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107章 这婆娘太歪了!(第二更)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107章 这婆娘太歪了!(第二更)

簡繁轉換
作者:轻语江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9:07 来源:源1

第107章这婆娘太歪了!(第二更!)

厂门口第一个铺子,门口砌了个灶不知道煮的什么,门前支了张小方桌,看样子还卖卤肉。

东西做的有点杂。

何志远去过许多地方,足迹遍布四川。

像这样开在大工厂门口的饭店,他见过太多,很难提起兴致。

一般这种饭店的老板,和厂领导多少沾点裙带关系,才能拿下那么好的位置。

饭菜的味道嘛,基本一言难尽。

这种饭店,他以往连门都不会跨进去。

不过今天是黄琛带他来的,他先收着点。

好兄弟当宝贝一样介绍给你的饭店,怎么也得先尝了再损啊,不然显得不够专业。

他们来得巧,刚好碰见工厂下班,纺织厂工人的自行车流从厂大门涌了出来,三人连忙往边上避让。

等他们推着车来到饭店门口,门口的卤肉摊已经围满了工人,还有不少把自行车停在门口,往店里走去的客人。

“生意这么好?”何志远见此,倒是有几分意外了,把自行车停好,把黑框眼镜往上推了推,也往那围着的卤肉摊前凑。

“何主编……”小李犹豫着要不要跟,被黄琛拉住,笑着道:“别管他,他就爱看人家怎么做菜,咱们先去占个位置,晚了可就要等桌了。”

“要得。”小李爽快点头,跟着黄琛进店去了。

“老板,要一个猪耳朵!”

“三两猪头肉!”

“要个猪拱嘴,再要三两猪头肉!”

客人们抢着点单,像是生怕被人抢了先,这让何志远愈发好奇这卤猪头到底有什么魅力。

何志远侧身让一位拿到卤味的客人出来,见缝插针的往里一步,便来到了方桌前。

桌上的簸箕里摆着猪耳朵、猪拱嘴和切成长条的猪头肉,色泽红亮,泛着油润的光泽,堆得满满当当,相当有视觉冲击力。

这糖色太诱人了,以他的经验来说,这卤肉绝对差不了!

而且老板相当聪明,用一个相对小的簸箕,把卤肉装的满满当当。

俗话说得好,货卖堆堆,货堆的越多,客人越愿意买,有种量多又新鲜的感觉。

你要拿个大簸箕一摊开,就没这感觉了。

当然,这肉确实也不少,至少是六七个猪头,好几十斤的重量,要是工厂下班这个时间能卖完的话,生意绝对算得上火爆。

猪头肉卖两块五,猪耳朵和猪拱嘴卖三块一斤,价钱不便宜,蓉城有几家名气很大的卤味店,差不多卖这个价。

在嘉州的乡镇上,卖这个价,还能让客人们围着抢购,已经足以说明了许多事情。

何志远在边上瞧了一会,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切卤肉的师傅刀太准了,客人说要多少肉,一刀下去,就是多少重量,竟是一钱偏差都没有。

他这手,简直跟秤没啥区别。

再看他切耳片,手中切片刀刷刷刷,耳片飘落,薄的能透光,每一片厚度都是均匀的。

快、准、稳!

这刀工,能和蓉城大饭店后厨最好的墩子媲美。

切好的耳片用油纸袋装好递给客人,也就一会功夫,立马又给下一位客人切猪头肉。

速度快,手法又好看,客人们等着也不觉得无聊,看得津津有味,还有人在讨论啥时候会出现重量失误。

何志远没想到,这小饭店还有这样厉害的凉菜师傅!

不过他的目光很快被师傅身后那口大灶所吸引,大锅里煮着的应该是牛肉汤,香气随着热气已经飘过来了,细细一闻,肉香浓郁,竟是一点膻味都没有。

灶的正面写着几行字。

“跷脚牛肉?这菜名倒是有趣……”何志远继续往下看,兴趣愈发浓郁。

这灶原来是招牌,不光写了菜名,还把这道菜的渊源也简述了一遍。

字写得好,故事也写得不错。

按这个说法,这跷脚牛肉算得上是苏稽的地方名菜啊。

杀牛周村,上回来苏稽,黄琛跟他提起过这个村子,嘉州地区的牛肉不少是从这里杀了转运到市场去卖的,杀牛渊源久远。

作为美食杂志的副主编,他和一般的老饕不一样,他不光爱吃,更喜欢挖掘一道菜背后的故事。

这家小饭店,把跷脚牛肉的故事就讲的极好。

有成菜故事,有历史渊源,也有发展传承。

短短百余字,却把这道菜的前世今生讲的明明白白。

清汤牛肉、药膳、有祛寒除湿的功效,而且汤鲜味美。

那这道跷脚牛肉,倒真是有些不一样!

何志远也不在卤肉摊前挤着看热闹了,几声借过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便瞧见黄琛和小李已经在店里坐着朝他招手。

他扬了一下手,表示已经看到,但是并没有急着往他们那边走,而是凑到了那口大锅跟前。

锅里的汤还有一半左右,汤色清澈,面上泛着油光,能看到锅底敲断的牛骨,小火微微沸腾的状态。

站在锅前的是个中年妇女,面上带笑,看着挺和善的,一手拿着个竹漏,一边往竹漏里加莲花白、牛肠、牛板筋、毛肚。

待到快要出锅的时候,再抓六片切的纤薄的吊龙丢到竹漏里,汆烫几秒,肉色从红转粉,立马将竹漏提出汤锅,倒入一旁的土碗,再从锅里舀一勺浓汤入碗,这一份跷脚牛肉就算成了。

成菜很快,碗里的肉还不少,牛杂、牛板筋还有牛肉。

赵铁英早就注意到何志远了,胖嘟嘟的,戴个眼镜,站在灶台前东瞄西瞄,盯着她做跷脚牛肉,心头有些警惕,不过面上还是带着笑道:“吃饭里边坐嘛,还有两桌空桌子。”

“不急不急。”何志远摆手,笑着问道:“这位女同志,这跷脚牛肉是你做的吗?汤味闻到好香啊,里面放了哪些香料和中药可以透露不?这汤真的熬足了八个钟头吗?你烫那些配菜的时候,有什么讲究没得?”

赵铁英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眼神变得犀利,盯着何志远冷声道:“你这个眼镜,是哪家派来的奸细?”

“我刚刚看你就不像个好人,盯着我做跷脚牛肉就算了,看完还敢东问西问!”

“扒灶台看炒料——偷油又偷火!”

“啷个?你想偷艺啊?!”

“信不信老子铲你!”

何志远看着赵铁英扬起的竹漏,吓得往后退了两步,眼镜都掉到鼻尖上了。

这婆娘好歪!

外边切卤肉的周淼闻声也是转过头来,盯住了何志远,手里的菜刀都握紧了几分。

客人们则是纷纷看了过来,啥情况啊?

“同志,你误会了!”何志远连忙摆手,没想到还闹出这种误会来。

“赵铁英同志,这位是我的朋友。”黄琛见状连忙起身走了过来,一手搭在了何志远的肩上,笑着介绍道:“他是《四川烹饪》杂志的副主编何志远同志,他不是厨师,也不是来偷艺的,他是平时是写文章的。”

赵铁英闻言,连忙把手里的竹漏放回汤锅,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原来是黄镇长的朋友啊,那是我误会了。不好意思啊,同志。”

黄镇长昨天说要在他们店里招待朋友定了菜,结果今天她差点把人朋友当偷艺贼打了,这可太尴尬了。

什么杂志社的副主编,写文章的文化人……回去之后不会天天写文章骂她吧?

周淼默默转回去,继续切猪头肉。

“没得事,没得事,是我太唐突,没有提前跟你做自我介绍。”何志远推了推眼镜,倒也不恼。

这种情况他不是第一回遇见了,甚至有被厨师拎着菜刀追了三条街的经历,只是拿竹漏吓唬一下不算什么。

毕竟在厨师界,他的问话方式一向比较讨打,都习惯了。

毕竟人家厨师有师承,有秘方,不可能啥都愿意分享。

但作为美食杂志副主编,他就爱提读者想要知道,想问的问题。

管他三七二十一,先问了再说。

说不定有些厨师肚量大,愿意分享,也算是为川菜传承做一份贡献嘛。

他个人被骂几句算个屁。

《四川烹饪》杂志的读者,除了烹饪爱好者和主妇,还有许多厨师朋友,他们都想从优秀的同行那里汲取知识和技巧。

他们当初创刊,就是为了挖掘四川烹饪文化,深入探讨烹饪理论,交流川菜技艺,介绍四川各地美食,以及行业资讯。

要是光介绍什么菜好吃,不讲渊源,不谈做法,终究差点意思。

“赵同志,就按昨天我预定的菜给我们上嘛。”黄琛说了一声,拉着何志远回到座位上,笑得合不拢嘴。

“笑啥子,我不要面子的吗。”何志远落座,也是忍不住笑。

黄琛笑着道:“你太心急了,有啥子想问的,等你吃饱了,我带你过去先介绍一下你的身份再问,人家就算不愿意回答,也不至于动手嘛。”

“你不懂,这跷脚牛肉看着确实巴适,我根本忍不住发问。”何志远目光在店里四处看着。

饭店里边还挺大的,摆了十九张桌子也不显得拥挤,这会每桌都有客人了,外边还有人排队等着吃饭,在小镇上有这样的生意,算是非常好的。

八仙桌配长条凳,地上铺了一层水泥砂浆,桌子、凳子抹的干干净净,不见一点油渍,谈不上什么装修,但看着还算清爽干净,胜过九成九的乡镇小饭店。

“你点了啥子菜?”何志远的目光落在了菜单墙上,菜单挺简单的。

“跷脚牛肉、回锅肉、双椒碎花牛肉、卤猪耳朵、凉拌鸡,四菜一汤。”黄琛说道。

“三个人点多了哦,我看他这里菜都多大一份。”何志远收回目光,摇头道。

“吃不完把凉菜打包回去,来都来了,要让你多尝两个菜嘛。”黄琛笑着道,先把酒给开了。

说话间,跷脚牛肉先上来了。

给上了三个干碟,三个喝汤的小碗,还配了一碟泡萝卜。

“跷脚牛肉来了,我先尝口汤!”何志远立马坐直了身子,拿起勺子给自己舀汤。

菜单上让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份跷脚牛肉!

“《四川烹饪》杂志?”厨房里,周砚看着端着碗喝汤的何志远,若有所思。

要是能上杂志的话,对提高饭店知名度应该有不错的效果吧?

这个时代,杂志可是相当有传播度的载体!

这是我淘的旧书,今天刚拿到。

有几册封面之精致,还有里边彩印的图片,都让我有些惊讶。

包括这一册的最后一页,灌县幸福餐厅店堂的装修,也让我有些震撼。

这是1984年第三期。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