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14章 七组都在范围内!?怎么可能!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14章 七组都在范围内!?怎么可能!

簡繁轉換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6 16:36:37 来源:源1

第14章七组都在范围内!?怎么可能!(第1/2页)

物理学进行数学建模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描述,从而以数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是验证。

模型验证是准确的,东拼西凑的数字、字符放在一起也没问题;数据验证不通过,即便推导过程再完善也没意义。

所以类似的研究,非顶尖学者很难去投稿发表,也根本无法进行审稿。

薛坤说找专门的机构帮忙验证,就是找了一条走的通的路,也是利用自己的人脉来帮忙做事了。

张明浩顿时满心感激。

在说完了验证数学模型后,薛坤又交代起其他事情,“正式开学了,学习上也要上心,该上的课还是要上。”

“专业课就不说了,必修课、基础课都还是要过的,否则会影响毕业。”

“周五下午再来一下。”

“有个一起入学,叫马岩,你们以后是同学,也认识一下。”

“行。”

张明浩点头记下了。

薛坤手下没有博士生,申请招生的时候,拿出了两个名额。

其中一个是张明浩。

另一个是面试进来的,也是本校物理系毕业的硕士生马岩,只是开学到现在,还没有机会见到。

薛坤一句‘正式开学’也点醒了张明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博士生。

博士生也是学生,而不是前世的牛马,没有人牵着走必须工作。

最重要的是,身体非常重要。

当天晚上就决定要早睡,九点钟就躺在了床上,就发现怎么也睡不着,一直熬到11点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

第二天也醒的早,六点半,出门去了临近的大操场。

跑圈!

早上到操场的人很多,有遛弯的大爷大妈,也有不少学生,都是围着跑道不断转圈。

张明浩也加入其中,走走、跑跑围着操场转了几个大圈,估计着有个三千米,小腿也累的有点发颤。

到食堂吃了早餐,看看时间就去上课了。

博一的课程也不少,主要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

公共课有好几门都是必修,包括政治、现代科学与工程、近代数学等。

江州大学还规定博士生必须要修一门体育课。

上半学期专业课相对较少,但也都是核心课程。

比如,理论力学、数理方法。

其中绝大部分课程,张明浩都学过一遍,记忆里都是有的,但像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过一遍也要重新学起。

上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政治课都是公共大课,好几个学院的博士生一起上。

他去听了两个小时,感觉似乎是学到了东西,又感觉什么也没学到。

课后,就去了实验室。

陈兰君长期坐镇博士生工作间,似乎每次过来都能见到她。

许超、廖书言都不在。

张明浩进门问了句,“就你自己?他们人?感觉好像总不在。”

“你来的更少。”陈兰君抬起头回了句。

“我刚博一,要上课啊!”张明浩立刻找到了借口。

陈兰君翻了个白眼,吐槽了句,“我们都是博二才过来的。你刚博一,甚至刚开学,跟个好导师真的很重要!”

她叹了口气,说了句,“许超他们都去后面了,做实验、白天黑夜的做实验。”

“前置实验告吹、研究泡汤,重新找方向就要多做实验,否则怎么写论文。”

这倒是真的。

物理系博士生必须多做实验,实验做多了才能够发现、研究才能有进展。

“你不去吗?”

张明浩好奇的问道。

陈兰君笑道,“我跟着陈老师研究计算物理。”

计算物理,是物理学中的新兴学科,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出现的。

计算物理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为手段,以研究和发现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为目的。

国际物理界普遍认为,计算物理已经和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并列,成为了物理学发展的第三支柱。

严格来说,构建半导体衬底属性和器件特性关联的数学模型,就属于计算物理范畴。

张明浩感兴趣的问道,“你的毕业论文有方向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章七组都在范围内!?怎么可能!(第2/2页)

“陈老师说了个方向。”

陈兰君道,“和stanene类似,拟定存在金属元素单原子层,然后做特性分析。”

“只要能详细研究其中的一个,就可以写论文了。”

“这个……”

张明浩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很复杂、很复杂!”

陈兰君说着直抓头发,“stanene的研究有多难?其他金属单原子层也一样,牵扯到多物理场拓扑的混乱系统,多物理场拓扑、优化建模啊!”

“我真是宁愿去做实验!”

张明浩理解的点头。

多物理场拓扑优化建模确实非常复杂,实验研究是费时费力、理论研究则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

相同点是,都难。

他想了想,开口道,“这个方向,我有个研究想法,你听听。”

“项目组一直做stanene,我觉得你可以研究stanene单一方向,分析衬底表层电子、原子排列和stanene特性的关联。”

“实验室的stanene资料全,有足够多的数据支持,做起来就很容易。”

陈兰君静静地盯着他,忽然笑了出来,“小学弟,你刚入学,就指点起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了?”

“你可真逗!”

张明浩一愣,随即不在意的一笑。

……

南江省高通市科技园区,新创微电子半导体研发基地。

二楼材料研发组办公室。

李嘉鑫拿着刚打印好的资料,眼神一动也不动的看着。

他是研发部的材料工程师,所属的半导体材料组也是研发团队核心中的核心。

手里的资料是老同学薛坤发过来的。

“是个描述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关联的数学模型?”

“怎么还有原子、电子……”

薛坤发过来的资料上,有数学模型参数的简单说明。

李嘉鑫大致看明白了。

换做是其他人,拿出这么一份资料让帮忙验证,他都会直接扔进垃圾桶。

半导体衬底的原子、电子,和器件特性联系在一起?

这不是搞笑吗?

半导体的基础理论,什么时候精致到如此程度了?

老同学,还是要给点面子的。

李嘉鑫拿着资料去给组长看了,材料组的组长,也是研发部的副总监,名字叫做石耀坤,是个脸庞板正的中年人。

石耀坤看了一下资料,又听李嘉鑫解释了下,当即点头道,“你同学是江州大学物理系的教授?”

“原来在东港大学,刚过去的。”

石耀坤想了想,点头道,“也许是什么最新的研究。他只是说帮忙验证,也不要我们的数据,对吧?”

“有个结果就行。”

“那就找人算一下吧。”

石耀坤道,“不是招了几个实习生吗?把数据给他们,让他们算一下。”

他说完也没在意。

李嘉鑫去找了实验数据,又找了实习生帮忙。

虽然说是‘让实习生算’,但毕竟是老同学的请托,他还是做了简单的讲解,又说明了一下该怎么去验证。

临走前,还特别叮嘱了一下,“有结果,立刻和我说。”

说完就回了办公室。

三个实习生都是博士毕业,一个物理专业的,两个计算机专业的。

专业不同,正好进行合作。

一个负责归总分析实验数据;一个负责计算原始数值;最后一个,负责代入数值到模型中进行计算验证。

两个小时以后,有个实习生来到了研发组办公室,当即喊了一声,“李工!”

“我们归总了七组实验数据,代入计算后,都在模型的取值范围内。”

李嘉鑫盯着电脑屏幕,手里端着的咖啡正要送进口中。

他听到喊声,愣了一下。

等反应过来,猛地起身质问道,“七组数据?全都在取值范围内!?”

“对啊?”来报告的实习生吓了一跳。

“怎么可能!”

李嘉鑫下意识脱口而出,旋即快步走出研发办公室,“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