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六百七百二十三章 陈老莲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六百七百二十三章 陈老莲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03 13:47:39 来源:源1

周至想了一下:“干脆我们这次展览,就叫延薰秀色吧,文案更是现成的??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

“好!这对联不错。这幅对联作为文房用瓷展览的文案,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翁万戈一合掌:“肘子当真是才思敏捷!”

“没有没有。”周至赶紧摆手:“我只是想到了承德山庄里的一处景观,叫做‘延秀色‘。“

“延薰秀色’为承德山庄‘康熙三十六景’第四景延薰山馆,门殿面阔七楹,进深两间,前有五槐抱厦,前后设廊,单檐歇山。”

“康熙皇帝当年将那里作为秋迩时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处理朝政的主殿,有很多陈设。”

“到了乾隆时期,那里成了承德山庄重要的宫廷内库,为了纪念爷爷,乾隆将康熙生前使用过的许多物品,陈设都存放到此殿。”

“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其实是当时康熙将之作为自己书房,命大学士定名撰写的,我信手可写不出这样好的对联来。”

“那也是才思敏捷。”管舒宁笑道:“就这文案我们也想不出来,跟你一提张嘴就来,还这么恰当,你这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一事不求二主,你书法不错,一会儿就麻烦你把文案写下来,顺带把装裱也做了。”

很赖皮,不过对周至来说也是举手之劳,于是周至也笑着答应了下来,然后又对翁以钧说道:“那天想起来,我们学校博物馆收藏有一套《陈老莲画水浒叶子》,是李一氓老将军当年捐赠的,影印件我已经让修复所传给我们

了,你看什么时候要?”

“现在就要啊!”翁以钧立即站了起来:“你们学校还有这宝贝啊!”

“你别高兴太早啊。”周至害怕翁以钧见到东西后失望,赶紧解释道:“蜀大博物馆那套不是亲笔,而是刻版印刷的。”

“谁告诉你陈洪绶水浒叶子有亲笔留存?不都是刻板印刷的?”翁以钧才觉得奇怪:“他二十八岁绘制出水浒叶子,名扬天下,后世的水浒叶子基本脱不出他的设计,可是明季动荡非常,水浒叶子画早就散了,留存在世间

的,都是刻板印刷品了。”

“印刷品不是应该很多吗?那又什么价值?”周至问道。

“碑帖不也是印刷品?明代的又有多少?”翁以钓反问道。

这下周至明白了,他当然明白历朝碑帖的重要性,哪怕是同一本书法作品,原作,拓本,后拓本,翻刻的木版和石碑的重拓本等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碑拓的版本的变化上,承载着许多的历史信息。

他自己是书法爱好者,所以懂得书法拓本的这道理,不过从来没有将版画这种东西看在眼里过,所以虽然陈洪绶是明末清初非常重要的画家,用他的作品制作成的版画的印刷品,他还真没有如何重视过。

“原来是这样啊......”话虽然这样说着,但是所有人都能够听得出周至语气里的敷衍之意。

陈洪绶祖上为明代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出生前有道人给他父亲陈于朝一枚莲子,说“食此,得宁馨儿当如此莲”,所以陈洪绶出生后,小名即为莲子,等到老了,就自号老莲,谱名则为洪绶,一名胥岸,字章侯。

他有两个厉害的老师,文学师从老乡中的理学大师刘宗周,画技师从浙派三大家之一的蓝瑛。

不过他只跟随蓝瑛学画花鸟,人物不用他教。因为陈洪绶画人物几乎就是天赋异禀,幼年即展露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

四岁的时候,陈洪绶到已订亲的岳父家读书,见室内墙壁粉刷一新,使用桌椅做脚手架,在墙上画了一尊**尺高的武圣关公像,像身拱手而立,栩栩如生,老丈人见了,吓得赶紧下拜。

所以蓝瑛见到了他的人物画作后,赞叹道:“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认为“此天授也。”自愧在人物写生上力不及洪绶,于是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

陈洪绶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

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最。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又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评价比仇英和唐伯虎还要高。

“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入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创造出一个流派,就是以人物的变形表

达内心世界。”翁以钧说道:“这一点上,可比毕加索领先了太多年。”

“好像是这样,那套版画我见过,其中运笔很有特点,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即便是极为短促的线条,也起笔略重,收笔略轻,做到清劲有

力,富含变化。”周至回忆道。

“所以呀。”翁以钧笑道:“到了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插图》,《九歌图》,随着叶子牌与书籍遍传天下,其绘写的水浒英雄的画工,西厢记著名段落的画法,以及《屈子行吟图》的屈原形

象,以致后世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要这么说起来就的确有道理了,虽然是刻板画,但是由于陈洪绶的风格过于突出,即便是刻板导致大量绘画信息丢失,依旧能以强烈的个人风格打动人,以夸张的人物造型变现出基于深刻精神气质而来的性格特征,除了让画

家想象力在此凸显外,还具备了极强的说服性和传递性,哪怕是精气神损失了许多的木刻版,一样叫人过目难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