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80酷吏张汤

秦汉传奇 80酷吏张汤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张汤乃杜陵人,自小便生成一种吏才。其父为长安丞,一日出门,使他看守房屋,张汤年幼贪玩,未及留心家事。

等到其父回来,查看家中情况,谁知厨中藏留之肉被鼠窃食。其父大怒,将张汤打了一顿。张汤被打,自念为鼠所害,心中不甘,要想寻鼠报仇。

次日其父出外,张汤闭上房门,掘开鼠穴,果然捕获一鼠,并搜得食剩之肉。张汤大喜,心想平日常见父亲审理案件,处决罪犯,甚是有趣,我今捕得此鼠,正好仿照父亲行事,不但泄愤,又可取乐。于是将鼠缚住当作犯人,自己做起刑官坐堂审案。吊起此鼠取出余肉,喝问道:“此肉是否被汝窃食?”那鼠只是唧唧作声,张汤便当他不肯实供,喝令拿下拷打,自己却用小棍向着鼠身乱敲。那鼠被打跳跃大叫。张汤当作他已招认,遂录出口供拟下判词,援据法律处以死罪。又假作文书将此案申报朝廷,得了批准,案情已定,然后将鼠就堂下磔死,算是行刑了结此案。

张汤正在游戏,恰值其父回来,问他干嘛?张汤告知其事,其父便索取张汤判词看了一遍,心中大加惊异。原来此判词字字精当,如同老狱吏一般,我一向并未教他,他又何从学得,想是天生其才。既然如此,索性造就他将来做个刑官。从此其父便将自己经办案件,所有文书判词,交与张汤书写,使之练习。张汤对于刑狱日加熟悉。其父死后,张汤初为长安狱吏,便受收他人财物。又与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等交结,彼此钱财往来。

其时正值景帝末年,王皇后同母弟田胜因事犯罪,系在长安狱中。张汤暗想此人乃皇后之弟,将来太子即位便是国舅,正好趁此时先烧冷灶结下交情。于是倾身照顾田胜,吩咐狱卒好生看待,又设法将所犯案件宽缓下来。果然不久武帝即位,田胜得释出狱,封为周阳侯,心中十分感激张汤,又带领他遍见朝中贵人。恰遇宁成由中尉移为内史,张汤为其属吏,甚被赏识,荐于丞相卫绾,卫绾调他为茂陵尉。及田蚡拜相,以张汤为丞相史,荐补侍御史。陈皇后巫蛊事起,武帝发交张汤审办,张汤穷究党羽,连坐死者三百余人。武帝以汤为能,擢为太中大夫,命与赵禹共定律令。二人意见相同,彼此一见如故。

赵禹年长,张汤以兄礼事之。所定法令,专务苛酷。又作见知故纵之法,凡官吏见知他人犯法,不即出头告发,是为故纵,与犯人同罪。

李蔡死后,张汤满望自己得升相位,偏武帝不使为相,另命太子少傅庄青翟继李蔡后任。张汤因为庄青翟直受不辞,未尝相让,遂与庄青翟有嫌,意欲设法构陷他,只因一时无可下手,权且耐心等着。

却说楚地一带,奸商私铸铜钱,武帝特召故内史汲黯入朝,拜为淮陽太守,使治楚民,汲黯固辞不获,乃入见武帝道:“臣已衰朽,自以为将填沟壑,不能再见陛下,偏蒙陛下垂恩,重赐录用。臣实多病,不堪出任郡治,情愿乞为中郎,出入禁闼补阙拾遗,或得效忠万一。”武帝笑道:“我不久便当召君。现因淮阳吏民两不相安,所以借重君名前去卧治。”汲黯只好应命,谢别出朝。当有一班故友前来饯行,汲黯不过虚与周旋。看见大行李息到来,不觉触着一桩心事,惟因大众在座不便与言。待李息去后,特往他家里回拜,屏人与语道:“黯被徙外郡,不得预议朝政,但思御史大夫张汤,内怀奸诈欺君罔上,外挟贼吏结党为非,公位列九卿,若不早为揭发,一旦汤败,恐公不免同罪!”李息本是个模棱人物,怎敢出头劾汤?不过表面上乐得承认,说了一声领教,便算敷衍过去。汲黯乃告辞前往就任。李息始终未敢发言,那张汤却揽权怙势,大有顺我者便生,逆我者死的气势。

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向有嫌隙,李文现官御史中丞,常在殿中兰台,职掌文书,举劾不法。只因心怨张汤,遇有公事可以伤及张汤者,李文便极力挑剔,全不替张汤留些余地。张汤因此恨入骨髓,正想算计害他,张汤爱吏鲁谒居不待张汤嘱咐,竟使人诣阙上书,诬告李文许多奸状。武帝将原书发给张汤查问,张汤便将李文提到审问,严刑逼供,李文受不起刑法,只得按款招认。张汤录了供词,复奏武帝,说是所告皆实,李文应处死刑。武帝批准。不过几日,李文便结果了性命。张汤正在得意,不料武帝忽然记起此案,心想李文所犯罪状既是确实,那告发之人不妨自出姓名,又何必匿名上书?此中情节可疑。便召张汤问道:“李文为变,究系何人所告?原书中不载姓名,你可曾查出否?”张汤被问暗吃一惊,他虽然知道告发李文的乃是府吏鲁谒居,但此时不便实告,只得佯作惊疑,半晌才答道:“这当是李文故人与文有怨,所以告发隐情。”武帝听了默然不语。张汤趋出还至府中,正想召入谒居与他密谈,左右报告谒居有病未能进见。张汤慌忙亲去探问,见谒居躺在榻上,说是两足奇痛。张汤启衾看明,果然两足红肿。张汤见他病势沉重,无人服事,甚不过意,便亲自动手替他抚摩双足,鲁谒居再三推辞,张汤执定不肯,鲁谒居只得由他。读者试想张汤与鲁谒居并非亲戚故旧,一个三公居然降尊服事小吏之病,真是奇谈。无奈鲁谒居消受不起,过了旬月竟尔毕命。谒居无子,只有一弟同居长安,家中也没有甚么积蓄,一切丧葬概由张汤出资料理,不劳细叙。忽从赵国奏上一书,内称张汤身为大臣,竟替府吏鲁谒居亲为摩足,若非大奸,何至如此狎昵,应请严究云云。这封书奏乃是赵王刘彭祖出名。刘彭祖素性阴险,令人不测。他本武帝之兄,自从景帝时受封,在国日久。从前主父偃也是由他闻风弹劾以致伏诛。

原来赵国人民多以冶铸铁器为业,赵王刘彭祖借此抽捐得了一大宗收入。自从张汤建议将铁器归官专卖,各地设立铁官,禁止人民私铸。赵王失了此项利益,心中不甘,便借故与铁官争讼。事归张汤审办,张汤袒护铁官,判断赵王无理。赵王心中愤怒。张汤又使鲁谒居查办赵王,赵王因此也怨鲁谒居,于是密遣心腹之人,暗查张汤过恶。来人奉命到了长安,终日侦察张汤举动,可巧鲁谒居生病,张汤为他摩足,事为侦探所闻,还报刘彭祖。刘彭祖偏乘隙入奏,严词纠弹。武帝因事涉张汤,不便令汤与闻,乃将来书发交廷尉。廷尉将谒居弟带至廷中。谒居弟不肯实供,一时案情未决,无奈当时罪人极多,犯人皆满,遂将谒居之弟拘禁导官。一日,张汤因办理别案人犯,到了导官望见谒居之弟。谒居弟连忙大声呼救。张汤心生怜悯,原想替他设法出脱,但因自己现在被赵王告发犯了嫌疑,当着众人之前不便露出形迹,只好佯为不识昂头自去。谒居之弟因兄连累无辜被系,正在冤愤填胸,满望张汤为之出力解免。如今见了张汤,方欲上前诉苦,张汤却扬长而去,如同陌路一般。他是粗人,何曾理会张汤深意,便以为张汤抹脸无情,很是生恨,当即使人上书,谓张汤曾与鲁谒居同谋构陷李文。

摩足事小,人家愿意帮他摩怎么了?构陷李文事大!武帝正因李文一案怀疑未释,一见此书,更命御史中丞减宣查究。

减宣自从被卫青举荐得为厩丞,办事颇有成绩。武帝擢为御史中丞,命其帮同张汤讯办主父偃及淮南反案,被他诬陷致死者不计其数。当日一班酷吏都称赞他敢决疑案。此次奉命查办张汤,减宣暗自欢喜。原来减宣也与张汤结下冤仇,如今落在他手中,岂肯轻易放过?好教张汤死心伏罪。

减宣将张汤、鲁谒居构陷李文的事调查确凿,尚未复奏。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复起。此时丞相李蔡下狱自杀,武帝拜庄青翟为丞相。一日,忽报有人偷掘孝文帝园中埋葬之钱,庄青翟便约张汤同向武帝谢罪,张汤许诺。及到武帝御前,庄青翟上前奏明此事叩头谢罪。张汤却站立不动。武帝见奏,即命御史查究此案。张汤便想趁此陷害庄青翟夺他相位。看官试想张汤自己正被人查办,不知格外谨慎;反要设法害人,可谓胆大已极。

张汤身为御史大夫,诸御史皆归统属,张汤说丞相明知偷盗之人却不行举发,应坐见知故纵之罪。张汤之意,以为庄青翟坐罪免相,自己当然得代其位。谁知有人急来报与庄青翟。庄青翟听后甚是忧惧,便密与长史商议。长史朱买臣、守长史王朝、边通三人闻言大怒,齐向庄青翟献计。

原来朱买臣与严助同为侍中,尊贵用事。其时张汤方为小吏,趋走买臣之前听其使令。后买臣因事失官,复起为丞相长史。张汤已贵至御史大夫,武帝甚加宠幸。每遇丞相出缺或告假,常令张汤代行丞相之事。朱买臣见张汤竟为自己长官,心中虽然不服,也只得低头忍气。偏是张汤每见朱买臣到来,踞坐床上,不肯略加礼貌。买臣深恨张汤。王朝与边通二人从前官位也在张汤之上,王朝曾为右内史,边通曾为济南相,如今失职来做丞相长史,张汤对他们也与朱买臣一般看待。

于是三人计议一番,便一起对庄青翟说道:“张汤答应与君一同谢罪,后来竟敢背约。今又将君劾奏,其意欲代君之位。吾等久知张汤秘密过恶,事已至此,不如先发制人。”庄青翟点首应允。

朱买臣等遂将田信等商人捕拿到案,逼令证明张汤罪状,说他营私舞弊,案关重大。恰好这时减宣又将查办谒居之事复奏上来,武帝不觉大怒,连遣使臣责问张汤,张汤极口抵赖,无一承认。武帝更令廷尉赵禹向汤诘问,张汤仍然不服。减宣冷笑道:“君也不知分量!试想君决狱以来杀人几何?灭族几何?今君被人讦发,事皆有据。君不如就此自决,还可保全家族呢!”张汤自知不免,于是取剑在手拚命一挥,喉管立断当然毙命。

张汤已死,老母及兄弟子侄等环集悲号,且欲将张汤厚葬。张汤实无余财,家产不过五百金,俱系所得禄赐,余无他物。汤母嘱咐家人道:“张汤身为大臣,坐被恶言终致自杀,还用甚么厚葬呢?”家人乃草草棺殓,止用牛车一乘载棺出葬,棺外无椁就土埋讫。家族保全还算幸事。武帝听说汤无余资,汤母禁令厚葬,益加叹息道:“非此母不生此子!”后人有诗叹道:

天道由来是好生,

杀人毕竟少公平,

试看酷吏多遭戮,

才识苍穹有定衡。

9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