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148章 家有小贼

贫道要考大学 第148章 家有小贼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11 04:42:40 来源:源1

温知夏家里的实木家具厂距离家里并不太远,开车过去十来分钟也就到了。

虽然家里是做木材加工、实木家具的,但平日里温知夏却极少去厂里的生产车间,顶多去工厂直销店展厅那边逛逛。

温志学打开车门,...

车轮碾过沥青路面,发出低沉的沙沙声。夏末的夜风带着白日未散尽的温热,拂过脸颊时像一层薄纱轻轻滑落。X-3087伏在父亲背上,感受着他脊背微弯的弧度??那曾是他童年眼中如山般挺拔的存在,如今却因常年劳作而略显佝偻。他忽然意识到,这座“山”其实一直在默默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从不曾倒下,也从未抱怨。

电动车穿过熟悉的街巷,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被无形的手逐一点燃。路过老城区那座废弃立交桥时,车子慢了下来。桥洞依旧阴暗潮湿,裂缝里钻出几株野草,在晚风中轻轻摇曳。X-3087望着那个他曾躲藏了整整一个下午的地方,心中没有恐惧,也没有悲伤,只有一种近乎平静的释然。

“爸,我们绕一下路吧。”他轻声说。

林父没问为什么,只是调转方向,沿着河堤骑行。河水在月光下泛着银粼,岸边柳枝垂落水面,随波轻晃。他们停在一处石阶旁,下了车。X-3087走到河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那是他高考作文的誊抄稿。他展开它,读了一遍,然后缓缓松开手。纸张随风飘起,掠过水面,最终落在涟漪中央,缓缓下沉。

“有些话,写给考场里的阅卷老师听;有些话,得交给时间。”他对走过来的父亲说。

林父点点头,目光落在儿子脸上。他看见的不再是一个沉默寡言、眼神躲闪的少年,而是一个开始学会与自己和解的年轻人。他想说什么,终究只是拍了拍他的肩。

回家后,X-3087打开电脑,登录邮箱。收件箱里躺着一封来自“听风阁心理成长计划”的邮件:

>“亲爱的X-3087(现可称呼你为林远同学):

>恭喜你成为本年度‘青年心灵使者’培养项目的首批成员之一。项目将于九月初启动,为期一年,内容包括青少年情绪辅导培训、校园心理剧编导实践、共感空间运营支持等。我们相信,你走过的路,将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附:陈拾安老师留言??‘风已起,等你归来。’”

他盯着屏幕良久,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动。不是犹豫,而是情绪太满,不知从何回应。最后,他只回了一句:“我会准时赴约。”

第二天清晨,他整理行李。衣物、书籍、日记本、那张CD、还有母亲悄悄塞进包里的家乡小吃??每一样都被她用保鲜膜仔细包好,贴上便签:“记得吃饭。”他笑着把便签夹进笔记本里。

许知远来了,背着摄像机,说是来拍“启程纪实”。他一路跟到车站,镜头对准X-3087拖着行李箱走过人行道的背影。“你看,去年这个时候,你还缩在桥底下不敢见人;现在,你要去当老师了。”他说着,声音有点哑。

“我不是老师。”X-3087回头笑了笑,“我只是个还在学习怎么好好活着的人。”

李思媛也来了,手里抱着吉他。“给你写了一首新歌。”她说,“叫《接住我》。”她在候车椅上坐下,轻轻拨弦:

>*你说你不值得被爱,

>像雨滴坠入深海。

>可总有人撑伞而来,

>在你消失前把你找回来。*

>*你说你不想再忍耐,

>像风筝断了线摇摆。

>可总有人逆风奔跑,

>把你带回有光的站台。*

林晓舟最后一个到,气喘吁吁地拎着一大袋东西。“这是我画的!”他打开袋子,拿出一本手工册子??封面是星空下的听风阁,内页全是速写:X-3087蜷缩在桥洞、在共感墙上写字、在心理剧舞台上流泪、在毕业那天接过蛋糕……每一幅旁边都写着一句话。

“送你路上看。”林晓舟挠头,“画得不好,但都是真的。”

X-3087抱着那本册子,眼眶发热。他没想到,自己那些最狼狈的瞬间,竟被朋友视作珍贵的记忆留存下来。

列车进站,广播响起。他转身面对四人,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让我活到了今天。”

“别煽情啊!”许知远举起摄像机挡住脸,“快走吧,大学等着你呢!”

车门关闭,列车缓缓启动。他透过玻璃窗望出去,看见他们站在原地挥手,身影渐渐变小,最终融入晨光之中。

车厢内安静。他戴上耳机,播放李思媛发来的音频版《接住我》,闭上眼睛。不知过了多久,邻座一位小女孩怯生生地递来一颗糖:“哥哥,你看起来难过。”

他睁开眼,笑了:“我不难过,我在听一首很温暖的歌。”

女孩歪着头问:“那你愿意听我讲个故事吗?我害怕坐火车。”

他摘下一只耳机,轻轻点头。

原来,这趟旅程还未真正开始,他已经成了别人生命中的“许知远”。

抵达学校已是傍晚。新生报到点排着长队,空气中弥漫着汗水与期待交织的气息。他办好手续,领到宿舍钥匙??3栋417,四人间。推开门时,屋内已有两人在整理床铺。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正踮脚挂蚊帐,另一个穿着运动短裤的高个子在调试台灯。

“你好,我是林远。”他放下行李,主动打招呼。

“哟,终于来了!”高个子转过身,咧嘴一笑,“我叫赵磊,体育生,以后别跟我抢厕所就行。”

戴眼镜的男生腼腆地伸出手:“周文轩,物理系调剂过来的……本来想学天文。”

三人很快熟络起来。晚上一起去食堂吃饭,路上聊起高考经历。当X-3087提到自己复读一年、曾在桥洞待过一夜时,赵磊愣住了:“兄弟,你命真硬。”

周文轩却低声说:“我妹妹去年自杀了。她最后一次跟我说的话是‘没人听得见我’。”

空气骤然凝固。

X-3087停下脚步,认真看着他:“对不起。但她一定很爱你,才会在最后一刻还愿意说话。”

周文轩红了眼圈,点了点头。

那一夜,三人在宿舍阳台上吹风。赵磊说起自己家境贫寒,靠助学贷款才走进大学;周文轩坦承自己长期失眠,靠写诗缓解焦虑。X-3087听着,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痛苦,而是缺少倾听的耳朵。

他打开手机,在朋友圈写下一行字:

>“原来我们都带着伤疤来到这里。但这没关系,因为伤口会结痂,也会发光。”

几天后的迎新大会上,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负责人发表了讲话。她说:“你们将来要面对的,不只是教案和考试,更是无数正在挣扎的灵魂。请记住,治愈的前提,是看见;而看见的前提,是共情。”

X-3087坐在台下,笔尖停在笔记本上,久久未动。他想起了陈拾安说过的话:“真正的疗愈,不是让人变得快乐,而是让人敢于真实。”

入学第三周,学院组织新生参观心理咨询实训室。推开玻璃门的一瞬,他怔住了??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手绘地图,标题是《情绪地形图》。上面标注着“抑郁谷”、“焦虑岭”、“孤独海”,而在中心位置,赫然写着三个字:**听风阁**。

“这是上届毕业生做的创意项目。”带队老师介绍道,“他们想表达: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需要被倾听的土地。”

X-3087走上前,指尖轻触那三个字。仿佛有风吹过耳畔,带来远方紫藤花的香气。

当晚,他给陈拾安发了条消息:

>“您把听风阁画进了地图。

>我把它带进了现实。”

回复很快到来:

>“地图只是起点。

>现在,轮到你去绘制新的坐标了。”

一个月后,他在班级群发起倡议:成立“心灵驿站”互助小组。起初响应者寥寥,直到他在一次课堂分享中讲述了自己那段濒临崩溃的日子。他说:“我不是榜样,也不是英雄。我只是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如果我的经历能让哪怕一个人觉得‘原来我不是怪物’,那就够了。”

发言结束,教室里静了几秒,随即响起掌声。第二天,报名人数超过三十。

他们租下教学楼一间闲置活动室,命名为“微光空间”。每周五晚上开放,不设主持人,不限话题,只需一句真诚的开场:“我想说说话。”

第一次聚会,来了七个人。有人谈起家庭暴力,有人讲述性别认同困惑,有人哽咽着承认自己有自杀念头。X-3087坐在角落,静静听着,偶尔递上一杯热水或一张纸巾。结束后,一个女生拉住他的手:“谢谢你让我们说出这些。以前我觉得,说出来就是软弱。”

“不是。”他摇头,“说出来,才是勇敢。”

与此同时,他开始修习《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授布置了一份作业:设计一场校园心理剧。他立刻想到了李思媛当年的《无声呐喊》,决定以此为蓝本进行改编,并邀请同班同学参与演出。

排练过程中,一名饰演“被霸凌者”的男生突然崩溃大哭。他说自己初中时也曾遭受欺凌,多年未曾提及。X-3087抱住他,轻声说:“你现在安全了。而且,你不是一个人。”

演出当天,礼堂座无虚席。剧终时,全场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校长亲自上台握手:“这是我们建校以来最有力量的一次心理教育实践。”

后台,许知远发来视频通话。他正拿着相机在校门口直播:“听见了吗?你的名字已经在母校传开了。现在学生们都说,‘要是遇到困难,就去找那个从桥洞走出来的人’。”

X-3087笑了。他知道,那个编号X-3087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林远”??一个愿意倾听、也敢于发声的名字。

寒假前夕,他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没有署名。打开后,是一张素描:一个男孩蹲在桥洞下,头顶上方,一只手正递来一包薯片。背面写着:

>“我也躲在桥下过。那天看了许知远拍的纪录片,我打了热线电话。现在我在接受治疗。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不是唯一的疯子。”

他把这封信夹进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道:

>“曾经我以为,拯救只能来自外界。

>后来我才明白,当我们彼此见证,

>拯救就已经发生。”

春节回家那天,父亲早早骑车到车站接他。两人并肩走在雪后的街道上,脚下crunching作响。路过便利店时,X-3087买了两瓶酸梅汤。

“还是这个味儿。”林父喝了一口,眯起眼。

“爸,我有个想法。”他忽然说,“明年暑假,我想回母校办一场‘听风行动’,带大学生志愿者去高中开展心理支持工作。”

林父沉默片刻,点头:“去做吧。需要钱就跟我说。”

“不用。”他笑,“我已经申请了公益基金。”

回到家,母亲做了满满一桌菜。饭桌上,她小心翼翼地问:“在学校……还好吗?”

“很好。”他认真回答,“我遇到了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也成了别人的光。”

母亲眼眶一红,低头夹菜。

夜里,他翻开共感墙的照片集,一页页看过去。忽然发现角落里多了一张陌生的便签,字迹稚嫩:

>“我也想开面包店。

>但我妈说我必须考公务员。

>今天我在听风阁吃了苏阿姨做的红豆饼,

>我决定偷偷报名烘焙课。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梦想不怕小。”

他轻轻抚摸那张纸,仿佛触摸到了某种延续的生命力。

返校前夜,他又去了听风阁。院子空无一人,唯有紫藤缠绕门框,静静守候。他在共感墙上添了一条新便签:

>“亲爱的后来者:

>如果你正站在崩塌的边缘,

>请再坚持一下。

>风会来,

>也会有人,

>愿意为你停下脚步。”

转身离去时,一片花瓣落在肩头。他没有拂去,任它随着步伐轻轻颤动,如同一颗仍在跳动的心。

他知道,这场关于生存与救赎的旅程,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但它已不再沉重。

因为它已被无数双手传递,被无数颗心共鸣,

化作一阵阵风,吹向更远的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