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是,女皇陛下! > 第十三章 大景国史

是,女皇陛下! 第十三章 大景国史

簡繁轉換
作者:西城冷月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16 15:32:15 来源:源1

第十三章大景国史(第1/2页)

是夜,书房

橘黄色的灯火摇曳跳动,一人挑灯夜读,神情专注,两道剑眉时皱时舒。

沈羡粗略翻阅国史,掩卷之后,久久无法平静。

只觉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大景开国和前世那些封建王朝开国差不多,也是趁前朝大乱,而后龙蛇起陆,逐鹿争鼎。

“大景太祖算是一代人杰,前朝郡望之后,趁前朝大许内乱,得麒麟阁三十六位功臣辅佐,扫平天下,建国至今,等到太宗文皇帝创立科举,文治武功极盛,再到洪熙先皇,如今的太后……”

沈羡想起了一个朝代——李唐。

如果他都看不出来,那当真是枉自自诩熟读经史了。

但地图疆域,又明显略不同于前世,而且太后也并非是太宗文皇帝的才人,乃是洪熙先皇的侧妃,以才学闻达于先皇,而后成了皇后。

而太宗文皇帝也没有喋血玄武门,靠《禁卫军继承法》上位,而是以军略、文才受命于太祖。

沈羡端起一旁的茶盅,饮了一口,略去了太宗朝的诸般英明举措,而是直接翻到了洪熙朝。

随着时间过去,沈羡面色就有些凝重,因为这不是李唐的剧本,看着倒有些像朱明。

因为洪熙朝,自洪熙二十四年之后,天灾似乎也比较厉害了起来。

洪熙二十四年,河北、关内,陇右三道大旱,赤地千里,蝗虫漫天,而后二圣迁都于洛京。

洪熙二十五年,清江泛滥,淹没江州,潭州,英州两岸粮田无数,田宅数万,流民流离失所。

洪熙二十七年,剑南道大疫,军民染疫,死伤十余万。

……

……

“看着这天灾不断的样子,倒是像太后临朝,搞得天怒人怨一样。”沈羡目光闪烁,心头嘀咕。

因为在洪熙二十三年,洪熙先皇因疾养病,太后开始至前朝大张旗鼓地处置国政。

可如果是天人感应,那在洪熙十八年,就已经二圣共尊,并未见天灾。

“之后就是戍卒造反,席卷了南方诸州县,朝廷派兵镇压,嗯,洪熙三十年,则是席卷数十州县的民乱,长达四五年,才得平定,但朝廷也元气大伤。”沈羡只觉得有些无语。

这天灾不断的样子,别是明末吧?

当真是内忧外患。

不知不觉,抬头看了一眼天色。

沈羡眉头锁紧,洪熙朝天灾频仍,朝廷疲于奔命,而后民变迭起,更有南方戍卒造反,州县为统一用兵,设置了节度使。

沈羡见此,已是大摇其头。

这不是好兆头,意味着中枢失驭,地方尾大不掉的开始。

只怕长此以往,武人当道,有革鼎之危。

幸在,没有出现黄巢,李景皇室的威严还在。

沈羡眉头皱了皱,心头转而想起虞家的没落,进而想起虞青婵。

这同样也是一个世家门阀与寒门碰撞的时代。

如果从重用寒门子弟,抑制门阀世家的角度看,宠信酷吏,剪除宗藩的太后,应该是具有革命性,先进性的一方。

但洪熙先皇、太后…明显有些蛮干了。

“可能也没有这般简单,只是一本薄薄的国史不会记载那些隐秘。”沈羡道。

大景国史上的记载,只是对事件的简单记述,没有去讲述背后的缘由和各方势力的立场动机。

不过这等天下大势,暂且还波及不到一个谷河县。

只是,正如老爹所言,酷吏罗织冤案,始终是一个隐患。

或者说,他想要过那种婆罗门的日子,并不容易。

沈羡压下心头的波澜,心头叹了一口气。

按说他习武,也不能说有错,只是生不逢时,可如果按今日和虞小姐的对话,他觉得……天下将乱。

这是一个来自后世之人的敏锐感知,或者说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能力。

一叶知秋。

太后毕竟一介女流,这样蛮干下去,只怕天下皆反,除非其人有凭仗。

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

可现在武道后天境界,道经目前也中小学生水平,想要闻达于庙堂,或者说帮老爹进步……

只能靠前世的见识和眼界了。

“公子。”这会儿,织云一只小手,捂着嘴打着呵欠,娇小的身躯身上披着春裳,进入书房,道:“这都三更天了,天色不早了,公子早些睡。”

沈羡点了点头,笑了笑道:“马上睡。”

说着,起得身来,返回床榻,上床歇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三章大景国史(第2/2页)

一夜再无话。

……

……

翌日,金鸡报晓,天光大亮。

昨日一场断断续续的春雨,落在谷河县,而庭院中那棵桃树也下了一场桃花雨,花瓣铺满地上,香气飘溢。

沈羡在织云、绣月的侍奉下,换上一身天青色锦袍,头上的秀发挽成一个发髻。

“等会儿,让人问问林家舅舅和虞小姐的饮食,可还用的惯,我等会儿吃罢早饭,要出去一趟。”

他得去见见李叔,另外再想办法搞点钱。

老爹那边儿,是爆不出多少金币了。

织云道:“公子放心好了。”

绣月道:“我瞧着这位虞小姐,看着柔柔弱弱的,但性子倒是个有气节的。”

昨日发生的一切,绣月也看在眼中,

织云道:“就是可惜了,生有目疾不说,偏偏家中遭逢巨变,家道中落。”

说着,柔声问道:“这个,虞小姐的月例银子是多少?”

沈羡想了想,说道:“和我一样,一月二两吧。”

又进了这几口子,不用说,又是人喂马嚼。

让老爹一个人当牛做马,似乎也不好。

话说老爹的俸禄,基本全让他花完了。

沈羡这般想着,不由盘算着沈家的年收入。

沈家再怎么说也是郡望的分支,烂船也有三斤钉,算是谷河县中的上等豪强。

当初,沈氏夫妇移居谷河县以后,除了两顷职田(200亩,可得一半产出),另外置办了三百亩永业田,因谷河县两岸得谷河灌溉,风调雨顺,一亩地亩产两石粟麦左右。

除去朝廷的税收,再加上沈斌的俸禄(含月俸二两,年禄米六十石)。

大抵年入八百石左右。

看着是不少,但因为沈斌待下宽厚,出手豪爽。

再加上支撑一大家口子人,厨子马夫,仆妇丫鬟,小厮僮仆,其实也有些捉襟见肘,尤其是沈羡习武之后,开销渐大。

“昨日才听那虞小姐讲起土地兼并,沈家竟然也买了两顷地。”

念及此处,沈羡心头也有些古怪,不过他沈家可没有巧取豪夺,当初都是高价购买的。

不过由小见大,可见从上到下,土地兼并成风。

开国之时确立的均田制,已经被极大破坏。

其实,这也不奇怪,毕竟大景立国百年,人口繁衍几代,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尖锐。

一般这个时候,王朝的统治者就会行革新之策。

这或许就是历史大势?

沈羡思量着,整理好腰带,看着镜中那身形颀长,眉眼峻刻的少年,暗道,当真是气质出众,仪表堂堂。

绣月在一旁嘟囔说道:“虞家是京中大家族,这次逃难过来,应该带的有不少金银,应该用不着我们操心吧。”

“人家有没有是一回事儿,我们给不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沈羡笑了笑,说道:“我都没有说什么呢,你这个小财迷。”

说着,轻轻刮了刮绣月挺直的鼻梁。

绣月嗔怪地哼了一声,也不多说其他。

沈羡整理好衣裳,举步出了厢房。

说话间,来到前厅,落座在餐桌前,开始吃起早饭,等过了会儿,沿着朱红梁柱的抄手游廊,向着前院而去。

行不多久,却见林靖正在庭院中舒展着胳膊。

沈羡上前打了个招呼,问道:“舅舅昨晚歇息的可还好?”

林靖脸上笑意繁盛几许,说道:“歇息的还不错,沈外甥,这是要出门?”

沈羡点了点头,道:“出去办点儿事。”

林靖笑道:“我说让青婵和你今日说说道经呢。”

沈羡笑了笑,道:“等我回来也不急。”

林靖点了点头,目送着沈羡离去。

沈羡来到前院,唤上小厮阿信,让其准备了一匹马。

也就是去青羊观上课,他才装一下文化人,准备马车,慢悠悠的过去。

因是清晨,街道上人烟稀少,沈羡扬起鞭子,“驾”的一声,驱起马匹。

而身后的小厮阿信道:“公子,等等我。”

一主一仆,策马扬鞭,细碎而繁密的马蹄踏过街道,昨夜被雨水浇灌的一尘不染的青石板,时不时溅起几朵水花,两旁翠郁成烟的杨柳,迎风拂动。

青衫策马青石道,风拂杨柳竞相招。

正是三月时节,春雨方过,万物竞发,勃勃生机,就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