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232章 这声音忒有力气!

贫道要考大学 第232章 这声音忒有力气!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7:18 来源:源1

自行车一路向北骑行,轻快地驶离喧嚣的市区,逐渐融入城郊的宁静。

陈拾安果然车技了得,即便是载着人,骑行也稳当非常。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李婉音总感觉屁股下硬邦邦的坐垫渐渐变得绵软了,像是有...

大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晨光透过车窗洒在林小凡的手背上,药瓶随着颠簸轻轻碰撞着膝盖。他没有闭眼休息,而是盯着手册上父亲的照片,仿佛那双温和的眼睛正从泛黄的纸页里望着他。周岩坐在前排,回头递来一杯温水:“林老师,您吃药吧,还有两个小时才到村小。”

林小凡接过水杯,拧开药瓶,倒出一粒深褐色的药片。它在他掌心像一颗凝固的夜,沉重而沉默。他吞下,喉结微动,随即把瓶子塞回西装内袋??那里还贴着一张便签,是师父临终前写的字:“心病非药可医,唯愿代受。”

“您每次服药都这么安静。”周岩低声说,“好像在举行仪式。”

“因为这就是仪式。”林小凡轻声回应,“每一粒药,都是提醒我还能坚持多久。我不是超人,我只是……还没倒下。”

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学员们大多靠窗打盹,有人抱着笔记本蜷缩在座位上。昨夜的情绪仍在空气中浮动,那些哭诉、沉默、颤抖的声音,像雨后泥土里的根须,在心底悄然蔓延。林小凡知道,这群年轻人已经开始真正理解“守夜人”的重量。

九点整,车子停在一座低矮的铁门前。门楣上锈迹斑斑地挂着“礼县第三小学”的牌子,围墙由红砖与水泥拼凑而成,几处裂缝中钻出野草。操场是一片坑洼的泥地,几个孩子正在跳绳,笑声清脆得像是风铃。

“这里只有六个年级,共八十二个学生。”随行的本地教师介绍道,“百分之七十三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由祖辈照看。有些老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林小凡点点头,提着工具箱走下车。阳光刺眼,他眯起眼睛环视校园。教学楼外墙剥落,教室窗户缺了几块玻璃,用塑料布勉强封住。可就在最破旧的一扇墙上,却贴满了手绘的画:蓝天、太阳、笑脸、写着“我想爸爸妈妈回来”的歪斜字体。

他的胸口猛地一紧。

“林老师!”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冲过来抱住他的腿,“你是电视里那个‘听电话的神仙叔叔’吗?”

他蹲下身,笑着摸她的头:“我不是神仙,我叫林小凡。”

“我叫朵朵!”她仰起脸,眼睛亮晶晶的,“我打了三次热线,接我的姐姐说,你可以让难过变成小乌龟,慢慢爬走。”

林小凡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她说得对。难过不怕,怕的是把它关在心里,让它越长越大。”

朵朵用力点头:“我现在每天画一只小乌龟,背上有我的烦恼。昨天那只背着‘奶奶骂我吃饭慢’,今天我要画‘我想爸爸给我过生日’。”

他鼻子一酸,轻轻抱了抱她:“那你愿意当我们的小助手吗?帮老师一起教大家怎么和烦恼做朋友?”

“真的可以吗?”朵朵惊喜地跳起来,“我可以站在讲台上说话?”

“当然。”他说,“因为你懂得比很多大人都多。”

教室很快被布置成临时团体辅导室。桌椅摆成圆圈,墙上贴上彩色海报纸,写着“这里不说对错,只说感受”。孩子们陆续进来,最小的不过六岁,最大的十一岁,一个个怯生生地坐下,有的低头抠手指,有的紧紧攥着书包带。

林小凡盘腿坐在地上,和他们齐平。“今天我们不讲课,也不考试。”他温和地说,“我们玩个游戏,叫‘情绪气象站’。每个人来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是什么天气。”

没人说话。

他也不催,自己先举手:“我是林老师,我今天的心情是多云转晴。早上有点累,但现在看到你们,就像太阳出来了。”

一个男孩小声嘀咕:“我是雷阵雨。”

“为什么呢?”林小凡问。

“我爸说再考不好就不要我了。”男孩低下头,“他说我在家白吃饭。”

教室里一片寂静。

林小凡缓缓挪到他身边:“你说‘雷阵雨’,是因为心里打雷了吗?害怕、委屈、想哭?”

男孩咬着嘴唇点头。

“那你希望是什么天气?”他轻声问。

“我想……是晴天。”声音几乎听不见,“我想我爸抱我一下。”

林小凡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满是温润的光。“你知道吗?你刚才说的话特别勇敢。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说‘我想被爱’。但你说了,这就已经是晴天的第一缕阳光。”

孩子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开口。

“我是台风!”一个小胖子嚷道,“因为我妈说我胖得像猪,我不想回家!”

“我是沙尘暴。”瘦弱的女孩喃喃,“爷爷总说我是赔钱货,不如弟弟。”

“我是雪崩。”最角落的男孩终于开口,声音极轻,“我梦见爸妈在工地掉下去了,我一直推他们,可推不动……醒来我就哭了。”

林小凡听着,心脏像被无形的手攥紧。这些话语背后,是一座座无人知晓的孤岛,一场场持续多年的内心地震。

他起身拿出一盒彩笔和几张白纸:“现在,请你们把刚才说的‘天气’画出来。不用好看,只要真实。”

孩子们埋头作画。二十分钟后,一幅幅稚嫩却震撼的作品被贴上墙。有乌云压顶的房子,有被锁在笼子里的孩子,有一双手伸向远方却够不到任何人……

林小凡指着其中一幅问:“这幅是谁画的?”

朵朵举起手:“是我。这是我和爸爸,中间隔着一座大山。”

“你能告诉我山那边是什么吗?”他蹲在她面前。

“是工厂。”她声音平静,“爸爸在那里搬箱子,一天搬一千个。他说等搬完一万,就能回来陪我。”

林小凡喉头滚动,许久才说:“那你愿意给这座山起个名字吗?”

她想了想:“叫‘思念’。”

那一刻,所有成年人都红了眼眶。

“我们来做件事。”林小凡站起身,转向全体学员,“请每位志愿者牵一个孩子的手,带他们去操场,用身体搭出他们画里的场景??真实的、活生生的‘情绪地图’。”

指令下达后,整个校园动了起来。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在地上排列组合,有人躺成乌云,有人弯腰做山峦,有人手拉手围成牢笼。朵朵站在“山”顶,朝着“远方”的爸爸挥手,嘴里喊着:“爸爸!我在这里等你!”

林小凡站在高处拍摄,镜头扫过每一张脸。这不是表演,而是一次集体疗愈的仪式。当抽象的痛苦被具象呈现,当孤独的感受被他人共同承担,某种看不见的枷锁正在松动。

中午时分,活动结束。孩子们围坐一圈分享感受。

“我觉得……说出来就没那么怕了。”小胖子说。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不止我一个人难过。”女孩低头搓着手。

朵朵忽然站起来:“林老师,我能给您写一封信吗?以后我难过的时候,能寄给你吗?”

“当然可以。”他从包里取出特制信封,印着“守夜人信箱”字样,“你写,我就读。”

午后阳光暖融,林小凡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忽听窗外传来争吵声。探头一看,一名中年妇女正揪着朵朵的耳朵往校门口拖,嘴里骂着:“整天画画写信,作业都没写完!哪来这么多心思!”

“奶奶!”朵朵挣扎着,“那是心理课!不是浪费时间!”

“心理?你有病才要心理!”老太太怒吼,“老子当年饿着肚子都能活,你吃穿不愁哭什么穷!”

林小凡快步走出,拦在两人之间:“阿姨,我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朵朵参加的是正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

“心理健康?”老太太冷笑,“我家没那么多讲究!她爸打电话说让她背《弟子规》,你让她画画?你是不是想把她教坏?”

“我不是要改变您的教育方式。”林小凡语气平和,“但我请您看看这个。”他打开手机,播放一段视频??朵朵讲述梦境:她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鸟,飞过千山万水找到爸爸,可爸爸却不认识她了,说“你不是我女儿”。

画面结束,老太太愣住了。

“这是她昨晚写的日记。”林小凡递上本子,“她说,她怕爸爸忘了她的样子。”

老太太的手微微发抖,翻了几页,突然抹了把脸:“我……我不知道她心里这么多事……我以为只要给她吃饱穿暖就行……”

“您做得很好。”林小凡轻声说,“但她也需要情感的回应。就像植物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

老太太沉默良久,终于松开朵朵的手:“……以后你去上课吧。奶奶……不拦你了。”

下午四点,团队启程返回县城。车上,周岩翻看着今日记录的照片,忽然抬头:“林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我们做的不只是心理咨询,更像是在重建一种‘情感语言’?很多家庭根本不会表达爱,也不会处理痛苦,代际创伤就这样传了下来。”

“你说得对。”林小凡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中国农村有两亿留守儿童,但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从未被正式命名。我们不是治病,是在播种一种新的可能性??让人知道,脆弱不是羞耻,倾诉不是软弱。”

手机震动,是赵小芸的新消息:“林叔叔,我妈今天主动问我‘今天开心吗’!虽然问完就awkward地笑了,但她试了!我觉得她进步比我大!”

他笑着回复:“你们都在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晚上八点,招待所会议室灯火通明。第二批实习生名单摆在桌上,共三十七人,来自省内各高校心理学专业。林小凡逐个审阅简历,重点关注是否有基层服务经历或个人创伤史??他深知,最好的倾听者,往往是曾经被倾听过的人。

“这个人。”他指着一份材料,“张莉,母亲抑郁症自杀未遂,高中休学两年,复读后考上师范。她写‘我希望成为别人黑暗中的五分钟’。”

周岩点头:“我已经跟她谈过,情绪稳定,共情力强。”

“录用。”林小凡圈出名字,“我们要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懂痛的人。”

十点,他回到房间,打开电脑,开始回信。第一位是曾割腕的高中生小陈:

“你说你觉得活着像重复按删除键的人生,每一次重新开始都像是欺骗自己。我想告诉你,我也曾在深夜握着美工刀,想着划开手腕会不会让心也停下来。但我最终放下了,不是因为变坚强了,而是因为接到一个电话??有个陌生人对我说:‘你存在本身,就已经值得被爱。’

所以今天,我对你说同样的话。你不必证明自己有用、优秀、懂事才能被接纳。你只需要存在,就够了。

明天我会寄给你一本空白笔记本,封面写着:‘你的呼吸,已是奇迹。’

如果你愿意,请在里面写下每一天哪怕一件‘我还想看看的事’。比如:明天的云是什么形状,食堂的菜有没有放辣椒,同学有没有对你笑一次。

这些微光,终将汇成黎明。

??林小凡”

第二封信写给辍学少女阿珍,她因校园霸凌试图跳楼:“你说你恨所有人,包括救你的医生。我懂。恨是一种保护壳,防止更深的失望。但请你试试看,在恨的同时,也允许自己保留一点点期待??比如期待某天有人递你一杯热奶茶,不说教,只是陪你坐着。那样的人会来的,就像当年那个值班护士,默默坐在我旁边吃泡面,说‘哭完了咱们再聊’。

世界或许亏欠你,但你不欠这个世界活下去的理由。

你有权愤怒,也有权痊愈。

??林凡”

写完三封信,已是凌晨一点。他合上电脑,取出父亲的手册,在最新一页写道:

“今日抵达礼县三小,完成首次留守儿童团体干预。八十二名孩子中,六十三人主动表达负面情绪,十九人提及家庭暴力或遗弃恐惧,三人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已转介本地社工跟踪。

成果:建立首个村级‘情绪树洞角’,培训五名乡村教师掌握基础倾听技术。

反思:物质扶贫易,情感脱贫难。许多老人仍将心理疏导视为‘洗脑’或‘煽动不满’,需以更本土化语言重构叙事??如将‘情绪管理’称为‘养心术’,将‘心理咨询’说成‘说心事’。

个人状态:早搏三次,持续时间不超过十秒,未影响行动。药物代谢似有减缓迹象,明日需复查心电图。

谨记:我们不是拯救者,而是见证者。每一个说出‘我很难受’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的伤痕点亮后来者的路。父亲,若您在天有灵,请看??您当年未能送达的药箱,如今已化作千万个倾听的耳朵,行走在您曾走过的夜里。”

他放下笔,望向窗外。月光如霜,洒在槐树梢头。远处传来火车鸣笛,悠长而坚定,如同某种古老的召唤。

他知道,明天清晨五点,他又会醒来。药瓶依旧冰冷,心跳依旧不安,但那份使命感却如星辰般恒久燃烧。

他曾是那个躲在被窝里听收音机、幻想逃离小镇的少年;也曾是跪在父亲坟前发誓“再也不做医生”的叛逆者;更是那个在急诊室崩溃大哭、质问苍天为何无力拯救每一个来电者的绝望青年。

可如今,他明白了??修行不在斩断尘缘,而在深入人间苦海;救赎不在超脱生死,而在握住一只颤抖的手,说一句:“我在。”

手机屏幕再次亮起,一条新消息来自省厅联络员:“教育部拟将‘守夜人计划’纳入中小学心理健康必修课程试点,首批十个县市,礼县在列。文件下周下发,请做好推广准备。”

他静静看着那行字,良久,回了一个字:“好。”

然后他闭上眼,听见体内心跳与远方虫鸣共振,如同大地深处传来的鼓声,庄严而温柔。

这一夜,无数盏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亮起。某个城市公寓里,女孩翻开他寄去的日记本,写下第一行:“今天,我看见楼下桂花开了。”

某间乡镇卫生院,年轻医生模仿他的方法,蹲下身子对哭泣的患儿说:“你疼得厉害,是吗?叔叔在这儿陪你。”

千里之外的大学课堂,心理学教授播放着他授课的视频,对学生说:“真正的心理干预,始于放下拯救欲,进入共情场。”

而他只是普通人,穿着皱衬衫,口袋里装着药瓶,眼神疲惫却清澈。

但他走过的地方,有人学会了流泪,有人开始说话,有人终于相信??黑夜再长,也挡不住一盏不肯熄灭的灯。

清晨五点零七分,闹钟响起。

他睁开眼,阳光尚未照进房间。

但他已坐起,煮粥,服药,整理教案。

镜子里的男人轻声对自己说:

“今天,还会有人打来电话。”

“你要准备好。”

“说那三个字。”

他穿上外套,推门而出。

晨风拂面,露水沾湿鞋尖。

新的一天,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