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五十章:新的攻击点:你们,能教好本科生

第五十章:新的攻击点:你们,能教好本科生(第1/2页)

那场“泰斗云集”的直播,余波未散。

网络的热度像是沸腾的开水,持续翻滚着,将“龙海大学”四个字烧得滚烫。

所有关于“空壳大学”、“师资骗局”的攻讦,都在钱立群、李卫民等国之重器亲自现身的那一刻,化为了齑粉。

直播的录屏被剪辑成无数个短视频,在各大平台疯狂扩散。每一个视频的标题都充满了最原始的震撼力——“史上最强教师天团”、“院士给你当老师是什么体验”、“开学典礼在月球基地模拟舱?”。

龙海大学的声望,抵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

然而,光明最盛之处,阴影也最为浓郁。

燕京大学,未名湖畔,一间古色古香的会议室内。

空气压抑,烟雾缭绕。

十几位来自国内最顶尖学府的负责人,脸色阴沉地坐在长长的红木会议桌旁。他们代表的,是华夏高等教育最古老、最庞大的利益共同体——传统名校联盟。

液晶屏幕上,正循环播放着何宇那场直播的片段。

钱立群院士意气风发地介绍着新能源项目。

李卫民总工指着“希望之谷”的蓝图,描绘着未来的生态城市。

每一个画面,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在座每一个人的脸上。

“硬件,我们比不过了。”

一位地中海发型的校长,掐灭了手中的烟头,声音沙哑。

“他那个‘龙之心’超算中心,直接把我们所有学校的计算能力总和都给比了下去,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竞争。”

“师资……更不要提了。”

另一人苦笑。

“钱老和李总工那样的国宝,我们请都请不动,他那里倒好,直接成了核心团队。这小子到底给他们灌了什么**汤?”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发自骨髓的无力感。

过去,他们可以用自己百年积累的底蕴、雄厚的硬件设施、庞大的师资力量,轻松碾压任何一个试图挑战他们地位的新生力量。

可这一次,他们引以为傲的一切,在何宇那种不讲道理的“钞能力”和堪称神迹的个人魅力面前,显得如此可笑。

“舆论上,我们已经彻底输了。”

燕京大学的招生办主任,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缓缓开口。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既然硬实力打不赢,那就只能……攻心。”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冰冷的光。

“各位,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大学,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育人的。何宇现在展现的一切,都是顶级的科研资源,是给科学家准备的盛宴。”

“可他的学生呢?只是一群刚刚脱下高中校服的孩子。”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独特的穿透力,让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我们可以输掉面子,但绝不能输掉定义‘教育’的权力。”

招生办主任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可以建最高的大楼,请最牛的专家。但是,我们,要让他输在‘教育’这两个字上。”

……

第二天。

最具权威性的官媒《华夏教育周刊》发布了一篇独家专访。

专访对象,正是燕京大学招生办主任,王博年。

镜头前,王博年身着得体的深色西装,背景是燕京大学古朴庄重的图书馆,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沉稳与悲悯。

访谈的开篇,他用极尽赞美之词,对龙海大学的出现表达了“高度肯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章:新的攻击点:你们,能教好本科生(第2/2页)

“龙海大学的横空出世,是一件好事,它像一条鲶鱼,搅动了国内高等教育这池春水,让我们这些老牌学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何宇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梦想家,他用极短的时间,整合了我们国家最顶尖的一批科研力量,无论是‘龙之心’超算,还是‘希望之谷’的生态城市项目,都足以载入史册,我个人对他,抱有最崇高的敬意。”

他铺垫了足够多的赞美,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真诚,让所有观看专访的民众都觉得,这才是顶尖学府应有的气度。

然而,就在气氛最融洽的时候,他的话锋,陡然一转。

那张充满赞许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深沉的忧虑。

“但是,敬佩归敬佩,我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年本科招生与教育工作的‘老兵’,心中却有一个巨大的隐忧,不吐不快。”

他停顿了一下,给了镜头一个特写他眉头的机会。

“我们都看到了,龙海大学聚集了太多我们国家最顶尖的科学家,但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关注的都是最前沿、最高深的科研项目,比如月球基地、生态城市等等。”

“这些项目,固然伟大,但它们离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离一个刚刚结束高考,连微积分都还没学明白的本科生,就更远了。”

他的声音变得沉重,充满了关怀的语气。

“那么问题来了。”

王博年对着镜头,眼神变得无比诚恳,仿佛在与每一个考生家长进行心灵的交流。

“一个普通的、刚从高中毕业的本科生,能跟得上这些院士、总工程师的思维吗?”

“他们是去大学接受系统性的、由浅入深的、打牢基础的教育,还是被直接扔进这些宏伟的国家级大项目里,去做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这个问题,像一把淬了毒的尖刀,精准地刺向了龙海大学最柔软、也最核心的部位。

他没有停下,而是继续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个人认为,这种‘精英科研’的模式,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是拔苗助长!”

“它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它用空中楼阁般的科研梦想,牺牲了学生打基础的最宝贵的四年黄金时间!”

“这不是在培养大师,这是在扼杀未来!它根本不适合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

最后这句话,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为国为民”的沉重使命感。

这番话,太“正确”了。

正确到无懈可击。

它完美地利用了所有家长“望子成龙”和“害怕孩子走弯路”的普遍焦虑。

这个全新的攻击点,不再纠缠于硬件或者师资这些可以被“打脸”的表面问题,它直指龙海大学教育模式的根基,诛心至极。

专访视频一经放出,瞬间引爆。

其杀伤力,远比之前那份苍白的“联合声明”要大上千倍万倍。

网络上,舆论风向瞬间逆转。

“卧槽,王主任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啊?”

“对啊,我儿子就是个普通一本线的水平,他要是去了龙海大学,天天听院士讲天顶星科技,他能听懂吗?会不会四年下来啥也没学会,反而废了?”

“细思极恐!这不就是把一群小学生扔进博士生课题组里吗?除了打杂还能干嘛?”

“之前光顾着激动了,现在冷静下来一想,确实是个大问题。本科教育,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吧?”

一场关于“本科教育究竟应该打基础还是搞科研”的全国性大辩论,再次被引爆,将刚刚登顶神坛的龙海大学,重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