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 第188章 冰钓窝棚的设计

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88章 冰钓窝棚的设计

簡繁轉換
作者:山居寒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7:32 来源:源1

第188章冰钓窝棚的设计

当林予安拖着承载着未知故事的绿色箱子,最终回到庇护所时,午后的太阳已经越过天顶,光线开始变得倾斜而柔和。

他像对待一件珍贵的文物一样,将绿箱子放置在庇护所内乾燥的角落。

他凝视了那箱子片刻,脑海中再次浮现出ID卡上那个眼神明亮,带着一丝叛逆与自信的年轻女科学家的面孔。

以及那抹燥热的来源.

这个意外的发现,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头,彻底改变了他内心的节奏。

在过去的二十多天里,他的目标纯粹而原始,活下去是他唯一的目标。

但现在,这个箱子里的物品的存在,让他有了一种与那个被遗忘的文明世界重新连接的冲动。

林予安晃了晃头,仿佛能把心中的燥热也甩出去。

他不仅要为自己生存,更要守护好这份属于他人的智慧结晶。

他将背包里剩下的那点毛鳞鱼存入雪桶冰箱,然后走到壁炉前,添上几块木柴,让火焰重新旺盛起来。

虽然身体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海岸线的馈赠已经结束,他必须立刻开启新的食物来源。

他的目光,穿过庇护所的门,投向了远处那条蜿蜒曲折的封冻河流。

他对着镜头,语气变得无比专注:「海洋是慷慨的,但它的脾气总是阴晴不定。」

「而河流,特别是这种内陆的封冻河流,它的生态系统更稳定,更具可预测性。」

「在厚厚的冰层之下,生命依然在以一种缓慢的方式循环。」

「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我相信这条河,一定可以获取到新的食物来源。」

「而所有方法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找到鱼在哪里。」

他喝了几口热水,带上装备再次走出了庇护所,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那条封冻的河。

下午三点的阳光,已经失去了所有温度,只剩下一种苍白的光辉。

河面远比海岸边的冰压力脊要平整,像一条被精心铺设的白色高速公路,蜿蜒着伸向远方。

但林予安知道,这平滑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复杂的水下地形。

想要在这样一条广阔的冰河上找到鱼群聚集的钓点,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这并非纯粹的碰运气,而是需要结合经验丶知识和敏锐观察力的探索发现。

他一边沿着河岸行走,一边进行着现场分析:「鱼,和所有生物一样,都需要三样东西,食物丶氧气和庇护所。」

「在冬季的冰河里,水流平缓丶食物稀少,鱼类会变得不那麽活跃。」

「它们会本能地寻找那些能让它们用最小的能量消耗,获得最大安全感和食物机会的地方。」

他首先排除了那些宽阔平直的河段。

「这些地方水流均速,水下地形单一,缺乏结构性变化。鱼不会喜欢待在这里,这里对它们来说太空旷,太缺乏安全感。」

他的目光,开始在河道的形态变化上搜寻。

「我们要找的是河流的弯道丶深潭丶障碍物丶支流汇入点……所有这些能改变水流丶提供庇护丶聚集养分的地方。」

终于,在他走了大约一公里,来到了一处巨大的河湾,河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接近九十度的拐角。

他蹲下身,指着河湾的内外两侧:「看这里,这是经典的教科书式钓点。」

「根据流体动力学,在弯道处,水流会对河湾的外侧进行持续冲刷,导致外侧的水更深,流速也更快。」

「而内侧则会因为流速减缓,产生泥沙淤积,水也更浅。」

「在冬天,更深的外侧河湾,水温会相对更稳定,而且被冲刷出的深坑和水下峭壁,能为大型鱼类提供绝佳的藏身之处。」

「这里,是第一个值得我们探测的区域。」

但他并没有立刻停下,他站起身,目光如鹰隼般,继续审视着这段弯道的每一个细节。

他不仅仅是在运用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在调用他那种超级「第六感」。

通过第六感的感知,他能清楚的感知到水下有鱼的存在。

突然,他的视线被河湾外侧的一处不起眼的细节吸引了。

在那片被白雪覆盖的平整冰面上,有一个区域的积雪形态,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那里的雪似乎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塑造出了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长条形的隆起。

他立刻快步走了过去,蹲下身,用带着手套的手,小心地将那片区域的浮雪完全扫开。

光洁的冰面呈现在他眼前,冰层厚实,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墨绿色,表明下方水很深。

但真正让他眼神一凝的,是冰层之下那个巨大的丶模糊的阴影。

那似乎是一整棵巨大的,在夏季被洪水冲倒的树木,它被卡在了河湾外侧的底部,大部分树干和根系都深埋在泥沙里。

只有几根粗壮的丶指向天空的巨大枝干,几乎触及到了冰层的底部。

「就是这里了。」林予-安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他将脸颊贴近冰冷刺骨的冰面,用手在旁边遮挡着光线,试图看得更清楚一些。

「河流弯道的外侧深水区,为鱼类提供了稳定的环境,而这棵巨大的沉木,则为它们提供了完美的立体结构性庇护所。」

」那些大大小小的枝干,就像是一座水下的复杂公寓,能让鱼在躲避天敌的同时,节省大量的体力来对抗水流。」

「更重要的是,像这样的水下障碍物,会形成微小的上升流和涡流,将河底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卷起。」

「可以为小鱼小虾提供食物,有了它们,就必然会吸引来更大的捕食性鱼类。」

深水丶弯道丶结构性庇护所丶食物聚集地……所有有利的条件,都在这一个点上完美地交汇了。

林予安站起身,用脚后跟在冰面上用力地跺下一个印记,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一小段鲜艳的尼龙绳。

这是他从之前找到的缆绳上拆下来的,将其系在岸边一棵枯树的树枝上,作为醒目的标记。

他对着镜头,有些开心的说道:「这里,就是我们的一号钓点。」

「如果这条河里有鱼,它们中的大部分,现在很可能就在我脚下这片区域的某个角落里打盹。」

确定了最重要的主钓点,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更有效率了。

他没有再进行地毯式的搜索,而是沿着河岸,快速寻找那些与一号钓点有相似特徵的区域。

很快,在下游约三百米处,他找到了二号钓点。

那是一条细小的支流汇入主河道的地方,支流带来的额外养分和不同的水温,同样会在此处形成一个吸引鱼群的微型生态系统。

三号钓点,则是一处河道急剧收窄的隘口。

狭窄的河道意味着水流会加速,但在隘口之后,河道再次变宽,流速会骤然放缓,形成一个天然的深潭。

这里是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和休息站。

最后一个,四号钓点,位于一片延伸入河中的巨大岩基的背流侧。

巨大的岩石为鱼类挡住了主流的冲击,创造出了一片宁静的避风港。

他为每一个钓点都做好了醒目的标记,做完这一切,天色已经开始迅速地暗淡下来。

返回庇护所的路上,林予安没有行走,而是在思考。

找到钓点,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旷野里,坐在冰面上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是自杀行为,狂风会像刀子一样,在几分钟内带走他身体的所有热量。

他需要一个移动的庇护所,一个能为他遮风挡雨,但又足够轻便,可以让他轻松地在四个钓点之间转移的简易庇护所。

一个清晰的设计蓝图,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迅速构建。

当他回到庇护所,在温暖的壁炉前坐下时,他拿起一根烧黑的木炭,在平整的石板上画出了草图。

他低声自语:「我需要的是一个A字形的结构,这是最稳定丶最经典的庇护所形态。」

「它简单丶坚固,而且搭建方便。我的初步计划是制作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框架。」

「然后将它们在顶部连接,像一本书一样打开,就能形成一个稳定的A字形帐篷骨架。」

他继续完善着细节:「框架的材料,不能用笨重的浮木,我需要轻便而有韧性的材料。」

他盯着草图,继续推演着下一步,他想着用细的桦木杆,来填充这两个框架,形成能够挡风的墙体。

但就在这时,他停下了笔,眉头微微皱起,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方案,工序太繁琐了。」他用木炭划掉了草图上那两个独立的长方形框架。

「我需要先制作两个独立的框架,再对这两个框架进行二次的填充编织,整个过程耗时耗力,而且两个独立的部件,在连接处的强度也难以保证。」

他摇了摇头,在心里否定了这个初步方案。

「整个冰钓棚的核心,在于结构简洁和快速拆装,任何多馀的工序和连接点,都是设计的败笔。」

他盯着跳动的火焰,大脑飞速运转。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步骤,构建出一个最稳固的结构?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河岸边那些成片的细柳树,是完美的选择!

「我陷入了思维误区……为什麽我需要独立的『框架』和『填充物』?」

「我根本不需要把它们分开!墙体本身,就可以是框架!」

「我会先挑选出几根最粗壮丶最柔韧的柳条,将它们直接弯曲成一个『A』字形,作为整个庇护所的龙骨和脊柱。」

他用几根小树枝在地上演示着:「然后,我会将这些A字形龙骨,以一定的间距平行排列。」

「接着,我会用更细的柳条,像织布一样,在这些龙骨之间来回穿梭编织,将它们牢牢地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样一来,整个庇护所就是由编织本身构成的,它既是墙体,也是支撑结构。没有一根多馀的木头,重量可以降到最低,而结构却因为编织而变得极富韧性。」

他继续补充道:「这个一体化的设计,天然地解决了便携性的问题。」

「当我需要移动时,只需要将它从A字形压平成一块板子,就可以轻松地背在身上,它的顶部就是天然的柔韧『铰链』。」

「但是。」他指着草图的底部。

「这个A字形的两条腿,在搭建时需要被固定住,防止向外滑动。」

「这里,我们只需要一根可拆卸的横向拉撑杆,我会在A字形内侧离地约半米高的位置,用编织的手法,预留出可以穿过木杆的绳圈或柳条圈。」

「每次搭建时,将一根合适的木杆穿过两侧的绳圈,就能将整个A字形结构牢牢地撑开锁定。」

「拆卸时,也只需要把木杆抽出来就行了。所有的部件,都是为了快速拆装而设计的。」

一个轻便丶坚固丶可折迭丶一体化编织的移动冰钓棚的设计,设计稿至此完美成型。

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个轻便的棚子,固定在平坦的冰面上,防止被狂风吹跑。」

「我打算用坚硬的桦木,削制出一些长约三十厘米的地钉,地钉的尾部会刻上一个用来拴绳子的凹槽。」

「在冰面上,我会用猎刀或斧子,像钻头一样,旋转着钻出几个冰孔,然后将木钉放入冰孔之中。」

「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将水倒在木钉和冰孔的缝隙里。」

「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这些水会在几分钟内迅速冻结,将木钉和整片冰面,严丝合缝地冻结在一起。」

「一个坚如磐石的『冰上地钉』就完成了,它的坚固程度,远超在泥土里打下的地钉。」

「到时候,我只需要用尼龙绳,将A字棚的底部框架和这些冰地钉连接起来,就算是北极的狂风,也休想撼动它分毫。」

「而当需要迁移钓点时,操作同样简单,可以选择用斧头刨开冰层,回收木钉,或者更省力的,直接解开尼龙绳,放弃这几个木钉,到新的钓点再制作新的。」

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在他周密的思考中被一一化解。

——————

(月票,奖,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