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在年代文当软饭绿茶 > 14、第 14 章

在年代文当软饭绿茶 14、第 14 章

簡繁轉換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15 16:10:26 来源:源1

阮苏叶开始在废墟中“漫步”,精神力如同无形的触手,精准地扫描、挑选着可用的材料。

在末世,异能重要,武器也非常重要,幸存者也许不一定完全掌握物理原理与材料特性,但一定知道懂得机械组装与维修。

她看中了一根从倒塌设备上拆下来的高强度合金管,直径和厚度都恰到好处,重量却只有普通钢管的几分之一。

用上异能,轻易将其弯曲,小型089号机械切割、焊接,塑造成坚固轻巧的菱形车架。

找到几个破损的磁悬浮轴承单元,拆出里面精密耐磨的陶瓷轴承。又寻到几片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弧形板材,切割打磨成轮圈。

轮胎最麻烦,最终在一个废弃医疗物资箱里翻出几卷高弹性、耐磨性极佳的合成橡胶密封条,硬是切割拼接缠绕成两条实心轮胎。

传动系统则拆了几个小型伺服电机里的精密齿轮组,重新组合成变速齿轮。链条则用高强度的碳纤维缆绳绞合替代,永不生锈。

组装过程行云流水。

主要是自行车结构太简单,不到半小时,一辆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老旧”。

它通体是哑光的深灰色,线条简洁,唯一的亮点是车把和坐垫的皮质包裹显得比较厚实。

阮苏叶试着在空间里“骑”了一下,车子轻得像羽毛,传动效率高得可怕,轻轻一“踩”,速度瞬间飙升,意念中模拟的风声呼啸。

但受限于材料和结构,最高速度大概也就相当于这个时代小汽车的水平,七八十公里/小时,再快结构可能承受不住。

用来日常代步掩人耳目,省点力气,倒是够了。

阮苏叶退出空间,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伸伸腰,躺回床上,不一会儿,进入梦乡。

Zzz~~

第二天清晨,阮苏叶干掉三个大馒头配咸菜,外加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

刚骑出吉祥胡同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堵住了。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神情严肃中带着一丝不忍,正拦着一群拖着行李、满脸绝望的年轻人。

他们脸上带着风吹日晒的痕迹,眼神里是即将被再次抛离故土的茫然和痛苦。

“同志,再通融几天吧!我爹病重,就想再看我一眼……”

“求求你们了,我找到接收单位了,真的,手续马上就办好。”

“我不回去,死也不回去,城里没我的活路,乡下就有吗?!”

哭喊声、哀求声、愤怒的质问声混杂在一起。

旁边围观的街坊邻居,有的面露不忍,扭过头去;有的窃窃私语,带着同情和庆幸;

即便是平时最嫌弃乡下人的几个大妈,此刻也哑口无言,说不出刻薄话来。这是时代的阵痛,活生生地砸在眼前。

人间悲剧。

阮苏叶在末世里见过更惨烈的生离死别,那种是绝望中的爆发与挣扎。而眼前这种是钝刀子割肉,是希望被掐灭的窒息。

“唉……”

一声叹息在身边响起。

阮苏叶转头,看到赵晓玲不知何时也挤到了人群边,小脸煞白,紧紧抓着她的胳膊,颤抖:“苏叶姐,这太也惨了,亏得现在不下乡了,不然我说不定一毕业也得。”

看着阮苏叶平静的侧脸,赵晓玲又觉得自己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毕竟阮苏叶可是实打实在乡下熬了十年。

她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塞到阮苏叶手里,讨好地笑笑:“苏叶姐,真羡慕你,能在清北大学工作。”

阮苏叶低头一看,手帕里是一个还温热的煮鸡蛋。

她不客气地收下,剥开一个就塞进嘴里,蛋白爽滑,蛋黄绵密,带着朴实的香气。

她一边吃,一边看着那些被强行带上卡车的知青,随口道:“嗯,总有机会回来的。”

赵晓玲听这话却苦下了脸:“可高考实在太难了。”

阮苏叶咽下最后一口鸡蛋,但没说自己的推测。

她对这个世界运行的具体规则还在摸索,但强大的感知力让她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国家大部分人心底涌动的东西,

一种近乎燃烧的朝气蓬勃,一种朴素又坚定的理想主义。无数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在盼望着这个国家变强。

而一个基地或国家要强盛,除了需要年轻人,更需要繁荣的经济,需要流通的物资,她隐约觉得,有些东西正在松动,就像冰封的河面下,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走了。”

阮苏叶对赵晓玲点点头,汇入了清晨的车流。身后,卡车的轰鸣和压抑的哭声渐渐远去。

因有两天假期,阮苏叶打算今天去一趟黑市,明天等到傍晚把饭吃了再回清北大学。

阮家:“……”

***

过去十年,黑市如同野草,春风吹又生,但大多短暂,燕京市基本上不超过一年。

可东城根儿竟然能稳固存在整整两年,还发展成规模,这背后的“蛇头”莽哥,在街坊传言里那可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有一批摊主被抓,竟还能放出来。

关依依以前也这么认为。

但多了那本“书”的记忆,她知道莽哥的背景其实差得惊人。

他竟是“老臭九”的后代,成分坏得不能再坏,纯粹是走投无路加上胆大心细、手段够硬,才在这条刀尖上闯出了名堂。

他能屹立不倒的真正原因,与其说是有通天背景,不如说是感谢上面政策的松动。

书中提到,就在今年,改革开放的文件将正式下达。

莽哥和他的东城根儿黑市,会迎来短暂的、烈火烹油般的“繁荣”,而东城根儿这一片,也几乎成为未来小商品市场的雏形。

关依依了解这些,根源还是缺钱。

过了春节,她十八岁了,每月十五元抚恤金停领。

想让那个表面老实、内里精明的继父把过去克扣的钱吐出来?希望渺茫。继父在人前可是“含辛茹苦养育烈士遗孤”的形象,撕破脸,舆论未必站在她这边。

家里气氛也越发诡异,母亲怨她是个拖累,两个被宠坏的双胞胎弟弟更是变本加厉地熊。

关依依想读书,更想逃离那个窒息的家。

不能差了钱。

书里说什么“站在风口猪都能飞”,现在马上也快到风口,可关依依实践了才知道,挣钱哪里容易!

她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从小被生活逼出来的好手艺。

她试着在黑市摆摊。

白糖糕,绿豆糕、卖自己精心炒制、加了书里提到过的微量香料提味的炒瓜子。

辛苦是真辛苦。

凌晨就得起来备料,蒸糕、炒瓜子,烟熏火燎,可利润是微薄的,损耗却是巨大的。

瓜子受潮就卖不上价;糕点隔夜口感变差,甚至发酸长毛;更要命的是竞争,很快就有模仿者出现,压低价格。

这点收入,扣除材料成本和偷偷给帮过忙的邻居一点“谢礼”,剩下的也就勉强糊口,离她的目标太远。

她还要复习功课准备高考呢,时间根本不够用。

只能另辟蹊径。

关依依想起了父亲生前的人脉,她父亲是个热心肠的好人,曾经救过不少人。

其中一位在纺织厂工作的王大婶,感念旧情,又心疼这丫头不容易,几经周折,帮她弄到了一批厂里的“瑕疵品”。

几十双棉线袜子,有些是颜色染花了,有些是跳了几针,但绝对保暖耐穿。

关依依如获至宝。

在黑市上,她把袜子定价为一块钱三双,这价格比供销社的崭新袜子便宜,质量却差不了太多,几乎是一摆出来就引起了抢购。

短短两天,这批袜子就销售一空,挣到的钱,抵得上她卖半个月糕点瓜子。

这让她尝到了甜头,也打开了思路。

她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父亲留下的人情网,人情网的人情网,又陆续弄到了一些瑕疵发卡、头绳,甚至一些碎布头。

她用小部分食物引流。

主要是成本相对较低的炒瓜子,买够一定金额送一小包;偶尔搭一块快过期的绿豆糕或白糖糕。

她还无师自通从书里学会了一些未来的小策略:比如“买三双袜子送一小包瓜子”,“碎布头搭配着卖更容易出清”等等。

效果出奇的好。

她的摊位人气越来越旺,收入也节节攀升。

当然,关依依年纪小,长得又比年纪还小,这样的爆火,自然而然引起不好的窥视。

也多亏莽哥这个黑市,是真的挺守规矩的。

不过,关依依也知道有人盯上自己,早有对策。

正好验证书里的消息。

关依依“巧遇”了一下,认识一位刚从农场回来憔悴的云小姐姐,云小姐姐以前是服装厂的裁缝,手艺极好,但因为家庭成分问题被开除了,生活极为艰难。

关依依提出合作。

她提供布料,云姐负责设计和制作一些样式新颖、裁剪合体的成衣,利润分成。

云姐的手艺加上关依依的销售头脑和“引流策略”,她们的成衣在黑市上大受欢迎,价格能卖到十几块一件,利润相当可观。

却没人盯上她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