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6章 两天?研究有成果?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第6章 两天?研究有成果?

簡繁轉換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06 16:36:37 来源:源1

第6章两天?研究有成果?(第1/2页)

‘类三阶类Kawahara方程’的研究难度确实高。

即便是已知结果的小步骤,都列出来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列出来以后再去找规律,就需要更久。

张明浩在自习室待到了晚上九点钟,还是肚子的饥饿提醒了时间太晚了。

走在路边,找小摊解决了晚餐。

再回到青年旅馆,用个小桌子继续奋战到凌晨三点钟。

第二天八点醒来,冲了杯咖啡重新焕发新生、精神奕奕。

“年轻真好!”

张明浩也没有感叹一句,换做是前世,熬个夜一天都没精神,补觉都补不回来,反倒是越补越累。

二十出头,人生巅峰的年纪,连日来的折腾都没什么影响。

同时,他也警醒起来。

身体也很重要。

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不管做什么,把身体搞垮了都得不偿失。

系统界面里也有身体属性,升级还需要身体数值评估达到‘70’。

现在只有‘59’,回想过去几天的经历,溺水、赶路、熬夜,都没怎么休息,身体没有变差都很不错了。

上午依旧是自习室。

张明浩依旧坐在原位,拿出一大堆写的密密麻麻的稿纸继续做研究。

他的研究是方程分析的一个‘近似代入转化’步骤,代入转化过程很顺畅,但依靠的是正确感知,而不是常规的计算转化。

稿纸上列出了一个个可选项,并标注出正确的选项,主要工作就是对照原方程或方程分析过程来寻找规律。

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他终于找到了规律。

这个规律并不百分百正确,但所列出十几个代入项验算上都是正确的,其中包含七种不同的变换形式。

七种变换形式涵盖范围内,规律应该是正确的。

之所以说‘应该’,是因为规律只是被找到而没有被证明。

举例来说,就像是数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发现了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两个素数之和。

近三百年后的现在,哥德巴赫猜想依旧没有得到证明,但已知可验证的偶数都可以用两个素数来表示,抛开纯数学范畴,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代入转化规律’也类似,知道该怎么去进行代入转化,代入转化后的方程与原方程也极为近似,但要证明其数学原理以及近似程度,却是极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了。

张明浩把‘代入转化规律’的七种变换写在纸上,再去一个个对照原方程,认真看了很久,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这个规则的证明问题不是自己能解决的,最差也要找个顶尖的数学教授。

他是物理系的博士生,一直跟着导师做电磁材料实验,不是专业的数学博士,更没有专业研究过偏微分方程,又或者是函数论、群论,等等。

即便规律没有得到证明,只是发现了代入转化规律,也是不小的成果了。

依靠代入转化规律并对原方程进行变换,就能使其计算量降低到可以让计算机做覆盖性计算的程度,也就代表可以利用计算机求出极为近似的解组。

应用上,意义重大!

“这个方程在电磁学实验以及应用研究上用的很多,可以发表论文了。”

“应该算是应用数学领域?计算数学领域?”

“找薛老师问问!”

张明浩没有急着去找薛坤。

他整理好东西,背着包到校园里溜达了一圈。

中午吃过了饭,时间差不多到了两点钟,他才不急不慢的去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薛坤长期待在实验楼。

等到了一楼办公室,就见里面有好几个人,陈帅、朱炳坤都在,还有其他几个实验室的副研究员。

“来了!”

有个副研究员注意到门口的张明浩,笑着点了下头打了招呼。

朱炳坤则正说着实验问题,“还是同样的结果,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的准备比几天前更精细,各方面设计的也很好,理论上最差也能发现实验产物的导电性会更好,但(实验产物)甚至还比不上单质铁!”

一群人沉默。

薛坤注意到了站在门边的张明浩,招呼一声,“坐这边……”

他指着旁边的一个空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章两天?研究有成果?(第2/2页)

办公室里的人都是随意坐的,倒是也没什么主次之分。

张明浩很干脆的坐了过去。

其他人也没在意,就继续着有关实验的讨论。

只听了几句话,张明浩就弄懂了情况,团队新一次实验又失败了,结果和上次几乎是一致的。

朱炳坤怀疑问题出在衬底构造上,实验所使用的衬底是碲化铋,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让碲化铋表面覆盖多层铋原子。

很明显,实验所要求的操作精度是非常高的,中间出现一点偏差,甚至是计算偏差,都可能导致失败实验。

陈帅没有针对实验发表意见,他的建议是调整衬底的形态,以及把真空锡气化到更高温度来增加活跃性,或许就会对实验有帮助。

两位教授说完以后,其他人也纷纷发表意见。

最后只剩下薛坤。

薛坤很直接的说道,“我负责实验,有什么想法,你们说,我做。”

朱炳坤和陈帅对视一眼,也不好说什么。

项目组的分工很明确,项目的总负责人是朱炳坤,把控项目的研究方向、把控实验方向都是他的工作。

陈帅的小组负责实验相关计算、数据分析工作。

薛坤负责实验设计和实验,但实际上,实验具体要怎么去做,都是大家一起商量讨论的结果。

薛坤说完并没有结束。

他看向了张明浩,笑着开口道,“张明浩也马上加入实验了,让他也说说吧。”

其他人都愣了一下。

张明浩?

一个博士生?

让一个还没加入研究中的博士生开口,是要培养人才,还是干什么?

张明浩也有些惊讶,注意到薛坤眼里鼓励的神色,顿时明白过来。

他站起来,认真开口道,“我还没加入项目,但对研究也有一定了解。”

“前置实验的结论是说,多层铋原子覆盖的衬底可以生长出高质量的stanene,我个人认为,这个结论有待商榷。”

“两次验证都失败了,但实验本身找不到问题,这种情况下,应该把前置实验从头到尾的仔细研究梳理一下。”

“再差,也能进一步证明前置实验的正确性。”

这正是薛坤要说的。

之所以让张明浩来说,是因为他不好直接说前置实验的研究结论有问题。

那大部分都是陈帅的工作。

张明浩,一个还没加入项目的博士生,即便说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另外,也是让张明浩发挥一下。

万一说对了呢?

到时候,项目组上下都会认识张明浩,也是给一个出头的机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张明浩可是他的学生。

在项目组中,薛坤可以说是‘势单力孤’,手下没有任何博士生,辅助实验工作的副研究员也都和朱炳坤、陈帅熟悉。

他就一个人。

现在有了张明浩,也多了个可以说话、共同进退的人了。

张明浩说完以后,办公室一时间安静下来,陈帅抿着嘴没说话。

换做是薛坤,他肯定是要反驳的,但只是个博士生,说什么?

唯一能做的,只是大度的一笑。

朱炳坤则抿了抿嘴,实际上,他也认为前置实验结论可能存在问题,但前置实验的数据进行了几次验算。

哪怕怀疑有问题,又能做什么呢?

再检验、再梳理?

再验算?

大概率还是得到同样的结论。

张明浩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犹豫了一下,继续开口道,“这两天我做了个数学研究,‘三阶类Kawahara方程’,就是电磁实验研究常用到的方程。”

“我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简化计算量,实现让计算机进行覆盖性求解。”

“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对前置实验的数据重新进行计算分析……”

话音一落,办公室里安静的可怕。

所有人看过来的眼神都有些怪异,就连薛坤都一样,他完全没想到张明浩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两天?

研究有成果?

电磁实验数据计算用到的类三阶类Kawahara方程?

什么跟什么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