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八十二章 高级审美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六百八十二章 高级审美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19 00:12:1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其中草书更是以其奔放、洒脱的风格独树一帜,能够蕴含中国书法中最多的变化,能够最鲜明地体现作者个人风格和情绪,是所有中国书法家都渴望摘取的艺术明珠。”

“黄庭坚作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其草书在继承晋唐遗韵的同时,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他的创作如同一位酿酒师,经过岁月的沉淀,他酿造出了艺术中最为醇厚的滋味。从早年的学习之路,到与名家的切磋,

他成熟后的作品无不显示出深厚的功力。而他晚年这幅多达一千多字,长达十六米多的作品,这不仅是草书技法的一次极致展现,也是黄庭坚个人艺术生涯的一次辉煌巅峰。”

“他的草书风格不仅有晋人、唐人的余绪,也受当时书法界风气的影响,求新求变,讲求对传统的继承与个人悟性的结合,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与体验后,达成对传统的突破。”

“通过游、荡、飘的笔法,使得字形多变,错落有致,在结构上精心布局,实现了视觉与情感的统一,严谨而富有节奏感。”

“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如同音乐的节拍,有着自然流畅的感觉。书法的叙述性不仅仅体现在字符的语义上,更在于其构成的整体性,传达出一股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流动是书法艺术中的一种魅力所在。”

讲到这里,周至伸出右手食指,开始在空中模拟临帖:“这样的草书如天籁之音在耳畔回荡,通过大胆的笔触与流畅的字形转换,时而沉稳,时而飞扬,令人仿佛置身于一场历史的交响乐中,其流畅转换犹如诗歌的节奏,让

整幅作品的气韵生动而鲜明,在阅读这幅作品时,观者不仅能感受到其字形的美,还能体会到流畅的笔道所传达的意韵与力量。”

旁观者看着周至手上的动作,感觉就好像是一个高明的指挥家在指挥一场交响乐一般,周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者有了一种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如何通过手腕动作带动笔尖,将个人的情绪,书法的“言外之意”,通过字迹变现

出来。

“黄庭坚不但是爱好者,也是天才,在书道的追求上,从少年到老年,可谓一生如一日,因此到了晚年后,其笔法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能够在一副作品中,达到张扬和内敛,澎湃的激情与雄浑的力量完美同意的境

界。”

“元?之后,黄庭坚遭遇了党争政治带来的残酷打击,但也正因为这次个人经历中的重大变故,促成了他书风的再次变化。”

“他自感悟后,描述自己在书法上的顿悟时提到,下笔飞动,与元?所书大异。’这之后的书法作品,展示了他在技法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说道这里,周至已经临到了最后一句“先国家之忧,而后私仇也”的“也”字上:“这个“也”字拉出了长长的一道,气势贯通一气呵成。足见他最后一笔带着强烈的情绪。”

“实际上他把自己对党争的看法,自己人生的起伏,完全的蕴藏在笔墨中,通过这一笔带了出来。我们后辈观摩临习,完全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悲愤!”

周至的书法水平已经相当不弱,虽然草书临得少,但是读贴的本领却是有的,临帖的基本功也是有的,所以经过他连比划带解读,跟着他观看作品的人,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了一层更加深刻的体会。

尤其是对于书法中的一些细节处理,比如对于转折的处理,对于连笔的处理,对于飞白的运用,在这么大一篇作品里,可以将各种运用的例子都找得出来。

然后再对比这些细节,观者才明白过来,啊,原来黄庭坚这样的大书法家,已经将寻求变化,避免重复刻进了自己的骨子里,同时还要符合结字章法,也就是汉字美学的基本逻辑,戴上枷锁再跳舞的传统也没有丢。

许多咋一看上去都差不多的笔画,经过周至一讲解,大家才发现原来书法家的处理方式全都不一样,而所有的这些,都发生在草书艺术这一迅捷跌宕,如电光火石兔起鹘落的创作方式当中,艺术家的手眼脑已经达至了高度完

美的和谐境界,一种忘却自身,让灵感完全脱离了肢体拘束的境界。

对于周至来说,能够近距离体会黄庭坚书风最完美最细腻的载体的机会并不多,哪怕是现代科技最精美的复制品,也复制不出现场观摩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的,这种笔触的流转和变化。

“宣纸和毛笔都是十分敏感的工具,力道方向甚至节奏的些微变化,都能够通过它们忠实地记录下来,而这些信息却很难被复制品承继与表达。”周至最后总结道:“因此书法从明中期以后,逐渐出现了碑学与贴学之分,发展

到了后来,甚至影响到了古文字研究流派的形成。”

“这也是诸多文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文明的出现最早是原始朴素的,其后渐渐发展到精细繁琐,但是再抵达一个高度之后,又会开始出现大量的精简。”

“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这样的精简在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得以全面的体现,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饮食,衣着,甚至音乐,电影,都是如此。”

“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将之定性为美与艺术的衰亡,我个人更倾向于反过来理解,那就是无论我们多么的烦恼于生活的匆忙,也还是没有忘记,用能够让心灵沉醉的方式来犒劳自己。”

“哪怕这样的沉醉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短,却依然能够反映出数千年前中国思想家孟子的那句名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厅里响起了大家的掌声,面前这个中国青年的这番讲解,让在座大多数本身就是东方艺术爱好者的人,对于东方艺术王冠上最耀眼的那颗明珠??书法艺术,有了一次更深的理解。

他们很容易欣赏瓷器,青铜器,玉器,雕塑,甚至不按西方透视美学逻辑绘制的壁画,图卷,他们也都能理解,但是书法,的确有些超纲了。

但是今天周至从最早的甲骨文到最晚出现的草书,给他们科普了一回后,所有人都不由得升起了一种优越感??原来我们这么喜欢东方艺术史有道理的,因为这波审美,它的确够高级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