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涵虚混太清

诡秘武林:侠客挥犀录 第二百九十五章 涵虚混太清

簡繁轉換
作者:入潼关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9-30 03:48:31 来源:源1

第二百九十五章涵虚混太清(第1/2页)

松溪县湛卢山中,江闻已经独战群尸不知道多少时辰,却没有一丝要力竭衰退的踪迹。

一座年深日久、艰难运作的术数大阵,正在江闻的脚下如有实质地铺展开来,伴随着摩尼宝珠那常人不可凝视,却又能无物不照、深入九泉的特殊光芒照耀,让山头间都是一种奇诡的波状花纹,仿佛整个山头都是由一块巨大的天外陨石构成。

可这分明是一件更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这座大阵广阔异常,在天依托于玄武七宿中的牛宿,在地沉附于松溪县内十座山头的环绕,即便是以湛卢山这个中心铺陈开来算,也足足有方圆数十里。

这么庞大的陨石若是坠落到了地球,现在江闻脚下所立足的,就只会是一个凹陷于地表的陨石坑了。

但纵有种种不协横亘在江闻心头上,他现在也已经无暇去过多思考。

因为此刻急迫于他眼前的,是无数熏黑焦炭般的尸体,面目模糊地将他重重叠叠包围起来,低沉嘶吼化为凶恶浪潮横越了数里,仿佛一块丝绸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虱子,随着人手牵动,正以混乱而整齐脚步追赶鲜血气味,准备扑上去饕食至死。

“这些焦尸表现的相当古怪。似乎对于内力拳脚都无所顾忌,唯独我手中这把刀剑能够殛伤逼退……可好像,又不是那么的畏惧?”

江闻很快就想到办法分心多用,他一面以左右互搏术施展玉女素心剑法,双剑齐出地前后顾应,密不透风地在焦尸群中斩杀穿梭,另一方面仍在思索破局的办法,因此只能边想边脱口而出,确保自己的思路不要有所跳跃错漏。

江闻记得《越绝书·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曾记载,先秦时期有一位相剑大师名为薛烛,就曾经品评过欧冶子所铸造的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

越王勾践请来薛烛,先是拿出毫曹剑和巨阙剑,说毫曹剑可决秋水、锋利无比,巨阙剑无坚不摧、金铜难挡,分别是铸剑的两个极端,均为世间凡人难以企及的名剑。

然而薛烛只扫瞄一秒钟,就用兴致缺缺甚至无聊的声音说:「毫曹的光华已经涣散了,巨阙质地愈来愈粗糙,两把剑都不算是宝剑。」

如今的江闻十分相信薛烛不是信口雌黄,而在这些活跃于春秋战国、并引发了煌煌剑道千年辉煌的先辈们之中,也一定有一种特别的方法能够辨别宝剑优劣。

因为越王勾践手中那把可决秋水、锋利无比的毫曹剑,终究没能斩断岁月长河,没过多久便剑锋消沉,剑气涣散,只剩下《越绝书》中惊鸿一现的名字留存。而巨阙剑更不用说了,虽然剑身质地仍旧坚硬无比,但锋利程度却已经大不如前——

此前陈近南总舵主迷信名剑之威,手持巨阙剑大战马宁儿未果就是铁证,当时若不是江闻等人横插一手,陈总舵主此时已经在自己的背景音乐里光速退场了。

要知道,薛烛相剑距离宝剑铸造的时期,还不到百年光阴。而如今两千年过去,剩下的几把名剑纵使余威犹在,却也难免要走上巨阙剑的老路,逐渐丧失了某种冥冥之中才有的“光华”。

而这种“光华”,很可能就是让宝剑不论藏在何处,都能够透过剑匣气冲牛斗的“紫气龙光”……

焦尸如浪潮般向江闻涌来,又被他剑气纵横地层层逼退,似乎这片土地上时时刻刻都在江河倒流、山川异形,变幻出险恶而狰狞的图景,可江闻却时时刻刻都在出神,甚至于有闲暇望向头顶那颓然倾倒向一侧的苍穹,仿佛整片星河都被一只大手紧捏揉皱,折射成面目全非地的样子。

“十山大阵看来有着很大的缺陷……”

“我不相信世间会这么恰巧,就在春分这天出现骑龙羽人图……”

“而又在春分这天,被世人遗忘多年的十山大阵突然启动,正好把我围困在当中……”

可就在这时,某个声音毫无征兆地在江闻耳边吹响,仿佛一道清风、一泓明月出现的那般自然,让人难以生起一丝一毫的防备,乃至于江闻也是在听闻的第一秒浑身汗毛耸立,下一秒就忽然嬉皮笑脸了起来。

【是啊。道长不觉得其中最巧的事情,是为何你每每行踪诡异,又每次都能出现在我面前吗……】

……………………

江闻斩出一剑作为回应,璀璨剑光瞬间仿佛星辰间的游龙,要在春分之日登天而去。

“哎,女难这个事吧,我实在很难跟你解释。只能说你这里围着十座大山,而我出门围着十个女子,可能冥冥中就是注定要撞在一起的。”

江闻无需想象,都能察觉到声音的源头是一个神情永远似笑非笑,眼神中带着狂人才会有的歇斯底里和极端平静,面貌虽然保持着青春之姿,鬓角却突兀地横生出一道道清晰的浅白。

“我早该想到的,红莲圣母虽然自称已然‘悉数清肃’了教中的青阳余毒,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她又焉知‘悉数清肃‘这个答案,是不是阁下这位青阳教主故意传回给她的呢?”

江闻清楚,在自己和赵无极之间终有一战,但他没料到两人会是在这个时间、于这处地点、以这种方式碰面。以至于他都懒得去猜测自己到底是在鸡足山暴露了行踪,还是回到武夷山后泄露的消息,毕竟他只要有消息在福建一地出现,就极有可能被赵无极的青阳教所斩获。

然而回答他的声音却突显得寞然。

【道长多心了,先前我虽然对阁下踪迹多有瞩目,但今日之事,诚是意料之外……】

沉默,致命的沉默。

一瞬间湛卢山间除了凛冽的风响剑声,就剩下两个当下尚未谋面之人的沉默。

江闻不死心地追问道:“赵教主还是这么诙谐。如果不是前来设计我,你又为何要在百忙之中亲临建宁府,又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个荒山野岭当中?”

赵无极的声音浮现于无形,依旧似笑非笑。

【江道长毋忧,我此番是为寻仙而来。】

江闻瞬间心神一紧,双目之中闪出凛冽骇人的光芒,焦尸们面临的剑意再度推升嬗变,似乎在剑招之间夹着许多流光溢彩的多核结晶,所到之处万物粉碎,再也无可黏合。

两成内力带给江闻的,不仅仅是真气运转上的便利,更多的是支撑他施展无上武艺的空间。即便此时的内力丝毫不曾外放,焦尸也不怕内力轰击的影响,但对江闻这样的高手来说,足以将武功施展到神而明之的境界了。

此刻,似乎是明白焦尸大军无法威胁到江闻,自己对于江闻的估计也出现了偏差,原本如潮水般的汹涌异群渐渐变得松懈了下来,甚至有一些焦尸略带茫然地望向天空,愣怔地看着直冲牛斗两宿的紫气龙光。

“赵教主寻的仙,不在武夷山中,还是请回吧。”

江闻语气变化,仿佛回到了福州大狱深处那个剑拔弩张、龙虎争鸣的交锋时刻。

幔亭峰中潜藏着的千古灾螺,闽越古城压埋着的佛国巨象,都是能在这个世间掀起惊天祸患的希夷之物。若赵无极此番想对这两个事物下手,哪怕今日他江闻是被有心算无心,先手便处于不利局面,也不惜一切代价要将他诛灭在这里。

“………”

江闻缓缓收剑还鞘,数个时辰的血战虽然让他汗透衣衫,却完全没有损耗到他的神华,乃至于让这位剑客像极了一柄打磨的恰到好处的宝剑,时刻能够再度出鞘。

而这再度出鞘之时,便是石破天惊的那刻。

【想不到数月不见,江道长隐然弥足了之前经脉逆转、内力驳杂的隐患,武功竟然也再度精进了。】

很显然,赵无极先前就研究过江闻的功夫底子,看出他不耐久战的弱点,然而现在的江闻已经今非昔比了。

“赵教主过奖了,阁下的武功神鬼莫测,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江某顶多算是赛艇穷追罢了。”

“只是很可惜,这没有仙,阁下请回吧。”

【有仙,就在这里。】

“我说了,这里没有。”

赵无极的说法很笃定,江闻的答复也不容置疑,在两人剑拔弩张的语气之中,颇有一种各行其道的怪异坚持,如果此刻有眼神上的对视,那一定涌动着某种极其危险的味道。

就在气氛中的火药味浓烈到即将引爆时,赵无极的声音却忽然选择了息事宁人。

【江道长莫要误会了,我对缦亭峰和闽越王城之中的事物并不感兴趣——】

【假若我有心谋取,又哪里会拖延到阁下出手的时分呢?】

江闻一口内气差点没有走岔,赵无极这厮这么说,看来是存心戏弄于他,生怕自己不想歪。

赵无极所说的理由过于充分,比如闽越古城之时,他就曾派武当掌门冯道德前来;架壑升仙之宴,极有可能也是他故意泄露给红阳圣童的,随后福州城和广州城中的种种事端,甚至直接就是他谋划的手笔。

可偏偏通晓内情的赵无极在这些事情当中,似乎都只是充当的搅动风云的幕后棋手,并非打算将希夷之物收入囊中。

但江闻转念一想,这就更不对了——

如果他真的有他自己所说这么澹泊高远,就根本不会跑到这处荒郊野里蹉跎岁月。

【……松溪湛卢山中藏着仙人,乃是我武当祖师张真人所说,自然不会有所差谬。】

江闻刚想到此处,赵无极便恰到好处地补上了一句,让他脑海中的疑问从一个顿时泡沫涌起般化生出了无数个。

“仙人?什么先人?山本的先人吗?”

江闻看似漫不经心地随口一问,却让赵无极的语气多出了一丝的赞赏。

【阁下不愧是有大智慧之人。依江掌门看来,什么是仙人呢?】

按照古籍之中的说法,仙人们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皆拥有世间难以描述想象的奇异能力,日日神游乎**之外,且具备禁咒鬼神、幻化万端之道法仙术。

可像赵无极这般离经叛道、悖反寻常的人物,绝不可能会被这种遁世逃禅的说辞所蛊惑,反而是他自己、分明天天拿着这般说辞在蛊惑着其他人。

譬如广州城中的李行合,就是在他的蛊惑哄骗之下,学习了某种魔怔的“成仙之法”,才会在刑具加身千刀万剐时一哂对之,甚至表现得甘之如饴。

说到李行合,就不得不提及宋献策和他所出身的方仙道。

这帮人从祖师宋毋忌、徐福开始,就拿着形解销化、依于鬼神的手段哄骗诸侯国君,却也还没能描绘出如后世成仙那般美好的蓝图。

如唐前仙话中的主人公潜隐林谷而成仙,成仙后也只是形体变化、**长生不死而已,看不到什么神通仙术;在魏晋时期,成仙与得道更是被视为两种不同的长生之法,仙人与得道者存在很大区别,仙人更多的就是老而不衰、延年久视。

再往前的时代,仙人的形象就更加简陋了。

汉代早期仙人之形貌大多丑怪,尤以体生绿毛、背生双翼为特征,如《淮南子》中《若士》的记载,称他是古之神仙,有人曾经在山林深谷之中见过,他形体怪异憔悴、见人则逃于墓碑之后,以龟蟹蛤蜊及草根树皮松子等物为食,全然不见仙人潇洒翩跹的妙态。

王充在《论衡·无形》中则明确表示:“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确实表明汉代人民,将体生绿毛作为成仙之体证,认为那些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离群索居的便是神仙。

江闻摇了摇头。

“我没见过神仙,也不知道什么是仙人。”

【可本门祖师张真人就见过,并且就在这些连绵起伏的闽北大山之中,更有一次便在你所立足的这座湛卢山!】

“……所以这座十山大阵,乃是出自于张真人的手笔?”

赵无极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考虑要不要给江闻一个准确的答复,但是片刻之后还是缓缓说道。

【祖师张真人虽然亲睹了仙人的踪迹,但并未布下阵法,是后来的武当张松溪在抗倭途中发觉异样,才在某个残阵的基础上根据金轮台中秘藏的三丰真人阵法图稿,依托县中十山布置这处大阵,用于继续隔断气冲牛斗的异象。】

江闻无怪赵无极要思索片刻,这段话中的信息量也过于庞大了,并且其中每个人的意图都晦涩莫名,云龙舞时的一鳞半爪更显得气氛诡秘,难怪赵无极要亲自前来。

“既然张真人只是提及此事,赵教主又是为何如此伤心?”

江闻就像一个狡猾无端的猎物,明知道身后追踪着耐心而残忍的猎人,却偏偏要在猎人布置的陷阱之间徘徊跳跃,屡屡不按套路地反向提出问题,想要反引对方落入陷阱。

【江道长,你既然能从鸡足山华首岩中活着出来,也领略过白阳教那连微尘刹那都能算计的手段,自然应该晓得前元首罗王的诸多事迹吧。】

赵无极传音所说的话轻巧万分,却让江闻的内心又轻颤了一下。

他在鸡足山华首岩中的遭遇,明明只有他和被首罗王夺舍的妙宝法王清楚,其余就算是安仁上人、品照小和尚和骆霜儿,都不可能清楚其中的详情,可赵无极刚才的口风却又好像知道了什么事情,这就让他不免有些惴惴。

但表面上,江闻仍作不动声色的嬉笑模样,对着不知身处何处的赵无极说道。

“首罗王乃是前元江湖一大祸首,当初湛卢山中的名剑山庄就是被他所灭。难道这里与他有关?”

【正是。当初武当祖师张真人在击败首罗王后,便开始云游天下,只为了破除首罗王所遗留的种种恶法败果,还天地一个朗朗乾坤。】

【当初祖师沿着崇安古道深入闽地,先踏闽越古城,又到幔亭仙峰,而到访湛卢山时,就发现了当初首罗王与一群叫‘值符九星’的人斗法的痕迹,也正是因此才偶遇了山中仙人,匆匆一睹。】

江闻反复咀嚼着话语中的营养,一边不假思索地说道:“这么看来张真人还挺闲的呀,莫非也去过鸡足山?”

【云南一地,祖师曾在那盘桓数年。但他去鸡足山却不是发觉什么异样,只是追杀一名邪派高手而至……】

赵无极似乎也很有兴致,讲起当时的江湖上流传着一门邪寒之极、奇诡无比的阴毒内功,内力一旦入体便会盘踞在丹田之处寒冷彻骨,寒毒入体,发作时痛苦难当,九死一生。

张三丰以为此事是首罗王的流毒,便在云南经过了多方探查后锁定一名叫百损道人的武林高手,最后两人缠斗三天三夜,才在鸡足山阴将他击杀,结果却发现此事,似乎跟首罗王没有太大关系。

江闻原本听得兴致勃勃,时不时地就点头称好,却没想如今越听越不对劲。

“……张真人可是正道巨擘,行事怎么能如此酷烈呢?动不动就打打杀杀的多不好呀。”

反应过来的江闻这才听明白,百损道人按理说是倚天屠龙记里玄冥二老的师父,似乎确实是死在张三丰的手下,可按照赵无极的描述,这算什么玄冥神掌?分明是如今盘踞在他体内的寒山劲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百九十五章涵虚混太清(第2/2页)

难怪江湖传言张三丰真人切开是黑的,并且最讨厌和尚,他这明明就是针对寒山内功这门纯正而离谱的佛门内功,打算趁机把寒山拾得,也就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留在人间的后手给抹煞掉——

这分明才是事情的真相吧!

虽然这不能全怪张真人。

毕竟就连经历两个世界的江闻,也是第一次看到寒山内功这种,在邪门、阴损、作孽、离奇、恶心人、别沾边各个方面都登峰造极的六边形武功,损人损己自找苦吃。

但这更不能怪江闻,表现的这么义愤填膺。

毕竟他现在就身怀着此世间最为高强深厚的寒山内劲,并且兼具着白阳教名誉未来佛祖的隐藏身份,怕就怕万一这神出鬼没的张真人现在还没仙去,此刻跑出来给他一下就有得受了。

【江道长,难道没有听闻祖师‘甲子荡魔’的事迹吗?】

此话一出,江闻更是如遭雷击,心说好好好,“甲子荡魔”可以这么理解的是吧。

所谓的“甲子荡魔”,传说是中年时期张三丰在武功大成之后,曾用一甲子的时间剿灭江湖邪恶势力,这期间的张三丰几乎把江湖上的的恶人连根崛起,包括那些曾被蒙元所收买的门派和高手,也正是因为张三丰这一举动,甚至导致元末明初的高手都出现了断代。

可要是按照赵无极的说法,所谓的“甲子荡魔”可就不只是比喻借拟了,分明真是行走江湖对付希夷之物整整一个甲子,而那些邪道高手,不过是他顺手杀掉的罢了!

这么一想,江闻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没那么危险,抹了抹冷汗说道。

“这张真人还是太冲动了……话说回来,真人遇见希夷行事镇压,遇见邪道高人反手剿灭,结果就把这位仙人当一个屁给放了?湛卢山的仙人也太没有排面了吧?”

【仙者,长生僊去也……】

江闻本以为自己能够顺理成章地套出更多的话,却没想到赵无极比他想的还要更加狡猾,忽然间顾左右而言他,罔费江闻的一番心思。

深深山林怪风肆虐,此时的天幕穹窿哪怕在十种颜色的神气支撑之下,也越发见得式微昏暗,而屏障之外的天空正在熊熊燃烧,天火疯狂肆虐在漆黑的画卷之上,那是只有通过观星望气之术,又或者摩尼宝珠般异宝烛照,才有幸让凡人窥见的疯狂场面。

跨龙羽人在春分这天,如约而至地出现在了天空中,这次所遗留的不再是千万年前的残景,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的诡异场景,就好像天空大地的位置猛然颠覆,从地脉深处放起了源源不绝的璀璨烟花……

那时从地底不断涌出的紫气龙光刺破屏障,正毫无保留地冲向田野间牛斗两宿的方向——

源于苍龙七宿中心宿大火星的龙光,却疯狂逆涌向玄武七宿的牛宿!天地之数,日月五星,皆起于牵牛!

《汉书》之《天文志》提到过:“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很明显在这个对由天文星象推至天人感应学说而最为狂热的朝代里,就已经对于牛宿有着非常深刻而隐秘的认识。

江闻也猜不透这座大阵,如今究竟是逆转了紫气龙光所要回归的位置,还是如今他的所见,才是紫气龙光真正的归宿,因为数千年以来都被星象谶纬所笃信的二十八星宿分野,很可能也存在着某些低维度本就无法想明白的谬误。

正是所谓的“气冲牛斗”,让人们将目光一直看向玄武七宿的方向,可这一切很可能是湛卢山中始作俑者所布下的迷阵,让他们忽略了真正的危险,其实来自于苍龙七宿所在的方向。

此时江闻背后的湛卢剑嗡嗡作响,似乎剑身之中也有一股莫名力量正被天空牵引,想要破体而出,却终究被质地坚硬、千年不败的合金剑身所固锁。

知者不敢言,言者不敢书,一切脉脉直至今日。

江闻喃喃道:“这也太疯狂了,是谁设下这么大的一场骗局,就为了做这么无聊的事情呢?”

赵无极似乎也遥望着天外无穷无尽的异象,发出了让人捉摸不透的感叹。

【古书言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然而这一切,恐怕连当初在此以白马白牛祀昆吾之神的越人,都想不到会有这么离奇巧合的事情吧……】

江闻听完微微愣怔,看了看湛卢剑,随后忽然抬起头望天说道。

“我明白了……在天为紫气龙光,在地为神锋兵刃……那么,在人呢?”

江闻瞬间领悟到的事情,似乎也震惊了赵无极,他时隔许久才压低发出声音,同时似乎在和什么极为危险的力量抗衡着。

【江道长,你又明白了什么?】

江闻不屑于与这个悭吝的人多做分享,潜鳞戢羽又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懂得。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早到他从易云葬身的剑窟里走出来的时候,江闻就怀疑过这片土地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能够悄然替换掉物质之中的碳元素,然后呈现为某种更加坚硬怪异的状态。

只不过他当时被“炭人”的存在所恼怒,并没有立刻联想到人类作为碳基生物,本来也是一种可以被替换的东西,直至他刚才被漫山遍野的焦尸所围困,才渐渐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如此想来,他倒还是得感谢赵无极的安排了。

有的时候,江闻曾认为自己在想象力方面能凌驾于古人,但也有的时候,他会被古人那种超越道德边界,乃至万事皆允的实验态度所惊吓。

江闻正试图说服自己,他是暂时地抛弃人性进行思考——假如有一些人没有变成“人炭”,也没有变成“焦尸”呢?

就在此时,一股咆哮山林的杂音忽然响起,不远山头之上有一道幽微残缺的身影矗立,似人似兽不可分辨,浑身斑驳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此刻正被发北面而噪,对着天地发出阵阵鬼吼之声。

“……我明白了,但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觉得你说的对。”

江闻愕然片刻,又自顾自地摇头。

赵无极的声音之中带着一丝丝嘲笑。

【江道长,怎么连武当祖师张真人的话,你现在都要怀疑】

【如今在你面前的,明明就是‘仙人’。】

江闻十分怀疑,所谓捭阖天下、落子如山的全才人物、青阳教主赵无极,其实是抑郁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互相作用的产物。

因为他接下来的话,让江闻都惊叹于武当一脉的天马行空。

【《尔雅·释名释长幼》言,“老而不死曰仙”。这便是生活了不知多少岁月的仙人,你又因何如此不屑一顾。祖师曾经猜测过,此物在人,当为金液大药……】

江闻捂住了脸。

疯了,果然全都疯了。

“金液”的炼制之法,出自《道藏·洞神部》之《太清金液神丹经》,所谓金液,其实是丹砂、雄黄、雌黄等矿物质经研磨之后,被封闭于土釜中,通过长期加热氧化之后获得的化学提炼物,因其“罗光纷纭,其气似紫华之见太阳”,发出紫色光芒,而被称为金液,甚至被视为有长生不死的功效。

然而纵使书中记载如此详细,数千年来此物却就像是西方炼金术的贤者之石,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根本没有人能在外丹中复刻出来。

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人相信,只要能以金液大药炼制还丹,主宰入于黄庭发号司令,使那日渐消耗的先天一气,不减反增,就能成就长生久视大道。

“如此说来,山里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有不少是你的手笔吧?就为了找出什么长生不老、狗屁倒灶的金液大药?”

这下,赵无极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倒是很充足了,他明明很早就发现了这里有着某种奥秘,甚至可能寻觅出“古之仙人”能长生不死的秘密。

只是江闻看着那浑身斑驳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的怪物,浑身都散发出恐怖谷效应所带来的天然厌恶,这不过又是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死之道”。

下一秒,他就决定不按常理出牌,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

“赵教主,你说了那么多,就没有想过在你眼前的仙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吗?”

【莫非江道长短短时间,就已经有了眉目。】

江闻哈哈一笑。

“不用试探我了,这点事情我也不需要藏着掖着,只是忽然想起来了,才想和你说说罢了。”

“最早发现这里的并非吴人越人,而是从中原流落到此地的昆吾族人,这一点赵教主应该也多少有所察觉吧?”

猜测赵无极全神贯注听着没有答话,江闻旋即说道。

“越人在此地杀白马白牛祭祀,不过是对昆吾族人虐杀奴隶的拙劣模仿——但最终效果是一样,因为早在上古颛顼帝时期‘乃命重黎,绝地天通’,就已经察觉到了来自星海之中的危险,并且试图加以隔绝。”

“我曾听过一个说法,宇宙间往来于心宿二-毕宿五的这条恒星轴线,和往来轩辕十四-北落师门的这条恒星轴线,在星际间有着很高的地位,可以视作一条四通八达的驰道。”

“如果这条驰道在刚好的时间和位置,比如当太阳到达黄经位于0°时刻,也就是春分到来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干扰而陷入死点。”

“所谓死点,一种机械运动中恰好处于平衡的特殊位置点的统称,有一种死点是在死点周围运动会缓慢、以至于难以肉眼辨别的死点,一段时间就会自己慢慢解除。或许湛卢山记载的跨龙羽人陨地,根本就是一群小蚂蚁所制造的星际车祸?”

“别问我,我也不知道北落师门里藏着什么,但不论原因如何、说来也巧,颛顼帝设立了‘火正’的官职,实际上就是专门负责观测心宿二,这颗苍龙七宿中最亮的星。而《史记》记载直到帝喾时,还是由具有‘绝地天通’大功的重黎,继续担任火正,监察着这颗在他们眼中最为危险的星星。”

“接下来,请不要觉得我是在牵强附会,继续往下听。”

“史记记载很明确,重黎之后,他弟弟吴回继续担任火正,后来吴回之子陆终也担任火正,再往后陆终氏娶于鬼方氏生六子,其长曰昆吾——明白了吗,这就是昆吾氏族的来源,也是他们关于苍龙七宿、大火星、跨龙羽人奥秘的流传轨迹!”

【……即便你捋清了昆吾一族的来历,然后呢。】

江闻哈哈大笑,似乎在嘲笑他的自欺欺人。

“赵教主我问问你,假如面前的真是一名服食金液大药而长生不老的仙人,为何你们的祖师真人会过而不见,弃之如敝屣呢?到底是他一个修道之人修成了佛门的四大皆空,还是有一些就连他都没有兴趣,乃至于没有办法动手的理由呢?”

【………】

“不需要我说,《史记·楚世家》载的很清楚了。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而其中的季连,就是楚国的始祖。”

“在这个古老的家族之中,只有幼弟得到了存续发展,不像昆吾氏作为方伯,在夏末便因桀为虐而遭夷灭,后代族人更因‘不服周’而流利四散,而其他人也是差不多,此时唯一值得投靠的,就是出自同宗的季连之后、楚国地方了。”

“其中特别要提到的就是三子彭祖,他所在的彭国纵然在夏朝盛极一时,又在周初作为牧誓八国之一参加了牧野之战,却也仍旧难逃衰败的命运,最终并入了楚国之中。”

“——这时你猜猜,昆吾氏的传世秘密,会不会流入同一家族的彭祖氏一脉耳中呢?”

关于这些东西,江闻没有故意采用什么危言耸听的内容,因为真正危言耸听的还在后头,他如今只是抽丝剥茧地把一个对于赵无极并不算秘密的秘密,用时间长河上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了推理,逐渐逼近他所追寻的结论。

再然后,他只需要抛出一个流传在武夷山中极为久远的典故就行。

唐贞观初年,左千牛卫将军彭迁入闽,提督建州诸军事,致仕后遂带领亲属捐金雇募民力开垦建阳北乡,凿湖筑坝,垦田三千余顷,建九十余村,筑室崇岭而居,召集民居约万计,取名“新丰乡”,成崇安县最早建置成雏形。

唐太宗曾问他,他明明是江苏镇江丹阳县人,大彭国祖地也在江苏,为何要对层峦叠嶂、道路险远的闽地如此钟情。

彭迁只是掏出族谱,上面说当初彭祖“因慕闽地不死国”而来福建,那么他彭迁只称自己是因“慕彭祖之故庐”而来,可闻讯的唐太宗却发现彭迁眼里除了景慕之外,还有一丝丝的恐惧。

【因慕闽地不死国……?】

赵无极确实没有想到这一点,更未能像江闻这样天马行空地,把一堆似乎毫不相干的史料联系在了一起。

江闻在底线上可能不如赵无极灵活,但不代表他拿不出学术上的纯粹态度,反正现代史学的诸多研究都表明,在自身难保的原始人中,杀死非生产的成员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合乎道德的责任——既然他们处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往往是重壮贱老,母拜于子,子倨于父,他们就不得不杀死多余的孩子和精疲力竭的老人。

至少在武夷山本地的传说里,彭祖带领族人从物资丰饶的故国来到荒草荆棘、朝不保夕的闽地之后,首领就变成了他分别名为彭武、彭夷的儿子,彭祖本人则下落不明,对外则称他是进入深山成为了仙人。

自那以后,彭祖就成了他们口中的“仙人”。

大家说他虽然有不死的寿命,却故意避开人情世故,远离世俗的荣辱欢乐,就像鸟雀变成了蛤蜊,野鸡变成了海蜃一样,失去了人的本性,变成了异类,经常有人会在闽地的山谷溪涧的角落里遇见他,却一转眼就消失不见。

据目睹过彭祖的人说,他成仙后的外貌“深目而玄凖,鸢肩而脩颈,丰上而杀下”,可在江闻看来,却颇近于因缺乏食盐而导致的所谓低钠血症状,如皮肤变黯、头发灰白、四肢细、眼窝与前囟凹陷等症状——

就和民间传说中“白毛女”因缺乏食盐而导致头发变白一样,应该都是对类似人类在野化生存状态的反映,模样不但符合汉代之前的仙之古意,也极为符合现在研究中野化生存老人之形象。

赵无极与江闻都沉默了许久,似乎在某种气氛中体悟了张三丰真人对这位“仙人”熟视无睹的根由。

他们任由浑身斑驳如古松,发蓬蓬如羽葆的怪物,在原地拼尽全力也无法发出属于人类语言的嘶吼。或许他真的曾经在极度饥饿之中,服下了来自天外的金液大药,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因为从周代至当下,两千余年的悠久时光冲刷尽了他的意志,他不再记得自己是彭祖,也不记得自己是人类,连带着被遗弃驱逐、无人过问的怨愤,踽踽寂寂、眠树枕石的凄凉,都一并化为了一滩泥水,只有深踩入其中的脚印短暂留存,但很快也会在泡沫翻滚中复归于混沌,复归于一个残酷的童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