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墨香浸岁月,暗流隐商途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第一百七十六章 墨香浸岁月,暗流隐商途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辰神宫的尚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30 04:28:35 来源:源1

第一百七十六章墨香浸岁月,暗流隐商途(第1/2页)

新都的初冬总带着些西域来的干爽,风掠过院中挂着的葡萄藤干,簌簌落了几片碎叶在窗棂上。黄玉卿坐在靠窗的花梨木书案后,指尖捏着的狼毫笔刚蘸了墨,却在绢纸上方顿了片刻——纸上“中风急救篇”四个字已写得筋骨分明,墨迹未干时,倒让她想起了二十年前那个雪夜。

彼时她刚入将军府不久,萧老将军突发中风倒在书房,京中医官围着床榻束手无策,连萧劲衍眼底都凝着一层化不开的霜。她躲在帐后,指尖攥着那枚还未完全认主的玉佩,心跳得像要撞破胸口——那时她还不确定灵泉水能不能稳住老将军的脉象,更怕暴露空间的秘密,只能借着针灸的由头,偷偷将灵泉水混在汤药里。

“又走神了?”

萧劲衍的声音从对面传来,他面前摊着一卷《萧氏兵法》的初稿,墨锭刚研得细腻,指腹上还沾着点墨痕。他抬眼时,目光落在黄玉卿鬓边新添的几根银丝上,语气软了些:“是想起父亲当年的事了?”

黄玉卿回过神,笔尖落在纸上,晕开一小团墨:“可不是么。写急救篇,总绕不开第一次用针灸配药的情形。那时我还怕,怕一剂药下去没效果,更怕被人看出破绽。”她伸手摸了摸手腕上系着的玉佩,玉质温润,内里的灵泉似有若无地流转着——这枚玉佩陪了她二十年,从最初只能取出灵泉水、种几株药草,到如今能储物、能改良种子,甚至在雪灾时藏下数十老弱,早已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萧劲衍放下笔,起身走到她身边,目光落在绢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上,有几处还画着简易的穴位图。“父亲若还在,见你把这些医术传下来,定是高兴的。”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当年暗算父亲的柳家,上个月我让人去查了,柳老贼在狱中病逝,他那几个儿子没了靠山,如今在江南做些小生意,再不敢踏足京城半步。”

黄玉卿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释然,又很快淡下去。柳家是老将军中风案的元凶,当年他们查出来时,柳家已致仕多年,却仍在暗中联络旧部,试图动摇萧劲衍在朔北的根基。后来少帝下令彻查,柳家满门抄斩的罪名都拟好了,是她和萧劲衍拦了——倒不是心软,是怕牵连太广,扰了朝堂安稳,更怕让朔北陷入风口浪尖。如今柳家彻底没落,也算是给老将军的在天之灵一个交代。

“都过去了。”她轻声说,笔尖继续在纸上移动,“现在这样最好,朔北安稳,孩子们也都能独当一面,比什么都强。”

正说着,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是念北的贴身侍女青禾。青禾捧着一个漆木托盘进来,里面放着一封密信和几张商会的账册,躬身道:“夫人,将军,小姐从西域发来的密信,还有这个月西域商路的账册。”

黄玉卿放下笔,接过密信。念北的字迹利落,带着些男子的英气,信里先提了西域都护府的近况——萧明轩和西域公主阿依古丽一起开垦了万亩良田,耐寒麦种长势正好,牧民们送来的乳酪都堆成了小山;又说念安在边境训练的火器营已能熟练使用改良后的燧发枪,上次演习时,三十步内击穿了三层铁甲。

看到这里,黄玉卿忍不住笑了,指腹划过信纸:“你看,明轩总算不怵西域的风沙了,念安的火器营也成了气候。”

萧劲衍凑过来看,目光却落在了信的后半段。念北在信里提了件怪事:近一个月,西域南道来了一支陌生的商队,首领是个高鼻深目的男子,说的话既不是西域语也不是中原话,带的货物里除了寻常的香料、宝石,还有几箱密封的铁件——念安派去的人偷偷看过,那些铁件的样式像极了罗刹国火器的零件,却没有任何罗刹国的印记。

“陌生商队?”萧劲衍的眉头皱了起来,指尖在信纸上敲了敲,“罗刹国战败才两年,按说他们的残余势力该龟缩在西方,怎么会突然派商队来西域?”

黄玉卿的笑容也淡了下去。她想起去年罗刹国派来的朝贡使团,首领看向朔北火器营时那贪婪的眼神,当时她就觉得不安,如今看来,这份不安不是空穴来风。“念北说,那商队首领总打听咱们的酒坊和牧场,还想求见火器营的工匠。”她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警惕,“怕是来探虚实的。”

萧劲衍沉默片刻,转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外。初冬的阳光洒在新都的街道上,能看到往来的商旅牵着骆驼走过,孩子们在巷口追着风筝跑,一派太平景象。可他知道,越是平静,越容易藏着暗流。“让念北多派些人盯着那支商队,别打草惊蛇。”他回头看向黄玉卿,“另外,让念安加强边境的巡逻,尤其是西域南道的关卡,仔细检查过往的货物。”

黄玉卿点点头,提笔要写回信,指尖却突然顿住——她感觉到手腕上的玉佩微微发烫,内里的灵泉流速似乎比往常慢了半分。她不动声色地用指腹摩挲着玉佩,心里掠过一丝隐忧:这二十年来,空间的灵泉从未有过异动,是因为最近用它改良的种子太多了?还是因为……她年纪大了,对空间的掌控力在减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六章墨香浸岁月,暗流隐商途(第2/2页)

“怎么了?”萧劲衍察觉到她的异样,走过来握住她的手。

黄玉卿摇摇头,将那点不安压下去,重新拿起笔:“没什么,许是刚才研墨久了,手腕有些酸。”她飞快地写完回信,叮嘱青禾尽快送到西域,又拿起商会的账册翻看——念北在账册里标注了几处异常的价格波动,西域的皮毛价格突然涨了两成,而中原的丝绸却迟迟未运到,说是在河西走廊遇到了“山匪”。

“山匪?”黄玉卿皱起眉,“河西走廊是咱们和中原贸易的必经之路,向来安稳,怎么会突然冒出山匪?”

萧劲衍凑过来看了看账册上的标注,目光沉了沉:“怕是有人故意在断咱们的商路。你还记得上个月少帝派来的使臣吗?他提过想让朝廷接管河西走廊的商税,被你以‘朔北商会已与当地官府达成协议’挡回去了。”

黄玉卿心里一动。少帝亲政后虽然对朔北多了几分倚重,但朝廷里总有些老臣盯着朔北的财富,尤其是商路这块肥肉。河西走廊的商税每年能给朔北带来数十万两白银,若是被朝廷接管,不仅损失惨重,还会断了朔北和中原的联系。“看来,这‘山匪’怕是冲着咱们来的。”她放下账册,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得让商会的人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

萧劲衍握住她的手,指腹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节——这双手曾经救过无数人,也为朔北赚下了万贯家财,如今却因为这些琐事添了不少薄茧。“别太劳心,”他轻声说,“孩子们都长大了,这些事让他们去处理就好。咱们啊,还是把书著完,多陪陪孙辈,比什么都强。”

黄玉卿抬头看着他,眼底渐渐染上暖意。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连墨痕都显得温柔了些。她想起昨天孙辈们来书房,小孙子萧承宇拿着一支木剑,非要给她表演“念安叔叔教的剑法”,小孙女萧承月则抱着她的腿,软乎乎地说“奶奶的医书要快点写完,我也要学治病”。

“你说得对。”她笑了笑,重新拿起笔,“先把这篇‘冻伤防治’写完,冬天快到了,西域的牧民用得上。”

萧劲衍回到自己的书案前,却没有立刻动笔。他看着黄玉卿认真的侧脸,又想起念北信里的陌生商队,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卷泛黄的地图,是当年老将军留下的西域舆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各个部落的位置,还有几条不起眼的小路——那是老将军当年征战时发现的秘密通道,如今怕是能派上用场。

他指尖落在西域南道的位置,轻轻画了个圈。不管那支商队是来探虚实的,还是另有图谋,朔北都不能掉以轻心。还有河西走廊的“山匪”,也得尽快查清楚底细。

夕阳西下时,书房里的墨香更浓了。黄玉卿终于写完了“冻伤防治”,伸了个懒腰,看向窗外——晚霞将新都的屋顶染成了金红色,远处传来牧民归家的歌声,还有孩子们的嬉笑声。萧劲衍走过来,拿起她写好的绢纸,仔细读了一遍,点点头:“写得详细,牧民们一看就懂。”

“等明儿让书院的学生抄几份,送到西域去。”黄玉卿站起身,揉了揉肩膀,“走,去看看厨房的羊肉汤炖好了没,承宇说今天要喝三大碗。”

萧劲衍笑着点头,伸手扶着她。两人并肩走出书房,脚步缓慢,却很稳。院中的葡萄藤在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安稳。可只有他们知道,在这片繁华之下,有些暗流已在悄然涌动——陌生的商队,神秘的铁件,河西走廊的“山匪”,还有那枚玉佩里微微异动的灵泉,都像是埋下的种子,不知何时会生根发芽。

黄玉卿走了几步,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书房的方向。书案上的密信还摊开着,念北的字迹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她轻轻攥了攥手腕上的玉佩,心里默默想着:等开春,得找个机会,把空间的一些秘密,再跟念北好好说说。

晚风掠过,带着一丝凉意。萧劲衍察觉到她的紧绷,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别担心,有我呢。”

黄玉卿抬头看他,笑了笑:“嗯,有你呢。”

两人相携着走向厨房,背影在晚霞中渐渐拉长。远处的街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零星的灯火亮起,像是撒在新都的星星。而书房里的那卷舆图,还摊在书案上,红笔标注的圈,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