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51:挟老韩以令诸侯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51:挟老韩以令诸侯

簡繁轉換
作者:非正常大脑袋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29 04:27:48 来源:源1

51:挟老韩以令诸侯(第1/2页)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的窗户开着,夏初的热风裹挟着厂区特有的胶片、机油和尘土气味吹进来。

韩三坪掐灭了又一个烟头,把各地‘穷亲戚’想来投奔的事,向坐在对面的王盛徐徐讲完,问道:“这事你怎么看?”

“这是好事啊,大好事!”

王盛身体前倾,眼神发亮:“咱们正愁高端业务扩张,设备和熟练人手不够,他们这就送上门来了。这说明咱们这条路走对了,市场认,兄弟单位也认!”

“我知道是好事,但这摊子一下铺这么大,怎么接?怎么管?”韩三坪皱着眉:“各家有各家的算盘,设备新旧不一,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天南地北的,协调起来就是一大摊烂事!别到时候钱没赚着,反倒惹一身骚。”

“厂长,您想过没有,这或许不止是赚点钱的事。”王盛的声音压低了些,却带着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哦?”韩三坪抬眼看着他:“什么机会?”

“整合的机会!”

王盛解释道:“厂长,上面一直在推动电影体制改革,要打破条块分割。

可怎么改?谁也没谱。

现在好了,市场需求把咱们推到了这个位置上。

各家电影厂缺钱缺项目,但手里还握着制片权、发行权,还有这些硬件设备和老师傅。”

他顿了顿,接着道:“咱们北影厂要是能借此机会,站出来,当这个牵头人,把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然后由咱们统一接单,统一调度设备和人员,按劳分配利润。这不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以市场项目为纽带的联盟吗?”

韩三坪的眼神深邃起来,显然在认真思考王盛的话。

王盛趁热打铁:“有了这个联盟,咱们能调动的资源就海了去了。

完全可以组织联盟内的厂子,一起拍正经的电影、爆产能,用数量和质量去洗刷市场。

厂长,想要盘活电影行业,终究要靠商业电影,我搞得这个‘婚礼电影’项目,充其量是对行业的一次心肺复苏,至于‘享誉国际’的文艺电影,已经和国内市场脱钩了,提供的就业机会、产生的市场效益,微乎其微,受益人只有导演和一小撮人……”

这不就是相当于再造一个低配版本的‘中国电影公司’嘛?

韩三坪渐渐反应过来。

以前,统购统销时期,中国电影公司拿捏着国产片发行权,只分给电影厂很少一部分利润。

94年,随着“十部进口大片”政策施行,中国电影公司成为唯一拥有外国电影进口权的单位。

当年上映的十部进口片中,《真实的谎言》以破亿票房,独领风骚。

或许是因为进口片带来的利润、也或许是因为进口片重新激活了一部分城市电影市场……国产片发行领域彻底向电影厂放开。

但是,卡死电影厂造血能力的放映权,并没有向电影厂开放,原因有很多。

总之,电影厂无法自己组建‘院线’,就没有办法向大众卖电影票回血。

所以,各家拥有制片权和发行权的电影厂,就像是一个少了条腿的正常人,只能慢慢等待死亡。

不过……

韩三坪知道那里有‘义肢’。

苏省那几个城市的放映单位,很支持国产电影,愿意给排片、也愿意爽快的分钱,而他们干这些事情的动机,很操蛋,总结起来一句话,干死省级放映单位!

如果把这条‘腿’接上……

嘶~

这事有搞头啊。

韩三坪忽然笑骂了一句:“好你小子……这饼画得是又大又圆,合着绕了半天,是想把我架上去当这个‘带头大哥’?”

王盛立刻笑嘻嘻地恭维道:“厂长,这哪是架?这是众望所归!除了您,谁还有这个魄力和威望能把这么多山头拢到一块儿?

您要是真把这摊事办成了,那以后可就不只是北影厂的厂长,说是咱中国电影行业改革路上的‘带头大哥’,一点也不为过!”

“少给我戴高帽!”

韩三坪笑骂了一句,但眼底的笑意却藏不住。

王盛的话确实说到了他心坎里,包括商业片布局这些。

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改革派,他何尝不想干一番大事业?

眼下这看似被动的局面,或许真是一个主动破局的历史性机遇。

他沉吟片刻,神色恢复严肃:“想法很大胆,但具体操作起来,难题不少。先说眼前最实际的,这么多厂子,这么多人,你能接得下?管得住?”

“厂长,人,我们只要技术人员就行,灯光、摄影、录音、化妆、道具、剪辑,这些老师傅、熟练工,来多少我们要多少。管理岗、行政岗,一个不要,咱们不养闲人,也绝不掺和各家内部的人事安排。”

王盛回答得斩钉截铁:“来了,就得按咱们的规矩办事。

项目管理、财务调度,必须由咱们主导,派咱们信得过的人去盯着。

说白了,就是他们出人和设备,咱们出品牌、出项目、出管理,带着他们赚钱。”

韩三坪重重一拍桌子:“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就得有这个决心,那就这么干,这个‘带头大哥’,我当了!我这就让厂办通知这些兄弟单位,愿意来的,咱们敞开大门谈!”

“……”

……

几天过去。

于咚和陈良早已带着精干的业务团队南下浙省,去开拓“私人订制”的广阔市场。

盛影传媒那间二十多平的办公室已经不堪重负。

在韩三坪的指示下,隔壁又腾空了两间办公室,办公室门口的墙上钉着“业务一部”、“业务二部”、“调度中心”的简陋牌子,直线电话又加装了十部。

与此同时。

操着各地口音的‘穷亲戚们’蜂拥而至。

这年月,除了和北影厂同属‘八大’的几家电影制片厂外,许多地方电影制片厂,濒临破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51:挟老韩以令诸侯(第2/2页)

例如闽省电影制片厂、鄂省电影制片厂、豫省电影制片厂等等。

这些地方电影厂的规模,远远不如职工动辄数千人的‘八大’,每个电影厂的职工只有几十到几百不等,手里的家伙什自然也没有北影厂多。

规模决定上限,这些电影制片厂不想承担开拓新业务的风险,也不想投入资金宣传,只想躺着把钱赚了。

北影厂的那个盛影传媒,既然愿意承担设备租金、以及技术工人的工资,还愿意分出两成的利润,那正好把人事包袱甩了。

这些技术工人,虽不至于把整个家搬来,但很多都把子女带来了。

18家电影厂,72台16mm胶片摄影机、若干配套设备,一千余名各类技术工人,三百多名外厂子弟,全部加起来,也有小两千人。

此时,全国被称为电影厂的单位大约有40家左右,18家,再加上北影厂,就是19家,占将近一半了。

北影厂出钱,在北影厂附近租了许多房子,安置这些人,并提前扩充了保卫科的临时工,协助治安管理这些人,接受北影厂组织的上岗培训。

盛影传媒也加急开了数个摄影培训班,培训这些过来学习技术、打工的外厂子弟。

盛影传媒也适时成立了人事部,人事部主管,是从厂里借来的管理岗职工,叫庞国威,他女儿在业务部做客服工作。

培训班结业后,要签三年劳务合同,不允许……,如有违反,需赔付一万元培训费等等。

庞国威带着人,把公司的规矩告知给了这些外厂子弟。

来都来了,那就尊重呗。

一段时间熟悉下来。

受到北影厂子弟的影响,这些说话带着各地方言、口音的外厂子弟,对王盛的传奇故事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

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为几千人找到了饭辙,你就说是不是我们北影厂子弟更牛逼。

外厂子弟们纷纷表示“总帮主牛逼”!

……

时间来到七月。

一个多月过去。

培训班的学员已经相继结业。

通过找银行贷款、找北影厂借款的手段,王盛让钱前进找中器材的那位公子哥,又订了一大批设备,其中包括100台MiniDV。

双机位的6999套餐在京城非常吃香,也不知道是因为嘛。

‘私人订制’业务,乘着舆论带来的流量,已经在浙省铺开。

‘先富’的第一批人,很多都已经四、五十岁,他们的儿女正是适婚年龄,市场潜力惊人。

仅一个月,16mm胶片级‘私人定制’业务便被预订了四百多单,预计营收2亿之巨。

16mm胶片·标准版‘私人订制’,市场价是399999。

16mm胶片·豪华版‘私人订制’,市场价是599999,增加了大师级婚纱照服务,‘婚礼电影’的时间长度从四十分钟左右延长至六十分钟以上。

16mm胶片·尊享版‘私人订制’,市场价是699999,除了涵盖标准版、豪华版的服务外,额外增加电影院包场一个星期放映服务,单独找电影院的话,需要20万左右。

此外,还有各种选配服务,比如电影级婚纱摄影、电影级婚礼现场布景服务等等。

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四百多单里预订尊享版的客户占比27%,预订豪华版的客户占比46%,预订标准版的客户,占比27%。

预订需要交10%的定金,临近业务开始前一个月退单的,是不会退定金的。

即使只交了10%的定金,也有两千多万元流入了‘私人定制’的专用账户上。

当然,这些人并不是同一个月举办婚礼。

最早的是8月中旬—9月初,最晚的是明年12月份举办婚礼。

而8月中旬—9月初的订单,有足足八十单。

每一单私人订制需要差不多二十人的团队跟进完成。聚集到北影厂,接受了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再培训的一千多名技术工人,被分成一支支小分队,前往各地,完成订单。

和每家电影厂的约定是,每个季度结束后的一个月内,完成结算利润分成环节,从明年开始实施,今年的利润分成,要等到明年一月份结算。

这两亿多的预计营收,对比上个月上映,依靠大量单位包场,才取得三千多万票房的《孔繁森》,简直是碾压。

《孔繁森》是北影厂和鲁省电影厂联合投资制作出品的电影。

制片方大概能分到可分账票房的35%,也就是一千万出头的样子,北影厂再和鲁影厂对半分,抛去投入的制片成本,北影厂大概盈利两百多万的样子,额外的利润,是上面发的补助。

总体算下来,利润肯定没有‘私人订制’业务带给北影厂的多。

北影厂除了从自家设备、职工完成的订单里,抽六成利润外,其他各家电影厂完成的订单,有两成利润也会被北影厂抽走。

就算每单北影厂抽4成的利润,那就是3000多万。

实际上,远远不止,选配服务的利润还没算上呢。

也不怪韩三坪会‘道心破碎’。

当然,《孔繁森》是部好电影,承担并顺利圆满完成的宣传任务不容忽视,所以不能单纯的只算商业账。

……

7月22日,周一。

傍晚。

北影厂食堂格外忙碌、拥挤。

盛影传媒又把这里包了下来,用来办欢迎宴,欢迎三百多名外厂子弟加入盛影传媒,成为正式职工。

三百多名新加入公司的职工,和一百多名比他早入职一两个月的老职工,举着手中的燕京啤酒,向坐在主桌那边的王盛起哄喊道:“敬,总帮主!”

坐在主桌的韩三坪,左右看了看,是在北影厂食堂啊,怎么一下变成聚义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