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 第189章 无声的同伴?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89章 无声的同伴?

簡繁轉換
作者:山居寒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7:32 来源:源1

第189章无声的同伴?

夜色深沉,庇护所内炉火跳动,将石壁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又到了该享用一顿高热量晚餐,以弥补今天长途跋涉带来的能量亏空的时候了。

他走到庇护所外,掀开那个覆盖着55加仑巨桶的伪装雪层,拧开了厚重的盖子。

一股冰冷的混杂着各种海鲜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他挑选出了今天的晚餐主角,一条之前在南侧海岸线发现的,被完美速冻的深水红鱼。

这条鱼个头不大,大约一斤多重,但通体橙红,身体肥硕,一看就是富含油脂的种类。

回到温暖的庇护所,他将红鱼冰棍和一捧被冻得硬邦邦的毛鳞鱼,放在壁炉旁,让它在辐射热中缓慢解冻。

当红鱼的身体开始变软,他用猎刀,熟练地将其开膛破肚。

与比目鱼不同,这条红鱼的肝脏并不算大,小心地将其取出。

然后将鱼腹内壁上附着的一层厚厚的白色脂肪,用刀刃仔细地刮了下来。

「深水鱼类为了抵御低温和高压,体内脂肪含量通常很高。」他将这些珍贵的脂肪和鱼肝一同放入已经温热的不锈钢锅中。

他没有加任何东西,只是用小火耐心地熬炼。

在低温的作用下,鱼肝和脂肪组织开始缓缓融化,金黄色的清澈鱼油从组织中慢慢渗出,发出轻微的「滋滋」声。

整个庇护所,再次充满了那种浓郁而独特的油脂香气。

几分钟后,当锅里的脂肪和鱼肝被炼成焦香酥脆的熟悉「油渣」时,将它们夹出,撒上一点海盐送入口中,迅速补充了第一波能量。

现在,锅里剩下了一层清澈滚烫的底油。

他将那些毛鳞鱼整条丢入,高温迅速将它们炸得金黄酥脆后,将这些能量小零食盛出。

然后才将那条已经去掉了内脏的红鱼,切成几大块,放入锅中香煎。

鱼皮在热油中迅速收缩,变得焦香四溢,而雪白的鱼肉则在自身的油脂中被煎得鲜嫩多汁。

这顿晚餐简单丶直接,却充满了高热量和高蛋白。

他将剩下的鱼油小心地倒入那个用贝壳制作的容器里,等待它冷却凝固,他的食用油储备,又增加了几分。

第二十四天,天色微亮。

林予安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日出后立刻外出,他知道,今天将是纯粹的「建造日」。

庇护所门口的这片空地,将成为他的露天工坊。

他将昨晚煎好的几条毛鳞鱼当做早餐,配上烧开的热水,迅速完成了能量补充。然后,他开始清点并准备今天的工具。

他拿出森林斧,检查了斧刃的锋利程度。接着,取出了那把鲜少动用的三角锯。

他对着镜头简单地解释了一句:「对于框架搭建来说,斧头负责力量,而锯子,则负责精度。」

最后,他将那卷从缆绳上拆解下来的细尼龙绳整齐地盘好,挂在腰间。

工具齐备,他才动身前往河岸边的柳树丛。

他一边走一边规划:「为了保证便携性,这个冰钓棚不需要太大,它的长度,大约在两米左右,刚好能容纳我躺下休息。」

「而展开后的高度,大约在一米三,宽度在一米五,足够我坐在里面操作,同时还能容纳一个小火盆取暖,甚至可以有处理渔获的空间。」

终于抵达了柳树丛,开始为A字形龙骨挑选材料,只选择那些直径在三到四厘米之间丶长度接近四米,柔韧性最好的柳树主干。

他用手锯,开始进行切割,锯齿与木质纤维摩擦,发出有节奏的「唰唰」声。

一个多小时后,他已经收集了四根符合要求的「龙骨」材料,以及大量直径在一到两厘米之间丶用于编织填充的细柳条。

他将这些材料捆扎成几大捆,拖回了庇护所前方空地,开始了冰钓棚的搭建。

他先是在雪地上,画出了一个底边宽约一米七丶高约一米六的等腰三角形轮廓,这便是冰钓棚搭建完成后的侧面视图。

他拿起第一根最粗壮柔韧的龙骨柳条,将其小心地放在火堆旁,利用辐射热对其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加热,以增加其柔韧性,防止在弯曲时开裂。

然后,他将这根温热的柳条,以三角形的顶点为中心,小心地丶用力地将其弯曲成一个完美的A字形。

他将这个A字形龙骨的两条『腿』,牢牢地扎进雪地里,暂时固定住。

接着,他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了另外三个完全相同的A字形龙骨。

现在,他将这四个A字形龙骨,在雪地上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长约两米的,由四个A字形骨架组成的隧道状结构。

他对着镜头说道:「龙骨就位了,现在开始编织。用『纬线』将所有的龙骨锁死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他拿起一根更细的柳条作为纬线,在第一个A字形龙骨的一条「腿」上,缠绕几圈固定好。

然后,开始从第一个龙骨的外侧绕过,再从第二个龙骨的内侧穿过,然后是第三个龙骨的外侧,第四个龙骨的内侧……

他手中的柳条,以一种「一内一外」的波浪形规律,在平行的A字形龙骨之间来回穿梭。

每穿过一次,他就会停下来,用一块削平的木片当作推板,将刚刚编好的这一排「纬线」用力地向上推紧压实,确保编织出的墙面紧密无间。

林予安手中的动作愈发流畅,带着树皮的颜色深浅不一的柳条,在他的手中层层交错,慢慢地将四个独立的A字形龙骨,连接成一个坚固而富有弹性的整体。

他以极大的耐心,从底部开始,一排一排地向上编织。

在编织到离地约半米高的时候,他巧妙地改变了编织手法,在每一根A字形龙骨的内侧,用柳条天然地编织出了一个可以穿过木杆的「柳条圈」。

他指着那些精巧的绳圈解释道:「这些,就是用来固定拉撑杆的卡槽。」

当他最终将两面墙体都完全编织完成时,一个长约两米的,完全一体化可折迭的柳条棚主体,便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将这个半成品像一块巨大的柳条板一样放倒,然后又轻松地将它展开成A字形。

顶部的弯曲处,形成了完美的,充满韧性的天然「铰链」。

他指着A字形棚屋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开口说道:「主体完成了,这个结构,两端是开放的,风会从开口处灌进来。我的计划是,用积雪来封堵其中一端。」

「我会将棚屋要封堵的那一端,正对着来风的方向,然后在其外侧堆起一道厚实的半月形的雪墙,这样能有效地阻挡狂风。而另一端的开口,则处于避风侧。」

做完这一切,他才开始制作最后的「冰上地钉」。

「制作地钉,我们需要的是硬木。」

林予安从那堆木材中抽出一根有他小臂粗细的桦木树干:「桦木,质地坚硬,纹理细密,是北方森林里最可靠的硬骨头,用它制作的地钉,足以对抗狂风的拉扯。」

他用手锯,从这根覆盖着银白色树皮的桦木树干上,截下了四段长约三十厘米的木料。

然后将斧头侧转,用它锋利的刃角,像使用一把巨大的刻刀一样,从木胚的一端开始,沿着木纹,一层一层地向下削切,很快便将木胚的尖端削好。

然后,他又换上了猎刀,他拿起一根削好的木桩,在它平整的尾部,距离尾端约三厘米的位置,环绕着木桩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凹槽。

「这个凹槽,必须足够深,才能让绳索牢牢地卡在里面,不会在使用时滑动。」

他用刀刃的侧面,反覆刮擦着凹槽的内壁,直到它变得如同打磨过一般圆润光滑。

做完这一切,一根完美的「冰上地钉」才算真正完成。

他用同样的方法,一丝不苟地制作了另外三根地钉。

夜幕降临,庇护所内壁炉的火光摇曳,将墙壁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林予安将今天制作的所有部件,一体化的柳条棚丶两根拉撑杆丶四根地钉,都整齐地码放在庇所门口,等待着冰湖之上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

夜幕降临,庇护所内壁炉的火光摇曳,将墙壁染上一层温暖的橘红色。

林予安没有急着休息,白天的经历和那张充满生命力的面孔,让他的思绪有些纷乱,难以平静。

他索性起身,借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光源,将今天制作的所有部件,在庇护所前的雪地上,进行了一次完整的预演组装。

他将两面柳条席展开,穿上拉撑杆,一个紧凑而稳固的A字形小屋便稳稳地立在了黑暗中。

他又用积雪,在它的一端模拟堆起了一道防风雪墙,但他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个静静躺在角落里的暗绿色箱子。

那份由麦柯兹·雷恩博士带来的「燥热」,并未随着夜色的降临而消退,反而在这孤独而寂静的极地寒夜中,变得更加清晰。

它像一小簇顽固的火苗,在他内心深处燃烧,驱使着他。

林予安停下了手中的活,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无法抗拒那股冲动,他走回庇护所,打开了那个沉重的箱子,再次取出了那本深蓝色的日志。

他没有翻开日志,而是直接从封皮内侧,小心翼翼地抽出了那张ID卡。

火光下,照片里的麦柯博士仿佛活了过来,那双带着一丝挑战意味的眼眸,嘴角那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在跳动的光影中显得格外灵动。

林予安就这麽静静地看着,仿佛在与一个阔别已久的朋友对视。

「麦柯,」他几乎是无声地说出了这个名字,随即无奈地笑了笑,将ID卡小心地插回原处。

但他没有合上日志,而是借着火光,再次翻阅起来。

这一次,他跳过了那些严谨的科研数据,目光专门寻找那些页边角处的「私人吐槽」。

这些随性的文字,比任何数据都更能勾勒出一个鲜活的灵魂。

他看到在一页记录着设备故障的笔记旁,麦柯画了一个小小的,哭丧着脸的可爱小人,旁边写着:「去你的,热力循环泵!你是不是就喜欢在零下三十度的时候罢工?我发誓,回去就用锤子把你砸成现代艺术品!」

林予安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他甚至能想像出她一边跺着脚哈着白气,一边用冻得通红的手指,愤愤不平地在日志上写下这句话的可爱模样。

他用自己的指尖,轻轻拂过那个哭丧着脸的卡通小人,仿佛能感受到纸页下残留的丶属于另一个时空的温度和情绪。

他又翻到一页,这一页的上半部分,是用一种极其工整丶严谨的字体,详细记录着某种磷虾在不同盐度梯度下的趋光性反应数据,表格一丝不苟,连小数点后的位数都完全统一。

然而,在这片严谨的记录之下,麦柯用她那截然不同丶带着飞扬笔锋的潦草字迹,写下了一句评语。

「J.C坚持认为我们只需要记录数据,但我偷偷观察了17号样本足足十分钟,它一直在试图用它的附肢去『挠』玻璃壁,像一只笨拙的小狗。这些小家伙看起来比J.C有趣多了。」

林予安不禁笑出声,他几乎能瞬间勾勒J.C的形象,一个严谨到近乎刻板的科研人员,或许是她的同事或上级,眼里只有数据和流程,而完全忽略了科学背后那些生动有趣的细节。

而麦柯,显然是那个会在枯燥的数据背后,发现生命闪光点的灵魂。

林予安能想像,当她兴致勃勃地和J.C分享「磷虾会挠痒痒」这个发现时,得到的可能只是对方一个不解甚至带着一丝责备的眼神,以及一句「这和我们的研究课题无关」。

于是,这句吐槽便应运而生,这个叫J.C的倒霉蛋,大概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无趣竟然被记录下来。

林予安继续翻着日志,他甚至找到了一处用铅笔画的丶极其简陋的四格漫画。

第一格是她兴高采烈地钻探冰芯。

第二格是冰芯样本意外滑落。

第三格是她惊恐地伸手去抓。

第四格,她趴在冰面上,对着一个深不见底的冰洞,头顶冒出一串愤怒的符号(#%&*!)。

简单几笔,一个工作时充满热情丶偶尔又有点冒失和抓狂的年轻科学家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

林予安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微笑,他太懂这种感觉了!

在极地环境下,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任何的前期付出,前功尽弃,那种从天堂跌到地狱的懊恼,足以让人对着冰原大声咆哮。

所以他在荒野求生的这50多天,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执行计划,保证随时调整策略,不要最后发生让自己懊恼的事情。

林予安合上日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那份「燥热」却无处安放。

他想像到,除了他自己,似乎还有这样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吐槽天气丶调侃同伴,仿佛她就陪伴在身旁。

她的存在,将不再只是一张冰冷的照片,而是一段段鲜活的记忆,一种无声但有趣的陪伴,陪他度过这难熬的寒冷时光。

这想法有些荒谬,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但却让林予安心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慰藉。

但这慰藉之后,林予安开始忍不住的思念艾莉娅,思念伊森和奥丽维娅,甚至还有艾米丽。

————

(5点了,兄弟们该吃早饭,或者睡觉了!JC)

(ps:捡到了一本日记如果是我肯定会看的,主角也一样,在紧绷的生存之馀增加一点乐趣。如果你内心毫无波澜我愿称你为真神。)

(还有别的选手视角在后面会写,别催了感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