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 第九十九章 金殿辩诘定乾坤,帝心难测藏暗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第九十九章 金殿辩诘定乾坤,帝心难测藏暗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辰神宫的尚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30 04:28:35 来源:源1

第九十九章金殿辩诘定乾坤,帝心难测藏暗澜(第1/2页)

太和殿的鎏金铜兽在晨光里泛着冷硬的光泽,殿外的玉阶上积雪未消,寒风卷着碎雪沫子扑在朝服下摆,却吹不散殿内凝滞如铁的气氛。黄玉卿立在萧劲衍身侧,玄色绣金凤的郡主朝服衬得她身姿挺拔,指尖虽悄悄攥紧了袖中叠得整齐的账册,面上却不见半分局促——方才御史大夫周显声“叩请陛下彻查朔北财富来源”的话音还绕在梁上,金銮殿内文武百官的目光或探究、或质疑、或幸灾乐祸,尽数落在他们夫妇身上。

“镇北王,”御座上的少帝声音尚带着几分少年人特有的清越,却又刻意压着威严,“周卿所言非虚?朔北不过三载,便从荒僻边城变作‘富可敌国’之地,连西域商队都言‘朔北宝钞可当黄金用’,此事你需给朕,给满朝文武一个说法。”

萧劲衍上前一步,玄铁玉带碰撞出沉闷的声响,他微微垂首,声线沉稳如铸:“陛下明鉴。朔北之富,非天降横财,乃军民同心、寸土耕耘所得。臣妻玉卿初到朔北时,牧民饥寒交迫,士兵衣甲单薄,若非她以药膳救老父性命、以空间药材治瘟疫、以酿酒牧畜兴产业,朔北至今仍是一片死地。”

“空间?”周显声立刻抓住话头,上前一步跪在丹墀下,高举朝笏朗声道,“陛下!镇北王竟提及‘空间’这等虚无缥缈之说,分明是欲盖弥彰!臣听闻朔北军中有‘灵泉水疗伤’‘凭空取粮’之事,此等妖异之能,恐非吉兆!且朔北钱庄私发宝钞,不经户部核准,形同自立货币,这已是逾制之举!”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黄玉卿抬眸望去,见靖王站在文官列尾,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她瞬间明白,今日这场弹劾,定有靖王在背后推波助澜。她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对着御座盈盈一拜:“陛下,臣妇有话要说。”

少帝颔首,目光落在她身上时,多了几分复杂的探究:“黄卿但说无妨。”

“回陛下,”黄玉卿直起身,从袖中取出两本账册,由内侍呈给少帝,“此乃朔北近三年的收支明细与钱庄储备清单。所谓‘空间’,实则是臣妇祖传玉佩中藏有的一方药圃,内有山泉可滋养药材,绝非‘凭空取物’——当年瘟疫时,臣妇每日亲率侍女采摘药材、熬制药汤,军中将士皆可作证;至于灵泉水,不过是山泉经药草浸润,有消炎镇痛之效,臣妇已将泉水样本与药材图谱送至太医院,太医令可查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周显声,声音陡然清亮:“至于朔北宝钞,臣妇不敢隐瞒,确是未经户部核准便发行。但臣妇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每一张宝钞背后,皆有足额的黄金、白银与粮食作为储备,钱庄账目清晰,随时可接受户部查验。且宝钞流通仅限朔北与西域商路,从未流入中原腹地,何来‘逾制’之说?”

周显声脸色一白,仍强辩道:“即便如此,朔北酿酒、牧畜之利,何以短时间内积累如此巨额财富?臣听闻,去年北境之战,朔北商会竟向中立部落高价售卖粮草,这与发国难财何异?”

“周大人此言差矣。”黄玉卿从内侍手中接过另一卷文书,展开在殿中,“北境之战时,朔北军粮消耗每日逾千斤,若仅靠朝廷拨给的粮草,不出一月便会断供。臣妇组织商会向中立部落采购粮草,并非‘高价售卖’,而是以物易物——用朔北烈酒、皮毛换取粮食,既解了军粮之急,又为部落带去生计,何来‘国难财’之说?且战后臣妇已将商会盈利的三成上交国库,用于修复边关城墙,户部司农司皆有记录,大人可查。”

她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李默便出列躬身:“陛下,黄郡主所言属实。朔北去年上交的银两与粮草,确已入库,多用于河北赈灾与边关修缮,臣这里有入库清单可证。”

周显声一时语塞,额角渗出细汗。靖王见势不妙,上前一步道:“陛下,即便朔北财富来源正当,但其军事实力日益强盛,如今萧将军手握朔北兵权,其子萧明轩掌管牧场护卫,黄郡主又深得民心,长此以往,恐生尾大不掉之患啊!”

这话戳中了少帝心中最深的隐忧,他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紧,目光在萧劲衍身上停留许久。黄玉卿心中一凛,知道这才是今日弹劾的核心——不是财富,而是兵权与民心。她立刻开口:“陛下,臣妇愿以‘朔北钱庄’作为抵押,向朝廷借贷三百万两白银,用于疏通黄河河道、修缮中原水利。如此一来,既解朝廷燃眉之急,也可让陛下放心——朔北的财富,始终与朝廷的安危紧密相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九十九章金殿辩诘定乾坤,帝心难测藏暗澜(第2/2页)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三百万两白银,即便对富庶的江南而言,也是一笔巨款,朔北竟愿主动借出,且以钱庄作为抵押,这无疑是向朝廷递出了最大的诚意。少帝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接过内侍递来的账册,快速翻阅几页,见上面收支明细清晰,甚至标注了每一笔粮食、药材的来源与用途,连牧民每户分得的种子数量都记录在册,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镇北王,黄郡主,”少帝放下账册,语气缓和了许多,“朕知你们夫妻在朔北不易,也知朔北军民对你们的拥戴并非虚言。周卿与靖王的担忧,亦是为江山社稷着想,并非恶意揣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百官,朗声道:“即日起,加封萧劲衍为‘朔北王’,世袭罔替;黄玉卿晋封‘朔北郡主’,赐金书铁券,可免朔北军民三年赋税。但朔北军队需按朝廷规制裁减老弱,保留精锐五万;朔北钱庄需接受朝廷派驻监理,定期上报账目;军需产业需由兵部派员监管——你们可愿接旨?”

萧劲衍与黄玉卿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松一口气的神色。裁减老弱本就在他们计划之中,派驻监理与监管军需,虽有掣肘之意,却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二人同时跪地接旨:“臣(臣妇)遵旨,谢陛下恩典!”

退朝时,寒风已停,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玉阶上,将积雪照得晶莹。靖王走在后面,看着萧劲衍夫妇并肩离去的背影,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没想到,黄玉卿竟能凭借几册账册与一笔借贷,便化解了这场危机,还换来了世袭罔替的爵位。更让他不安的是,方才少帝看黄玉卿的眼神,虽有忌惮,却也多了几分倚重,这绝非他想看到的结果。

“王爷,”靖王的幕僚悄声上前,“今日之事虽未成功,但至少摸清了陛下的心思——他对萧劲衍仍有猜忌,只是碍于朔北的实力与财富,不敢贸然动之。属下听闻,太医院近日收到黄玉卿送去的‘灵泉水’样本,正准备查验其成分,或许我们可从这里入手……”

靖王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点了点头:“此事你去办,务必查清楚那泉水的底细。另外,派人去朔北,盯着那批朝廷派驻的监理,若能策反一两个,日后定有大用。”

而另一边,萧劲衍与黄玉卿坐上马车,车内暖炉烧得正旺。萧劲衍握住黄玉卿的手,见她指尖仍有些发凉,温声道:“今日辛苦你了。若不是你早有准备,恐怕今日难以脱身。”

黄玉卿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枚小小的玉瓶,里面装着几滴清澈的泉水:“这是空间灵泉的水,我特意留了样本给太医院。其实灵泉水的真正功效,我只说了三成——它不仅能疗伤,长期饮用还能增强体质,只是此事太过惊世骇俗,不便公开。今日靖王在殿上的反应,你也看到了,他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回朔北后,需尽快加强钱庄与军需产业的戒备,尤其是派驻的监理,定要仔细筛查。”

萧劲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放心,我已让暗卫暗中跟随监理,若他们有异动,定能及时察觉。对了,老父之前提及,当年他中风之事,似乎与京中某位勋贵有关,只是一直没有证据。此次回朔北,我们或许可从那批老将军留下的旧部入手,说不定能找到些线索。”

黄玉卿心中一动——老将军中风的伏笔,终于要开始追查了。她将玉瓶收好,轻声道:“此事需谨慎,毕竟那位勋贵如今虽已致仕,但仍有不少旧部在朝中任职,若打草惊蛇,恐会引来更大的麻烦。我们先回朔北,待根基稳固后,再慢慢查不迟。”

马车缓缓驶出宫门,窗外的街景渐渐热闹起来。黄玉卿掀开车帘一角,看着京城繁华的景象,心中却清楚,这场金殿辩诘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少帝的平衡之术,靖王的暗中算计,还有那尚未查明的老将军中风真相,都将成为他们回朔北后需要面对的挑战。而她怀中的账册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朔北钱庄的储备,其实比账面上记录的还要多三成,这是她为朔北留下的最后底牌,只是不知,这份底牌,日后会用在何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