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 第一百七十章 虎符承业,归园田居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第一百七十章 虎符承业,归园田居

簡繁轉換
作者:星辰神宫的尚九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9-30 04:28:35 来源:源1

第一百七十章虎符承业,归园田居(第1/2页)

朔北的腊月总来得早,王府议事厅外的银桦树裹着厚雪,枝桠上的冰棱折射着晨光,将厅内的暖光切得细碎。厅中没有燃惯常的龙涎香,只点了两炉松针,清苦的气息混着案上热茶的白雾,漫过围坐的几人——萧劲衍居主位,左手边是黄玉卿,右手依次排着萧明轩、念安与念北,下首还坐着几位跟随萧劲衍多年的老将军,皆是鬓角染霜的模样。

案心摆着两样东西:一方鎏金虎符,符身刻着盘绕的龙纹,边角因常年摩挲泛出温润的包浆;还有一枚“朔北王”银印,印钮是展翅的海东青,那是去年少帝亲赐的,如今红绸裹着的印绶还泛着新色。萧劲衍的手指在虎符上顿了顿,指腹蹭过符身的纹路,像是在数着这些年的征战岁月。

“今日叫你们来,是有件事要定。”他的声音比往常沉些,目光先扫过下首的老将军们,“当年跟着先父守朔北时,我比明轩如今还小两岁,总觉得虎符沉得压手,怕负了帐下弟兄的性命。”

坐在最左的赵老将军笑了,声音带着老伤的沙哑:“将军当年第一次领兵守雁门关,大雪封山十日,您带着我们啃冻肉干,硬是把匈奴的骑兵堵在关外。如今明轩世子在西域都护府的能耐,比您当年还胜几分呢。”

萧劲衍闻言也笑,转头看向萧明轩。儿子今日穿了墨色锦袍,腰间系着玄铁带,身姿挺拔如当年的自己,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那是在兵部历练时磨的,是在西域处理部落纠纷时沉淀的。他忽然想起去年萧明轩从西域回来,夜里来书房找他,手里攥着被风沙磨破的舆图,说“父亲,西域的商路通了,但西边的部落总提‘罗刹国的人又在边境探路’”,那时他便知,这孩子早已能扛事了。

“明轩,你过来。”萧劲衍抬手,将案上的虎符推过去。虎符在案上滑过,发出轻微的“咔嗒”声,停在萧明轩面前。

萧明轩起身时,锦袍的下摆扫过凳腿,他弯腰将虎符捧起,入手的重量比想象中沉。符身的温度还带着父亲的余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总爱扒着父亲的膝盖,摸这枚虎符上的龙纹,问“父亲,这上面的龙会飞吗?”那时父亲总笑着说“等你能扛得动它,龙就会为你护着朔北的百姓”。

“这虎符,当年先父传我时,说‘守朔北不是守一块地,是守地里的人’。”萧劲衍的目光落在儿子握着虎符的手上,那双手比他的更修长,却也布满了薄茧——是练剑磨的,是握笔批文书磨的,是在西域扶过牧民的手磨的。“如今我把它传你,朔北的军务、边防,还有帐下这些老弟兄,都交给你了。”

萧明轩喉结动了动,低头看着虎符,声音很稳:“儿子定不负父亲,不负朔北的百姓。”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去年西域都护府收到探报,罗刹国的残部在极西的草原聚集,虽暂时没动静,但儿子已让哨探加了巡查频次。”

这话让厅内的气氛微凝。萧劲衍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能想着这点,我便放心。罗刹国虽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的火器工坊没全毁,迟早还会有动作。”他这话既是叮嘱,也是埋下的提醒——盛世之下,边疆的风从来没停过。

黄玉卿端起案上的热茶,递到萧明轩面前,茶盏是白瓷的,绘着几株青竹,是她亲手画的。“明轩,先喝口茶暖暖身子。”她的声音温和,目光却扫过儿子的脸,见他眼底有淡淡的青黑,便知他近日又在熬夜处理军务,“你父亲当年总说‘治兵先治心’,如今你掌了兵权,既要守好边关,也要顾着自己的身子——你若倒下了,朔北的军民怎么办?”

萧明轩接过茶,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心中一暖。他知道母亲这话是在劝他,也是在帮他——方才父亲的叮嘱带着武将的严谨,母亲的话却多了几分柔软,让厅内的庄重少了些压迫感。他低头抿了口茶,是母亲常泡的雪顶含翠,清冽的茶香漫过舌尖,驱散了几分紧张。

“母亲放心,儿子省得。”他放下茶盏,看向念安与念北,“日后军务上若有不懂的,还要向二弟请教;商行的物资调度,也需三妹多帮忙。”

念安笑着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摸着腰间的玉佩——那是去年父亲送他的,说是能安神。“大哥放心,我这几日正整理西域的地形图谱,等整理好了,给大哥送来。”他年纪虽轻,却已在沙盘推演中多次提出妙策,连老将军们都赞他“有萧老将军的遗风”。

念北则端着自己的茶盏,指尖在盏沿轻轻划着圈。她今日穿了月白色的袄裙,头发挽成简单的发髻,只插了一支碧玉簪。“大哥只管安心治军,商行的粮草、药材,我都按季度备好了,绝不会误了边防的用度。”她说话时,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母亲腰间的玉佩——那是一枚暖玉,常年被母亲揣在怀里,从不离身,她小时候想摸,母亲总说“等你再大些,母亲有东西要交给你”,今日见母亲又下意识地摸了摸玉佩,心中忽然有了些模糊的预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章虎符承业,归园田居(第2/2页)

萧劲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忽然松快了些。他拿起案上的银印,起身走到萧明轩面前,将印绶系在儿子的腰间。银印的重量坠着锦袍,萧明轩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朔北王’的爵位,我也一并传你。”萧劲衍的手按在儿子的肩上,掌心的力量透过锦袍传过去,“少帝那边我已递了折子,他若有旨意,年后该到了。”

“父亲……”萧明轩抬头,见父亲的鬓角又添了几缕白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骑马,他摔下来时,父亲也是这样按着他的肩,说“男子汉,摔了就爬起来”。如今父亲的手还是有力的,却少了些当年的凌厉,多了几分温和。

萧劲衍拍了拍他的肩,转身回到座位上。黄玉卿递给他一杯茶,指尖碰了碰他的手,低声道:“你这几日总失眠,今日了了这事,该能睡个好觉了。”

萧劲衍接过茶,看着厅内的孩子们——明轩握着虎符,眼神坚定;念安在翻看案上的舆图,眉头微蹙;念北在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他忽然觉得,当年先父担心他扛不起朔北,如今他也担心孩子们,可转念一想,孩子们比他当年更出色,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传位给明轩,不是卸责。”他看向老将军们,语气郑重,“日后朔北若有大事,我还在,你们若有想法,随时来找我。”

赵老将军忙起身:“将军哪里的话!您能放心传位给世子,是朔北的福气。我们这些老骨头,定会帮世子守好朔北。”

其余几位老将军也纷纷附和,厅内的气氛又热络起来。黄玉卿看着萧劲衍,见他嘴角带着笑意,眼中却有淡淡的释然——他守了朔北几十年,从少年到白头,如今终于能卸下肩上的重担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萧劲衍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忽然想起昨日与黄玉卿在庄园里散步,见园丁在修剪梅枝,黄玉卿说“等开春了,咱们在梅树下摆张石桌,煮茶下棋好不好?”他当时笑着应了,如今想来,那样的日子竟近在眼前。

议事结束后,孩子们陆续离开。萧明轩走时,又回头看了一眼父亲,见父亲正与母亲说着什么,脸上带着他少见的轻松。念北走在最后,经过母亲身边时,黄玉卿忽然拉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很暖。“北儿,过几日来我房里,母亲有样东西给你。”

念北心中一动,点头应了。她走出议事厅,见大哥正站在廊下,握着虎符望着远处的雪山,背影挺拔如松。她知道,从今日起,大哥肩上的担子重了,她这个做妹妹的,更要帮衬好。

萧劲衍看着孩子们的背影消失在廊尽头,转头对黄玉卿说:“咱们也走吧,去庄园看看。”

黄玉卿点头,与他并肩走出议事厅。廊外的雪还没化,踩在上面发出“咯吱”的声响。萧劲衍牵着她的手,手指有些凉,黄玉卿便将他的手揣进自己的袖筒里。“你看,”她指着远处的新都,“咱们刚来朔北时,这里还是个小堡垒,如今都成了繁华的城了。”

萧劲衍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新都的街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工坊冒着淡淡的烟,学堂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他忽然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白活——守了该守的人,建了该建的城,如今还有孩子们接着守下去。

“是啊,”他轻声说,“都成了繁华的城了。”

风从雪山吹来,带着淡淡的寒意,却吹不散两人手心的温度。黄玉卿忽然想起什么,从袖中取出那枚暖玉,放在萧劲衍的掌心。“这枚玉,你带了几十年,如今该让北儿接着带了。”

萧劲衍握着玉,指尖传来玉的温润。他知道这枚玉的秘密——那是黄玉卿空间的钥匙,是她最大的底牌。“你想好了?”

“嗯。”黄玉卿点头,眼中带着笃定,“北儿心思细,又不涉军政,交给她,我放心。”她顿了顿,又道,“只是罗刹国那边,你还是要多提醒明轩——我总觉得,他们不会就这么算了。”

萧劲衍点头,将玉还给她:“我知道。过几日我去趟边防,再跟明轩交代几句。”

两人慢慢走着,雪落在他们的发上,轻轻薄薄的一层。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守护着这片他们用一生守护的土地。萧劲衍忽然笑了:“等开春了,咱们在梅树下煮茶,再叫孩子们来吃饭好不好?”

黄玉卿看着他,眼中满是温柔:“好啊。”

风轻轻吹过,将他们的笑声送向远方,落在新都的街道上,落在边疆的雪山上,也落在即将到来的、岁月静好的日子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