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八百三十一章 厚重的历史

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两千八百三十一章 厚重的历史

簡繁轉換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6-30 14:22:25 来源:源1

城门两侧还有城墙砖石甬道可以上去,登上城关,关上面积颇为宽敞,除了有宏伟的拱极楼不说,东西还有两厢矮房,显然是给当年城楼上的驻军用的。

大楼结构宏伟,门楼和城门洞上的书法皆不弱,但是简朴庄重,楼顶和厢房屋顶就是用的大青瓦覆顶,青砖白墙,可见会理城本身的规制不高,但楼上的木窗大部分都封了板,留有一些小孔,很明显是为了实用出发,这些

都是“箭窗”。

拱极楼已经有些破败,白墙斑驳,木楼窗户也有损毁的情况,甚至没有封楼,众人还可以进去随意游览。

楼里墙上还有许多字迹,除了那些“某某到此一游”的恶俗词语意外,居然还有一首行草颇具章法,不知道哪一朝人留下的诗句。

周至给大家解读了出来:“最高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绝塞边。碣石东浮飘霁色,秀峰西合点苍烟。”

“这诗好像还不错哈?”黄瑞山评价道。

“当然不错了,这是蜀中大才子,明代大状元杨慎杨升庵的诗。”周至将相机举起来将诗拍下来:“不过现在普遍流传的版本是遥岑楼上俯晴川,万里登临绝塞边。碣石东浮三绛色,秀峰西合点苍烟。天涯游子悬双泪,海畔孤

臣谪九年。虚拟短衣随李广,汉家无事勒燕然。和这里的诗句倒是有些许文字上的区别,这看似潦草的几句,还挺有价值的。”

“哦对了,说杨慎你们可能不知道。”周至对李老三和许安心说道:“不过《三国演义》片头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的词作,新都宝光寺,就是数罗汉那个地方,旁边的桂湖公园,就是他的旧居。”

“原来是他呀!”许安心顿时表示知道了:“桂湖公园可不小呢,那他家也是大地主喽?”

“大地主大状元还跑到这里来假惺惺地伤春悲秋?”李一佳说道:“天涯游子,海畔孤臣,轮得到大状元来做吗?”

“哈哈,明代政治斗争相当残酷,加之被皇帝恨之入骨,这个大状元还真有这么倒霉。”周至笑道。

“杨廷和是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正德六年状元及第,正德皇帝明武宗出居庸关时,他上疏抗谏,之后辞官返乡。等明世宗嘉靖皇帝继位后,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

“他爹在正德归西,嘉靖登基的时间里曾经独揽大权几十天,裁撤罢免了许多官员,也得罪了一大帮子人。嘉靖三年,张瑰、桂萼等新贵为迎合上意,主张在宪宗与武宗之间,把嘉靖皇帝的亲爹加入进去,成为睿宗。”

“此举导致了朝臣分裂,这就是嘉靖朝著名的‘大礼议”事件,杨廷和父子等反对派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滇南永昌卫。”

“因为他爹曾经得罪过许多人,杨慎被贬后,被裁撤的挟怨者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机杀害他。杨慎知道后一路小心防备,一直走到临清县时这些人才散去。”

“嘉靖皇帝因大礼议的缘故,对杨廷和、杨慎父子极其愤恨,常常问及杨慎近况,如果大臣回答“老病”,嘉靖皇帝就会很高兴。杨慎听闻此事,更加放浪形骸。常纵酒自娱,游历名胜。”

“整个世宗朝一共有六次大赦,杨慎最终还是没能回到家乡,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以赎身返家,但也无人敢受理。”

“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嘉靖八年,杨廷和在新都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杨慎请求巡抚欧阳重替他请命,回乡葬父,获得了批准后赶回新都治丧。此后的地方官员就对他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名声太大,无论他在哪里待

着,各地官员均对他十分善待。”

“不过能帮的也就到此为止了,嘉靖三十二年,杨慎在黔国公朝弼的帮助下,还一度举家迁往寓江阳,也就是我老家蛮州居住,结果只住了五年就又被人检举揭发,于嘉靖三十七年被巡抚派四名指挥押回永昌。”

“直到他死在滇中后,遗体才被送回新都安葬。”

“但是他的遭遇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同情的,等到嘉靖皇帝一死,隆庆皇帝上台当年,便追赠他为光禄寺少卿。”

“等到天启皇帝登基后,追谥他为‘文宪‘。‘

“这个谥号相当不错了,属于文臣十六等,一般还要同时具备文治成就与法治功绩,明代礼部《谥法备考》特别注明‘非文武兼备者不得谥宪”。宋濂因‘定礼乐、修刑书”获“宪”字,梁锦阳因‘持法典,正军纪’得此谥,杨慎一辈子

流放,只有正德年参与编修《武宗实录》,谪成永昌卫曾率家奴帮助评叛,公绩只能说平平,多半还是看在他在滇南著作四百余种,给与的溢美之谥了。”

“倒霉就倒霉在嘉靖皇帝活得太久。”许安心老家旌阳和杨廷和老家新都相隔很近,屁股自然就是歪的:“要是嘉靖早死,老杨怕是要得重用,加上之前的名声和自己的才华,就算赶上他爹都不算难。”

“这个可能性还真的相当大。”周至笑道:“要是嘉靖皇帝死得早,隆庆上台杨慎肯定会被群臣推举上来,以他的性格和隆庆朝皇帝与群臣的性格,说不定真能得到隆庆放权,和徐阶走成一路。”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所以就只能由后人留下这首诗在城楼之上,追吊这位过不了‘永固北辰门,做不了‘拱极‘事业的大文豪了。”

“不过我觉得也没啥。”许安心说道:“苏东坡是不是说过每天有荔枝吃就福建人也做得?杨大才子这不也有石榴吃嘛!而且这里气候有好,水果又好,感觉那个时候的滇中也不会太差。城里大多数都是汉人,看着老城的样

子,感觉应该也和新都差不多。

“嗯,这个其实表姐也没说错。”周至点头道:“当年这里有个绰号,就叫‘小蜀都‘。”

等到大家从楼上下来,在北教场一个角落发现了一面板报,才知道这里还发生过一次重要的近代史事件。

当年红军在这里举行了“会理会议”,会议有两大重要成果,第一是明确了长征的目标是北上陕北与四方面军会合,为长征胜利指明了方向。其次是驳斥了军中的错误思想和反对意见,统一了认识,真正牢固确立了领导班子。

这个意义,可比第一点还要重大太多了。

周至对近代史反而比较弱,一直以为这两件事情是遵义会议结束后就定下来的,现在才知道其中还有这么多的曲折。

会议期间红军就在北关这里,与城内守军对峙八天八夜,为在郊区铁厂举行会议赢得了宝贵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