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 第十章 天工初立,星火燎原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第十章 天工初立,星火燎原

簡繁轉換
作者:四戏上人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10-06 15:57:42 来源:源1

第十章天工初立,星火燎原(第1/2页)

官仓火灾的烟尘尚未在朝歌上空完全散去,但一股更强的凝聚力和变革的决心,却在苏妲己的推动下,于王宫深处悄然滋生。

纵火案在费仲的“精心”调查下,最终以几个“流窜作案”的“悍匪”被迅速处决而草草结案,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必有蹊跷,但暂时无人能撼动费仲、尤浑的根基。

然而,这次袭击并未能阻止棉花的推广,反而像一记警钟,让苏妲己和意识到棉花价值的比干、杜元铣等人更加坚定了步伐。

在比干的暗中支持和苏妲己的巧妙运作下,从周边郡县调拨的应急棉花迅速到位,“天衣坊”在加强守卫后,生产很快恢复,甚至因为这场风波,使得棉布在民间的期待值更高了。

但苏妲己的目光,已经超越了这次具体的危机。她深知,单靠一种作物、一座工坊,无法真正扭转国运,对抗天命。

她需要更系统、更广泛的技术革新和人才储备。那个神秘商人“杨戬”送来的“龙尾车”图纸,如同黑暗中点亮的一盏灯,为她指明了方向。

这一日,苏妲己再次于九间殿伴驾时,向纣王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构想。

“大王,此次官仓之火,虽未造成大碍,却也提醒了臣妾。”苏妲己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棉花之利,在于御寒。然则强国之本,在于百工兴盛。昔日轩辕黄帝造车船,螺祖养蚕织丝,方有华夏之基。大王欲求长生永固,亦需有坚实之国本为基。臣妾以为,何不效仿先贤,设立一专门机构,广招天下奇人异士,不拘一格,凡对农事、工匠、水利、医药乃至格物致知有专长者,皆可招揽,由国家供养,专司研究推广各类利国利民之新技术?此机构,或可名为——‘天工院’。”

“天工院?”纣王闻言,颇觉新奇。他近来对“实务”兴趣渐浓,觉得这比单纯的求神问卜更实在。“爱妃之意,是让孤学那黄帝、螺祖,开创百工新局?”

“大王圣明!”苏妲己顺势引导,“此举若能成,不仅能大幅提升国力,使百姓丰衣足食,更能汇聚天下英才之气运,助大王修行。且‘天工’二字,暗合天道,彰显大王顺天应人、开创盛世之雄心。届时,大王之功业,必能上感天心,长生之道,或可得其门而入。”

将技术革新与“长生”、“气运”、“功业”再次捆绑,是苏妲己屡试不爽的策略。纣王果然心动,想象着自己成为堪比黄帝的圣王,在壮盛的国运中得道飞升的景象,顿时豪情万丈。

“好!此议大善!”纣王拍案而起,“便依爱妃所言,设立‘天工院’!院址就选在……就在鹿台附近划出一片区域!由孤亲自督办!不,由爱妃你替孤总管此事!杜元铣擢升为天工院少监,具体负责招揽人才、管理事务!商容、比干,你二人需全力协助!”

这道旨意一下,朝堂再次震动!设立一个前所未有的、专门研究“奇技淫巧”的机构,并由宠妃苏妲己总管,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费仲、尤浑嫉恨得几乎咬碎牙齿,却因棉花之事刚过,大王正在兴头上,不敢直接反对。商容等老臣虽觉此事有些逾越祖制,但见比干并未出言反对,反而似有赞同之意,且毕竟打着“利国利民”的旗号,便也保持了沉默。

比干的心情最为复杂。他敏锐地意识到,“天工院”的设立,意味着苏妲己的影响力将从后宫正式延伸到国家的实务领域,权力将进一步扩大。

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承认,集中人才进行技术研发,对于积弱的大商而言,或许是条出路。尤其是那个“龙尾车”的图纸,他私下找工匠看过,皆言其构思精妙,若能制成,于灌溉之事大有裨益。

这让他对苏妲己背后的“知识”来源,产生了更深的探究欲。他决定,要更深入地介入“天工院”的事务,既要防止苏妲己借此为恶,也要确保这新生事物能真正为国所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章天工初立,星火燎原(第2/2页)

“天工院”的筹建,在纣王的鼎力支持和苏妲己的暗中推动下,以惊人的速度展开。鹿台旁一片原本闲置的宫苑被迅速改建,挂上了由纣王亲笔题写的“天工院”匾额。

招贤的榜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各大诸侯国和边陲重镇,榜文上不仅列出了农事、工匠、水利、医药等传统项目,还特别增加了“格物致知,能造利民奇器者”这一模糊而充满诱惑的条件。

与此同时,苏妲己通过杜元铣和那个神秘的内侍渠道,开始将一些基础的、超越时代但又能被当下技术条件理解和实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翻译”。

她借鉴现代项目管理经验,要求对招募来的人才进行分类管理,设立不同的“课题组”,并尝试建立简单的档案和绩效评估体系。她还特别强调“实践”和“成果转化”,要求研究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第一批应召而来的人,三教九流,应有尽有。有满脸风霜、善于培育稼穑的老农;有双手布满老茧、能打造精良器械的工匠;有自称能识百草、疗伤治病的游方郎中;甚至还有几个打扮奇特、言语晦涩、喜欢鼓捣些瓶瓶罐罐的“方士”。

天工院初立,鱼龙混杂,难免有滥竽充数之辈。但在苏妲己的授意和杜元铣的严格筛考下,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开始脱颖而出。

那个“龙尾车”项目被立为第一个重点攻关任务,由几名顶尖木匠和一位对水利颇有研究的老者负责,进展迅速。

另有一个小组,开始根据苏妲己提供的模糊方向,尝试改进现有的纺织机械。还有一个小组,则专注于研究如何提高粮食产量,包括选种、施肥和轮作等。

朝歌城外,第一批大规模种植的棉田迎来了丰收。洁白的棉絮再次覆盖田野,景象比去年杜元铣那小片试验田更为壮观。

这一次,在“天工院”的协调和官府的保护下,收购工作井然有序。新的扎花机被研制出来,虽然效率远不及现代机械,但已比纯手工剥离棉籽快了数倍。

棉布开始更大规模地流入市场,价格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在即将到来的寒冬前,攒钱换上了一件棉衣或一床棉被。朝歌城的冬天,似乎注定将比往年温暖许多。

这股由棉花点燃的星火,正以“天工院”为新的燃料,呈现出燎原之势。无形的气运,如同涓涓细流,从那些受惠的百姓身上,从那些在“天工院”中找到用武之地的匠人身上,缓缓汇聚,让那日渐衰微的商朝国运,似乎真的止住了下滑的势头,甚至隐隐泛起一丝微弱的生机。

然而,在这片看似蓬勃的新气象之下,暗流愈发汹涌。费仲、尤浑的破坏行动变得更加隐秘和阴险,开始向“天工院”新招募的人才下手,或利诱,或威胁。比干则以“协助”为名,派出了得力人手进入天工院,既是学习,也是监督。

而更高远的天穹之上,那双淡漠的天道之眼,似乎也注意到了人间这不合常理的“逆流”。气运的异常波动,已经超出了可以忽略的范畴。一道新的法旨,正从凌霄宝殿发出,指向了某个应劫而生的天命之子。

苏妲己站在天工院新建成的观星台上,俯瞰着脚下这片日益繁忙的院落。

工匠的敲打声,学者的争论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乐章。她能感受到那细微却真实的气运变化,也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和窥探。

“地基已经打下,种子已经播撒。”她迎着微寒的秋风,长发飞扬,“接下来,就是风雨的考验了。无论来的是仙是魔,都休想轻易扼杀这燎原的星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