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61七国连兵

秦汉传奇 61七国连兵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刘濞是刘邦兄长刘仲的儿子。刘邦取得天下以后,封自己的兄长刘仲为代王,还把山西大同那块地给了他;但刘仲的能力不行,匈奴人进犯的时候,他因为害怕逃到了洛阳。刘邦不知道怎样说他才好,只好把他降为郃阳侯。

刘仲胆小怕事,但他的儿子刘濞和他的性格恰恰相反,他十分英勇善战。公元前196年,淮南王叛变,刘邦亲自率兵上战场,刘濞跟着刘邦一同冲锋建功,刘邦对这个侄子便产生了别样的看法。

平定动乱以后,刘邦便封刘濞为吴王,管理吴越一带。

文帝时期,吴国太子来长安朝觐,朝会过后,吴太子便和汉太子刘启对弈,因为发生争执,刘启用棋盘将吴国太子砸死了。刘启登基成为汉景帝后,又拒绝将吴太子的灵柩迁回吴国。刘濞对汉庭自然心生怨恨,并逐渐积蓄力量,

吴国当时的管辖范围主要是丹阳郡、豫章郡以及会稽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西、浙江、江苏、安徽一带。江西那边有铜矿,刘濞就用它来铸钱;广陵附近有海水,就设立盐场。一个躺着造钱,一个躺着赚钱,暴利产业,政府资金充足,老百姓都不用交税。

通过煮盐和铸钱,刘濞成为当时最富有的藩王,他远比当时的汉景帝有钱。

刘濞财力十分雄厚,这就有了与汉朝庭分庭抗礼的资本。

刘濞见楚、赵、胶西等国被削地之后,料到吴国也将波及,正好楚王刘戊密遣使者到来约同起兵,刘濞反谋遂决。素闻胶西王刘邛勇敢好兵,久为各国所畏,得他出来谋反更易成事。刘濞乃暗遣中大夫应高前往胶西。应高面见刘邛后说:“现在刘启受人蛊惑打算削藩,残害宗室中人,吴国和胶西都是诸侯大国,一旦削藩必定牵连彼此。吴王身体不好,二十多年都没有上朝,若是被朝廷猜疑,那将无法解释。窃闻大王以卖爵小事致被削地,其他王侯也因为一些小事被削地,俗话说刮糠及米,今日见削,恐明日受诛。”刘邛道:“为之奈何?”应高道:“吴王与大王同此忧患,愿乘时顺理拼弃微躯,以除天下之患,不知大王意下如何?”刘邛瞿然惊道:“寡人何敢如此?主上虽然用法严急,为人臣者惟有死耳,安敢背叛?”应高道:“御史大夫晁错荧惑天子,侵夺诸侯蔽塞忠贤,诸侯皆有背叛之意。如今彗星竟天蝗虫满地,此乃万世一时之机会也。大王诚能许诺,吴王即率楚王略定函谷关,守荥阳敖仓之粟以待大王。大王幸临,则大事可定,然后两主中分天下,岂不甚好?”刘邛听说称善,应高见刘邛已允,立即回报刘濞。

吴王害怕胶西王反悔,又亲自前往胶西国与其结盟。刘邛便遣使往约齐、赵、淄川、胶东、济南、济北等国。当日各国多遭削罚,人人怨恨晁错,都同意一起起兵。

刘濞于是日夜训练兵卒,部署将士克期举事。此时朝廷已议定削夺吴国会稽、豫章二郡。削书到时刘濞已经起兵,于是尽杀朝廷所置官吏,并下令国中道:“寡人年六十二,今自为将;少子年甫十四,亦使为前驱。将士等年齿不同,最老不过于寡人,最少也不过于寡人少子。应各自努力图功待赏,不得有违!”军中听着命令,只好相率西行,差不多有二十万人。

却说楚王刘戊乃元王刘交之孙,刘交好读书,与鲁人穆生、白生、申公三人一同学诗于荀卿门人浮丘伯。后来刘交立为楚王,遂用穆生、白生、申公为中大夫,优礼相待。

刘交因穆生等素不饮酒,每遇宴饮必为穆生等特设醴酒。及刘交身死,传子夷王郢客、皆与从前无异。至孙刘戊嗣位,一日置酒会客,忽然忘却设醴,到罢酒时穆生退出说道:“吾今可以去矣。”遂称病高卧不起。申公与白生听说后特来看视,问其缘故,竟然是因为没设醴酒,便强劝道:“你为何不念先王之德,今王小小失礼何足介意?”穆生道:“先王优加礼貌于吾三人者,本因重道之故;今日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难与久居,吾岂为区区之礼乎?”于是谢病而去。

申公、白生见挽留穆生不住,只得听之。如今被削东海一郡,刘戊便与吴国通同谋反。申公、白生闻信进谏,刘戊不但不听,反用锁链将二人系在一处,身服赭衣立在市上舂米。二人至此才服穆生先见,但现在后悔已经迟了。

丞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听说刘戊打算起事后上前苦谏,刘戊不听,竟将二人杀害,克期出兵与吴联合。此时赵王刘遂也杀其丞相建德、内史王悍,领兵驻在赵国西界,欲待吴楚兵到来时会同前进;一面遣使前往匈奴请其援助。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地也一律响应,独有齐王刘将闾忽然翻悔,不肯与之联合。济北王刘志因城坏未修,郎中令将刘志劫住发兵坚守,因此也不得如愿。

此次起兵仅有吴、楚、胶西、胶东、赵、淄川、济南七国,齐王与济北王背约中变,城阳国小不与其谋。此外梁、代二王皆文帝之子,河间、临江、淮阳、汝南、广川、长沙六王皆景帝之子,当然不肯附和。淮南、衡山、庐江三王皆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被文帝徙往蜀地途中饿死。淮南王刘安念起父仇,便召其相商议,意欲发兵助吴。其相假意说道:“大王欲响应吴国,臣愿为将。”刘安大喜,遂将兵事交付其相。其相既掌兵权,反将淮南边境派兵固守。刘安束手无策。衡山王刘勃一心为汉,辞绝来使。庐江王刘赐虽不发兵,却常与南越通使,意在坐观成败。

刘濞自率大兵西渡淮水。恰遇楚王刘戊率众到来,两军会合一处直向梁地而进。此时胶西、胶东、淄川、济南四国因齐王背约,便合兵围攻齐王,刘将闾发兵坚守。早有人将七国反书传到长安,景帝闻信大惊,急聚朝臣商议。晁错立即出班献策请景帝御驾亲征。景帝道:“我若亲征,都中何人居守?”晁错道:“臣当留守都中。陛下出兵荥阳,敌兵新起其势甚锐,不可轻敌,徐、僮一带之地暂时不妨弃去,令彼得地生骄自减锐气,然后以逸待劳一鼓平乱。”景帝半晌无言,暗想当此危急关头,要我自己冒险亲临前敌,你反而自图安稳留守关中,因此心中不悦。猛记得文帝遗言,谓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便掉头左顾。见周亚夫端立一旁,景帝便命他督兵讨逆,亚夫直任不辞。景帝大喜,便升亚夫为太尉,命其率三十六将军,克日出兵往征吴楚。周亚夫受命而去。

景帝遣发亚夫后正想退朝,偏又接到齐王急报请速援师。景帝踌躇多时,心想朝中诸将,除周亚夫外未可信任,只好就宗室及外戚中选择。但选来选去仅有窦婴一人最为适宜。此时窦婴免官家居,景帝立即遣使往召,窦婴随了使者入宫。景帝一见窦婴便温言抚慰,说自己意思想命他为将。窦婴心想太后主上一向将我冷落,如今事急方来求我,我岂能轻易由人播弄,于是赌气辞道:“臣材力薄弱不能胜任,乞陛下另选贤才。”景帝道:“吾思之已久,除君之外更无他人,望勿推辞。”窦婴仍执意不肯答应。适值窦太后也在座上,知道窦婴的意思,心中追悔不该除其门籍,致其怀恨不愿效力,欲待向他赔礼,口中又说不出。景帝见此情形不由大声说道:“天下危急,王孙谊关国戚。难道可以袖手旁观么?”窦婴见景帝言词激切方才依允,太后也觉欢喜。景帝便拜窦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窦婴又保荐栾布等人为将军,于是命曲周侯郦寄领兵击赵,栾布领兵救齐,窦婴进屯荥阳监督两路军马。

窦婴既受将印,即将所赐千金陈诸廊下。一面招集将士分委军务,所需费用就到廊下自取。不到数日千金已尽,无一入私,因此部下感激俱乐为用。窦婴诸事完备将要起行,忽报袁盎前来求见。原来袁盎曾为吴相,晁错为御史大夫,两人素来有隙,及七国反报传来,晁错想借此报复,便对属吏说:“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蒙蔽,言其不反如今果反,谅袁盎必知其谋,应奏闻主上将其拿究。”属吏答道:“事若未发先行究治,还可以绝其根株,今吴已起兵,纵使追究也于事无益。且袁盎身为大臣,不宜有谋。”却有旁人听得此语报与袁盎。袁盎闻言大恐,心想晁错既然存心害我,我现在也要设计害他,不如趁他未曾下手时先发制人。想到窦婴前与晁错争议时种下嫌隙,如今拜为大将军,为景帝所倚重。自己素来与他交好,正可托他引见景帝。袁盎想定主意,便乘夜来访窦婴。

袁盎见了窦婴并不提起晁错,只说自己前为吴相深知吴王机密,愿入朝面奏,请窦婴先向主上陈明。窦婴应允,次日入朝奏闻景帝,景帝即命袁盎入见。袁盎到时却值景帝与晁错商议调拨兵饷之事,二人骤然相遇不觉都吃一惊。景帝一见袁盎便问道:“君尝为吴相,今吴楚造反,以君意料,将来成败如何?”袁盎应声对道:“陛下不必忧虑,吴楚指日可破。”景帝问道:“计将安出?”袁盎碍着晁错在旁不便说出,便请景帝屏退左右。景帝便命左右近侍一概避开,独有晁错一人侍立不去。袁盎见晁错仍在心中发急,便对景帝说道:“臣所言之事人臣皆不得知。”景帝遂命晁错暂避。晁错心想我是主上最亲近之人,如今连我都要回避,不知道他要说甚言语,心中甚是愤恨。但是不得已只好走到东厢。

袁盎四顾无人才对景帝说道:“吴楚造反皆因高皇帝子弟各有封地。今晁错擅行谪罚削夺其地,所以起兵,其意在于共诛晁错各复故地。为今之计只有立斩晁错,尽赦吴、楚七国之罪,并还其地,则可兵不血刃而罢兵。”景帝默然良久问哀盎道:“此计究竟如何,如果行之有效,我何惜晁错一人以谢天下?”袁盎道:“以臣愚见才想到此计,行不行还望陛下熟思。”景帝闻言点头,遂让袁盎回家。

晁错待袁盎退出,复到御前计议军务。袁盎适才与主上密语多时,究竟说什么晁错也无从知晓,又不便向景帝动问。景帝自然也不会告诉晁错,说袁盎叫朕杀死你以谢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