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 第196章 水幕之墙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96章 水幕之墙

簡繁轉換
作者:山居寒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7:32 来源:源1

第196章水幕之墙

第二十七天,凌晨五点三十分。

天际线还是一片深沉的墨蓝,只有东方的地平线,被一丝极其微弱的青灰色光带所渲染。

庇护所内,林予安已经结束了早餐。今天的能量补充是儿块烟熏的鳕鱼排和一碗滚烫的贻贝高汤。

他仔细地检查着即将出征的装备,那个用尼龙绳捆着的大约四公斤的混合木炭,是他此行所有温暖的来源。背包里,是被桦树皮包裹的熟贻贝肉和鱼乾,睡袋被牢固地捆扎在背包底部。

走出庇护所,将所有工具都固定在用浮木和渔网主绳制作的简易拖马上,另一只手拉着拖马的绳索,踏入了黎明前最深沉的寂静与寒冷之中。

抵达一号钓点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探出边缘,将冰面的浮雪染成一层淡金色。

那座由柳条编织的A字形冰钓棚,和他留在里面的简易马扎,都静静地立在那里,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浮雪。

他走上前,先清理掉棚屋周围的积雪,然后钻了进去,没有丝毫耽搁,在铁皮桶里点燃了木炭,当第一缕温暖的红光亮起时,棚外的世界也彻底亮了起来。

昨晚离开前的一个关键操作,确保了他今天的工作能无缝衔接,走到冰洞旁,对着镜头解释道:「在零下几十度的环境下,一个暴露的冰洞会在几小时内被彻底封死。」

「要减缓这个过程,关键在于隔绝,不仅要隔绝上方的冷空气,更要破坏冰块本身的热量传导昨夜离开前,先是将这些带着针叶的云杉树枝,一根一根地丶紧密地垂直插入冰洞之中,直到将整个直径超过十五厘米的圆柱形水体完全填满。

他一边将这些已经被泳水浸泡了一夜的树枝拔出,「云杉的针叶非常密集,它们在水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丶复杂的网络结构,这个结构的核心作用,是锁住水体。」

「云杉针叶将原本连通的,可以自由进行热对流的整个水柱,分割成了无数个微小的,被针叶和枝干包裹的独立水腔。」

「这极大地抑制了水的热对流,阻止了底部的『暖』水与表面的「冷」水进行交换。」

林予安拿起一根沾满碎冰的树枝,「更重要的是,这些枝干本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成为了冰晶凝结的『骨架」。」

「结冰的过程,会优先围绕这些树枝进行,而不是形成一整块坚硬的实心冰,它们破坏了冰的整体结构。」

当将所有的云杉树枝都从洞中取出后,冰洞内并没有形成预想中的厚实冰块。

取而代之的,是一层厚约七八厘米的,由无数细小冰晶和枝叶冻结在一起的冰沙般混合物。

最后拿起那把冰钻,甚至不需要旋转,只是用它的引导尖向下用力一捅,再搅动几下。

「咔唻—.哗啦那层看似厚实的冰盖,便如同被捣碎的冰沙一样,瞬间瓦解,露出了下方漆黑的河水,整个清障过程,耗时不到一分钟,而且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噪音。

他没有急于下杆,而是先从背包里取出一大块硬物,那是在前几日风暴中收获的毛鳞鱼,鱼鳞上那细微的珠光色泽依然隐约可见。

昨晚已经将它切成一堆大小不一的碎块,银色的鱼鳞淡粉色的鱼肉和冰晶混合在一起,一股浓郁的海洋腥味瞬间弥漫开来,那是独属于高脂肪鱼类的气味。

他捧起这把冰冷刺骨的「鱼碎」,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全部扫入了那个黑的冰洞中。

一瞬间,原本幽深平静的洞口变得浑浊起来,无数银白色的碎屑打着旋儿缓缓下沉。

更重要的是,一圈圈彩虹般的油花迅速在水面上漾开,这片油花无声地向四周扩散,迅速的将诱人的信息素无声地传递到冰层下的黑暗世界。

对着镜头低声解释,呼出的白雾瞬间消散,「打窝,是最高效的方式,毛鳞鱼是北极生态圈的能量棒,脂肪含量极高。」

「在冰冷的水下,这种油脂的气味会扩散得很远,形成一个巨大的嘎觉陷阱。对于北极红点这种饥饿的掠食者来说,这就等于在宣告,这里有免费的盛宴!」

这一次,鱼饵不再是凭空出现的兔子肝脏,而是一条被精心挑选出来的,最为肥硕完整的毛鳞鱼。

他熟练地将其挂在钩上,鱼腹中蕴藏的油脂是最终极的诱惑,缓缓地将鱼饵送入冰洞,仿佛在安放一枚水下炸弹的引信。

「然后,是等待。」

他稳稳地坐在马扎上,所有的注意力,都死死锁在了竿尖那根随着水流微微晃动的黑色尾羽上。

在等待的时间里,万籁俱寂,只有风刮过冰原的呼啸声。

他没有闲着,而是坐在火炉旁,拿出了那把猎刀和一块备用的桦木,刀锋划过木头发出「沙沙」的轻响,开始为自己削制一把用于处理渔获的小木柄刮鳞刀。

林予安一边做着手工活,一边对着镜头讲解着接下来的计划,「虽然我现在可以进行稳定的冰钓,但是效率还是达不到我的预期。」

「如果我能有一个24小时自动捕鱼装置,那我的获取食物来源的机率将会大大的增加。」

「所以我打算制作一个水下刺网,参考传统的冰下下网方式,以我目前的条件来说是完全可行的。」

说干就干,林予安开始执行他的计划。

他并没有随意选择,而是在林中穿行了近十分钟,用挑剔的眼光审视着每一棵候选树木,最终,砍伐了六根约三米长,手腕粗细的笔直云杉树杆。

选定后,用手锯处理了六根树杆,然后将这些原木一根根拖到冰面前一片开阔的雪地上,开始进行精细加工。

然后先用斧背作为锤子,乾净利落地敲掉所有粗大的枝干残桩。这个过程不仅是为了光滑,更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杆子在水下运动时的流体阻力。

加工的重点在于两端,用刀尖在每根杆子距离两端各五厘米的位置,作为圆心,用一小段测量好的绳子作为半径,画出一个完美的圆形。

然后沿着这个圆形,仔细地向内刻出了一圈宽一厘米,深半厘米的凹槽。

这个凹槽是整个连接结构的核心,它将为后续的捆绑提供一个绝对稳固,无法滑动的物理卡点然后,才回到冰面,拿起那把沉重的冰钻。他先在自己脚下靠近河岸的位置开凿了第一个冰洞。

随后站起身,目测着对岸的距离,走过大约十四米。为了确保两个洞口能够精确相对,使用了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测量法。

他自己拆解的那卷尼龙绳,将斧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用尽全力深深地凿入第一个冰洞旁的坚冰中,斧柄牢牢地立在冰面上,形成了一个绝佳的临时锚点。

然后,将那卷尼龙绳的一端,用一个稳固的活结系在了斧柄的根部。

他拿着整卷绳子,开始朝着对岸走去,脚下的尼龙绳随着他的移动不断地被释放出来,

大约走出十四米,停下脚步,转过身,开始用力向后拉动绳索。

松弛的绳子瞬间被绷紧,在冰面上拉出了一条笔直的,几乎没有任何弧度的蓝色直线。

但他并没有立刻开始钻孔,而是保持着绳索的紧绷,像钟摆的轴心一样,以自己为圆心,左右小幅度地移动了几步。

他一边移动,一边回头审视着这条蓝色的直线与河岸的夹角,直到它与水流的方向呈现出完美的九十度垂直,他找到了那个最理想,效率最高的拦截位置。

确认无误后,将冰钻提到自己选定的最终位置,将钻头中心的引导尖端对准脚下的冰面,然后将身体的重量压了上去。

引导尖端立刻「咬」住了坚冰,稳稳地固定住了钻头,绝无滑动的可能。

这才开始发力转动摇柄,开凿第二个冰洞。

那条蓝色的尼龙绳,静静地躺在两个洞口之间,是他精准工作的无声证明,

最艰苦的环节开始了。

他将那六根处理好的云杉树杆,在冰面上一根根首尾相连地摆开,用之前那套专业的十字交叉捆绑法,将每一根杆子的末端与下一根杆子的前端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细致工作,他创造出了一件惊人的工具!一根由六根木杆组成的,总长接近十八米的长棍。

这根长棍的唯一使命,就是将那根至关重要的尼龙引导绳,送到对岸的冰洞,他将引导绳的末端,牢牢地系在了长棍最前端的尖头上。

将这根巨大的「木制长矛」送入小小的冰洞,是一项笨拙而艰巨的任务。

他先将长棍的前端探入水中,然后不得不抬起整根长棍的后端,以一个倾斜的角度,一点一点地将其送入冰洞。

然后,紧握着长棍的末端,用尽全身的力气,开始向前推送。

十八米长的木棍在水下产生了巨大的阻力和惯性,每向前推进一厘米,他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还要时刻对抗水流,校正着方向。

林予安全神贯注地推送着,当他感觉到手中的长棍只剩下最后一小截时,他知道,长棍的前端已经抵达了对岸冰洞的下方。

他从背包里取出一块早就准备好的,至少有二十公斤重的云杉树干。

小心翼翼地将这树干稳稳地压在了长棍露在冰洞外的最后一小截末端上。

杠杆原理瞬间生效!

随着末端被重物猛地压下,一个巨大的力通过十八米长的杆身传递出去,在水下十几米外,长棍的前端受到了一个巨大的向上的力,开始猛地向上翘起!

「叩!」,一声沉闷的撞击声从对岸传来,那是长棍前端狠狠撞在冰层下表面的声音!

等的就是这个信号!他之前在砍伐树杆时,特意留下了一根T字形的分叉树干,用猎刀稍加修整,就成了一把完美的倒勾工具。

他抓起这把「树权倒勾」,像一头捕食的猎豹,朝着对岸的冰洞狂奔而去!必须在长棍因受力不均而移位之前控制住它!

十四米的距离,他只用了几秒钟就冲到。

毫不犹豫地扑倒在地,探头看向洞口,只见长棍的前端,正因为杠杆的翘起而紧紧地贴在冰层下表面,清晰可见!

立刻将手中的树权倒勾伸入水中,那个T字形的开口,是为抓取圆柱形物体而生的完美工具。

他只用了一下,就精准地勾住了水下的长棍,然后用力向上一提!

长棍的前端被他成功地拉出了水面,而那里,牢牢系在尖头上的,正是他此行的真正目标,那根尼龙引导绳!

他飞快地将引导绳解下,先用一个短木棍横卡在冰洞上,将绳子的末端临时系住。

然后反回另一端的冰洞,将这根长长的木棍一点点的拽了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看着那根被牢牢锁住的引导绳,脸上露出了极度疲惫却又无比满足的笑容。

他休息了足足五分钟,直到呼吸平复,才重新站起身。

现在,他拥有了一条贯穿了冰下世界的丶畅通无阻的生命线。

但这根引导绳太细,无法承受渔网的重量和水流的冲击,它只是一条引路绳,现在,需要请出真正的主角一一主绳。

林予安走向拖马上那堆如同小山般的商业拖网,这是他今早特意带来的。这不仅仅是一张网,

更像是一个材料宝库。

然后,用猎刀从拖网那粗壮的框架绳上,割下了一段长度超过三十多米完好无损的部分。

这根绳子有他小指那麽粗,由无数股更细的尼龙纤维紧密编织而成,表面光滑而坚韧,是作为主绳的完美材料。

随后走到第一个冰洞旁,将这根更粗壮的尼龙主绳,牢牢地系在引导绳的末端。

然后,他走回对岸的冰洞,解开临时固定的短木棍,开始匀速地拉动引导绳,

细绳轻松地穿过冰层,将那根沉重的主绳从对岸一点一点地拖了过来。

当主绳的头端被他拉出水面时,一个最能体现长远规划的步骤开始了。

他没有就此停下,而是抓着主绳的头,沿着冰面,又走回了第一个冰洞旁。

现在,主绳的一部分在水下,连接着两个冰洞。另一部分,则完全在冰面上。将主绳的两个末端,用一个极其牢固的,专门用于连接两条粗绳的「双渔人结」连接在一起。

一个巨大的,可以循环拉动的闭环绳圈,就此诞生!它就像一个水下的传送带,一半在冰下运行,一半在冰上待命!

接着,他再次走向那张巨大的拖网,他需要的不是那种能将整片水域一网打尽的巨大网兜,而是一片网目尺寸恰到好处的「刺网」。

林予安仔细寻找着,最终选定了一块相对完好,远离破损区域的网片,这片网的网眼约三指宽,是针对北极红点的完美尺寸。

这个大小,能让鱼头轻松钻入,但肥硕的身体和张开的鱼鳃却会被牢牢卡住。

他抽出猎刀,开始切割。坚硬的尼龙网绳在低温下变得又脆又韧,每一刀下去都需要极大的力气。

伴随着「咯吱」作响的切割声,他最终裁剪下了一块长约十五米,高约一米五的矩形网片。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此刻,这块网片的两个侧边,因为切割而布满了无数松散的线头,结构极其脆弱,只要稍一受力,就会像脱线的毛衣一样彻底散架。

现在要做的是,用最快丶最可靠的方式加固这两个脆弱的侧翼。

他没有去处理那些数不清的线头,而是直接将网片侧边大约三指宽的区域,向内摺叠了一次。

这样一来,所有松散的线头都被「包裹」在了摺叠层的内部,再也不会直接受力。

接着,他从那张巨大的商业拖网上,又裁剪下来两条长度约两米,比主绳略细的尼龙绳,作为新的侧边「龙骨」。

林予安将其中一根龙骨绳,紧紧地压在刚刚摺叠好的双层网边上,然后,他拆解出更细的尼龙线作为「捆扎带」。

他没有使用任何精细的缝合结法,而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丶也最快速的「贯穿捆绑法」,每隔约二十厘米,就进行一次捆扎,最后用一个简单的双重结死死地拉紧。

这个结就像一个强有力的「订书钉」,将双层网布和外部的龙骨绳,三者合一,牢牢地「钉」

在了一起。

以极快的速度,沿着两条侧边,打下了十几个这样的捆扎结。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小时,虽然看起来粗糙,但每一个捆绑点都异常坚固。

经过这番高效的加工,他将一块脆弱的原材料,变成了一张四边都有坚固框架支撑的,可以承受巨大冲击力的成品刺网。

然后,他将这张由他亲手加固完成的刺网完全展开,平铺在冰面上。

接下来是整个系统中最为精妙的一步,将渔网的顶边,那条串着一排排小巧塑料浮子的浮子线,每隔一米,就用一小段短绳,牢牢地系在冰面上那段主绳上。

而渔网的底边,那条嵌着一串串沉重铅坠的铅坠线,则完全保持自由,不与任何绳索连接。

这些铅坠可以让渔网在水下自我展开。,整张渔网,现在就像一件「衣服」,被穿到了传送带上。

他解开之前作为锚点的斧子,开始拉动这个巨大的绳圈,他的动作沉稳而有力,被主绳牵引的渔网顶边,率先被平稳地拖入第一个冰洞,缓缓沉入水下。

与此同时,完全自由的渔网底边,因为自身的铅坠重量,立刻自然地丶垂直地向着河床方向下沉。

顶边的浮子提供了向上的浮力,将网顶往上拉,底边的铅坠则提供了向下的重力,将网底往下拉。

两者完美地协同工作,确保了渔网在进入水下的那一刻起,就是以一个完全垂直展开的「墙」的姿态,被主绳牵引着,横向地穿过冰下的黑暗世界。

与此同时,水下那段乾净的主绳,从同一个洞口被拉了上来,回到冰面上。

随着他持续地拉动,直到整张渔网都完全进入水下,并且通过绳索的张力感知到,它已经处于两个冰洞之间的最佳位置。

接下来,是最后一步,也是整个工程中最具智慧的「锁死」环节。

他走到了冰面上那段长达十四米的主绳的正中央位置。

从身边拿起一根之前削下的丶长约一米的结实短木棍,将它从绷紧的主绳下方穿过。然后,他将木棍的一端向上提起,让主绳稳稳地挂在了木棍的中央。

紧紧地握住木棍的两端,深吸一口气,开始像拧紧一根巨大的发条一样,用力地转动起来!

「一圈,两圈,三圈—」

随着木棍的每一次翻转,主绳被一圈圈地绞在了木棍的杆身上。

然后可以发现,以木棍为中心,两边的绳索同时被收紧,形成了两条对称的丶螺旋状的扭结,

像两条相互缠绕的巨蟒,将巨大的张力均匀地传递向两端的冰洞。

当他感觉到绳索的张力已经达到极限,木棍都因为巨大的压力而发出「嘎吱」声,再也无法多转动分毫时,停了下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根被巨大扭力锁死的木棍,缓缓地放倒在冰面上,绳索自身的巨大张力,把它死死地压在粗糙的冰面上,使其无法移动,也无法反向松脱。

锁死完成了!

这个静静地躺在主绳中央的木棍,它不需要任何锚点,仅凭自身的扭力和绳索的张力,就将整个庞大的水下渔网牢牢地固定住了。

这是一个纯粹利用物理原理构建而成,简单到极致却又牢不可破的完美「制动器」。

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开始偏西。

林予安站在冰面上,看着那两个遥遥相对的冰洞,以及那根在冰上被一根木棍拧成麻花状的绳索。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疲惫,只有一种完成了一项伟大工程后巨大的满足感。

这道看不见的「水下之墙」,将成为他在这片冰封王座上,最可靠高效的粮仓!

他并没有立刻返回冰钓木棚,因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在极地的严寒中,这两个直径二十厘米的冰洞,要不了一晚上就会被冻得结结实实,明天他想收网,就得重新费力凿开。

必须为这两个关键的「埠」做好保温,他走到之前砍伐用来压住冰下木杆的云杉树附近,捡起了一堆云杉松针。

然后,走回到冰洞旁,将那些乾燥丶蓬松的云杉松针,一把一把地塞入冰洞之中。它们之间充满了无数微小的空气隔层,这是自然界中最廉价,也最高效的「保温」材料。

他不断地填充,直到将两个冰洞都用松针塞得满满当当,只在绳索穿过的位置留出一点缝隙。

这个方法,与他清晨清理冰洞时所展示的原理完全相同,能极大地延缓冰洞的封冻速度,并破坏冰的结构。

它能极大地延缓冰洞的封冻速度,或许明天清晨冰面还是会结上一层薄冰,但那只需要用手轻轻一捅就能破开,绝不会像其他冰面一样,需要耗费巨大的体力重新开凿。

最后,他还在松针的顶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乾燥的积雪。

这样一来,一个简易但高效的「保温塞」就完成了。

做完这最后的收尾工作,他才满意地拍了拍手,收拾好所有的工具,返回冰钓木棚。

至于那张网里,今夜会有怎样的收获,那是属于明天的惊喜。

(距离开奖还有5天,大家多多投月票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