很重注生活品质的女人,身上冒着的都是雅气,却无攀比炫耀之心,是典型的大家闺秀风范。

“夫人有什么都想着娘子,据奴婢所知,宫里赐下什么,都会有娘子一份,奴婢又要多嘴了,娘子平日里应该去陪夫人说说话,夫人一个人……其实也挺孤单的。

却还不想入宫,真是让人琢磨不明白。”

长孙无咎皱了皱眉头,“有些话在心里想想就行了,不要宣之于口,夫人行事,也是你能置喙的?”

管事大娘手抖了抖,大猫适时张开嘴巴,露出獠牙,对着她哈了两口,很有狗腿子风范。

“娘子教训的是,奴婢这嘴巴确实该打,夫人待人好,娘子待人也好,奴婢出宫能到这里来,是几辈子修下的福分,不能操心太多,不然怕是要遭天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