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秦汉传奇 > 13项梁起义

秦汉传奇 13项梁起义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13 15:55:37 来源:源1

却说项梁乃下相人,其父即楚名将项燕。战国时,秦兵攻楚,项燕拒敌兵败,被秦将王翦杀死。项氏世为楚将,秦既灭楚,项梁身为布衣,常思为父复仇,未得其便。

项梁有侄名籍,字羽。少时失父,依着项梁过日,为人放荡不羁。项梁尝命其学书,过了许久考问学业,并无成绩。

项梁心想:“我家世代将门,将门之子性质本与文墨不甚相关,不如教他武艺,或者易于成就,也不至堕落家风。”于是命项籍弃书学剑,学了一时,却又无甚长进。项梁大怒,便将项籍唤至面前道:“你年纪也不小了,偏偏终日嬉游懒求学业。文既不成武又不就,将来长成之后何以自立?!”项籍道:“并非侄儿不肯用心,学书能记得姓名就行。学剑纵然技艺精能,不过敌得一人。此两件事徒费心力,无大用处。侄儿欲学得万人之敌才行。”项梁见项籍志趣不凡,便道:“既然如此,我就教你兵法。”项籍大喜,从此跟从叔父学习兵法。谁知他又不肯耐烦,遇事都是一时高兴。所以起初尚留心听受,到后来领略用兵大概也就撇开,不愿学习到底。项梁知其生性如此,只得由他。

后来项梁因事杀人,本地不可居住,便带项籍避到吴中。项梁在吴中住了一时,与本地一班有名之人尽情结识。人见项梁才学出众,办事干练,都十分敬服。每遇地方上兴大工,或富贵人家出丧,皆请项梁主办。项梁预先定下章程,分发诸人办事,暗地都用兵法管束,以此人人畏服。所办之事井井有条,一郡之人皆称其才。

此时项籍年已弱冠,生得魁梧雄壮,身长八尺二寸,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少年也都畏惧。项梁见众心归附,又有勇猛之侄为其辅助,便欲阴图起事。暗地收养死士九十人,其中有一人名称“最高者”,臂力甚大,能拔起树木持在手中,用力击地地面皆陷;又有一人名“参木”,富有智略,项梁常与谋议。参木教项梁收拾密室一间,自己假称养病,藏身其内私铸大钱,置备兵甲以待机会。

一日忽闻秦始皇东游会稽郡,将渡浙江。当地士女争往观看。项梁虽然有志报仇,但因布置未周,不敢下手,也想看看始皇到底是何形状。于是带同项籍随众前往。项籍见皇帝出行十分威武,便用手指着秦始皇对项梁说:“彼可以取而代之。”项梁大惊!惟恐旁人听见惹祸,急将手掩住项籍之口喝道:“不要乱道,诛及三族矣!”项梁由此益加看重项籍,知其侄将来定是不凡,因而谋变之心愈急。

过了一年便是二世元年。其时陈胜起兵占据陈县,四方响应。项梁听说后便欲乘机举事。谁知会稽郡守殷通也想据郡独立,因此遣人请项梁来商议。项梁不知郡守召他何事,只得往见。殷通告知自己意见。项梁听后甚是欢喜。心想:“我正无机可乘,如今有此买卖送上门来,真是凑巧!”遂极口赞成道:“现在江西一带皆反,此时正是天亡秦国之时。吾闻‘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时机不可错过,望明公立即起兵。”殷通长叹道:“我也作此打算。但是起兵须有将官,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久仰足下世代为将,现在能统兵者仅有足下一人,敢请足下助我一臂?”项梁踊跃道:“如蒙明公不弃,某愿效力。但恐才薄不胜其任,愿举一人相助。”殷通道:“足下如果有人最好,请问其人姓名?”项梁道:“吴中有一奇士姓桓名楚,现在亡命泽中,无人知其去向,惟侄儿项籍知之。不如令项籍往召,若得此人肯来,举事易矣!”殷通依允。

项梁便回家中嘱咐项籍,命其带剑随同到府,先在外边等候。项梁直入内衙见了殷通,面陈练兵、筹饷、安抚属县等计划。殷通见项梁实心相助,而且指陈方法深合机宜,十分敬重。自以为举事得人定可成功。二人谈论一番,殷通即遣人传进项籍。殷通见项籍躯干雄伟状貌粗豪,十分喜欢,便向项梁说道:“好一位壮士,真不愧项君令侄。”项梁微笑道:“一介蠢夫何足过奖。”殷通乃命项籍往召桓楚,项籍突然拔出怀中藏剑对殷通说:“我与你不同!我家爷爷项燕曾被秦害,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汝食秦禄为会稽郡守,乃兴此叛逆不忠甚矣!我今杀汝以为不忠者戒。”说完拔剑向殷通砍去,首随剑落尸身倒地。殷通到死都莫名其妙。

项梁将殷通首级持在手中,又取郡守印绶佩在身上。

这时府中大乱,许多兵役各持兵器汹涌进来,无奈项籍勇猛非常,抡剑杀人宛如切菜一般,近他身者头即落下。被杀者将近百人,其余四散而逃。项梁提头大呼曰:“殷通背秦,不足以为郡守,今已杀之。尔等如有不服者,以此头为令。”门卒胥吏俱各惊惶,府中之人皆不敢再抗。项梁遂召集府中属吏连同本地有名望的人,将自己起兵之事告知大家。

时有二牙将季布、钟离昧上堂责之曰:“入其邦,杀其主,夺而自立,非义也。”籍曰:“在殷通为叛臣,在项公为义主,借秦地而报楚仇,天下之大智也。将军若肯相从,共伐暴秦以复六国之后,名垂竹帛不朽之功也,何必以区区殷通为念耶?”二将下堂拜伏道:“愿从将军指挥。”项梁遂以二将为都骑。

于是项梁据了会稽郡城,自称将军,以项籍为裨将。一面遣人分路调取各属县兵队,得精兵八千人。选派当地豪杰充当校尉、司马等职。有一人自负才能不得项梁委任,便自己面求项梁。项梁道:“我非忘记足下,只因某年月日遇着某家丧事,曾令足下办理某事,足下不能照办,所以今日不用。”其人一想果有此事,遂无言而退。众人都服项梁知人之明,用人之公。项梁又命项籍前往招安属县。

项籍年方二十有四,做了八千子弟的首领,越显出一种威风。他表字叫做子羽,因嫌双名累坠,减去一字,独留羽字,自己呼为项羽,别人也叫他项羽,所以古今相传。

一日季布、钟离昧复进言道:“协力足以成谋,得将足以立功,今力虽协,而左右尚未得其助,恐孤立不足以建功也。今会稽涂山中有二将,乃桓楚、于英,统八千精兵,啸聚山林,俱有万夫不当之勇。公如得此二将,可以为助。”项梁遂遣项羽往招二将。

项羽同季布等前至涂山,桓楚、于英就请项羽、季布相见。项羽道:“方今二世无道,英雄并起,天下莫不欲诛此暴秦以解生民涂炭。二将军当为天下除害,奈何潜迹山林埋名丘壑,天下诸侯皆笑将军为怯也?项羽今从项公聚精兵数万共议伐秦,欲为六国报仇除此残暴。仰将军之名久矣,待来陈说大义,敬请下山同力伐秦,如成王业之后,富贵共之。”桓楚曰:“秦虽无道,而势力甚强,非有盖世之雄,不足与敌也。公今欲举大义,恐力未足耳。愿比试其强,果能力敌万人,吾二人即从之。”项羽曰:“随将军比试,吾力足以当之。”桓楚曰:“山下禹王庙前有鼎,不知几千斤,公能举起,方可谓无敌矣。”项羽曰:“愿往观之。”随同二将并众多小校来到禹王庙前。看那鼎时,高七尺,围圆五尺,约有五千余斤。项羽乃拽衣向前,用手插入鼎足下,尽力举个平身,绕殿连走三次,面不改容气不喘息,仍轻轻安于原处,看二将道:“汝以为何如?”二将向前抱住道:“公真天神也!吾辈愿随鞭蹬。”众多小校拜伏在地,大呼曰:“公非凡人,古之罕有。”二将遂请项羽一行人进寨置酒延款,次日统领人马一同下山。

正行之间,忽有一族人惊惶驰走。项羽策马近前问道:“尔等居民为何惊走?”众人告曰:“涂山大洋中有一黑龙忽化为马,每日到南阜村咆哮,民不能禁。闻将军大兵至,请为民除害。”项羽同桓楚等人步行到大泽边,只见那马咆哮近前两足腾起,其势有啮人之状。项羽捺衣近前,就势将马鬃揪住,直身上马,绕泽边驰骤十余遍,马汗出势弱无复跳跃。众居民罗拜于前愿求大名,项羽曰:“某楚将项燕之后,姓项名籍字羽,举义兵伐秦,因招军至此。”中有老人长揖向前道:“某等闻将军之名久矣,敢望暂将人马屯住,请将军到小庄拜茶。”项羽遂同恒楚一行人入得庄来,施礼毕,老人殷勤进酒,项羽问曰:“贤公高姓大名未曾相识,乃蒙爱如此!”老人曰:“某姓虞,排行第一,人称某为虞一公。敢问将军青春几何?”项羽道:“某年二十四岁。”虞公曰:“将军有家室否?”项羽道:“尚未择配。”公曰:“某年老无子止生一女,生有聪慧幽闲贞静,不轻笑语自幼读书,明大义。其母生时梦五凤鸣于室,知其长成后必贵也。村中虽有豪家子弟,皆愚陋不足为配。适才见将军力能扛鼎勇敌万人,倡举义兵志在天下,乃盖世英雄也。愿以小女为配。”项羽再拜称谢。公呼虞姬出见,兰姿蕙质真国色也。项羽遂解所佩之宝剑为定,又恐人马骚扰,于是传令起行。

来到会稽城内,项羽领桓楚、于英二将参见,项梁看那二将时,雄雄将士纠纠武夫,所领八千子弟尽是精锐人马。又将所降之马牵过堂下。那马高六尺,长一丈,真龙驹也,项羽命名为乌骓,项羽又以虞姬许配一节告说一遍。项梁大喜曰:“予自起兵以来招亡纳叛,人心顺附,如此天下不难图也。”数日后,项梁遣人娶虞姬归会稽,与项羽成亲,虞姬堂弟虞子期随军听用。

项梁未知陈胜已死,遂于二世二年正月,同项籍带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行。

却说陈婴本是东阳令史,为人诚实,一县皆称其长厚。此次东阳百姓杀死县令,聚众数千人,欲推一人为主。但起事之人甚多,地位不相上下,不知应立何人?彼此争持不决。末后有人提议:“请就起事之人以外另推一人,以息急端。”大众都赞成。但所推之人须是平日名誉甚好,为众信服者方能胜任。于是有人想到陈婴身上,众人都赞成。遂遣人到陈婴家中来请。陈婴方闭门自守,忽见多人到来,不知何事吃了一惊。后来听说众人推他为主,陈婴再三辞谢。众人坚执不放,也不管陈婴肯与不肯,将他拥至军中强立为主。陈婴无可奈何只得承认。此信传到外间,人民听说陈婴为主,因他信义素著,一时从者竟有二万人。遂占住东阳招兵买马,声势渐大。众人又推戴陈婴为王,独霸一方不与各地联合。陈婴也觉心动。想要答应,又虑事或不成身家受祸。欲待辞绝,又舍不得王位。心中迟疑不决,便入内与其母商议。

其母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你到底阅历未深,遇事全无把握。须知一国之王岂是轻易作得!第一须凭借门第压服众人。汝本一介平民,自从我为汝家之妇,未曾听说你先代出过显贵之人,此‘门第’二字不消说了。其次也须才能出众方能保守一方。似你平日为人拘谨,局度不能开展,加以时局多事,临机应变更非所长。据我看来,你若骤然称王享得高位,不但无福消受,反会惹出许多祸殃。何苦作此妄想,我今为你打算,不如依傍他人,事成可得封侯之赏;事败亦不至被世人指名,此是稳当办法。”陈婴受母教训不敢称王。便对诸将道:“凡举大事须是主将得人。吾闻项梁乃项燕之子,项氏世代为将有功于楚,人民尽皆信服。现在项梁已定江东,不日领兵将到。我辈不如率众前往相投,倚其声望必可灭秦,不知大家意见如何?”众人闻言无甚异议。陈婴遂引部下来投项梁。项梁大喜,于是合兵一处渡过淮水,又遇英布领兵也来归附。

英布乃六县人,少年时曾遇一善相之人,看了英布之相便说:“当先受黥刑,然后称王。”英布一听便改黥姓以应之。及至壮年,果然犯法应黥。英布记起相士之言后笑道:“我如今已遭黥刑,为王之事当不远矣!”旁人听后以为笑乐。英布受黥后被发往骊山作工。

骊山工徒不下数十万,英布尽与其头目及豪杰交结。乘督工防范稍疏,带领一众人逃入江中为盗。后闻陈胜起事,也想与之响应,却因兵力寡少未去。鄱阳令吴芮甚得江湖民心,人称“鄱君”,见英布英勇,也与之一同起兵,且以女嫁之。

英布聚兵数千人击破秦兵,一路东行,闻项梁名望故来相投。项梁一路上添兵增将,行至下邳已有六七万人。

这时探马报称:“凌人秦嘉近立景驹为楚王,驻军彭城之东,欲拒我兵。”项梁闻报对众将道:“陈王首先起事,近与秦兵战败,尚不知其下落。今秦嘉竟敢背叛陈王擅立景驹,大逆不道!宜进兵攻之。”诸将奉命奋勇前进,秦嘉战败身死于阵,全军投降。景驹逃往梁地被人杀死。项梁既灭秦嘉,引兵至薛驻扎,有众十余万。正议进兵攻秦,忽报:“沛公刘邦带领百余人来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