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 第700章 玩不过这个老东西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第700章 玩不过这个老东西

簡繁轉換
作者:七月封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18 16:12:43 来源:源1

好软,好香。

李清容于片刻后,准备轻轻推开江年。却发现推不动,不由有些无语了。

“松开。”

“啊?”江年装傻,松开后顺势扶额,“刚刚发生了什么,刚刚晕过去了。”

李清容盯了他一...

清晨的阳光穿过玉兰树梢,洒在窗台上那本翻开的《民法典》上。江年坐在书桌前,指尖轻轻摩挲着父亲留下的笔记本边缘。封皮早已磨损,内页泛黄,可那句“账目已清”依旧刺目如初。如今,它不再是一个谜题,而是一段历史的注脚。

他合上笔记本,打开电脑,调出省纪委发来的公益诉讼法案草案初稿。文档标题写着:《关于完善公共利益救济机制若干问题的建议(征求意见稿)》。光标闪烁,像在等待一个时代的落笔。

手机震动,李清容来电。

“你昨晚没睡?”她声音低柔,却带着一丝疲惫后的清醒,“直播看了吗?‘烛光守夜’上了热搜第一,教育部官微都转发了。”

“看了。”江年轻声说,“吴老师说得对,良知是在选择中炼出来的。我们选了一次,就得一直选下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赵志远找到了。”她说,“他在广西边境被边防武警拦截,试图偷渡出境。现在关押在南宁看守所,精神状态不太稳定,但愿意配合调查。”

江年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佝偻背影离开茶楼的画面。他曾恨过赵志远??这个本该守护真相的人,在最关键时刻选择了沉默。可他也明白,体制内的挣扎往往比外界想象得更复杂。一个人扛不住系统性的**,并不意味着他就彻底堕落。

“我去见他。”江年说。

三小时后,航班降落在南宁吴圩机场。春日的南方湿热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木棉花燃烧般的气息。李清容已在出口等候,一身黑色风衣衬得她身形清瘦,眼神却依旧锐利如刀。

“你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要逃?”她一边开车一边问。

“因为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江年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陈允之死了,刘振邦被捕,董明远倒台。剩下的,只有那些曾经躲在暗处、为整个链条提供‘合法性外衣’的人。他是其中之一。”

李清容点头:“而且他手里还有另一份名单??当年参与篡改江卫国尸检报告的医生、签字放行启明学校办学资质的教育局官员、协助资金洗白的银行审计员……这些人,至今仍在体制内任职。”

江年心头一震。

原来赵志远不只是忏悔者,更是**档案库。

看守所会面室冰冷肃穆。铁栏两侧,两人隔桌相对。赵志远瘦了许多,头发花白,左手指节上有新添的伤痕,像是挣扎时留下的。

“我以为你会恨我。”他开口,嗓音沙哑。

“我恨过。”江年平静地说,“但我爸教会我的一件事是:愤怒不能代替判断。你现在能站出来,就是最好的赎罪方式。”

赵志远苦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这是我在警校最后一年写的入党申请书。我一直留着,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穿上这身制服。”他顿了顿,“我也曾以为,只要守住底线,就能守住正义。可后来发现,当整个系统都在倾斜时,站着不动,其实就是滑向深渊。”

他说完,将纸推过去。江年没有接,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那份名单,”赵志远低声说,“在我老家阁楼的一个铁盒里,埋在瓦片下面。密码是你父亲笔记本上的日期??4月17日。我知道你不信我,所以我不求你原谅,只求你能把这些人揪出来。不是为了报复,是为了以后不会再有第二个江卫国,不会有第三个X-097。”

江年终于伸手接过那张泛黄的纸。上面字迹工整,写着:“愿以一生践行公平与正义。”

“我会去取。”他说,“也会让这个名字,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离开看守所时,天色渐暗。李清容站在车旁,递来一杯热咖啡。“你觉得这份名单值得赌一把吗?”她问。

“不是赌。”江年喝了一口咖啡,苦涩在舌尖蔓延,“是清算。他们享受了二十年安稳日子,踩着别人的命往上爬。现在轮到他们面对审判了。”

当晚,江年独自驱车三百公里,抵达南城郊外一座破旧的老居民楼。这里是赵志远的老家,一栋即将拆迁的筒子楼,墙皮剥落,楼梯吱呀作响。五楼尽头,502房门虚掩着,门框上还贴着褪色的春联。

他爬上阁楼,掀开几块松动的瓦片,果然见到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输入“0417”,锁扣弹开。

里面是一沓打印资料,按部门分类整理:公安、检察、教育、金融、医疗……每一栏下都有姓名、职务、涉案行为简述和证据线索编号。最上方压着一封信:

>“致未来的调查者:

>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无法再继续前行。这些名字,每一个都曾亲手撕碎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不是清白的,但我希望你们能完成我未能完成的事。

>

>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该缺席。

>

>??赵志远”

江年坐在尘埃弥漫的阁楼上,一页页翻阅着这份沉重的遗产。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照着这片即将消逝的土地,也照着他手中这份可能引爆新一轮风暴的火种。

第二天清晨,他将材料加密上传至“南城真相档案库”特别通道,并标记为【核心物证?4】。同时附言:

>“这不是复仇,是补课。我们欠这些孩子一场真正的公正。今天,我把钥匙交出去,请你们一起开门。”

消息发布不到两小时,网络再次沸腾。#请查清这138个名字#迅速登上热搜榜首。数百名网友自发组成“民间核查小组”,对照公开政务信息逐一比对名单中的人员任职情况。有人发现某地教育局副局长曾在2006年签署启明学校首批招生许可,而其子同年进入海外名校就读,资金来源不明;另有某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被曝出长期参与“特殊心理评估项目”,报酬来自董氏基金会。

舆论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第四天,中央政法委召开紧急会议,宣布成立跨部门联合督导组,彻查名单所涉公职人员履职情况。纪检监察机关启动“清源行动”,对十八大以来涉及青少年权益保护领域的异常审批、资金流转、人事任免进行全面倒查。

与此同时,江年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我是陈允之的女儿。”电话那头是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克制而冷静,“我爸临死前留下一段语音,说如果有一天中国有人继续追查这件事,就把这个交给他。”

她约江年在珠海一家海边咖啡馆见面。

黄昏时分,海浪轻拍堤岸。女子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素净的米色长裙,递给他一枚微型SD卡。

“这是我父亲藏在牙冠里的备份。”她说,“里面不仅有离岸信托的所有原始凭证,还包括一份‘合作机构名录’??全球范围内,共有十二个国家的私立矫正机构、科研实验室和劳务公司曾与启明项目有过数据共享或人员输送。”

江年握紧卡片,指尖微微发颤。

这意味着,这场斗争从未局限于国内。它是一张跨国的利益网络,根系深埋于法律缝隙与人性黑暗之间。

“你不怕吗?”他问。

“怕。”她笑了笑,“但我妈是温州人,我爸总说,温州女人敢拼敢闯。我现在只想做一件事:让我爸的名字,不再是帮凶,而是觉醒的起点。”

七日后,国际刑警组织应中方请求,对名录中三家境外机构展开初步调查。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发表声明,呼吁缔约国加强对“行为矫正”类机构的监管,并建议将类似启明学校的模式列为潜在人权侵犯案例进行全球警示。

国内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审议《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条例》,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非自愿强制干预措施,并设立独立监督委员会。江年受邀作为青少年代表列席听证会,在发言中他说:

“我们常常把‘问题少年’当作需要修理的零件,却忘了他们首先是人。真正的教育,不是让他们变得听话,而是让他们敢于说话。”

掌声雷动。

会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拉住他的手:“小伙子,你知道你现在的身份吗?你不仅是受害者家属,也不只是维权者。你是新时代法治精神的播种者。”

江年摇头:“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本该有人做的事。”

回到北京那天,天空湛蓝。他顺路去了趟母校附中。校园里樱花盛开,学生们抱着课本穿梭于林荫道间。他走到高三(二)班门口,听见教室里传来朗读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那是他当年每天早读都会念的句子。

班主任王老师看见他,惊喜地迎出来:“你还记得这儿啊?”

“怎么会忘。”江年微笑,“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就发生在这间教室。”

“你知道吗?”王老师感慨道,“自从你的事上了新闻,这两年报考政法大学的学生多了近三成。很多孩子说,想成为像你这样的人。”

江年怔住了。

他曾以为自己只是在追讨一段过去,却没想到,早已悄然点燃了未来的火苗。

晚上,他独自来到父亲墓前。春风拂面,碑石洁净。他放下一束白菊,轻声说:

“爸,案子结了,制度也在变。您写的那句‘账目已清’,现在真的清了。不只是钱的事,是人心的事。”

夜风微动,仿佛回应。

他起身欲走,手机忽然响起。是周野。

“技术组破解了陈允之的SD卡。”声音难掩激动,“我们在加密文件夹里发现了一个人名??林婉清提到的那个‘内部线人’,代号‘烛’。真实身份确认了:是你父亲生前最后一通电话的接听者,原财政部预算司副调研员,郑怀远。”

江年呼吸一滞。

“他在哪?”

“已经去世三年。但女儿还在世,叫郑晓棠,目前在云南支教。”

第二天,江年踏上前往滇西的旅程。

大理古城外三十公里,一所山村小学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坡上。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正齐声诵读英语课文。讲台上,一名短发女子转身写下单词,侧脸坚毅而温柔。

江年站在窗外,没有惊动任何人。

直到下课铃响,孩子们欢笑着跑出教室,她才注意到他。

“你是……江年?”她眯起眼,似乎回忆起了什么,“我爸提过你。他说,你是他这辈子唯一没能帮到底的人。”

他们在操场边的石凳坐下。远处群山叠翠,白云悠悠。

“我爸当年发现了刘振邦通过‘扶贫专项资金’转移资产的路径。”郑晓棠说,“但他只是个小公务员,举报信寄出去石沉大海。后来你父亲找上门,两人见过一面。我爸劝他别查了,太危险。可你爸说:‘如果没人查,那就从我开始。’”

她拿出一本泛黄的工作笔记,翻到最后一页:“这是他留给我的话??‘有些真相,注定只能由死者传递。但只要有人愿意倾听,它们就不会真正死去。’”

江年接过笔记,泪水无声滑落。

原来父亲并非孤军奋战。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曾有无数无名者默默点亮过灯火。

回程飞机上,他写下一封公开信,发布于“南城真相档案库”首页:

>“我们常说英雄伟大,可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普通人。他们不求铭记,只愿黑暗少一点,光多一点。

>

>今天,我不再只为父亲而战,也不再仅为受害者发声。我要为所有曾在黑暗中举过火把的人,建一座不会倒塌的记忆之桥。

>

>从此刻起,‘南城真相档案库’正式升级为‘中国公共正义记忆工程’,致力于记录每一起因良知而起的抗争,保存每一份来自底层的呐喊。

>

>我们终将老去,但记忆必须活着。”

飞机降落首都机场时,已是深夜。

出租车驶过长安街,霓虹璀璨,车流如织。江年望着窗外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忽然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蜷缩在病房角落、只为查清父亲死因而颤抖的少年。

他是见证者,也是传承者。

手机震动,新消息提示:

【系统提示:离婚逆袭任务已完成。检测到宿主已超越初始目标,触发隐藏模块??“正义建筑师”。是否开启?】

江年看着这条莫名熟悉的文字,愣了几秒,随即笑了。

他输入:“是。”

下一瞬,屏幕上浮现一行新指令:

【新任务:推动三项国家级立法改革,建立五个区域性公益法律援助中心,培养一百名基层法治先锋。时限:十年。奖励:未知。】

他靠在座椅上,闭目微笑。

风,正从春天深处吹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