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86苏武归国

秦汉传奇 86苏武归国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始元二年,匈奴狐鹿姑单于身死,壶衍鞮单于既立。向例匈奴每年五月大会诸王于龙城,祭享天地鬼神,但是左贤王、右谷蠡王不肯来会,匈奴之势始衰。恰值汉使到来,单于使人示意欲求和亲。使者道:“匈奴既有意和亲,须先放苏武等回国。”

武帝末年,李陵奉了单于之命前往北海。此时李陵受封为右校王,又娶单于之女为妻,于是率领从人携带食物到北海来见苏武。

他乡遇故知,实为人生大幸。尽管苏武早知李陵的故事,但也没有拒绝和老友叙旧。酒酣耳热之际,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子卿交厚,所以让我前来劝你,真心希望你能成为他的臣子。你多年未能归汉,白白在此无人之境受苦,即便信义如天又有谁能看见呢?你的哥哥苏嘉做奉车都尉,就因为扶皇帝车辇下台阶不慎折断车辕,就被指控为大不敬,不得不伏剑自刎,而你的弟弟苏贤也因为没抓到杀害驸马的宦官惶恐服毒而死。

他们都因为小事而死,让你的母亲伤心不已,不久也去世了。我还听说你的妻子听不到你的消息,也改嫁了。如今,堂堂苏家只剩下你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说家破人亡也差不多了。人生一世譬如朝露,你又何必为了那个无人知道的使命忍受这么久的苦难呢?”说到这儿,李陵又狠狠地饮了一口浊酒。

然后,李陵猛地抬起头,眼中含泪道:“当初,我刚到匈奴时也很痛苦,深恨自己背叛了朝廷,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立下奇功重返大汉。可是后来老母妻子被杀,族人因此获罪者无数,这让我怎么去面对啊?今上春秋已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而见杀者达数十家。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忠心被皇帝体察呢?所以请子卿不要再想着归汉了,还是听从我的建议,留下来吧!”说完,李陵伏地乞求。

苏武也留下了眼泪,哽咽着说:“少卿说的我都知道。苏武不孝,不能为老母送终,愧为人子。我父子毫无功德,皆出主上成全,位为将军,爵列通侯,兄弟并蒙亲近,随侍左右,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以报,虽斧钺汤镬亦所甘心,愿勿再言。”李陵见苏武不听其言,只得按下不谈,另说他事。当日酒散,李陵便在海上住宿。次日又与苏武饮酒,谈论中间,李陵屡次用言打动苏武,苏武只作不闻。一连饮了数日,李陵见苏武只是不动,忍不住直说道:“子卿何妨听我的话。”苏武答道:“我自以为必死久矣,你如定欲我降,请尽今日之欢,死于你面前。”李陵闻言长叹道:“子卿真是义士,我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矣!”说罢泪下沾襟,遂向苏武告辞而去。

李陵见苏武生计困难,待欲赠以财产,却嫌自己不忠,对之未免有愧,遂与其妻商议,用其妻名义赐与苏武牛羊数十头。又想起苏武妻已改嫁,子女不知在否,况且年纪将老,归国无期,不如劝他纳一胡女,免得孤身无伴,将来生下一男半女,也可接续血脉,因遣人将此意告知苏武。苏武也就答应了。

李陵乃就自己部下选一女子嫁之,从此苏武有了家室,不至如前寂寞,又得了许多牲畜,衣食也不至缺乏。

及武帝驾崩,李陵听到信息又到北海来见苏武,说道:“近日边界守兵捕得云中人口,说是主上已崩。”苏武闻言急问道:“此事确否?”李陵答道:“甚确。”苏武听了便向南号哭,哭到痛极不觉呕血。李陵自悔不该前来告知,极力劝慰一番后自行归去。苏武从此每日早晚哭泣两次,直到数月才罢。

当日霍光遣使到了匈奴,问起苏武,匈奴诈言已死,使者不知真假,只得依言回报。过了年余又有汉使到来,以为苏武果死,不复再问。一夜忽有一人求见,使者问其姓名,说是常惠,常惠乃苏武属吏。使者闻信惊喜,即令入见。

常惠见了使者,备细告知详情,使者方知苏武尚在。常惠又行近使者身边,附耳说了数语,使者点头应允。

到了次日,使者入见单于说道:“单于休得相欺,大汉天子在上林中射得一雁,足上系有帛书,乃是苏武亲笔,书中写道:‘臣苏武现在荒泽之中。’前日汉使问起苏武,单于如何说他已死?如今天可怜见苏武孤忠,使他帛书得达,又是天子亲手射得,单于更有何说?”单于闻言心中大惊。本来胡人生性率直,加以迷信甚深,今闻使者之言,以为射雁得书果有其事,又因自己说谎被人揭破,一时无从回护,便向使者谢过道:“苏武真的尚在。”使者暗想常惠之计果然不错,心中甚喜,即要求单于放之归国。

单于见汉使求索苏武,苏武在此日久,并无投降之意,留之无益于事。又想到马宏亦久留不降,不如一并放归。

说起马宏,乃于武帝时与光禄大夫王忠同奉使命前往西域,道经楼兰,楼兰王私告匈奴,发兵遮阻。王忠力战而死,马宏被擒入胡,匈奴迫其投降,马宏不从,也被拘留。如今得与苏武一同返国,真是幸事。

李陵听说后便置酒来与苏武作贺,因说道:“今足下得归中国,名扬匈奴,功显汉室,虽古史所载,丹青所画,不能胜过足下,但恨李陵不能追随左右。陵家族被诛,为世人所耻笑,我又有何希望?与君从此一别,更无相见之日了!”李陵说到此处悲愤交集,起舞作歌道:

经万里兮度沙漠,

为君将兮夺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颓。

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歌罢不禁伤心,流下数行眼泪,遂与苏武珍重而别。

匈奴召集苏武从人,除已降及死亡者外仅有九人,连马宏一同送归中国。

当时苏武娶胡妇已有数年,此次匈奴放之归国,适值胡妇怀孕,苏武因她是异国人,不便携带,遂托李陵为之照顾,自己随带从人九人,与马宏一同起程。

万里遐征,荣归故国,自然有一番说不尽的离愁别绪。公元前81年春,苏武一行回到长安。汉昭帝刘弗陵给了苏武一个隆重的迎接大礼,特意允其带上一份祭品拜谒汉武帝的陵寝。在面对故主遗容的那一刻,苏武放声痛哭,将十九年来的艰辛、委曲、不甘、遗憾、愤怒统统哭了出来。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啊?去时一头乌发,归来须发皆白,唯有一颗向汉之心,可昭日月,永世不变。那些陪祭的官员也忍不住留下了热泪。

汉昭帝因为苏武出使,耿耿忠节昭示国威,特拜其为典属国。一般来说,典属国秩二千石,对于这个十九年如一日为大汉尽忠的超级网红,汉昭帝特旨上浮一级工资为中二千石,同时赐钱二百万,官田一顷,住宅一处。对于如此安排,后世颇多非议,认为封赏过轻。对此笔者亦有同感。但大汉最重军功,苏武出使,并无傅介子那样的斩将骞旗之功,亦无张骞那样凿空开拓之能,甚至亦未达成纵横捭阖之效。故此,对于苏武的封赏,一准让汉廷大佬们费尽周章。如今一切都过去了,还是让这个忠贞不渝的大汉英雄发挥他的外交特长,好好工作,继续张扬大汉国威吧。

那些苏武的伴当们也得到了荣升和奖励,常惠等三人拜为中郎,另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为年老,准其衣锦还乡,同时各赐钱十万,终身免服徭役。马宏尽忠守节不减苏武,但是归国之后不闻朝廷有何封赏,又不为世人所称道,以致后世之人但知苏武,不知马宏。

苏武回到家中,其子苏元尚在。同侄辈出来迎接,苏武见子侄等都已长成,回想当日临行之际,老母兄弟妻室团聚一堂,如今一个个都不能相见,心中何等伤感。过了不久,匈奴使者带来李陵书信,苏武拆开一看,书中说是胡妇生下一男,母子安好。苏武得书也觉稍慰,于是写成回书,先谢李陵照顾之情,并为其子取名通国。只因路途遥远不便接回,仍托李陵代为保护。书尾劝说李陵回汉,丁宁再三,写毕封固,仍交匈奴使者带回。

读者试想李陵降胡已久,家族被诛,更有何面目复回中国,且此次与苏武诀别,曾将自己心事说出,观其语气已是无意回来。苏武岂不知得,何以又作书相劝。只因霍光及上官桀素与李陵交好,今见苏武已回,便想再招李陵,听说李陵有书寄与苏武,特嘱苏武回书力劝李陵回国。苏武依言作书去后,霍光、上官桀恐不得力,又选得李陵故友陇西任立政等三人,命其前往匈奴,借着奉使为名,暗地示意李陵,请其归来。

任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照例入见单于。单于置酒宴请汉使,李陵、卫律皆侍坐两旁。立政等虽得与李陵相见,却因当着大庭广众不便私语,只得频频以目注视李陵。又不时以一手摩其刀环,任立政此种举动,以为环者还也,是说李陵可以还归中国之意。李陵已得苏武回书,也知任立政意思,难以回答,只好故作不知,立政等也没办法。

过了数日,李陵与卫律自携牛酒来到汉使营中,邀请任立政等三人宴饮。任立政见到李陵亲来心中甚喜,欲趁此时转达霍光、上官桀之言,清其归国。偏又遇着卫律同来,卫律本是胡种,久降匈奴,一意与汉为敌,若闻此事必然极力破坏,所以任立政欲言又止,不敢轻于启口。当日李陵、卫律与任立政等一面饮酒,一面赌博,任立政留心观看,李陵、卫律皆身穿胡服,头上挽个椎髻,五人赌了一回,酒已半酣,任立政忍耐不住,便装着醉意,两眼注定李陵高声说道:“汉廷现已大赦,国内安乐,主上年少,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任立政说到此处,李陵默然不答,目视立政良久,举手自理其发,口中说道:“吾今已著胡服矣!”立政闻言知其不愿归国,待欲直言进劝,又碍着卫律在座,心中正在着急,恰好卫律起身出外更衣。任立政急忙说道:“少卿,汝甚劳苦。霍子孟、上官少叔有言,命吾奉告。”李陵问道:“霍光与上官桀想都安好?”立政道:“二人嘱我来请少卿回归故乡,勿忧不得富贵,强似在此称王。”李陵呼任立政之字道:“少公,归国固是易事,但恐再受耻辱将如之何?”李陵话未说完,忽见卫律走进,立即住口。卫律催促李陵一同回去。二人即起身告别,任立政随李陵走出营外,低声问道:“适间所言之事,君有意否?”李陵心中何曾不思回国,但因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归去也是无聊,况朝廷执政随时易人,现有霍光、上官桀当权,固可无虞,将来别易他人,难保不生变故,李陵想定,遂辞绝任立政道:“大丈夫不能再辱。”任立政知事不成,过了数日,遂辞别李陵归国。李陵袖出一书,托任立政带交苏武。任立政回到长安入见霍光、上官桀,备述李陵言语,二人见李陵不肯归国只得由他。任立政又将李陵托带之书交与苏武。苏武拆开一看,但见书上写道:

嗟乎子卿!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矣!将军功盖天地,勇冠三军,古今所未有也。我认为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但听说你归国后,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你不过如此,我还有什么希望呢?

今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李陵顿首。

苏武阅书为之叹息。后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竟死于胡中。

假如汉武帝能理解李陵当时的一片心境,假如他采纳了书中令司马迁的真情真言,李陵一定会重归于汉朝,因为天性忠诚于国家的他,报效汉朝才是其真正的归途之梦。

却说一日有人乘坐牛车,上立黄旗,身穿黄衣,头戴黄帽,直到未央宫北阙之下,自称卫太子。公车令急忙入报,霍光大惊,入告昭帝,商议处置之法。先下诏使公卿将军审视虚实,百官统去看验,有几个说是真的,有几个说是假的,结果是不能咬实未敢复命。霍光恐有变故,命右将军王莽(非新帝王莽)领兵守住阙下,以备非常。

都中人民听说卫太子出现,也同时聚观,议论纷纷,一众文武呆立观望,想不出主意。忽见人民纷纷让路,众人定睛观看,却是京兆尹隽不疑到来。因为隽不疑闻诏稍迟,所以后到。当下不疑分开众人,行到近前,略略看了一眼,即喝令吏役将其拿下。从人不敢违慢,立把他绑缚起来。众人都觉得错愕,其中一人与不疑友善,便上前劝阻道:“是非尚未可知,何妨稍缓。”不疑对众人说:“便是卫太子,诸君也不用害怕,卫太子得罪先帝逃走在外,此乃罪人未曾诛戮,忽自来归法应拿捕。”说罢便命人将他送往诏狱。大众闻言都觉得隽不疑很有见识,于是一哄而散。

霍光与昭帝坐在宫中,等候群臣回报,心中十分忧虑,心想其人如系假冒,不妨捕拿治罪,此事还好办。万一卫太子未死,今日来归,将用何法处置?计议未决,近臣报说京兆尹隽不疑已将其人擒拿下狱,并将不疑言语备述一遍。昭帝与霍光闻言大加称赞,乃下诏将其人交与廷尉审办。

廷尉奉命提审,究问数次,方得水落石出,原来这男子系夏阳人,姓成名方遂,流寓湖县,卖卜为生,会有太子舍人向他问卜,顾视成方遂面貌,不禁诧异道:“我从前曾为卫太子舍人,日在太子左右,今观汝状貌俨是卫太子,天下竟有如此相似之人,若非卫太子已死,几乎误认。”成方遂心想终日卖卜,很难生活。既然有人说我象卫太子,卫太子又死得不明不白,我何不诈称卫太子入京一行,料想无人识破。纵然不得封王,也可博取富贵。便将卫太子在宫情形约略问明,然后闭了卜肆入都自陈,偏偏碰着隽不疑,不问青红皂白立即拿捕下狱。成方遂无法可施,只得一口咬定是实。嗣经湖县人张方禄等到案认明,成方遂无可抵赖,只好一一直供。廷尉判定成方遂诬罔不道,腰斩东市。可笑成方遂未曾图得富贵,反而白白送了性命。

此案发生后,隽不疑名重朝廷,一班公卿都自认不及,霍光尤为欣赏。闻他丧偶未娶,便欲以女嫁之。隽不疑一再固辞竟不承命。后来谢病回家竟得善终。

9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