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106王郎称帝

秦汉传奇 106王郎称帝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刘玄命刘秀去洛阳修理宫殿,刘秀路过父城时,父城的将军冯异出来迎接刘秀,还向他献上牛肉和酒。冯异是父城人,原来是新朝的将军,颍川郡的郡长。他平日喜欢读书,对《左传》和《孙子兵法》都有研究。他统管颍川郡五个县的时候,因为父城兵马不多,他亲自到邻近各县去招兵。想不到那时候刘秀进攻颍川,冯异在路上就给汉兵逮住了。刘秀问了他的来历,他毫不隐瞒地直说了。刘秀喜爱他态度诚恳,为人正派,就劝他投降。冯异说:“我还有个年老的母亲在父城。要是将军能够放我回去,让我母子再见一面,我死了也感激将军。”刘秀一听原来是个孝子。就挺豪爽地说:“那你就回去吧。可是用不着死,好好地供养母亲,投降不投降随你的便。”冯异非常感激,他说:“我愿意奉上五个县城来报答将军。”

冯异回到父城,对县长苗萌说:“新起来的将军们大多傲慢、贪财,只有刘将军到哪儿也不抢掠。听他的言语,看他的行动,不是个平常人。咱们不如去归附他吧。”苗萌同意了。他们就率领五个县城投降了刘秀。冯异归附刘秀之后,一心一意地帮着他。刘秀认为他是个孝子,人品好、能力强,把他当作心腹,就要带着他一同到洛阳去。冯异又推荐了三四个很有本领的人给刘秀,其中有一个像猛虎似的壮士,浑身全是劲儿,个儿比别人高,脸相长得威武可怕,可是心眼好,说话算数。他是冯异的好朋友,名叫铫期。刘秀很高兴地把他们都带到洛阳去。

刘秀到了洛阳,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秉旧章。他还是像在宛城那样,做事挺有精神,天天有说有笑的。可是到了晚上,他喜欢清静,一个人一间屋子,不让别人进去。只有冯异是例外,有次冯异见刘秀的枕头湿着一大片。就苦苦地央告刘秀不要太伤心。刘秀苦笑着摆摆手说:“我没有什么可伤心的,你别乱说!”

等到宫府修成,刘秀报知刘玄,刘玄择日起行。当时三辅官吏都东迎刘玄,见他麾下诸将头戴冠帻衣服象妇人,莫不窃笑。

刘玄既都洛阳,遣使招降赤眉。樊崇听说汉室复兴,却也有心归汉,便留部众军队分驻青、徐,自与部目二十余人径投洛阳。刘玄并封为列侯,未给国邑。樊崇见刘玄没甚威仪,大失所望,又不得采邑分封,更难如愿,厮混了一二旬,乘隙出走返入老营。

却说有个太学生名叫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生于公元2年。这一年王莽还没上位,正谦恭下士、不辞劳苦地带领全国人民抗灾。那些颇有眼力的大臣们嗅出味道,开始起劲地为王大圣人唱赞歌。

王莽篡汉后,为了得到更多士人的拥戴,于是扩大了最高学府太学的办学规模。数以万计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太学深造,越发抬高了太学在大新帝国的影响力。

得益于优渥的家庭条件,邓禹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十三岁就能诵读诗篇。稍稍长大后,邓禹又进入太学学习。在太学期间,邓禹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刘秀这个同学。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的儿子长沙定王刘发,刘发是汉景帝喝醉酒上错床,计划外生出的王子,所以并不吃香。不过他的后代还是蛮多的,到了刘秀这一茬,已然遍布南阳一带了。刘秀父亲早死,他只能依附叔叔过日子,说起来也不容易。

刘秀在太学期间学得也有点水,由于家境不好,他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做小买卖勤工助学上,没时间钻研学问,只是偶尔读读谶纬之书,虚应故事罢了,反正太学生数以万计,谁顾得上他这个土老冒呢?

然而邓禹丝毫不以自己出身南阳望族就小瞧这个貌似田舍郎的同学。从谈吐中邓禹感受到刘秀那隐藏在淳朴外表后的不同凡响,预见到刘秀将来必不是池中之物。当然邓禹和刘秀还有一层说不尽的姻亲关系,原来刘秀的二姐刘黄嫁给了邓禹的族兄邓晨。

之后刘秀、邓禹都离开太学,奔向自己的宿命。刘秀先是忙着科学种田,后来又忙着骑牛造反;邓禹则忙着游学天下。在这段天下扰攘的日子里,二人似乎没有过多交集。当刘秀凭着一场老天眷顾的昆阳大捷而名动天下时,邓禹却寂寂无名。不过邓氏家族不少成员卷入绿林军中,邓禹多次收到更始帝的offe

请他出任要职,就差“仲华不出如苍生何”之类的切语了。

对此邓禹并没有动心,因为他并不看好更始政权这个君弱臣强的草台班子,在他心中始终抹不去刘三哥的影子。他坚信那个“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其言也厉”的刘秀才是他的真命天子。

等更始迁都到洛阳,邓禹怕刘秀也像他的哥哥刘演一样给更始杀害,于是就到洛阳去找他。可他到了洛阳后才知道刘秀已经走了。原来更始帝又派他去执行大司马的职务,拿着符节带着少数兵马去河北安抚郡县。

邓禹沿路追上去。他一路听说刘秀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安抚老百姓的。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考察官吏,贤明的升职,贪污的办罪。他废除那些苛刻的法令,恢复汉朝的官名,还赦了囚犯,让他们回去种地。官吏和老百姓都很高兴,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和酒去慰劳他,刘秀都推辞了,他的士兵也都不接受。邓禹听了很高兴,他听说刘秀到了哪个城,他就追到哪个城;可他到了那个城,刘秀又过去了。人家是骑马的,而邓禹只靠着两条腿。后来他拄着拐棍往前追,追到邺城才把刘秀追上。

当时的河北没有最乱只有更乱,多如牛毛的义军与光杆大司马刘秀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严峻的形势,刘秀忧心忡忡五内如焚。

就在这时,一个扶杖而立、衣衫褴褛、清瘦单薄、风尘仆仆却又满眼热切的儒生出现在刘秀面前。刘秀使劲擦拭因连日失眠而红肿的眼睛一看,这才发现眼前之人竟然是那个丰神俊朗、衣着光鲜的老同学邓仲华。刘秀惊问道:“仲华何以至此?”邓禹答道:“特为寻明公而来!”刘秀笑道:“莫非仲华知我有便宜任免之权,远道而来求官吗?”邓禹笑道:“非也,禹欲为官,只须拜在更始驾前即可,何必如此辛苦?”刘秀继续问道:“既然如此,找我做甚?”邓禹肃然再拜道:“但愿明公威加四海,禹得效尺寸之力,将来得垂功名于竹帛耳!”刘秀闻言灵台一震,数日忧虑瞬间消散,不觉深施一礼爽朗大笑道:“秀得仲华,天下不足定也!”

此后刘秀与邓禹闭门会谈,详商天下大计。邓禹进言道:“禹游走天下,观更始帝虽然定都关中,但无力平定山东,加上赤眉、青犊、铜马等乱军纷起,长安周围也是群盗纵横。更始帝御下无道,且从无安邦济民的长远考虑,平日里又忙着争权敛财乱政虐民,全无中兴之象,早晚必败。明公乃汉室之胄,武功加于四海,若能延揽英雄,顺应民心,必能扫除叛逆拯救万民,重建高祖伟业!”一席邺中对,说得刘秀愁云尽扫,内心野望如同火焰般燃烧起来,那个在昆阳城下横挑强敌的位面天子终于又王者归来。

第二天,刘秀吩咐手下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还叫他跟自己住在一个屋子里,有事就跟他商量。他们两个人的心思冯异也看出来了,他对刘秀说:“人心思汉已经不是一天了。现在更始的将士们到处抢劫暴虐,老百姓对他们完全失望。将军应当赶快到各郡县处理冤屈,宣扬恩德。”刘秀一听就带着部下前往邯郸。

刘秀到了邯郸,宗室子弟刘林来见他。他向刘秀献计说:“赤眉在河东,只要挖开河堤把水灌到河东去,就算赤眉有一百万人,也都会淹死。”刘秀心想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么一个缺德鬼,用这种方法哪能夺取天下,就没去理他。他只是派冯异和铫期到邻近各县去察看官吏,释放受冤屈的囚犯,安抚无依无靠的老人。过了几天,刘秀带着邓禹、冯异、铫期他们到真定去了,气得刘林直翻白眼。他越想越别扭,就去算了个卦。

那个算卦的叫王郎,他一见刘林噘着嘴,就知道他有心事,刘林说他想起兵。王郎说:“真的?那我有个主意。前些日子长安有个男子自称是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王莽说他冒名顶替,就把他杀了。您不妨说自己是真的刘子舆,就可以号召天下了。”刘林说:“既然是冒名顶替,你自己冒充不是一样吗?你做刘子舆,我帮你登基。”王郎高兴得蹦起来说:“行!咱们可说在头里: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王郎于是自称是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并且去联络赵国的大富豪李育和张参,让他们拿出家产招募壮丁。

大伙儿以为王郎真来是隐姓埋名的王孙公子,没几天工夫就召集了好几千人。王郎在刘林等人的拥戴下,打出汉成帝后裔刘子舆的旗号,称帝邯郸。王郎拜刘林为丞相,李育为大司马,张参为大将军,然后发出通缉令,在河北各地悬赏捉拿刘秀。一时间燕赵大地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刘秀的大业面临着空前危机。

刘秀和邓禹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没法跟王郎死拼。回南方去的道路又给截断了,他们再往北到了蓟州,王郎的通告也到了。他出了十万户的赏格捉拿刘秀,刘秀被逼得走投无路,就打算绕道逃回南边去。这时一位新来的小伙耿弇说:“王郎的兵马从南边来,咱们往那边走,不是正好送上门去吗。渔阳太守彭宠是南阳宛城人,上谷太守耿况是家父。这两个地方有一万多骑兵,而且都是射箭的能手。如果跟他们联络起来就不怕邯郸了。”

却说蓟州有个刘接,他贪图十万户的赏赐,起兵响应王郎。一下子城里谣言纷纷,都说王郎的大军到了。刘秀他们人数太少,只好慌慌忙忙地逃跑。将士们不愿意往北去,就出了南门,准备往饶阳方面跑。刘秀检点随从的人,单单短了那个小伙子耿弇,不知道他上哪儿去了。大家都替他着急,可是又不能等他,只好自己走了。

刘秀听说信都太守不肯投降王郎。他们就冒着风雪向信都走去。北风吹得他们的脸和手都绽出血来,脚也麻木了,脚指头好像全没了。正在困难的时候,王郎的兵马追上来了。大众惊慌得很,急趋滹沱河,可是没有船。大伙儿都着了慌。刘秀派手下的将军王霸去看一看。王霸驰至河滨,但见流水潺潺,寒风猎猎,东西南北并无一船。王霸想死生总须一渡,不如扯一个谎,叫众人来到河边再作计较。于是趋还对刘秀说:“河冰方合正好速渡,”众人闻言大喜开步便走。说也奇怪,大众临河后果然冰坚可涉,当即渡河到对岸,冰又解散。王霸暗暗称奇,一时也无暇说明。及抵南宫,兜头刮起一阵大风,雨随风下滴沥不绝,累得大众衣衫尽湿冷不可当。他们瞧见道旁有个空舍,就进去避一避。邓禹忙着生火,冯异去找吃的。一会儿刘秀给大伙儿烘干衣服,冯异煮了一些麦饭。一会儿风停雨住,一行人赶紧动身。他们像难民似的走了一百多里路,才来到信都。这时候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的郡县都响应了王郎,只有信都太守任光跟和成太守邳彤不肯投降。他们听说刘秀到了都十分高兴,可刘秀自顾不暇,怎么能够帮助他们呢?

这时邳彤说话了,他说:“算卦的王郎尽管势力大,究竟是乌合之众。只要大司马(刘秀)登高一呼,召集信都、和成两郡的兵马,就一定能够打败王郎。如果不这么奋发一下,不但河北一带全部断送给王郎,恐怕这儿的人也不愿意离开父母妻子送你们回去呀。”刘秀一听就决定留下,号召邻近的郡县共同抵抗王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