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剑起青冥录 > 第一卷 剑起处 第三十章 书剑初识

剑起青冥录 第一卷 剑起处 第三十章 书剑初识

簡繁轉換
作者:土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16 03:31:59 来源:源1

第一卷剑起处第三十章书剑初识(第1/2页)

回到凌府时,华灯初上。府门前的石麒麟在灯笼映照下显得愈发威严。

叶逍然沉默地穿过重重庭院,回到听雪轩。院内已点了灯,侍女安静地备好了热水和干净的布巾。他洗净手脸,换下沾染了尘灰的外袍,将那包糖炒栗子放在桌上,并未去动。

晚膳是单独送到院里的,依旧精致。他味同嚼蜡地吃完,便独自走到院中。

月色如水,寒意渐浓。他抽出那根青冥剑残骸,摒弃杂念,再次开始演练那早已融入本能的三式剑招。

刺、削、格。

动作缓慢而专注,试图将白日里那纷乱的心绪、那冰冷的无力感、那沸腾后又强行压下的杀意,全都融入到这最简单的重复之中。汗水渐渐浸湿了内衫,背后的旧伤开始发出熟悉的抗议,但他恍若未觉,只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挥剑。

不知练了多久,直到手臂酸软沉重,气息也变得粗重,他才缓缓收势,拄着剑喘息。白色的哈气在寒冷的夜空中氤氲开。

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自身后响起。

叶逍然警觉回头,看到凌昭寒不知何时来了,正静静地站在月亮门下,穿着一件月白色的斗篷,兜帽未戴,青丝被夜风微微拂动。她似乎已经站了一会儿。

“小姐。”叶逍然直起身,微微颔首。

“你的剑,似乎比昨日又凝练了几分。”凌昭寒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铁条上,语气平淡,“但心不静,意难平。强行练下去,易伤身。”

叶逍然沉默。他知道瞒不过她的眼睛。

凌昭寒缓步走进院子,并未追问他的心绪,只是道:“祖父今日入宫,与陛下及诸位大臣已议定,两月后于北境潼谷关,与狄人谈判。”

叶逍然握剑的手微微一紧,抬眼看向她。

“朝廷之意,以稳为主。”凌昭寒的声音在清冷的夜色中格外清晰,“赫连勃勃的阴影未散,国库空虚,边军新伤,需时间休养。谈判……势在必行。”

叶逍然喉结滚动了一下,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低声道:“朝廷自有决断。”

凌昭寒看着他,那双清冷的眸子仿佛能洞悉他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我知道你心中所想。边关将士的血不会白流。谈判,并非屈膝。凌家的剑,也从未真正归鞘。”

她的话像是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叶逍然心中漾开细微的波纹。他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一阵寒风吹过,卷起地上几片枯叶。

凌昭寒拢了拢斗篷,忽然转开话题:“整日练剑也难免枯燥。府中东南角有一处藏书阁,收藏颇丰,经史子集、杂记野史、甚至一些粗浅的修行笔记皆有。你若闲来无事,可去翻阅一二,也算打发时间。”

藏书阁?看书?

叶逍然愣了一下。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陌生的领域。平安集连个像样的学堂都没有,他认得那几个字,还是小时候爹娘零星教的,后来为了看懂军令文书,又跟着军中学官磕磕绊绊多认了一些,但也仅限于此。

“我……识字不多。”他有些窘迫地坦言。

凌昭寒似乎并不意外,语气依旧平淡:“无妨。看书识字,本非难事。若有不解之处……”她顿了顿,似乎斟酌了一下用词,“……可来问我。或询问阁中打理书籍的老仆,他姓陈,为人温和,学识渊博。”

让凌家小姐亲自教他识字读书?叶逍然觉得这比让他再去冲杀一次狄人军阵还要令人无措。他连忙道:“不敢劳烦小姐,我自己看看便好。”

凌昭寒看了他一眼,没再坚持,只道:“藏书阁平日无人打扰,很是清静。这是钥匙。”她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钥,递给叶逍然,“何时想去皆可。”

叶逍然接过那枚还带着她指尖微温的钥匙,触手冰凉,心中却有些异样。他低头道:“多谢小姐。”

“嗯。”凌昭寒轻轻颔首,“夜寒,早些休息。”

说完,她便转身,身影很快消失在月亮门后,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

叶逍然独自站在院中,握着那枚钥匙和冰冷的铁条,久久未动。

第二日,叶逍然并未立刻去藏书阁。他又练了一上午的剑,直到午后,阳光暖了些,心中那因昨日街市所见而郁结的戾气稍稍平复,才拿着那枚钥匙,向着府邸东南角走去。

凌府实在太大,他问了两个侍女,才找到那处僻静的院落。

与其说是阁,不如说是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白墙黑瓦,掩映在几株高大的古柏之下,显得格外幽静。门楣上悬着一块旧匾,上书“涵墨楼”三字,字体古朴沉静。

用钥匙打开铜锁,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陈旧书卷和淡淡防虫药草的气味扑面而来。

楼内光线略显昏暗,但十分整洁。一排排高大的书架直抵天花板,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种线装书籍,竹简、绢帛亦有收藏。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从窗棂透入的光柱中缓缓飞舞。

一位须发皆白、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的老者,正坐在窗边一张矮几后,就着光线小心地修补着一本破损的古书。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水晶眼镜,目光温和而睿智。

“这位公子是?”老者声音苍老却清晰。

叶逍然躬身行礼:“晚辈叶逍然,见过陈老先生。是……小姐让我来的。”

“哦,是叶公子。”陈老脸上露出和善的笑容,似乎早已知道他会来,“小姐吩咐过了。楼中书册,公子可随意取阅。只一点,需爱惜书籍,阅后归还原处即可。”

“晚辈明白,定当谨记。”叶逍然恭敬道。

陈老点点头,不再多言,继续低头修补他的书,仿佛叶逍然不存在一般。

叶逍然松了口气,这老先生的淡然态度让他自在不少。他环顾这浩瀚的书海,一时间竟有些茫然无措。该从哪里看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剑起处第三十章书剑初识(第2/2页)

他漫无目的地在书架间穿梭,手指拂过那些或粗糙或光滑的书脊。许多书名他根本看不懂,甚至有些字都不认识。

最终,他在一个标着“经”字的书架前停下。这里的书似乎最为厚重、齐整。他随手抽出一本,书皮是深蓝色的土布,入手沉甸甸的,封面上写着几个端方的大字——《论语集注》。

他走到窗边一张空着的书案前坐下,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

一股更为浓郁的墨香和旧纸的气息散发出来。书页泛黄,字体是工整的雕版印刷,但密密麻麻的注释和小字让他眼花缭乱。

他深吸一口气,从第一页开始,试图读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字,他大多勉强认得。但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学而时习之”?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亦说乎”?“说”是“悦”吗?也是高兴的意思?为什么学习和复习会高兴?有朋友从远方来高兴他能理解……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就是君子?

叶逍然皱着眉头,努力地辨认着,思索着。他的阅读速度极慢,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只能跳过或者根据偏旁胡乱猜测意思。

那些注释更是如同天书,什么“朱子曰”、“程子曰”,引经据典,看得他头昏脑胀。

不过,慢慢地,他似乎抓到了一点核心的意思。这位叫做“孔子”的圣人,好像在说一些做人的道理?关于学习,关于交友,关于修养……

这和他想象中的“圣贤书”不太一样。他原本以为会是些高深莫测、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他看得极其吃力,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比练一趟剑还要累。但他却没有放弃,一种倔强和好奇支撑着他。

他看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到了“吾日三省吾身”。看到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些话,他似乎能模模糊糊地理解。比如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比如每天要反省自己……这似乎和他从小受到的那些朴素的教诲有些相似,但又说得更深刻,更清晰。

而有些话,则完全无法理解。什么是“义”?什么是“利”?为什么君子和小人区别在于此?

时间在艰难的阅读中悄然流逝。

窗外日头西斜,楼内的光线愈发昏暗。

陈老悄然起身,点亮了几盏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书案,并未打扰沉浸其中的叶逍然。

叶逍然完全没察觉到时间的流逝。他沉浸在那种磕磕绊绊、却又不断获得一点点新知的奇特感觉中。这种感觉很奇妙,不同于练剑时力量增长的实在感,而是一种头脑被一点点打开、看到另一个世界的朦胧感。

直到腹中传来饥饿的鸣响,他才猛地回过神来,发现窗外已是夜幕低垂。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小心地将那本《论语集注》合上,放回原处。

走出涵墨楼,冷风一吹,他才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袭来,但心中却有种难以言喻的充实感。

接下来的日子,叶逍然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上午练剑,锤炼肉身与剑技,与那无处不在的旧伤对抗。下午便雷打不动地前往涵墨楼,一头扎进书海之中。

他依旧从最简单的儒学经典开始读起,《大学》、《中庸》、《孟子》……阅读依旧艰难,生字层出不穷,含义晦涩难懂。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话记下来。

他很少真的去打扰凌昭寒,更多的是自己苦苦思索,或者等陈老空闲时,小心翼翼地前去请教。

陈老果然如凌昭寒所说,极为温和耐心,无论叶逍然问出多么简单甚至可笑的问题,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用最浅显的语言为他讲解,从不流露丝毫轻视。

偶尔,凌昭寒也会来涵墨楼。她似乎常来这里寻找一些兵法或修行方面的典籍。有时看到叶逍然眉头紧锁地对着一本书发呆,她会驻足片刻,随口提点一两句,往往能一针见血,让叶逍然茅塞顿开。

但她从不长篇大论,点拨之后便飘然离去,留下叶逍然自己慢慢消化。

通过这些书籍,叶逍然仿佛触摸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这个世界不讲杀戮,不讲仇恨,讲的是仁爱、礼仪、诚信、忠恕……讲的是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平天下。

这些观念与他过往的经历、与他心中埋藏的仇恨,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和碰撞。

他时常会读着读着便陷入沉思。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话似乎有理,但又觉得不够痛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又似乎暗合他的心意,但圣贤书里好像又不是这么直接说的……

他发现,圣贤的道理并非僵化的教条,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复杂的取舍。他开始懵懂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勇”,什么是真正的“强”。

练剑时,他不再仅仅追求力量和速度,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剑招中的“理”与“节”。

读书时,他也会下意识地联想剑道的“直”与“韧”。

不知不觉间,剑与书,这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开始在他身上缓慢地交融。

他的眼神,在原有的警惕和沉静之外,渐渐多了一丝被墨香浸润过的、难以言喻的澄澈与深思。

只是他背后那破碎的琵琶骨,依旧如同冰冷的枷锁,时刻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圣贤书中的道理再宏大,似乎也无法解决他身体残缺的根本困境。

但他并未气馁。如同练剑一般,他以一种惊人的韧性,日复一日地啃噬着那些艰深的文字,在墨海之中,艰难地扬起了他孤独的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