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18:全体目光向我看齐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18:全体目光向我看齐

簡繁轉換
作者:非正常大脑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9 04:27:48 来源:源1

18:全体目光向我看齐(第1/2页)

回到盛影传媒办公室。

陈玉正在接听电话。

陈良他们忙着培训,都不在办公室。

王盛坐到自己的办公位上,铺开稿纸,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步步将脑海中构思的“分红权”方案逐条细化。

他结合着前世模糊了解的各类股权激励和集资模式,努力将其适配到1996年的北影厂,这个特殊环境。

方案核心:将所有低、中、中高端婚庆录像业务,从公司剥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工作室/项目——“影像记忆”。

分红来源:该项目每年产生的税后利润,提取30%作为专项分红资金池。

认购单位(份):总计1000份,每份分红权的认购金额为2000元。每认购2000元,即可获得1份分红权。

分红计算:年度分红时,每份分红权可获得的分红金额=(该项目年度分红资金池总额/总发行份数)。例如,若项目年利润100万,分红池为30万,总发行份数为1000份,则每份分红权可获得300元分红。收益率完全与项目利润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本金安全取决于项目成败)。

权利限制:分红权仅享有收益权,无表决权、无所有权,不能干涉公司及项目日常运营。

认购范围:仅限于北影厂内部正式职工(含离退休职工)以家庭为单位认购。每家限购一定份数(如5-10份)。避免过度集中和触及红线的风险。

持有与转让:认购后需持有满三年。三年后,如有需要,可在北影厂内部职工之间进行转让,转让价格由双方自行协商,但公司拥有优先回购权。

此举既保证了初期资金的稳定,又为职工提供了未来的退出通道,未来公司效益极好时,也可逐步回购分红权,减轻长期分红压力。

管理方式:由认购职工选举产生一个“职工分红权管理委员会”(5-7人),负责监督分红资金的计算、发放,代表持股职工与公司沟通,但不参与经营决策。

资金用途: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购买“影像记忆”所需的摄影、灯光、录音等设备及运营流动资金,独立核算,专款专用。

风险告知:明确告知本项目存在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投资收益不确定,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甚至亏损本金。认购基于自愿和对项目团队的信任。

……

王盛反复推敲,觉得这个方案既保住了“盛影传媒”母体的股权完整性,又通过一个有明确资产和合同背书的“项目”来融资,降低了职工的疑虑。

2000元一份的门槛,对于北影厂大多数双职工家庭而言,并非不可企及。

将收益与项目利润直接挂钩,更能激发职工的参与感和支持度。

他迅速写好方案要点,看了看表,距离中午还有点时间。

他拿起方案,再次前往行政楼。

……

厂长办公室内。

韩三坪仔细地看着王盛呈上的方案,手指偶尔在纸面上轻点。

“只动利润分红权,不动股权……项目独立核算……内部职工限购……”韩三坪沉吟着:“你这脑子,确实活络。说说,为什么坚持不动母公司的股权?”

王盛坐直身体,认真解释道:“厂长,母公司‘盛影传媒’的股权,代表着我们这帮子弟创业的根本和未来的可能性。现在估值低,轻易稀释,是对未来不负责任。而且,股权结构复杂了,将来引入战略投资、或者有更大发展时,会很麻烦。”

他指了指方案:“而这个‘项目分红权’,目标清晰——就是针对这笔业务所需的设备资金。它独立运营核算,风险收益界定清楚,不会牵扯母公司其他潜在的高端业务和未来规划。

对于职工来说,投资的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具体项目合同,回报直接和这个项目的效益挂钩,明白易懂。

对于厂里来说,职工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和支持改革,共享发展成果,也能缓解一下家属区的就业和经济压力,是好事。

等未来项目利润稳定甚至增长,公司现金流充裕了,还可以逐步回购这些分红权。”

韩三坪听完,缓缓点了点头。

王盛的逻辑很清晰,既保护了核心资产,又解决了眼下的难题,还兼顾了职工利益和厂里稳定,考虑得相当周全。

“风险提示写得清楚吗?”韩三坪最后问了一句。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界定红线外和红线内的依据。

“非常清楚,自愿认购,风险自担。”王盛肯定地回答。

“嗯。”韩三坪将方案递还给王盛:“这事,厂里原则上不反对,但也不会明着发文支持。算是你们盛影传媒和职工之间的自发市场行为。你下去操作吧,把握好分寸,把事情办稳妥,别留下后遗症。尤其是,一定要自愿,要把风险说透。”

“明白!谢谢厂长!对了,厂长,还有两件事需要厂里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8:全体目光向我看齐(第2/2页)

韩三坪抬手打断道:“只要别提钱,能帮的一定帮。”

王盛笑笑,接着道:“厂长,不是钱的事,我是想问,厂里的采购渠道能否共享一下,厂里能否再支援一间供我们存放设备的仓库。”

韩三坪稍作思忖:“我让采购部门帮你牵线搭桥,但不能以厂里的名义采购……”

“是。”

“你们那个办公室的隔壁还空着,就支援给你们当器材室用吧,你们自己想办法改造。”

北影厂近两年裁撤了一些部门,空出了部分办公室。

“好,谢谢厂长,那我先去忙了?”

“去吧、去吧……”

……

中午。

在北影厂的食堂里。

王盛、陈良、猴子、大刘、小兵、陈玉几人围坐一桌。

王盛把找钱方案和韩厂长的态度说了一遍。

“我操!盛子,你这招高啊!等于让全厂职工帮咱们凑钱买设备,完了还能一起分钱!”陈良第一个反应过来,兴奋地一拍桌子。

“不是帮咱们,是投资咱们的项目,共享收益。”

王盛纠正道:“这事能不能成,关键看大家信不信我们,信不信这个项目能赚钱。”

“咱们下午就去跟各家各户说!”猴子摩拳擦掌:“都是看着咱们长大的叔叔阿姨,咱们实打实拿到了紫房子的承包权,他们应该能信!”

“没错!”

大刘和小兵也点头。

见众人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王盛随即开始布置任务:“下午,良子,你们带几个人,先去生活区小广场那边,借点凳子椅子,简单布置一下会场。晚上八点,咱们就在那儿开大会。晚上七点钟,我估摸咱们厂的职工应该都回来了,你们挨家挨户去邀请、通知。”

“好!”

王盛看向陈玉:“陈玉。”

“王总请指示。”

陈玉坐直身子,目光灼灼道。

王盛:“让良子找几个女生,你牵头,晚上开完会后,你们负责登记有投资意向的人员。”

“好嘞。”

“……”

……

下午和两位客户的洽谈异常顺利。

或许是《京城晚报》的报道提升了信誉度,或许是那支广告的质感确实打动了人,或许是北影厂背景再次发威,两位准客户在详细咨询并观看了样片后,便爽快地签订了“金禧典藏”套餐合同,并支付了定金。

……

傍晚,北影厂生活区开始热闹起来。

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炊烟袅袅,人声鼎沸。

等到晚上七点多,各家各户基本吃完晚饭后,小广场上逐渐开始聚集人流。

陈良、猴子他们下午就从厂工会和各家借来了几十条长凳、椅子,在小广场中央围出了个简单的会场,甚至还不知从哪弄来了一个电池喇叭和一台电视。

人们互相打着招呼,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王保国家那小子,要搞什么……集资?”

“说是拍结婚录像挣大钱了,让咱们也投点钱,跟着分钱?”

“真的假的?别是忽悠吧?他们家小子前阵子不是因为带头闹事被打了吗?”

“那都什么时候的老黄历了,王盛现在可是韩老虎点的将。”

“好像是真的,我听陈良说,他们跟紫房子签了份大合同。”

“那要投多少钱啊?挣了钱咋分啊?”

“不知道啊,这不都来看看嘛……”

天色渐暗,路灯和各家窗户透出的光勉强照亮广场。

蚊子也开始嗡嗡地聚集,不少人拿着扇子一边扇风一边驱赶蚊子。

不到八点,小广场上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站满了人,不下五百号。

有白发苍苍的离退休老职工,有刚下班还穿着工装的中年骨干,也有抱着孩子来看热闹的家属。

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疑惑地、带着点期盼地投向广场中央那张摆着电视和喇叭的桌子。

……

几分钟后,王盛带着陈良穿过人群,走到中央。

王盛拿起那略显简陋的喇叭,拍了拍,发出“砰砰”的杂音。

全场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蚊子的嗡嗡声和人们扇风的声音。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头上伤疤刚愈、眼神却异常明亮的年轻人身上。

“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伯伯婶婶、哥哥姐姐们!”王盛的声音通过喇叭传遍小广场,清晰而有力。

“晚上好!耽误大家一点时间。我是运输车间王保国的儿子,王盛。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有个项目,想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个能让咱们自家人,有机会一起发财的项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