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七百一十一章 古怪的烛台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六百七百一十一章 古怪的烛台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29 00:34:2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现在这个欢快的曲子里的two被周至改成了all,can‘t改成了can,jump和down给换成了各种动词,男主角Joise和女主角Susan也经常互换。

观众们则跟着歌声一起跳舞,每当周至唱到动词时,男生或者女生都要相应做出歌词里边的动作,因为周至可以控制音乐节奏的快慢,比如唱到男生单腿站后,后面就变成“OhmySusanOhmySusanOhmySusanOh

mySusan......”拖得老长,然后北美老爷们儿中不少胖子单脚就站不了太久东倒西歪,又因为主角的名字最后才会出来,有些人被周至的歌声调动起情绪,提前把动作做了,结果最后发现周至把男的换成了女的,女的换成了男

的,搞出了不少的笑料。

老克劳福坐在周至旁边伴奏,把下面的情形看得最清楚,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个节目可以保留下来!”等到中场休息的时候,老克劳福拍着周至的肩膀:“乔治真是太会玩儿了!哈哈哈哈好久没有这么笑过了………………”

这些其实都是周至在联和乡和孩子们玩过的游戏,只不过当时这歌被他改成了中文的,玩法都一样,现在还原了而已。

老外的这些“大孩子”们,似乎也和联和乡的孩子们一样,对这种游戏玩得非常开心。

“就是有点控制不住。”周至清了清嗓子:“好在您设备齐全,要像在我老家那样没有麦克风,我这嗓子可就废了。”

“你怕是不知道我还是数码联盟音乐论坛的自由创作者。”老克劳福得意洋洋:“找录音棚太麻烦,我就自己攒了个录音室。”

周至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我就觉得你唱功演奏都不简单,果然!”

不过心底里却感到很好笑,这算不算灯下黑了?

就在这时麦小苗过来了,身边还跟着两个孩子,小的那个是妹妹,差不多三四岁,大的是哥哥约莫六七岁,哥哥手里一手拿着一个烛台一样的瓷器:“肘子,弟弟妹妹想要用瓷器换两个食盒,你觉得行不行?”

说完还对着周至挤眼睛,示意他答应下来。

两个孩子都很漂亮,身上的衣服虽然有点旧了但是却很干净,女孩的牛仔裙好像还是用大人的衣物改的,但是改得很漂亮,可见做裙子的人手艺不错。

不过这天气穿牛仔裙好像有点热了。

周至被两个洋娃娃一样小老外吸引了眼光,都没往男孩手上看,而是顺手揉了揉小女孩的头发,发现有点湿,便取来干毛巾替她擦汗,说道:“我们送弟弟妹妹两个餐盒不就是了?”

“我们不白吃,我们用东西换。”小男孩很认真:“我们和姐姐解释过了。”

周至这才看到麦小苗无奈的神色,那意思是我之前暗示你是一点没看见是吧,就听麦小苗轻咳了一声,也很认真地说道:“我们都不懂瓷器,你不是瓷器专家吗?正好给看看。”

周至就乐了,估计刚刚两个孩子拿着烛台到了摊位上换东西,麦小苗随口就来了一句“我们不懂这个,我们直接送你们俩餐盒吧”然后遭到了孩子们拒绝。

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餐盒,麦小苗只好把孩子们拉住,然后编个理由说自己是瓷器专家,可以让周至来鉴定,这样就有继续交易的理由了。

周至便将两个烛台从小男孩手里接了过来,套话张嘴就来:“嗯,东西都是不错的,最难得的是一对......咦?”

从男孩手上接过来的这对“烛台”,周至看过第一眼就变得神色凝重了起来,虽然那东西上还堆积着蜡迹,但是上面细路的花纹却让周至一眼就看出了其工艺特征。

康熙晚期最顶级的彩瓷当然是珐琅彩,受其影响,瓷工们一边在努力寻找能够代替昂贵珐琅彩的釉料,一面在绘工上添加各种彩绘,以丰富画面。

于是在雍正时期,在原国产釉料的五彩基础上添加进口金红料,形成一种色调和风格都趋近成熟的瓷器,被称为“雍正软彩”。

软彩继续发展到了乾隆时期,随着瓷胎变得洁白精美,软彩完全成熟,最终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雅致艳丽,粉润柔和见长的用色和施彩工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粉彩”。

粉彩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等,并施于一器,最后变成被大家嘲笑的“乾隆审美”。

其实这种所谓的“乾隆审美”从康熙朝就开始了,雍正同样也玩过,而两朝或淡雅或纯正的“高端审美”,同样被乾隆推到巅峰。

只能说,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这两个“烛台”器型规整,制作讲究,色彩鲜艳,尤其绘画精湛。台形口沿外侧以胭脂红为底,粉彩细描缠枝花卉,颈部主体以各色莲瓣纹装饰,腹部以胭脂红为底,饰以由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

八种吉祥物组成莲托八吉祥纹,即便是在乾隆粉彩器物中,都属于当然的上品。

虽然色彩和纹路都是大开门的细路官窑瓷器,但是造型实在是过于的特殊,也无怪老外们都会将之误以为是烛台,因为实在是太像了。

这对器物高度大约有26厘米,造型像一个葫芦上下各加了一个托,除了八宝纹的主题外,底部为撇口足,外足墙为双层莲瓣纹。

顶部也是个小撇口,颈部一圈较细的缠枝纹,其上却多了一个形如转经轮的“头部”,顶端开有一个小口,整个头部与腹部的纹饰相同,都是以水粉色胭脂红为底,缠枝花卉中间饰八宝纹。

两者之间的颈部就很有特色了,给了三组红、黄、蓝三色交替的莲瓣纹,妥妥的“乾隆审美风”,看着有些像理发店外头转动的彩色灯饰,堪称“不伦不类”。

本该是器口的地方现在堆满了蜡,周至用指甲细心抠掉后,发现本来的瓶口处被人塞了一只大小刚好的小玻璃酒杯,然后用蜡将酒杯和瓶口粘连到了一起。

于是这件本该是个古怪瓶子的东西,就变成了一件真正实用的烛台,看样子还被这样使用了很久。

周至小心翼翼地将瓶子翻转了过来,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两件器物的器内和底均施加了松石绿釉,底心红彩留白,书写着他再熟悉不过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款。

老天保佑,没有像上次在老约翰收到的那两件清代大瓶一般,底部被打孔,改造成台灯座子。两件器物都完好无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