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 第一百七十九章 稚语无心露锋芒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第一百七十九章 稚语无心露锋芒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辰神宫的尚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30 04:28:35 来源:源1

第一百七十九章稚语无心露锋芒(第1/2页)

朔北新都的秋来得早,一场清露过后,庄园里的桂树便泼泼洒洒地开了。细碎的金蕊缀满枝头,风一吹,满院都浸在甜暖的香气里,连空气都像是裹了层蜜。

黄玉卿坐在药田边的竹椅上,手里捏着片刚摘的紫苏叶。叶片边缘还沾着晨露,凉沁沁地贴在指尖,她却没太在意——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石桌上,那里摊着张泛黄的纸,是方才管家从京中旧档里找出来的地契,落款处还能看见黄家那不成器的儿子黄三郎歪歪扭扭的签名。

“夫人,京中那边的信回来了。”贴身丫鬟青禾轻手轻脚走过来,将一封封口的信笺递上,“说是黄家如今在通州城外开了家杂货铺,生意不算红火,倒也安稳。三郎如今每日早起卸货,晚上算账,再不敢像从前那样赌钱耍滑了。他那小儿子今年进了私塾,头回月考还得了先生的赏。”

黄玉卿接过信,指尖拂过粗糙的信纸边缘,忽然想起二十多年前在将军府的情景。那时黄家父母带着黄三郎上门,哭天抢地要她给弟弟谋官,黄三郎穿着不合身的锦袍,眼神总往府里的摆件上瞟,那副贪得无厌的模样,如今想起来竟有些模糊了。

“他没再提过朔北的事?”她问,声音里没什么波澜,就像在问一件寻常的街坊琐事。

“没提过。”青禾摇头,“送信的人说,有回通州城里有人说‘朔北黄郡主’如何如何,三郎听见了,赶紧拉着家人就走,还叮嘱孩子‘别接话,咱们跟那边没关系’。”

黄玉卿闻言,轻轻笑了笑。她当年给黄家那笔钱和地契时,就没指望他们能感恩戴德,只图个“眼不见为净”。如今看来,这黄三郎总算没蠢到底,知道“安分”二字怎么写——也算没白费她当初没把事做绝的心思。

“把地契收起来吧,”她将紫苏叶丢进竹篮,起身时腰肢微微发僵,毕竟是快八十岁的人了,寻常走动还好,久坐之后总有些不便,“往后京中关于黄家的消息,不必特意报来,他们过他们的日子,咱们过咱们的,就好。”

青禾应了声,刚要收拾石桌上的东西,就听见院角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是萧清和,萧明轩的小女儿,今年刚满六岁,最喜欢跟着黄玉卿在园子里转。此刻小姑娘正蹲在药田边,手里捏着朵小小的桂花,小心翼翼地往竹篮里放,生怕碰掉了花瓣。

“奶奶!奶奶你看!”萧清和看见黄玉卿起身,立刻蹦蹦跳跳跑过来,小手里捧着那朵桂花,“这花好香,放在您的药篮里,药材是不是也会变香呀?”

黄玉卿弯腰,轻轻摸了摸她的头顶。小姑娘的头发软软的,像初生的绒毛,眼睛亮得像极北的星子,让她想起念安小时候——念安当年看沙盘时,也是这样亮晶晶的眼神,满是好奇与认真。

“说不定会呢。”她笑着接过桂花,放进竹篮的一角,那里正放着几株刚从空间移栽出来的“明心草”。这草寻常地方也长,只是叶片偏暗,唯有沾了空间灵泉的气息,叶缘才会泛出淡淡的银辉。黄玉卿移栽时特意选了靠近竹篮的位置,想着让灵泉的气息慢慢滋养,却没料到……

“奶奶,这草好特别呀!”萧清和的目光忽然落在明心草上,小手指着叶片边缘,“它的边边比别的草亮,像撒了碎银子!”

黄玉卿的心轻轻一动。这明心草移栽出来才三日,银辉本就淡,寻常人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可这六岁的孩子,竟一眼就看出来了。她蹲下身,故意问道:“清和怎么看出来的?别的草不也绿莹莹的吗?”

“不一样的!”萧清和皱着小眉头,很认真地说,“这草的绿更润,边边还有光,像奶奶您戴的那枚玉坠子——上次我看见奶奶摸玉坠子,玉坠子也会亮呢!”

黄玉卿的指尖顿了顿。她戴的那枚祖传玉佩,是空间的钥匙,寻常时候看着就是块普通的暖玉,只有她动用空间时才会泛出微光。萧清和竟能看见那微光?

正思忖着,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萧劲衍拄着拐杖走过来,身上穿着件素色的锦袍,头发已全白了,却依旧身姿挺拔,只是步伐慢了些。他看见祖孙俩蹲在药田边,嘴角不由得弯起:“又在看你的宝贝草?清和这丫头,跟你一样,天天围着药田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九章稚语无心露锋芒(第2/2页)

“爷爷!”萧清和立刻扑过去,抱住萧劲衍的腿,“爷爷你看,奶奶的草会发光!”

萧劲衍低头看了眼药篮里的明心草,又看了眼黄玉卿,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他弯腰抱起萧清和,笑着说:“咱们清和眼睛亮,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将来啊,说不定能帮奶奶管药田呢。”

萧清和眼睛一亮,用力点头:“我要帮奶奶!我还要学奶奶识草药,给爷爷熬补身体的汤!”

看着孩子雀跃的模样,黄玉卿和萧劲衍相视一笑。夕阳正斜斜地挂在西边的树梢上,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桂花香裹着药草的清苦,在风里慢慢散开,竟有种说不出的安宁。

待萧清和被丫鬟带去吃点心,萧劲衍才扶着黄玉卿走到廊下坐下。他递给她一杯温热的菊花茶,轻声道:“方才宫里来人了,说靖王……没了。”

黄玉卿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随即轻轻“嗯”了一声。靖王被圈禁在府里二十多年,早已是个被遗忘的人。当年他因绑架她不成被圈禁时,萧劲衍曾问过她要不要赶尽杀绝,她只说“留他一条命,比杀了他更让他难受”。如今想来,那二十多年的孤寂,于靖王而言,或许比死更难熬。

“人死如灯灭,”黄玉卿喝了口菊花茶,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他当年执念太深,落得这个下场,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她顿了顿,想起靖王当年对她的执念,竟有些唏嘘,“往后京中,又少了个故人。”

萧劲衍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有些凉,他便用自己的手裹着,轻轻搓了搓:“故人总会走的,咱们能陪着彼此,看着孩子们好好的,就够了。”

他说得轻描淡写,黄玉卿却知道,他心里也未必平静。当年靖王联合朝臣弹劾他们,若非他们早有准备,朔北或许就不是如今的模样了。只是岁月磨平了太多东西,那些曾经的针锋相对,如今再提起,竟只剩一声叹息。

“对了,明轩送来信了。”萧劲衍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另一封信,“西域那边不太安稳,有几支商队在楼兰附近遇袭,不是寻常马匪的手法——马匪劫财,他们却把货物都烧了,只带走了几个懂冶铁的工匠。”

黄玉卿接过信,快速扫了几眼。明轩在信里说,那些遇袭的商队,都是从朔北去西域的,带的货物里有不少改良后的冶铁工具。他怀疑是西边的小部落动的手,也可能……是有人想故意破坏朔北与西域的贸易。

“冶铁工匠……”黄玉卿指尖敲击着桌面,“咱们的工坊刚改良了高炉,能炼出更坚韧的钢材,西域那边不少部落都想来学。会不会是有人怕咱们把技术传出去,故意截杀工匠?”

萧劲衍点头:“明轩也是这么想的。他已经派了人去查,只是楼兰那边地形复杂,怕是要些时日才能有结果。”

黄玉卿沉默片刻,抬头看向西边的天空。夕阳已经沉下去大半,只剩下一抹淡淡的橘红,像被墨染过的绸缎。西域离朔北不远,若是真有人想在那里生事,怕是会影响到朔北的安稳。

“让明轩多留意些,”她轻声道,“若是需要支援,让念安派些人手过去。还有,告诉念北,最近西域的商队多派些护卫,别让那些人有机可乘。”

“放心吧,我已经让人传信了。”萧劲衍握住她的手,“咱们都老了,这些事该让孩子们去办了。咱们啊,就好好在园子里赏桂花,等他们的好消息。”

黄玉卿笑着点头。风又吹来了,桂花香更浓了,远处传来萧清和的笑声,清脆得像风铃。她靠在萧劲衍的肩上,闭上眼睛,忽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没有纷争,没有算计,只有身边的人,和满院的桂香。

只是她没看见,萧清和刚才蹲过的药田边,那株明心草的叶缘,银辉似乎又亮了些。而廊下的阴影里,那枚被她藏在衣襟里的玉佩,正隐隐透出一丝极淡的微光,像是在回应着什么。

夜色慢慢漫上来,将庄园裹进温柔的黑暗里。只有那满院的桂香,还在悄悄弥漫着,像是在诉说着过往的岁月,也像是在等待着未来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