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 第二十二章 廷争庭辩,砥柱初盟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第二十二章 廷争庭辩,砥柱初盟

簡繁轉換
作者:四戏上人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6 15:57:42 来源:源1

第二十二章廷争庭辩,砥柱初盟(第1/2页)

九间殿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块。闻仲那句“妇人干政,终非国家之福”如同惊雷,在每个人耳边炸响,直指苏妲己参与朝政的核心敏感问题,更是将纣王的失德与她捆绑在一起。

费仲、尤浑等人几乎要掩饰不住脸上的喜色,等着看苏妲己如何在这位威望极高的太师面前身败名裂。

纣王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闻仲这话,连他也一并指责了。他欲要发作,但面对闻仲那浩然正气和赫赫军威,一时竟有些气短。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苏妲己身上。在这泰山压顶般的质问下,她并未惊慌失措,反而向前迈了一小步,身姿依旧挺拔,目光清澈而坚定地迎向闻仲那锐利如鹰隼的视线。

“太师此言,妾身不敢苟同。”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妾身请问太师,何为‘政’?莫非只有庙堂之争、兵马调遣方为政?黎民衣食住行,国家仓廪虚实,百工技艺兴衰,难道便不是政?便不关乎国家存亡?”

她不等闻仲回答,便自问自答,语气渐强:“妾身以为,民为国本,本固邦宁。妾身所为,不过是尽己所能,辅佐大王,固本强基。天工院研究农事水利,为的是让百姓吃饱穿暖,仓廪充实,此非政耶?若此为干政,那妾身甘愿领受此罪!然请问太师,若坐视百姓冻馁,国库空虚,而空谈礼法兵事,便是国家之福吗?”

这一番反问,铿锵有力,将“政”的定义从狭隘的权术斗争拓展到了国计民生的根本层面,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闻仲眉头紧锁,他一生征战,重视实务,苏妲己的话确实触动了他。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纵然有理,然则后宫不得干政,乃祖宗成法!你以妃嫔之身,频频干预朝堂,引得天怒人怨,物议沸腾,费仲、尤浑等小人依旧盘踞朝堂,大王沉溺方术,此皆因你而起!此等乱象,你岂能推脱干系?!”

“太师!”苏妲己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凛然,“祖宗成法,亦需因时制宜!昔日未有棉花龙尾车,今日有了,能利国利民,为何要因‘成法’二字而弃之不用?至于费仲、尤浑……”

她目光如电,扫过那两人,吓得他们一缩脖子,“此二人之恶,朝野皆知,妾身亦深恨之!然大王念其旧情,且暂无确凿罪证,故而暂留。太师若觉此二人该杀,何不拿出证据,依法严办?妾身定当鼎力支持!而非将此事归咎于妾身推行利民之策!”

她巧妙地将矛头引回给闻仲,暗示他若有能力,就应该去清除奸佞,而不是在这里指责她。接着,她转向纣王,语气转为恳切:

“至于大王问道修身,妾身以为,大王乃天下之主,心系长生,亦是为了能更长久地护佑大商江山。问道宫之建,所费虽巨,然若能令大王心境平和,强身健体,更好地处理国政,岂非亦是社稷之福?总好过……沉溺于酒色之中吧?”

最后一句,她声音轻柔,却像一根针,刺中了纣王和许多老臣的心。比起纣王早年间的荒淫无度,如今追求“长生”和“问道”,虽然有些虚无缥缈,但至少表面上要积极得多。

纣王听到这里,顿时觉得苏妲己句句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连连点头:“爱妃所言极是!孤问道修行,正是为了江山社稷!”

闻仲被苏妲己这一连串有理有据、又打又拉的反击弄得一时语塞。

他发现,这个女子绝非简单的巧言令色,其思维之敏捷,逻辑之严密,对人心把握之精准,远超常人。她不仅化解了自己的质问,反而将了自己一军。

眼看局面僵持,气氛越发紧张,一直沉默不语的比干,知道不能再坐视下去了。他深知闻仲的脾气,也看到了苏妲己的能力和背后代表的变革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二章廷争庭辩,砥柱初盟(第2/2页)

若让这两人彻底对立,商朝将立即陷入内耗,无需西岐来攻,便会自行瓦解。

他深吸一口气,走出班列,来到闻仲与苏妲己之间,面向纣王和众臣,朗声道:

“大王,太师,苏娘娘!请容老臣一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位七窍玲珑心的王叔身上。

比干先对闻仲拱手:“太师忠心为国,刚正不阿,所见乱象,亦是老臣心中所忧。太师之言,振聋发聩,老臣深以为然!”

这话先肯定了闻仲,安抚了这位老臣的情绪。接着,他转向苏妲己:

“苏娘娘入宫以来,推行棉政,设立天工院,于民生确有实利。龙尾车增灌溉,棉布御严寒,此乃老臣亲眼所见,百姓亦受其惠。娘娘‘固本强基’之论,老臣亦觉颇有道理。”

这话又肯定了苏妲己的贡献,显示了他的公允。

然后,他话锋一转,面向全场,语气沉痛而恳切:

“然则,如今之大商,内有权奸未除,外有强邻虎视,实乃危急存亡之秋也!太师乃国之柱石,娘娘有安民之才,皆为国朝不可或缺之力!若因政见之争、新旧之辩而相互倾轧,岂非亲者痛,仇者快?正中那西岐姬昌下怀?!”

他最后一句,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西岐的威胁,是悬在所有人头顶的利剑。

比干继续道:“老臣愚见,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太师之刚正,当用于肃清朝纲,整饬军备;娘娘之才智,当用于发展百工,充裕国库。二位若能摒弃成见,同心协力,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共辅大王,则我大商或可焕发生机,抵御外侮!若继续争执不下,则社稷危矣!”

这一番话,高屋建瓴,跳出了具体的对错之争,从国家存亡的高度,提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合作方案。

他将闻仲和苏妲己定位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的辅佐力量,试图将他们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互补的合作。

闻仲沉默了,他看着比干,又看了看神色平静的苏妲己,再想到北海征战时所见的民生凋敝和西岐的威胁,刚硬的心肠也不禁有所触动。

他一生为国,若苏妲己之策真能强国,若比干之言真能实现……

苏妲己也微微动容。她深知比干这是在极力弥合裂痕,为商朝寻找一线生机。与闻仲合作,固然风险巨大,但若能成功,获得的助力也是无可估量的。

纣王见比干给出了台阶,连忙顺势而下:“王叔所言极是!太师、爱妃,皆乃孤之股肱!当此危难之际,正需尔等齐心协力!往日之事,不必再提!从今往后,太师主外,整军经武;苏娘娘……协助孤王,稳固内政,发展百工!诸位当以国事为重!”

一场剑拔弩张的朝堂冲突,在比干的智慧和纣王的圆场下,暂时缓和了下来。但所有人都知道,裂痕已然存在,合作的基础脆弱不堪。

闻仲对苏妲己的疑虑并未消除,苏妲己对闻仲的谨慎也不会放松。

然而,一个由比干竭力促成的、极不稳定的“三巨头”同盟雏形,就这样在危机中诞生了。

商朝这艘巨轮,在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中,拥有了三位风格迥异、各怀心思的舵手。

未来的航向,是驶向新生,还是撞向冰山,无人能够预料。

朝会散去,苏妲己走出九间殿,抬头望向天空。阳光刺眼,但她知道,最严峻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她与闻仲的“合作”,将是另一场不见硝烟,却更为凶险的博弈。

而比干,这位试图平衡一切的智者,又能在这风暴中支撑多久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