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 第二百七十章 寻云陟累榭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第二百七十章 寻云陟累榭

簡繁轉換
作者:入潼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30 03:48:31 来源:源1

就在小石头、田青文、赵二官一行三人,正马不停蹄地赶往瑞岩禅寺外鬼魋之时,洪文定却已经悄然回到了崇安县城,并且在城中游荡许久了。

基于瑞岩禅寺恒旻大和尚的提醒,他这次并未堂而皇之地从南门径入,而是特意跟随在一队运货马车之后,趁乱攀附在车底偷偷潜入,直至接近毓秀水门才悄然脱离,直奔水门小铺的门前。

那间铺面已因打斗凌乱不堪,仍旧保持着昨晚狼藉满地的模样,门板亦是因破开大洞而敞漏着,虽说屋内的应用物什并未减损,他却始终没有找见小石头的踪迹。

自从昨晚遭遇袭击,洪文定便察觉到了许多异样,特别是那几条躲在屋檐、树下暗中窥视的身影,似乎很早就料定旱魃会出没在这里,才坐山观虎斗地等着洪文定与其殊死火拼,有那么几次似乎还想趁乱对他出手。

出于对净鬳教的警惕,洪文定并未向邻里打听情况。他已隐隐瞧见水门小铺对面的两家米面商号,和那处供人歇脚饮茶的面食摊中,都有一些形色不明之人观察着自已,并且已然起了疑心正要起身,洪文定连忙装作不经意地从门口走过,转身绕进了一条狭长小道之中,想方设法摆脱了窥探。

“若是再有异样,还是应该先回去禀报……”

事情的轻重缓急,洪文定自然是心里有数的。当前最要紧的,是办妥江闻的吩咐入籍,随后才是探察崇安县城中街头巷尾流传的旱魃传闻,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跟一些神异鬼怪有瓜葛,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应该是上报师门,由师父江闻来定夺如何处置。

而对于他明显置身事外的态度,瑞岩寺的恒旻大和尚也并无异议,甚至在听说他三天都未收到户籍消息时,表明此事一定是净鬳教从中做梗,还颇为和善地为他出谋划策——

此时他手中正攥着的一封书信,便是恒旻大和尚的亲笔手书。

和尚说有这封信在不但能帮文定面见知府,更许能帮他办下疍民们久拖不决的户籍之事。

由城南到废旧府衙,不过一炷香的工夫,洪文定在府衙前的荒地上查探,依然没有发现小石头与赵二官嬉闹玩耍的身影,心中疑惑之意更盛,但此时也只能强压下去,朝着东察院方向走去。

再次见到洪文定时,堂前的县内衙吏原本正眉飞色舞地与同僚闲谈雅叙,面色顿时颇为尴尬,他纳了纳袖子的动作,仿佛在担心洪文定会讨走那锭银子。

然而洪文定却没有多做计较,转手先是呈上了恒旻大和尚撰写的书信,衙吏见到信封落款顿时连连点头,心中确信自己先前所料不差,对方果然是有门路、有来头之人,连忙跑进去传话,并且极其迅速地返回了。

东察院虽也有飞檐翘角,但终究规模窄小,县内的主簿、典史、教谕、训导都挤挨在一块,连崇安县令也只能屈居在北侧正堂之中理事。

衙吏带着洪文定进入内廊,连忙低声表示自己已经将入籍文书递上,只是不知为何,县令大人看了一眼便压在桌案上,再也不提此事,自己位低实在是无能为力。

当两人来到了北侧正堂之中,首先看到的是汗牛充栋的各色书册典籍,书皮之上分门别类标记着垦田升科、入官荒产、食货贡物、盐引增减、仓储虚实,显然是本县多年来积压,关于田赋财库的典籍记录。

而桌案之后,正站着一名尚显年轻的七品文官,也在打量着洪文定。

只见他相貌平平,满面愁容,胸前是云纹排列稀疏的鸂鶒纹方补服,衣周缀着五彩四合如意云纹,手里拿着《委勘火患申文》与邑人所上《论本县赋役书略》,似乎正在为此苦恼不已。

“禀大人,人已经带到了。”

县内衙役说完这句,连忙将洪文定往前拱了拱,自己碎步往外退去,并且捎带手将门给关上。

堂门关上之后,这处北堂瞬间阴沉了不少,书柜间隐隐散发出蠹虫啃咬后的气味,让人浑身都感觉不舒服,唯独面前这位年轻的县令,却还是毫无顾虑地徜徉其间,仿佛找到了些安全感。

“你叫洪渭对吧?你的入籍文书我看过,恒旻的书信我也看过了,看来是本官误会了……”

随后他在书案背后重重坐下,不堪其扰地抬起头又思索许久,最后才将手上文书放下,似乎始终未能在千头万绪之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哎,本官倒也不是有意刁难于你,只缘当你与那净鬳教是一丘之貉,心中颇为忿懑,故而搁置在了一旁。”

洪文定面前的崇安县令管声骏,字钟石,在顺治十一年便以拔贡的方式任河南光山知县,由于任内尽心教养、吏治称最,又于前年迁崇安县令,莫名其妙地来到这处四方之民流寓,兵匪盘踞之地。

其实管声骏也很纳闷,当初自己当时听到的消息,本应该是去往广东罗定当这个散州的知州,却阴差阳错地因为靖南王耿家就藩,被故意安排在了崇安县上。

这崇安县地处闽赣边界,为中原入闽的桥头堡,险要之处自然溢于言表,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前任知府所遗存的流弊竟然如此之多,甚至连县治府衙都因故荒废,多年来惶惶如丧家之犬。

即便他素来以实干著称,胸中也颇有豪气,可到了这里只能是束手无策,处处碰壁之后,他如今正转头做些搜罗档案、谱牒的杂事,只打算自掏俸禄银两,在任内修一部县志交差了事。

崇安县令管声骏从桌案上翻查片刻,找出了疍民们的入籍文书,略微翻看便拿在了手中,缓缓点头。

自从他管声骏主事崇安,在千头万绪中最让他头疼的便是净鬳教之人。

这些人明面上吃斋受戒、安分守己,暗中实则早已勾结一气,处处与官府作对,更有甚者,他们还常常裹挟定居于城隅的大姓、县内功名在身的人物,倒逼着他这个知县画押签字,着实令人心寒。

譬如这流民入籍之事,其实早就被净鬳教安插在县衙之人把持住了。

但凡是入了净鬳教之人的文书,须臾之间便会出现在他的书案之上,并且时常有士绅前来催逼,不胜其扰;而那些不在净鬳教众之列的,即便他县令已经手批允诺,入籍文书也同样会不翼而飞,宛如白日见鬼。

一开始,管声骏还会对此情状忿然质问,可时间久了,他也察觉到越来越多异样,也只能忍气吞声,每日除了处理崇安公务,剩余时候只能躲在家中调鹤种梅,寸步不出。

让管声骏如此忌惮的,不仅仅是净鬳教势力,更因崇安百姓似乎对于官府,天生就有着一种不安抵触,即便自己三令五申绝不虚言,就差学商君徙木立信,终究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听从,反而仍旧更相信净鬳妖人们的惑众之言。

“管大人,城中净鬳教之事,我已在恒旻师傅那里听说过了,祸患至深实属罕见。”

洪文定有些疑惑,面前这个县令大人为何要关起门来,对自己这个草民大吐苦水,但从小随着父亲处处被捕、隐姓埋名的他,猛然察觉官府之人竟也有如此多的身不由己。

听洪文定提起了瑞岩禅寺的恒旻,管声骏也是颇为欣慰地说道:“幸好县内还有恒旻诸僧端方正直,存有先进遗风,否则本官夹袋之中,就更加无人可用了———”

言罢,管声骏拍了拍洪文定的肩膀,沉声说道。

“管某时命见厄,窘于乡党,却仍有一颗为民立命之心。经多方打探,我听说净鬳坐大、官府势微之源头,竟与嘉靖年间的一桩命案有关,只可惜当年的文书皆遗弃在县治府衙之中,多年来不见天日,始终难究其因……”

管声骏目光灼灼地看着洪文定。

恒旻大和尚捎给他的书信之中,明言了眼前这个少年虽然未及弱冠之年,却轻捷如猿,技击绝伦,不但一人堪敌武僧合围,还自称能从旱魃手下脱身,恳请崇安知府妥善待之。

去年至今,管声骏也不止一次起过查明当年真相的心思,他知道心结难解,唯有从根源上疏壅导滞,才能破解他面临着的困难局面。可眼下县内衙役捕快皆不可信,他们纵使自己未入净鬳教,也总有亲朋与净鬳教往来不清,一旦泄露风声,反而会引来大祸。

管声骏也不是未曾对洪文定起疑,但洪文定呈上来的入籍文书,明明被他积押了三天,却未曾引来净鬳教的明暗催促,更有甚者,反而要靠与净鬳教不对付的瑞岩禅寺写信帮衬,便基本可以排除了洪文定身份上的嫌疑。

而最后需要担心的事情,便是眼前这人的的能力与意愿了……

“洪渭,如今县治府衙如今荒废多年,传闻常有浓云密雾、鬼魅交作,踏入其中必然凶险万分——”

崇安县令管声骏言辞恳切地将事情说出,但随即就提出了自己的交换条件。

“但若你能替本官取回嘉靖年间的刑案书卷,助我查明其中真相,一份入籍文书自是不在话下,本官还可以保你一个武科入县学的资格,到时候功名虽然不及文举,也足以光耀门楣了!”

洪文定沉默着没有回答,而管声骏也很有耐心地等待着。

事实上,洪文定对于管声骏所说的武科并无兴趣,毕竟他的真实身份还是朝廷钦犯,真去当武庠生怕不是在自投罗网,但如果只是取回刑案卷宗,便能立即批下疍民的入籍文书,那倒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知县大人,洪渭虽然身在草莽,此事亦然义不容辞,只不过我的师弟如今遗落城中,先前与赵二官相善,如今恐怕被净鬳教挟持而去,能否帮忙寻找?”

洪文定心思缜密,他在江闻身边耳濡目染,自然学会了不少借力打力的本事,打算借用官府的势力为自己做点事情,而管声骏沉吟片刻,又问了一些关于小石头的外貌特征,也是沉声说道。

“……既然是幼童失踪,本官倒也不是全无办法。这样吧,本官命衙役以采生割折之患,前往县内逐户盘查。”

管声骏能被委以此处重任,自然也不是酒囊饭袋之流,想来这净鬳教纵使心怀不轨,也不至于敢一手遮天,略一思忖便想出了这个不暴露身份的办法来。

他见洪文定虽年岁尚小,说话做事却有礼有节、风度俨然,心中不免起了些爱才之心,很是郑重地拍了拍洪文定的肩膀。

“洪渭,你大可放心前去。若此事真与净鬳教有所关联,至少也能起到打草惊蛇之用,本官保证,绝不会让这些妖人无法无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