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玉阶血 > 第二十二章

玉阶血 第二十二章

簡繁轉換
作者:沐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0 16:16:57 来源:源1

第二十二章(第1/2页)

“何以见得呢?”

皇帝处理了一阵子政务手里也空闲下来,居然罕见的愿意陪着弟弟聊女人——可见他也无聊到一定程度了。

“这你就不懂了:李琰出身皇家又自恃才华,此女有了几分容色,就觉得你们这些凡夫俗子没资格看她的脸,她是真把自己当仙女了。”

魏王语带讥讽,皇帝不仅失笑道:“你在她手上吃了点亏,就在那编派人!”

魏王微微一笑,并没有被兄长的激将所动。

“虔州和南平本来就离唐国近而离我们远,用好了可以是一步棋子,但毕竟鞭长莫及——我现在的心思都在蜀国,没空跟唐国拉扯。”

他想起昨天武德司连夜审讯的收获,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皇兄你知道吗?这蜀国是又出了一位诸葛亮!”

皇帝已经看了奏报,但没魏王知道的详尽,干脆就听他再讲一遍。

原来蜀主方旭新近提拔了一名重臣黄光熙,乃是他少时的书童。此人有三寸不烂之舌,擅长夸夸其谈,在蜀主面前提出了兴国十二策,蜀主读后大喜,即便登台拜将,让他做了兵马大元帅。

此人的主张十分惊人,乍看也有几分道理:北燕为大周的劲敌,如果能说动北燕和他的仆从国梁国自晋阳发兵南下直指洛京,那时大周的兵力将会被大量牵制。

届时蜀军由南郑发兵,穿越六百六十里的子午道直扑长安,大周不暇西救,则关中三辅之地可以传檄而定。

这策略看似高妙,实则需要北燕与蜀国密切配合,甚至还需要唐国等南方各国的默契,对实操的精密度要求很高,中间不能出一点差错才有几分成功的可能。

皇帝和魏王凭心而论,就是他们亲自到黄光熙的位置上,恐怕都会有一些场外因素干扰,届时溃一发而动全身,立刻就会兵败如山倒。

所以这个计划落到他们这种行家眼中,只有一笑了之。

更何况,北燕慕容氏毕竟是蛮夷,要说他真心愿意与蜀国合作绝无可能,只是利用南方诸国为他火中取栗而已。

这个计划是华而不实的,但黄光熙却在得到蜀主夸赞后更加得意,在誓师会上羽扇纶巾做诸葛孔明一般的打扮,手持铁如意指点江山道——

我此去何止破敌?率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直如反掌耳!

因为蜀国地理环境闭塞,少与中原联通,跟南方各国相比也是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所以他们这些异动武德司虽然有所侦知,但也没想到君臣俩竟有如此的宏图大志。

直到前不久武德司策反了那四个暗谍中的领头人,这才缴获了他们跟北燕之间的往来密约。于是才有了醉乡酒馆的那一次抓捕。

魏王拿出从蜀国探子那里缴获的蜡丸,他已经打开看过了,递给皇帝道:“北燕的爪牙莫奚、修干、涂离等部刚刚被皇兄你修理过,没想到那位执政太后居然没被打疼,还敢跟蜀国眉来眼去。”

皇帝离京这大半年,以骑兵重创了依附于北燕的莫奚、修干、涂离等七个部落,这些部落为北雁提供勇士和战马,削弱他们就等于剪去北燕的爪牙。

“郁久太后刚掌权不久,吃了这一下亏她必须尽快立威,否则群狼环伺就要掀翻他们孤儿寡母。”皇帝解释道。

“北燕还没有登台呢,巴蜀就戏瘾大发。既然有此良机,我们干脆一次解决它!”

魏王的眼中闪过勃发战意,皇帝笑着骂道:“你可别想偷懒离京!”

两人很有默契:真要打巴蜀的话,为了提防北燕联动偷袭,皇帝必然要去北境镇守,魏王若是跃跃欲试想去巴蜀,洛京这边就没人了。

魏王有点丧气,但随即安慰自己:“算了,真打赢了那个再世诸葛亮也不算什么丰功伟绩——不过我们可说好了,下次攻打唐国的机会可要留给我!”

“放心吧,朕说话算数。”

****

第二日的朝会,皇帝让二府三司的主官留下,魏王给众人讲解了情况,于是大家都知道要南征巴蜀了。

政事堂和枢密院中不仅少壮派跃跃欲试,还有好几位老臣都主动请缨。

最后皇帝定了王定斌和邵然两位为主帅,分别从北路和东路进发。

群臣散朝后兴致勃勃仍在讨论,有些就相约去景明坊宴饮,别的酒楼都生意兴隆,唯独赵重志的醉乡酒馆因为酒都被抄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二章(第2/2页)

武德司是主动赔付了酒钱,可影响生意却是长远的事。

赵重志唉声叹气的去他哥们金大老板那里想要借一批酒。酒没借来,倒是打听到了这个消息。

“朝廷要征蜀国?”

李琰微微皱眉,虽然她对蜀国方家的印象也不好,但现在南方诸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蜀国若是亡了,只怕下一个就轮到唐国了。

至于吴越国不说也罢,他一向秉持的是事大主义,是大周王朝的跟屁虫和小跟班。

“给总部发信禀报了,其他的事我们也做不了。蜀国自己要找死怨不着别人。”

赵重志对蜀国颇有怨气:不仅是因为那四个谍子害他酒馆被抄,还有这次听说的内情也让他觉得蜀国那对君臣脑子有点贵羌。

他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其实目光是看着李琰的。

“还是先忙我们的事吧——我向总部要求增加一名身手高强的刺客,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一件遗留问题。”

他的表情厌烦中可见愤怒,好像踩到了一滩狗屎似的,“就是险些成了我们九驸马的那个徐承钧。”

此人此事是大大的有名,说起来大家都知道——这又是先帝李桓造的孽。

李桓此人刚愎自用又偏偏喜欢装作礼贤下士,有一次他亲自挑选殿试的卷子,看到有一篇文章愤世嫉俗又才华横溢,偏偏骂的是百官而夸的是君,顿时觉得说到了自己心坎上。

他派人去看了这个青年,发现此人名叫徐承钧,虽然出自贫家但相貌堂堂,头脑一热就暗暗属意他做自己九公主的驸马。

这本来是一桩好事,但李桓这人喜欢故弄玄虚,又想试试这少年人能不能沉住气,什么都没说就将他的授官扣下了。

他准备在宣布赐婚以后直接授予徐某驸马都尉的爵位。可是这对徐承钧来说就大大的不妙了:同科进士都授予了官职,只有他等了十多天都杳无音讯。

正常人要么焦急等候要么托门路去问,这个徐承钧却是表面忧国忧民实则偏激狭隘,他迅速想象出了一套解释——

世情凉薄官场黑暗,自己出身贫苦无权无势,好好的官职一定是让人给顶替了!此人一怒之下,竟然叛国投了大周。

本来一个新科进士叛逃也不算什么大事,但棘手的是:这个徐承钧几年来一直在度支使那边做书办,以此来赚取微薄收入。

他为人聪慧,几年来将唐国的财政支出和预算搞得滚瓜烂熟,但凡花钱和收钱就涉及到盐铁茶、营田、兴修水利等,他以度支使为原点,已将唐国的大量国家机密都记在脑中并融会贯通。

他这一叛逃,起初只是李恒丢了颜面,骂了两句不识抬举就撂开手了。没想到徐承钧跑到大周以后,竟然到枢密院冒死呈送机密材料,而枢密使李仁赡竟然愿意拨冗接见这个狂妄书生。

一番交谈过后李仁赡就知道徐承钧是何等样人了,他虽然不喜欢这个急功近利又偏激狭隘的青年,但对他的才华和过往履历颇为赞许,于是禀明皇帝后予了徐承钧编修官一职。

编修官并非枢密院常设职位,一般负责编纂枢密院的条例档案、历年军政事例等。徐承钧却把这个职位玩出了花:别的编修官写的是本国条例档案,他在那里默写出了大量的唐国资料,又加以各种针对建议,不时上书给皇帝和两位枢密使。

他对唐国了解甚深,又是专业人士,提出的意见切中肯綮鞭辟入里,给唐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青雀司急令赵重志迅速除掉此人,但赵重志手头并没有这样的高手,所以才申请调拨新人。

赵重志还在那愤愤不平——

“这姓徐的还真的有点难杀:秋华力能举鼎,可惜准头有点差;我又让云梦扮成舞姬色诱他,这姓徐的小子满心功名利禄,对女人根本没兴趣。”

“等等,你的意思是你已经刺杀过他未遂?这不是已经打草惊蛇了吗?”

李琰的质疑让赵重志有点不好意思,“秋华朝着他的轿子扔了个大石球,足够把他砸死,可惜没命中;云梦主动投怀送抱,他竟然把人推开了。这小子惜命,枢密院也足够重视他,特地派给了他八个护卫。”

秋华和云梦也有点心虚,毕竟是她俩把事搞砸了,让新同事接这烂摊子。

没想到李琰并无难色,略一沉吟就答应了,“你们把他的每日通勤路线和时间调查清楚,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