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106章:古桥的“失败”与生态学的胜利

第106章:古桥的“失败”与生态学的胜利(第1/2页)

开学第三周。

龙河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A-3号独立实验室内,空气压抑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这里是【生态箱】项目组的专属地盘,此刻却更像是一座精致的玻璃坟场。

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玻璃箱,静静地陈列在金属架上。每一个箱子都曾承载着一个梦想,一个微缩的、自我循环的完美世界。

现在,它们无一例外,全都死了。

浑浊的液体浸泡着腐烂的植物根茎,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灰败的菌膜。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生态系统”,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彻底崩溃成一潭无法挽回的死水。

实验室的中央空调无声地输送着恒温的冷气,却吹不散笼罩在每个人心头的焦躁与沉闷。

“问题到底出在哪?”

林晓灵的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沙哑。她修长的手指用力按压着太阳穴,试图缓解脑中针刺般的胀痛。

她面前,一整块巨大的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生物链图谱和密密麻麻的化学平衡公式。每一个方案,都被一道刺眼的红色记号笔,无情地划掉、贯穿、彻底否定。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

“水土流失太严重了。”

赵小海蹲在一个玻璃箱前,指着箱底那层厚厚的、细腻的淤泥,声音低沉得如同实验室角落里制冷泵的嗡鸣。

“水一循环,就把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群全部冲走了。植物的根系抓不住基质,吸收不到养分,整个系统从根基上就完了。”

他来自大山,比任何人都懂土壤。可现在,他最熟悉的领域,却成了整个项目无法逾越的天堑。

团队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一旁的陈勇烦躁地抓了抓头发,将一本厚重的《环境工程学原理》合上,发出一声闷响。这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就在这片绝望的死寂中,实验室的门被人猛地从外面推开。

“砰!”

王浩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脸上还带着几道没擦干净的沙土印记,那是【失败者研究会】昨晚活动的勋章。

他整个人洋溢着一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近乎癫狂的兴奋。

“哥几个,你们猜怎么着?”

他完全没注意到室内凝重的气氛,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全世界。

“我们的‘叹息之桥’又塌了!塌得那叫一个干脆!那叫一个壮观!”

他手舞足蹈地描述着昨晚在模拟河床上,他们复刻的古桥模型在水流冲击下轰然解体的景象,语气里满是炫耀。

陈勇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他猛地站起身。

“王浩!我们这儿都火烧眉毛了,你还有心情玩那个破桥?”

他的声音里压着火。

“不,不是玩!”

前一秒还兴高采烈的王浩,表情瞬间严肃下来。那种玩世不恭的气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的、闪烁着思考光芒的神采。

他大步流星地走到那面写满失败的白板前,无视了上面所有的公式和图表,直接拿起一支黑色的记号笔。

他在一片空白处,画了一个简易的桥墩结构。

“你们知道吗?我们复原的那座古代石桥,历史上它之所以会塌,就是因为河水常年冲刷桥基,导致了结构性破坏。”

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但是,古人在设计桥墩的时候,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导流石’结构,你们看,像这样……”

他一边画,一边解释。

几块看似随意安放的石头,被他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在桥墩的迎水面。

“这些石头,不是为了加固,而是为了‘梳理’水流。它们会制造出微小的漩涡,将水流最强的冲击力分解、引导向两侧,从而极大地减缓了对桥基核心的直接侵蚀。”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死水。

起初,大家只是出于礼貌在听,没人觉得这和眼前的困境有任何关系。

桥是桥,生态箱是生态箱。

一个是宏观的土木工程,一个是微观的生物化学。

风马牛不相及。

可当王浩用箭头,清晰地标注出那几块不起眼的导流石如何巧妙地改变水流方向,将一股狂暴的冲击力化解为数股平缓的溪流时——

一直紧锁眉头的林晓灵,眼中猛地闪过一道骇人的亮光!

那道光,仿佛劈开了实验室里所有的沉闷与黑暗。

“等等!”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

“王浩,你再画一遍!把水流分解的过程再画一遍!”

所有人都被她突如其来的反应惊住了。

王浩愣了一下,依言又画了一遍。

“水流……导流……”

林晓灵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白皙的脸颊因为大脑的高速运转而泛起一抹病态的潮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6章:古桥的“失败”与生态学的胜利(第2/2页)

她死死盯着白板上的那几块石头,仿佛看到的不是桥墩,而是一组能够解开宇宙终极奥秘的密码。

下一秒,她猛地冲到白板前,一把从王浩手中抢过了记号笔。

她的手在轻微地颤抖,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一个颠覆性灵感即将喷薄而出的极致兴奋!

“如果……”

她的笔尖重重地落在白板上。

“如果把我们生态箱里的水循环系统,看作一条微缩的、不断侵蚀河床的河流呢?”

“如果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基质,看作是那座古桥脆弱的桥基呢?”

一句话。

仅仅两句话。

一个石破天惊的灵感,在所有人的脑海中轰然炸开!

之前所有的死胡同,所有的困惑,所有的失败,在这一刻,被一种来自完全不同领域的古老智慧,瞬间照亮!

他们不再是生态学者,不再是生物工程师。

他们是治水的工匠,是建桥的宗师!

“我明白了!”赵小海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一拍大腿,眼睛瞪得滚圆,“我们一直想怎么加固‘土壤’,但真正的问题是‘水’!是失控的水!”

“对!”陈勇也激动地站了起来,“我们用的是物理思维!不是化学,不是生物,是纯粹的物理结构思维!”

整个实验室的空气,被点燃了。

压抑和绝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疯狂的、创造性的激情。

他们大胆地决定,将这种古老的水利工程物理思维,原封不动地应用到尖端的微缩生态箱之中。

行动!立刻行动!

团队立刻分工,林晓灵负责建模,她将王浩画的导流石结构进行了无数次数学优化,使其更适合微观流体环境。

赵小海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特点,规划出基质的区域划分。

王浩和陈勇则冲向了隔壁的精密制造中心。

他们启动了学院里最先进的光固化3D打印机。

淡蓝色的光束在树脂槽中精准地扫描、聚合,一个全新的、布满无数微小仿生“导流石”结构的河床底座,在数字模型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被“打印”出来。

那是一个充满了奇异美感的造物,表面凹凸不平,布满了精心设计的沟壑与凸起,仿佛一块从远古河床上切割下来的、充满了智慧的化石。

当这个全新的“微型仿生河床”被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彻底清空的生态箱,铺上土壤,种上植物,并启动水循环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奇迹,在他们眼前上演。

水流经由那个布满微小凸起的底座,不再是横冲直撞的破坏者。它被无数个微型“导流石”温柔地梳理、引导,变得平缓而稳定,如同山间最温柔的溪流,滋润着每一寸土壤,却不带走一粒尘埃。

水土流失,这个困扰了他们近一个月的梦魇,被降到了理论上的最低值。

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

三天后。

A-3号实验室的气氛庄重得如同发射场。

李卫民院士亲自到场监督。这位在生态学领域泰斗级的人物,表情严肃地看着眼前那个正在稳定运行的玻璃箱。

所有项目组成员,都围在主控台前,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他们的目光,死死锁定在个人终端的计时器上。

71小时59分58秒……

71小时59分59秒……

72小时00分00秒!

时间跳过那个关键节点的瞬间,主控屏幕上,一个代表着生态系统健康的绿色提示框,猛然弹出!

【生态系统稳定运行!】

【各项生理指标正常,物质循环已进入良性闭环!】

整个实验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下一秒,震天的欢呼声,如同火山喷发,瞬间冲破了屋顶!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赵小海一把将身边的王浩紧紧抱住,这个来自大山的少年,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林晓灵靠在白板上,看着那张画着古桥和导流石的草图,笑了。那是一种卸下所有重担后,发自内心的、灿烂无比的笑容。

这一次的成功,不仅仅是攻克了一个技术难关。

它像一柄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个年轻学子的心上,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

真正的创新,从来不被学科的围墙所禁锢。

它往往就诞生于那些意想不到的、跨越了时空与领域的知识碰撞之中。

古老东方的水利智慧,在千年之后,于一座尖端科技的实验室里,拯救了一个微缩的未来世界。

这就是龙河大学。

这就是,属于他们的胜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