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剑起青冥录 > 第一卷 剑起处 第八十九章 明理书院 1

剑起青冥录 第一卷 剑起处 第八十九章 明理书院 1

簡繁轉換
作者:土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29 04:25:12 来源:源1

第一卷剑起处第八十九章明理书院(1)(第1/2页)

卯时三刻,天光未澈,云深不知处。

群山环抱之中,晨雾如一条条乳白色的巨蟒,缠绕着黛青的山峦,流连于深翠的谷壑。

万籁尚未完全苏醒,只有不知名的早鸟,偶尔发出一两声清越的啼鸣,划破这近乎凝固的静谧。

就在这片浓得化不开的雾霭深处,有一点灯火率先亮起,紧接着是第二点,第三点……星星点点,连缀成片,柔和而坚定地驱散着黎明前的黑暗。

那是一座书院。白墙青瓦,飞檐斗拱,所有的建筑都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既不张扬,亦不逼仄,只是安然地坐落于此,与周遭的天地呼吸相融,仿佛它本身便是这山峦生长出来的一部分。

匾额高悬,是四个筋骨嶙峋、却又透着温润之意的古字——“明理书院”。

书院正门前的广场已然汇聚了不少人影。

皆是青衫年少,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最小的恐怕只有十五六。

人人身着统一的月白色学子服,束发而立,身形挺拔如新生的竹。没有人交谈,甚至没有人左右顾盼,只有一种沉静而又蓬勃的气息,在他们之间无声地流淌。他们面向东方那尚未露出晨曦的天际,屏息凝神。

今日是朔日,亦是明理书院一月一次的“晨谒”之期。

新生陆明站在人群靠后的位置,身量在同龄人中不算高,面容尚带几分少年人的青涩,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浸在寒潭里的墨玉,澄澈中带着探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能感觉到,脚下所立的青石广场,每一块石板都被岁月磨得温润,内里似乎蕴藏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沉稳力量,随着他的呼吸,微微脉动。空气里弥漫着山间草木的清气,以及一种更为缥缈的东西——像是陈年墨香,又像是古籍散出的微尘,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仿佛檀香燃尽后的余韵。

那是“文气”,或者说,“道韵”。陆明在心里默默想着。他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城,凭着一点不算顶尖的灵根和一股不肯服输的韧劲,才侥幸通过了书院那堪称严苛的考核。

对于这座由当代儒圣、化神境大能颜青庐先生亲手创立的明理书院,他心中充满了敬畏与向往。

忽然,一阵极轻微的钟声自书院深处传来。

“铛——”

钟声并不洪亮,却悠远绵长,仿佛不是敲击金属所致,而是直接响彻在每个人的神魂深处。广场上所有的学子,包括陆明在内,神情瞬间变得无比庄重,齐齐躬身,向着东方那空濛的云海,执弟子礼。

钟声余韵未绝,一道身影,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广场前方的高台之上。

没有人看清他是如何出现的,仿佛他本就站在那里,与那高台、与这山、与这片天地,浑然一体。

那是一位青衫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形略显消瘦。

他站在那里,没有任何迫人的气势散发,甚至感觉不到丝毫灵力的波动,就像一位最寻常不过的乡村塾师。

然而,当他那双平静如古井深潭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众学子时,陆明只觉得浑身一轻,连日赶路的疲惫、初入陌生环境的忐忑、心底那点微末的自矜与不安,竟在这一瞥之下,如同被温水洗过一般,悄然消散。心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宁静与通透。

这便是儒圣,颜青庐。

颜青庐并未开口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掠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片刻后,他抬起右手,伸出食指,凌空虚划。

指尖过处,并无光华闪耀,也无雷鸣风啸。但就在他指尖划动的轨迹上,虚空仿佛变成了一张无形的宣纸,一个古朴的篆文,随着他指尖的移动,被清晰地“书写”了出来。

那是一个“礼”字。

它并非由笔墨构成,也非灵力凝聚的光影,它更像是一种“理”,一种“道”,直接烙印在虚空,烙印在所有目睹者的心间。笔画圆融,结构端庄,每一笔都蕴含着说不清的规矩、法度与和谐。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散发着温润而永恒的光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剑起处第八十九章明理书院(1)(第2/2页)

陆明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字。他感到自己的神魂,似乎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去模仿,去体悟那个字的每一处转折,每一分意蕴。

体内那丝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力,竟不由自主地开始缓缓流转,循着某种玄奥的路径,变得异常温顺和驯服。

脑海中,过往读过的那些关于“礼”的经义篇章,如同零散的珠玉,被一根无形的丝线串起,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原来,这就是“圣人传道,不言之教”。陆明心中震撼莫名。

颜青庐书罢“礼”字,指尖再动。

第二个字,“德”。

笔势愈发厚重,带着山岳般的沉稳与承载。学子们只觉得肩头微微一沉,仿佛有无形的重量压下,并非压迫,而是一种敦促,一种砥砺。

第三个字,“仁”。

此字一出,一股温煦博大的气息弥漫开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许多学子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柔和之色,眼神变得明亮而纯净。

第四个字,“理”。

笔画最为繁复,结构最为严谨,光芒内敛,却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最根本的秩序与法则。

看到这个字,陆明感到自己的思绪变得异常清晰、敏锐,一些平日修行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关窍,此刻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四个古篆,悬于虚空,光芒流转,交相辉映。礼、德、仁、理。它们不仅是文字,更是大道显化,是明理书院立院的根基。

颜青庐负手而立,依旧沉默。但他的“讲学”已然开始。每一位学子,都沉浸在这无声的教诲之中,根据自己的资质、悟性与积累,汲取着不同的养分。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一炷香的时间,或许已是一个时辰。

当天边第一缕晨曦终于刺破云层,金红色的光芒为云海镶上璀璨的滚边时,那四个悬浮的篆文,也如同完成了使命般,缓缓变淡,最终消散于无形,仿佛从未出现过。

颜青庐的身影,也在晨光中渐渐模糊,直至消失。

广场上,众学子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势,良久,才陆续直起身来。没有人立刻离去,大多数人仍闭目凝神,回味着方才的收获。空气中,那股沉静而博大的道韵,久久不散。

陆明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思索的光芒。他感觉自己的修为似乎精进了一丝,更重要的是,心境仿佛被洗涤过一般,对前路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如何?颜圣的‘晨谒’,可比得上你家中长辈的传功灌顶?”一个略带戏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陆明转头,看见一位身材高挑、面容俊朗的年轻学子,正笑吟吟地看着他。这人名叫陈淮,与他同期入院,性子活络,几天前便主动与陆明结识。

“家祖不过是筑基修为,岂敢与颜圣相提并论。”陆明摇头苦笑,语气却并无自卑,“此种传道之法,闻所未闻,直指大道根本,非寻常功法传承可比。”

“那是自然。”陈淮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颜圣他老人家早已是化神境的大能,据说离那虚无缥缈的合道境界,也只差半步。他创立的这明理书院,讲究的便是‘明心见性,格物致知’,与那些只知打坐练气、淬炼金丹的宗门,可是大不相同。”

陆明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他正是因为向往这种“道理”与“力量”并重的修行之路,才毅然选择前来。

“走吧,陆师弟,‘晨谒’已毕,该去‘格物院’上早课了。”陈淮拍了拍陆明的肩膀,“今日是沈教习讲授《元气辩》,他可最是厌恶迟到的。”

两人随着散去的人流,穿过广场,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径,向书院深处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