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剑起青冥录 > 第一卷 剑起处 第五十七章 人间有书生

剑起青冥录 第一卷 剑起处 第五十七章 人间有书生

簡繁轉換
作者:土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5 15:56:25 来源:源1

第一卷剑起处第五十七章人间有书生(第1/2页)

梁国以南,跨越数条大江,穿过数个大小诸侯国,有一片广袤肥沃的平原,被誉为“文萃之壤”。此地文风鼎盛,自古便是出宰相、大儒、诗赋名家之地。平原中央,坐落着一座不设城墙,却比任何雄关巨隘更令人敬畏的城池——文心城。

此城无砖石垒砌之墙,却有无数典籍文章构筑起的精神壁垒。城内不见兵戈甲胄,唯有宽袍大袖的士子穿梭如织,空气中弥漫的不是硝烟尘土,而是墨香与清谈之声。楼阁亭台多雅致,飞檐下悬挂的多是题字匾额,而非商号招牌。街道以经史子集命名,如“论语道”、“春秋巷”、“诗三百街”,河流穿城而过,名曰“墨池”。

文心城的中心,并非官衙府邸,而是一座占地极广、历史悠久的书院——明理书院。书院建筑古朴沧桑,古木参天,檐角风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越悠扬的声响,如同亘古传来的圣贤低语。此地,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此刻,书院深处,一间极为幽静、四壁皆书的静室之内。

一位老者,正缓缓合上案几上摊开的一卷古籍。那古籍纸页泛黄,边角磨损,显然年代久远,被翻阅了无数次。老者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头上简单挽了个髻,插着一根普通的木簪。他面容清癯,皱纹深刻,如同千沟万壑,记录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的沉淀。一双手指节分明,虽显干瘦,却稳定有力,合上书卷的动作轻柔而郑重,仿佛在对待一位老友。

他,便是明理书院的山长,也是当世被尊为“儒圣”的先生,颜青庐。

颜青庐合上书,并未立刻起身。他闭目片刻,似在回味方才所读的精义,又似在感应着什么。静室内,唯有窗外风吹竹叶的沙沙声,以及书案上那一缕若有若无的檀香袅袅升起。

忽然,他睁开双眼。

那双眼睛,并不如何明亮锐利,反而有些浑浊,如同蒙尘的古玉。但若仔细看去,便会发现那浑浊深处,是如同星海般浩瀚的深邃与平和,蕴含着洞察世事的智慧与悲悯。

他站起身,步履平稳地走到窗边。

窗外是一片小小的庭院,几杆翠竹,一方石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简单清幽,符合他一贯的性情。但他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院中景致上,而是越过院墙,越过文心城无数的书阁屋檐,投向了遥远的南方天际。

南方,是梁国的方向。

良久,颜青庐轻轻叹息一声,声音低沉,带着一种洞悉天机的了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龙虎山上的那位……时隔七十载,终究还是再次背剑下山了。”他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冥冥中的某种存在诉说,“天师剑动,非吉非凶,只循天理。然此番南下,气机牵引,南方星野隐有晦暗……看来,那片土地,怕是难逃一场风波了。”

他并未亲眼所见,亦未收到任何传讯。修为到了他这般境界,早已与天地文运、世间道理心生感应。尤其像龙虎山大天师那般人物,其一举一动,牵涉因果极大,即便相隔万里,其下山时引动的那一丝微妙的天机变化、气运涟漪,也足以被颜青庐这等同处人间巅峰的存在所捕捉。

儒圣,天师。一者秉持文脉,教化苍生,守护人间秩序;一者执掌道统,代天行法,梳理天地气机。看似殊途,实则皆在维系这方天地的平衡。

七十年前,大天师为何下山,颜青庐约莫知晓一些,那关乎一场险些颠覆数个王朝的魔道浩劫,最终被天师以雷霆手段平息,自身亦受重创,回山闭关至今。如今再次下山,虽无当年那般惊天动地的劫气,但那股隐而不发的因果线,指向南方梁国,依旧让颜青庐心中难以平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剑起处第五十七章人间有书生(第2/2页)

他并非担忧大天师本人。那位道友的境界,他深知,早已超凡入圣,行事自有其章法尺度。他忧的是,究竟是何等变故,需要惊动这位久不出世的天师亲自南下?梁国那边,又隐藏着怎样的暗流?

“狄人叩边……皇室暗弱……仙门坐大……将门悲歌……”颜青庐低声沉吟,将近期通过各种渠道获悉的、关于梁国的一些零散信息串联起来。他虽身处文心城,看似不同世事,但天下文脉相通,士子往来如织,消息并不闭塞。尤其是梁国凌家之事,以及天心门与皇室的纠葛,亦有耳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颜青庐眼中闪过一丝悲悯。无论仙凡争斗、王朝更迭,最终承受苦难的,终究是那些最底层的黎民苍生。

他站在窗边,久久未动,如同一尊沉思的雕像。阳光透过窗棂,在他清癯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显其神色莫测。

过了许久,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静室内林立的书架,那上面承载着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的智慧与理想。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书案一侧的一摞空白的宣纸,以及那方古朴的砚台和一支看似寻常的毛笔上。

他走过去,铺开一张宣纸,取水磨墨。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墨香渐渐弥漫开来,与室内的檀香混合,形成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气息。

他提起笔,笔尖饱蘸浓墨,悬于纸上一寸之处,凝神静气。

他要写字。并非书写什么惊世文章,也非推衍什么玄妙卦象。只是将心中所感,付诸笔端,以此静心,亦以此感应那冥冥中越发清晰的天机轨迹。

笔尖落下,如龙蛇起陆,似云鹤游天。一个个筋骨内含、气象雍容的字迹,出现在宣纸之上。写的并非诗词歌赋,而是一段看似平常,却又暗合某种至理的经文。

随着他的书写,静室之内,仿佛有无形的浩然之气开始汇聚,空气变得凝重而温暖。书架上的典籍似乎与之共鸣,散发出淡淡的微光。窗外庭院中的翠竹,无风自动,叶片沙沙作响,如同应和。

颜青庐的字,看似平和冲淡,实则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他对天地至理的理解,对人间正道的坚守。笔锋流转间,自有乾坤。

他写得很慢,每一字都倾注了心神。与此同时,他的神思,也仿佛随着笔尖的游走,跨越千山万水,向着南方那片风云渐起的土地蔓延而去。他“看”到了梁国都城的喧嚣与压抑,“看”到了北境边关的肃杀与紧张,“看”到了天心门的傲慢与凌家的悲壮,甚至隐隐触及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与他自身文道隐隐相合、却又带着一股决绝剑意的奇特气息——那气息,属于一个刚刚踏入炼气境不久的少年,此刻正站在仇恨的门前。

颜青庐的笔锋微微一顿,墨迹在纸上稍稍晕开一丝。他抬起眼,再次望向南方,目光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

“变数……已然出现了吗?”他喃喃低语。

随即,他不再多想,继续挥毫书写。无论南方将起何等风波,无论天师南下所为何事,他身为儒圣,自有其应行之道。守护文脉,明辨是非,导人向善,于无声处润泽苍生,这便是他的“剑”。

静室之内,唯有笔墨与纸面摩擦的细微声响,以及那愈发浓郁的浩然之气,如同无声的乐章,在这文心城的核心处缓缓流淌,抚慰着,也警惕着这片纷扰的人间。

而远在南方梁国平安集的钱府门前,叶逍然叩响门环的声音,与文心城静室内儒圣落笔的沙沙声,仿佛在某个超越时空的维度,产生了一丝微不可察的交集。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人间有书生,静观天下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