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112章 看嘛,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

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第112章 看嘛,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

簡繁轉換
作者:轻语江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4 04:09:08 来源:源1

第112章看嘛,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4.4k第二更!)

要论工作态度,何志远和小李确实没得说。

两张照片,拍了近一个小时。

从碗里汤汁的量,到牛肉片摆放的细微角度,再到周砚站姿的调整,对光线的捕捉……

一通折腾下来,把周砚都整累了。

赵嬢嬢他们则在一旁看的津津有味。

“完美!这两张照片绝对出彩!”拍完何志远一脸亢奋,这次去峨眉没有拍到让他很满意的素材,没想到回来半道上见朋友,让他捡到宝了。

特别是这跷脚牛肉,往青花瓷碗里一装,档次一下子提了八百倍!

汤色清澈,牛肉粉嫩,翘起的毛肚泛着晶莹的油光,看着实在诱人。

一旁的蘸碟更是点睛之笔,红白这么一衬,将川菜“清鲜见长,麻辣见称”的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

等照片洗出来,要是效果好的话,他一定找主编争取,看能不能把跷脚牛肉当下一期的封面。

“何主编,你能不能用相机给我们一家人拍张照片啊?”赵嬢嬢抱着周沫沫走了过来,笑着开口道。

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换了件蓝色花纹的的确良衬衣,脚上穿的还是新皮鞋,周沫沫也换了身干净的蓝白小长裙,编了两条小辫子。

何志远下意识的后退半步,不过脸上很快堆起笑容道:“当然可以,来嘛,你们一家人站在饭店门口,我给你们拍个全家福。”

“谢谢哦。”赵嬢嬢一喜,连忙招呼周砚和周淼过来。

赵嬢嬢抱着周沫沫站在中间,周砚和周淼分站两边。

周砚面带微笑,全家福,多稀奇的字眼啊,他这辈子也是拍上了。

“锅锅,我们要干嘛?”周沫沫歪头看着周砚,她太小,还不懂什么叫拍照片。

“拍照,就是把我们的样子用那台相机画下来。”周砚笑着给她解释道。

“相机又是什么鸡呢?鸡也会画画吗?”周沫沫眨巴着眼睛,感觉小脑瓜更糊涂了。

何志远拿着相机开始指挥众人:

“来,往前边站一点,我好把招牌一起拍进去。”

“对对对,我喊一二三,你们就笑哈。”

“小朋友,看伯伯这里哦,笑一哈。”

“挨近一点嘛,一家人怎么表现的不太熟的样子呢?对头,就是这样,一,二、三……”

周沫沫被赵嬢嬢抱着,脑袋却歪着靠在了周砚的胸口,露出了一个甜甜的笑。

咔嚓!

随着快门声响起,一家人的笑容也被定格在这一刻。

何志远把相机小心装好,看着周砚等人笑着道:“等我回去之后把照片给你们洗出来,等下一期《四川烹饪》杂志出来了,一起给你们寄回来。”

“要得,谢谢你了。”赵铁英看着收拾东西准备走的两人,笑着招呼道:“我们也准备吃午饭了,你们一起简单吃点再走嘛。”

“不用不用,我们回去收拾一下,还要赶班车去嘉州,今天就要回蓉城。”何志远摆手。

“何主编,你们就算去了嘉州,还是要找地方吃午饭,就在店里跟我们吃个便饭再回去嘛。”周砚也是开口道:“我现在就去炒菜了,我们今天楼上还有三个帮忙干活的泥瓦工师傅一起吃。”

何志远闻言笑着点头:“要得,那我们就不客套了,你说的对,去嘉州车站附近一时半会还找不到比你这里更好吃的馆子。”

周砚转身进厨房做饭。

赵嬢嬢小心把那青花瓷碗捧起,重新找了个大海碗把汤倒了过去,洗了之后用纱布擦干。

“这个青花瓷碗太巴适了,你们要好好保存,千万不要被人给骗走。现在有些人坏得很,欺负农民不懂,拿点毛巾、水杯就去乡下换古董。”何志远看着赵嬢嬢提醒道。

“要得。”赵嬢嬢点头。

“伯伯,你这个相鸡装在包包里,它不会叫唤吗?它是怎么画画的呢?咔嚓一下就画好了?”周沫沫凑到跟前,满是好奇的看着何志远装着相机的包。

“啊?”何志远愣了一会才琢磨明白周沫沫的话,和小李都忍不住笑了。

小姑娘粉雕玉琢的,编着两个小辫子格外可爱,说话也是很有意思呢。

“我这个相机呢,它一般不得叫唤,伯伯给你看看它画出来的画吧。”何志远翻了翻包,拿出了一本小相册,里边是他游历四川各地拍下的风景与人。

“哇哦!它画的好好哦!这个鸭鸭看起来好好吃!这条大河弯又弯!这个姐姐好漂酿……”

周沫沫凑过来看,惊叹连连,夸的是相机,但何志远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小家伙太会夸了。

和编辑社那些老家伙们不一样。

能被他洗出来留在相册里的,都是他这几年最得意的照片。

相册翻完了,周沫沫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何志远:“伯伯,相机是不是跟着你去了好多好多地方啊?”

“对,它是我旅途路上最好的伙伴。”何志远笑着点头。

小李:??

那我算什么?

“来,我让相机给你单独画一张,下回伯伯一起寄给你好不好?”何志远又把相机掏了出来,他一般很少主动给人拍照,但今天这个小家伙实在是太乖了。

“好呀!好呀!”周沫沫点着脑袋,坐在饭店门口的小板凳上拍了一张照。

“开饭咯!”

周砚和赵红端着饭菜出门来,把楼上的张师傅三人组也喊下来一起吃饭。

十个人,一桌坐的满满当当。

周砚炒了回锅肉、猪肝,又杀了两条鲫鱼做藿香鲫鱼,打了一份牛肉烧笋干,切了一盘卤猪头肉,还炒了个小青菜。

早上的拍摄道具也重新热了一下,牛肉和毛肚的口感没刚烫出来那么好,但也好歹算个汤嘛。

“你这安排的好丰盛哦,老板请客我们巴着沾光。”张师傅看着这一桌子有鱼有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何志远戴着眼镜,穿着中山装,气质瞧着就像城里的知识分子,周砚安排这么一桌菜,足以说明重视性。

那徒弟和小工也有些拘束的坐着,忙活了一个上午,他们身上全是泥浆点点,只有手是洗干净的。

“我们才是跟着你们沾光的,你们给老板装修房子,我们就是来耍的。”何志远笑呵呵地,拿起筷子道:“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一桌子菜,看到就饿了。”

“动筷嘛,客气啥子。”周砚也是笑道,先给坐在他身边的周沫沫夹了一块回锅肉。

众人也是纷纷动筷。

周砚中午安排的菜其实有点讲究,除了周沫沫爱吃的回锅肉,其他菜都是何志远他们昨天没吃到的。

没别的意思,就是纯炫技。

让他们临走前吃顿好的,等回了蓉城天天惦记着。

跷脚牛肉能不能上封面,还得靠他帮忙争取呢。

其次,周砚觉得他们挺好的。

他们不就是这个时代的美食博主嘛,让他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他当美食博主的时候,也喜欢跑到后厨去拍烹饪细节,虽然大部分时候都能友好沟通,但也不缺被追着骂的经历。

至于为什么没被打,法治社会救了他的小命。

何志远每一道菜都尝了一遍,脑袋都快点成招财猫了。

桌上陌生人太多,他一时间不太好发挥,但内心已经十分震惊。

藿香鲫鱼外焦里嫩,麻辣鲜香之中,藿香风味突出,相当有味。

牛肉烧笋干也是一绝!笋干吸满了牛肉汤汁,口感又有点脆爽,太香了!!!

火爆猪肝是最后一个上桌的菜,就得趁热吃,一入口先感受到的是锅气,猛火热油爆炒出来的锅气,就像一把火一般。

微微卷曲的猪肝太滑嫩了!外皮却在热油中有了些许的焦香。

火爆猪肝吃的就是一个口感,老师傅稍不注意都容易翻车。

但这一份做的太好了,薄芡锁住了水分的同时,也挂住了滋味,格外下饭。

何志远吃了一块又一块,还是忍不住看着周砚道:“这火爆猪肝火候控得太巴适了,说实在的,这一桌子菜我就算是在蓉城餐厅都不一定能点到这么巴适的,你这厨艺就算是去蓉城,也早晚能把饭店做大!”

“赞同!”小李附议,表示高度认可。

蓉城餐厅当然是蓉城最好的餐厅之一,名厨无数。

但点菜不一定能点到老师傅炒的,那些大厨的徒子徒孙们的手艺,并没有那么稳定,很多时候是没法跟周砚做的菜比。

周砚要是能保持这种水准,就算去了蓉城,也很快会成为知名饭店。

周砚笑着道:“这可是您说的啊,要是去我蓉城开饭店没客人,那你可得给我写篇文章宣传宣传。”

“你只要保持这种水准,你在蓉城开饭店没客人,别说写一篇,我一个月给你写一篇,一道菜一道菜给你写,写到你客满为患为止!”何志远拍着胸脯道:“我说的。”

“以汤代酒,敬何主任一碗,我先干了。”周砚端起汤碗,一饮而尽。

看嘛,没有一顿饭是白吃的。

这不就是他在蓉城的人脉。

张师傅尝了卤猪头肉后,呆了一下,细细回味了一会,有些激动的看着周砚道:“周老板,你这卤猪头肉跟你奶奶做的简直一模一样!和我年轻时候吃过的一点没差,就是这个味道!”

二十多年前的美味回忆涌上心头,张师傅难掩激动。

何志远闻言,也是来了兴致,张记卤味之名,他也不是第一回听说了,原来不止飞燕酒楼的老板还在念着这一口卤肉。

“张师过奖了,跟我奶奶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周砚谦虚道。

“我反正是吃不出来差别,味道太巴适了。”张师傅看着他有些期待道:“那你卤牛杂了吗?我老汉还经常念叨你奶奶做的卤牛肠。”

周砚摇头:“目前只卤猪头,牛肉和牛杂那些我还没把握,还要再练一段时间。”

张师傅点头道:“那你晚上给我留三两猪头肉,一个猪耳朵打包嘛,我晚上干完活带回给我老汉尝尝看。”

“要得。”周砚笑着点头。

这里就是一块六七了,差不多是张师傅一天的工钱。

还真是饭店挣钱饭店花,一分都不带回家。

“张记卤味我觉得也很有历史渊源和故事感,下一次我来苏稽,再来找你采访和了解嘛,留点素材等下次再来挖掘。我觉得你很有文学内涵,如果你有文章想要投给我们杂志社,就寄到这个地址嘛。”何志远给周砚留了一个地址。

“要得,下次见。”周砚接过纸,点头道。

“再见何伯伯,李锅锅!”周沫沫站在门口,冲着他们挥着小手。

“再见,小沫沫。”他们俩也是笑着挥手,转身离开。

在前往嘉州摇摇晃晃的班车上,何志远掏出纸笔,开始动笔写文章。

小李默默转过头去假装没看见,闭上眼开始睡觉。

求,领导在身边工作的时候如何摸鱼?

……

饭店营业的时候,张师傅他们三个就在堤坝上的木板上午休,等营业结束了才继续开干。

中午营业结束,周淼带着赵铁英回了一趟周村还碗,特意挖了一扇门扛回了饭店。

老师傅的效率就是高,一天时间把两面墙给砌好了,还用白色石灰把二楼墙面粗略抹了一道。

原本有些暗沉的二楼,一下子亮堂了起来,空间都大了不少。

“明天再来刮一道大白,二楼整体墙面就完工了,门要等两天再装,门框要让木匠给你重新定一个,晚点再来补那个房间里的墙面。”张师傅从周砚手里接过打包好的猪头肉和猪耳朵,跟他汇报工程进度。

“要得,辛苦你们。”周砚点头。

那他还得在一楼再睡几天。

装修嘛,哪有那么简单。

三位师傅收工,工厂也下班了,饭店又忙碌了起来,特别是门口的卤肉摊,现在晚上一下班,立马就被围住。

和忙碌的老周师父相比,斜对面的杨老三和朱峰可太闲了,愁容满面。

猪头肉的销量腰斩再腰斩,价格已经下调到了一块八一斤,每天只能卖个五六斤,挣个两三块钱,和之前相比属实差远了。

夹在中间的赵明辉的赵氏甜皮鸭,也是围满了客人。

“尝着买,好吃再买!”

“要得,一斤给你称好了,找你钱!”

“妹儿,六毛三分给六毛嘛,零头无所谓的。”

“姐姐,甜皮鸭今天卖完了,你明天要半只我给你记着,明天晚上下班了过来拿嘛。”

赵明辉和张秀琴两口子笑容满面的招呼着客人,满是干劲。

他们的卤花生现在一天能卖三十斤,甜皮鸭也被带着比之前多卖一两只出去,收入增长显著。

生活充满了盼头!

昨天杨老三和朱峰又作怪,也卤了卤花生出来跟他抵着卖,而且价格只要三毛钱一斤,比他们便宜了一毛五。

但是客人们尝过他们的卤花生后,要么说太咸,要么说一半空壳壳,最后还是到他家买。

两家卤的几十斤花生,最后只卖了几斤出去,今天没敢再卤。

赵明辉有点懂周砚的理念了。

当你的东西足够好的时候,同行的价格战是无法打败你的。

……

赵铁英笑迎客人进店落座,门口一黯,进来两人,笑着道:“弟妹,还有位置没得?”

“肖师傅!”赵铁英瞧见来人模样,有些惊讶,忙笑着点头:“有,有位置,里边坐嘛,郑师父也来了哦。你们是来吃饭,还是来找周砚的?”

“先吃饭,吃了有点事找他。”肖磊说道。

——

PS:4.4k大章,求月票~~晚上还会加一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