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成果归属权?朱炳坤:我分你一个点!(第1/2页)
工作间里,张明浩盯着屏幕上的数据,仔细思考着。
实验室的项目做的已经很好了。
他们制造出了高质量多层锡烯,并可以对其进行直接性测定。
‘拓扑边缘态’的直接性测定是最顶尖理论验证成果,再进一步,测定到明确的伊辛超导信号,研究可以说达到了极限。
再往上,就是制造稳定的单原子锡烯薄膜,也就是真正的锡烯。
这很难,大概率永远做不到。
就像是邓凯说的那样,碲化铋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衬底材料。
即便碰运气式的制备出极其少量的单原子锡烯薄层,也不能进行直接性的检测。
所以突破点还是要在稳定上。
“如何才能制造稳定的多层锡烯?”
“或者说,怎么去设计实验才能控制锡烯自主平稳的在衬底表层生长?”
张明浩研究重心,放在了如何利用碲化铋衬底制造出稳定的多层锡烯薄膜上。
最新的实验数据很关键,他认真分析数据,花了一整天时间,才理清了与研究具有相关性的脉络。
下一步就是总结计算、推导分析,把各种数据放在一起,再尝试做出一个锡烯薄层和衬底关联的大模型框架。
关联模型框架至关重要,想要做出稳定的多层锡烯薄膜,首先要保证做出来的必须都是锡烯薄膜,没有那些堆积的实验废物,再去解决稳定性问题。
有半导体模型的设计经验,框架设计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对框架要求不高,一步步做出来非常的顺利。
下一步就是追求稳定性。
在关联模型框架内,如何联系碲化铋表层特性以及实验过程,让锡烯实现制备过程中的稳定生长?
……
实验室到处都在忙碌着,张明浩在其中并不显眼。
这天上午变得不同。
很多人都在楼道里兴奋地讨论着,因为实验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制作出的一组锡烯样品中,出现了质量极高的锡烯薄层。
质量极高,也就是高于原来制造出来的薄层,就可能直接性检测到一些特性。
陈帅不急不慢的下了二楼,朝着检测室走去。
在路过博士生工作间的时候,他扭头见到张明浩,顿时停下喊了声,“你不去看看吗?”
“新的样品,测定到了稳定的伊辛超导信号!”
“啊?哦。”
张明浩抬了下头,迎合了一声又低头继续思考起来。
陈帅好奇的走了过来,“你好像不怎么高兴?”
张明浩抬起头笑着反问道,“您不也没有上次的激动了吗?”
“也对。”
陈帅想了想确实是这样。
张明浩道,“我们已经测定到了拓扑边缘态,又进行大规模的实验,有一组能测定到伊辛超导信号也正常。”
“反正还是成果,多一个总比没有好。”
陈帅说着扫了一眼电脑屏幕,问道,“你这个分析是在做什么?”
“我想研究一下怎么才能制备出稳定的锡烯薄层,最好是让衬底上每一个位置的锡都稳定生长。”
“这个……”
陈帅听着咧了咧嘴,点评了句,“太不实际了。材料的稳定制造,是到了应用阶段才会研究的技术……”
“我只是试着研究一下。”
张明浩回了句。
陈帅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他觉得研究锡烯的稳定生长,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种研究不符合现实。
比如,石墨烯已经制造出很多年了,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很重要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稳定生产技术’。
大规模生产石墨烯,还要保持石墨烯的质量和性能,是个尚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如果只是实验室制造,成本太高,也就没有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锡烯,比石墨烯制造难度更高。
稳定生长?
……
下午,薛坤来了。
实验室上下都在谈着研究迎来新突破,就发现对研究贡献最大的张明浩没在。
他听陈帅说起张明浩,也过来看一下。
刚一进门,薛坤就见张明浩满脸惊喜的盯着屏幕,他带着好奇走过去,发现上面是一个个区间集合,还有一大堆的符号。
他拧着眉头看了好半天,顿时问道,“你在做让锡烯稳定生长的研究?”
“怎么样了?”
张明浩点头道,“差不多了,正在做最后的完善。”
他说完忽然凑过来,小声问向薛坤,“薛老师,如果我研究出了一种能够让锡烯稳定生长的技术,这种技术所制造的多层锡烯,还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9章成果归属权?朱炳坤:我分你一个点!(第2/2页)
“后续申请专利,又或者技术转让的归属权怎么算?”
换做是其他人,他一定不会开口问。
薛坤不一样。
薛坤对前身以及自己一直都很好,而且为人正直、坦率,可以说是最信任的人了。
“呃……”
薛坤被问的有点懵。
一种让锡烯稳定生长,还具有应用潜力的技术?
那就像是听到有人问他,买彩票中了一个亿要怎么领奖。
先中奖再说啊!
薛坤的眼神都变得有些怪异,他还是想了想,认真分析着,“如果是我的研究,因为超材料是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按照合同,八十以上归属学校和实验室。”
“剩下二十个点,还要分给其他参与研究的人,我个人,也许能有五个点?”
他不确定的摇摇头,继续道,“你就很难说了。”
“你是博士生,没有和学校签订工作协议。你也在做项目,但实际上,项目上没有你的名字。”
“但是,你依托实验室的项目完成的研究,成果肯定不可能归属你个人。”
“如果涉及成果价值过高,可能要打官司决定了吧?”
他说着都笑了,随后道,“这种情况,最好不要把研究拿出来,先和学校、实验室签订一份协议。”
张明浩思索着点点头,“我的计算有个范围,不确定结果、不确定具体应用价值,也想让实验室帮忙做验证。”
“这种情况下,协议要怎么谈?”
“你说真的?”
“当然。”
薛坤的表情有些怪异,他觉得张明浩不会开这种玩笑,但心里上又觉得不可能。
锡烯,稳定生长?
薛坤深吸一口气,开口道,“我就带你去找朱主任,他能决定。”
……
薛坤相信张明浩。
即便心理上觉得不可能,但他还是选择了信任和支持,没有说一句否定的话。
朱炳坤就不一样了。
朱炳坤相信张明浩不是开玩笑,但对他的研究就不相信了。
锡烯薄层的稳定生长,牵扯到大规模制造的技术,根本不是实验室能研究出来的。
看看数据、动动笔、做做计算,就能知道该怎么让锡原子稳定的在衬底上生长,还恰好构成单原子薄层结构?
“这种情况,你要提前和实验室签一份协议。”
“我找行政处,他们能代表学校,一起说一下,后续就没有纠纷了。”
朱炳坤不在意的说完,随后思索着继续道,“这样的协议谈一下也有用,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参照。”
他觉得想法很不错,马上就把行政主任王贵元找了过来。
王贵元听着很新奇,他专业性的做了解释,“博士生做的研究,涉及到了项目、实验,而且后续还要验证对吧?”
“这也涉及到经费使用,至于成果归属,一般也是按研究贡献来分配的。”
“研究具体什么情况,你说说。”
张明浩说了下研究以及实验验证需求。
实验验证需要一整套全新的实验,包括衬底制造,包括监测锡烯生长情况并随时做调整,也包括后续的检测,等等。
等他说完以后,几人一起商议一下,又问了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就把协议敲定下来。
张明浩是主要研究人员,他只是个博士生,但研究依托实验室和项目,个人占据成果归属的60%。
学校和实验室一起占据30%。
剩余的部分就是自愿参与实验验证的人员自行分配了。
实验验证过程很不容易,因为要制造新的衬底,而且可能不止一个,还要随时监测锡烯的生长情况,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薛坤、朱炳坤自愿参与,另一个就是方慧敏,她是检测人员,也是必须用到的。
薛坤、朱炳坤、方慧敏,都在协议上签了名字。
陈帅默默的站在一边,像是个怨妇一样嘟囔一句,“为什么总是把我排除在外?”
“你能做什么?”朱炳坤直白的反问。
陈帅顿时无言以对,谁让他不是实验人员呢?
“老陈啊,你也别难受!”
朱炳坤拍了拍他的肩膀,大方的笑道,“这样,你在协议上签个名!”
“我的所属比例分你一个点,让你也有个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