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仕途医心 > 第210章 讲台与手术台!

仕途医心 第210章 讲台与手术台!

簡繁轉換
作者:就爱吃牛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04:16:05 来源:源1

一周后,省城。

空气里都弥漫着与江城截然不同的气息,内敛,厚重,像一本轻易不翻开的精装书。

前来接站的是研讨会主办方的一位年轻干事,姓刘。

一身笔挺的西装,一丝不苟的发型,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礼貌周到,却又带着一种难以接近的距离感。

“叶县长,苏记者,一路辛苦。我是小刘,负责二位的接待工作。酒店已经安排好了,请跟我来。”

没有过多的寒暄,一切都显得那么公事公办。

车子平稳地驶向省委招待所,这里是研讨会的举办地,也是叶凡和苏沐秋下榻的地方。

一路上,小刘简单介绍着省城的风土人情,却对研讨会的具体安排和出席人员闭口不谈。

苏沐秋敏锐地感觉到,这辆车就像一个移动的隔离舱,正将他们与外界隔离开来。

“叶县长,您的发言安排在明天上午九点半,是开幕式后的第一个主题报告。”小刘递过一份会议流程,“下午是分组讨论,晚上有一个冷餐酒会。这是您的发言席位卡和房间钥匙。”

他将叶凡二人送到房间门口,微微鞠躬:“二位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了。有任何需要,随时打我电话。”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背影挺拔,步履沉稳,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精密仪器。

“这个人……让我感觉不太舒服。”苏沐-秋关上门,小声嘀咕,“笑得跟假人一样。”

“这叫‘职业化’。”叶凡打量着房间,招待所的房间陈设简单,却处处透着规矩,“他不是来跟我们交朋友的,他是来监视我们的。从我们下车的那一刻起,这场‘术前观察’就开始了。”

苏沐秋吐了吐舌头:“那我们现在是不是说什么话都有人听着?”

叶凡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看了一眼,楼下,小刘正坐在一辆黑色的奥迪车里,没有离开。

“有可能。”叶凡笑了笑,“不过没关系,就当是给他们提供一些‘临床资料’。”

第二天上午,研讨会正式开始。

会场庄严肃穆,足以容纳三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台下坐着的,有省里各大机关的干部,有知名大学的教授,有各大企业的代表。

苏沐秋拿着相机,在记者席里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开幕式冗长而乏味,几位领导轮流念稿,强调着本次研讨会的“重大意义”。

九点半,主持人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报出了叶凡的名字。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来自江城市青川县的叶凡同志,为我们分享他在基层治理创新中的宝贵经验!他演讲的题目是——《阳光下的手术刀:构建政企合作的无菌环境》。”

叶凡走上讲台,台下响起了一阵礼貌性的掌声。

他没有带讲稿,只是平静地扫视了一眼台下。

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在他身上,审视,好奇,还有隐藏得很好的敌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他开口了,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场,“我不是来讲理论的,我是一个医生,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

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开场白简单直接,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将青川县的困境比作一个“重症病人”,将过去的政商关系比作“病菌感染的伤口”,将他的改革,比作一场“清创手术”。

“……有人说,我们搞全程网络直播招标,是小题大做,是哗众取宠。但我想问在座的各位,你们有谁愿意在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手术室里接受手术?我们的公共资源,就是人民的‘身体’。每一次不透明的交易,都是一次潜在的感染。‘青川模式’的核心,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两个字——干净。”

他的演讲,没有一句官话套话,全是大白话,用的全是医生和病人的比喻,通俗易懂,却又直指核心。

台下,许多来自基层的干部,都露出了深以为然的神情。

演讲结束,掌声比之前热烈了许多。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

这才是真正的“会诊”开始。

主持人话音刚落,前排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就举起了手。

“叶县长,您好。我是省经济学院的教授,王思齐。”他的声音洪亮,带着一种学者的严谨,“您的演讲非常精彩,充满激情。但恕我直言,我个人认为,您的‘青川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反市场’倾向。”

来了。

叶凡的目光与他对视,这位王教授,就是他要找的“主治医师”。

“您强调绝对的‘干净’和‘公平’,这在理论上是完美的。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效率同样重要。政府的过度干预,尤其是用一种近乎严苛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企业,会不会扼杀市场活力?会不会让资本望而却步?您用手术刀切除了病灶,有没有想过,也可能切断了正常的血管和神经,导致整个肌体失去活力?”

这个问题,尖锐而又宏大,直接从理论层面否定了叶凡的实践。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叶凡,想看他如何应对这位在省内经济学界德高望重的权威。

叶凡没有丝毫慌乱,他甚至对王教授笑了笑。

“王教授,您提的问题非常好,也非常专业。这正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我想先跟您探讨另一个问题。当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被送到急诊室,生命垂危,我们是应该先给他注射肾上腺素,进行心脏按压,保住他的命,还是应该先组织专家会诊,讨论这种急救措施会不会对他未来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王教授一愣。

“答案不言而喻。”叶凡没有等他回答,继续说道,“青川,在我来之前,就是一个躺在急诊室里的休克病人。企业和百姓的信心,就是他的心跳,几乎快成一条直线了。我做的,不是什么复杂的手术,我只是给他打了一针最基础的‘肾上腺素’——那就是恢复公平。我告诉所有人,在这里,你不用找关系,不用走后门,凭本事吃饭。这针下去,病人的心跳,恢复了。”

他环视全场,声音沉稳有力。

“现在,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我们当然要开始考虑‘术后康复’和‘长期治疗方案’。效率和活力,就是病人的‘营养’和‘康复训练’。我们搞公开招标,不是要排斥资本,恰恰相反,我们是要吸引那些真正有实力、愿意在阳光下公平竞争的‘优质资本’。至于那些习惯了在阴暗角落里靠‘潜规则’生存的‘病菌资本’,我们当然不欢迎。因为一个康复中的病人,最怕的就是再次感染。”

一番话,巧妙地将对方宏大的经济学叙事,拉回到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场景中。

他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理论,而是用一个无可辩驳的常识,重构了问题的语境。

台下,爆发出了一阵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热烈的掌-声。

王思齐教授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所有的理论武器,在对方这个“急诊室”的比喻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会场后排,一个一直安静旁观的女人,嘴角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她穿着一身低调的灰色职业套装,气质干练,眼神锐利,在满场或激动或敬佩的目光中,她的眼神显得格外冷静,像一个局外人。

研讨会结束,叶凡被一群热情的干部和学者围住,索要联系方式。

他好不容易摆脱人群,正准备和苏沐-秋离开,那个灰衣女人却走了过来。

“叶县长。”她的声音很清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您是?”叶凡看着她,这个女人给他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叫赵斐然。”女人递过来一张名片,名片上只有一个名字和一串电话号码,没有任何头衔,“我父亲很欣赏您的演讲。他说,您是个好医生,但可惜,总是在给别人收拾烂摊子。”

叶凡接过名片,赵斐然。姓赵。

他的心头微微一动。

“我父亲想请您明天去家里坐坐,喝杯茶,下一盘棋。”赵斐然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像是在传达一个普通的邀请,“他说,与其在手术台下争论不休,不如在棋盘上,手谈一局。”

名片冰凉的触感,像手术刀的刀柄。

真正的“主刀医生”,终于露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